種業是畜牧業的基石,銷售是種業的必要環節。在全國最大的禽苗交易市場——廣州竹料禽苗市場,最近2年正在發生變革。新常態下的為了保障供苗的穩定和品質,不少企業從單一環節進行產業延伸,上遊產業成為他們目前正在積極投資的項目。
作為國雞文化推廣聯盟會員單位的廣州市南屏禽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南屏禽業)正是其中的積極進取者,積極建設種雞場和孵化場,從代養模式走向自建,延伸產業鏈。2020年5月14日,新牧網新禽況、國雞文化推廣聯盟、勃林格特約國雞侶行第三季走進南屏禽業,看如何積極改變命運。
從孵化到種雞,從代養到建場
國雞侶行走進南屏禽業(中間為總經理王南平)
公司總經理王南平5月13日剛從湖南回來,作為在廣東有事業的他,這些天在湖南的時間大大超過了以往。從廣東省農科院畜牧所、溫氏集團出來創業的他告訴新禽況記者,自己從事雞苗這一行已經23年了,在行業受到幾次疫情事件的影響下,他在思考自己這行的未來。
竹料禽苗產業經歷了「從種雞企業拿苗銷售——種雞企業招投標——北繁南養(種雞場在河南、山西等,孵化場在竹料)」的過程。但近些年來,本來被寄予希望的北繁南養模式,因為行情變化、雙方誠信、合作利益分配等多方原因,在2019年面臨重大的考驗。部分孵化場選擇自建種雞場,一些種雞場也開始建設孵化場,來減少雙方的依賴。
「如果自己有一定條件、資源和資金,想要在種雞雞苗方面發展,有好品種還要有好的合作夥伴。2012年上半年我開始養溫氏公司的土2,前期8000套種雞放種給種雞場代飼養,開始的四五個月虧了40萬,大家咬咬牙頂過去了。但後面行情好有盈利了,有些不守信用的種雞場卻因為利益把我的種雞砍了,損失慘重。」
因此,2013年他和江門市順誠畜牧公司進行深度合作,讓他們改養1/5的溫氏土2。「溫氏公司父母代好,產蛋率高,高峰產蛋90%以上,80%以上產蛋率4個月以上,下蛋8個月淘汰的時候還有70%產蛋率。加上採用全自動設備,管理比較到位,2017年都沒有虧損,後續2年以30%左右擴量。」
王南平現在回想起來,還是感覺選信任的人合作更重要。2019年,他又同樣遇到了類似的情況,在行情好轉的時候,有部分代養種雞場撕毀合同,儘管雙方重新協議提高了收購價格,但仍出現種雞場轉手賣給價更高的其他收蛋人的情況。
為了出苗的穩定性,2019年8月份他和廣西容縣平原公司合作,成立了廣西南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專門從事三黃雞的育種和種雞飼養,並將三黃土雞細分到一個星期一個類別,滿足兩廣這邊的市場不同需求。
廣州市南屏禽業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南平
回鄉發展,寧為雞頭不為鳳尾
當前生鮮上市正在加速產業升級,在集約化、規模化、專業化、規範化越來越高的未來,留給同質化嚴重、散養客戶越來越少的孵化企業的空間越來越小了。王南平認為,如果做不到育種,種雞場和孵化場最終還是要有屬於自己產品的產業鏈,向上遊布局,便是其產業化思考的一個嘗試。
「過去幾年種雞場的投產,讓我們對行情風險有了更好的抵抗力,雖然今年春節那段時間行情不好,但依託產業鏈和渠道打通,一季度我們並沒有虧損。」目前在江門、湛江、廣西的三個種雞場已經開始生產,在廣州的孵化場其雞苗產能已達到5000萬羽以上。
產業越做越大的他,這些年卻發現,廣州市場上湖南的優質雞越來越少了,家鄉味道變得越來越難尋。「湖南有一些不錯的地方雞品種,但在生鮮大潮下,不適宜生鮮的地方雞消失了。作為湖南人,我感到非常痛惜,想要挽回這些回憶。現在有能力了,可以為家鄉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
「今年在湖南新成立了龍德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準備在家鄉新建養雞場,為家鄉做點貢獻。」他說道,相比於兩廣而言,湖南國雞產業發展相對沒那麼飽和,大型企業非常有限,中小企業依託當地的支持,會有更好的發展空間。「別人常說,寧為鳳尾不為雞頭,但我覺得,在兩廣之外成為雞頭也不錯。」
南源農業飼養的三黃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