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想這個題目,其實蠻符合廣西的發展的,廣西一直都按照自己的模式來做,即使這套模式的結果從已知條件來推測不會很成功,但是其自治屬性卻也能讓其繼續推行下去,有時候不得不感嘆真的錯過了很多。無論是西南出海大通道還是東協的龍頭老大。
廣西目前的幾大城市主要是省會的南寧,重工業的柳州以及旅遊與教育的桂林以及東部的梧州還有東南部電子工業重鎮與漁業的北海,這幾個重要城市算是廣西最主要的城市。
可是為何廣西一直落後東部省份的發展,廣西佔據著沿海沿江沿邊三大優勢,但是在經濟方面,廣西的排名是抵不上其東部省的地位的,連很多中部的省份都不及,可從地理而言是不是很詫異呢?
我覺得廣西的經濟現在也就只能跟其他落後的省份相比,跟貴州跟江西還是跟青海以及甘肅去比了,這些年的經濟策略可以說是一大糊塗。而廣西的各個城市之間的罵戰卻從來從不停歇,這樣的地方其實跟散裝的江蘇有的一拼,但是江蘇拼的是經濟,廣西拼的是口水。
廣西其實可以像廣東學習,學習如何發展對外貿易經濟,畢竟廣東也是從非常簡單的三來一補加工型企業開始的,而北部灣三市都是可以學習的,但是在資源分配方面,為了維持省內的地區平衡,把資源過多投放到了民族地區的旅遊建設,可是國家未富強之前,旅遊產業的發展是遠遠落後於第二產業製造業的發展,鄧小平92年還是南巡講話呢,而且對越的自衛反擊戰在蘇聯解體之後基本就沒有的打了,這時候應該是廣西南部沿海發展對外貿易是非常不錯的機會,但是為維持利益的均衡,對外貿易最後也錯過,通往廣東的鐵路還是高速斷頭路,這不是發展經濟的路數。不跟先進的省份學習,反而自己關起門自己搞不是一個好選擇。
從東部省份的發展經驗來看,基本都是省會跟沿海核心城市的互動,這是經濟走好的一大原因,利用發展對外貿易積攢資金拓展深化其他產業,提升省內經濟的競爭力,而廣西把固定資產投資主要投資除了西部地區之外,在南寧柳州桂林卻佔據了大比例的資金但是沿海的經濟投入卻低於其他東部省份對沿海城市的投資,這部分的確是一種機會浪費。
柳州是一個靠三線工程起來的城市,這樣的城市如果再戰時是不錯的選擇,但是在戰後發展經濟,既沒有鐵礦資源也沒有煤,而且運輸也只能靠著珠江水系的支流,可以說這麼的地方其實不適合發展重工業。或許很多人說柳州有五菱汽車,可以五菱也僅僅靠著低價優勢拿的訂單,大家如果認真去看五菱的報表,這幾年其他國產汽車的降價對五菱的降維打擊是巨大,前幾天一直炒五菱的EV電動車,定價也在3萬左右,無論是港股的五菱還是A股的方正電機都是應時而起,為了搶佔其他的代步車領域,這的確是一個好法子,但是柳州的鋼鐵化學產業如果為了更好的發展應該向海邊拓展。(其實柳州的工業以及汽車產業這裡也要說明下。對比下東北的瀋陽長春還是河北的唐山以及湖北的十堰,你會發現能形成一個完整產業鏈模式的企業的抵禦市場競爭力是遠遠高於其他低端的製造業的,而且裡面還涉及到地域性的消費問題以及當地政府的重視程度以及就業問題,這一產業鏈的抵禦市場經濟的壓力遠比其他零散的完全競爭的行業要低很多,這也是柳州鋼鐵以及柳州汽車工業工業得以發展的原因,但是競爭優勢相對其他發達的地區差距很大。)
南寧這個省會,其實爭議很大,現在在產業端也沒啥知名的產業,但是東北人很多,地產以及物價也蠻厲害的。現在在弄的東協國際會議中心,其實這點作用真沒多大,跟東南亞進行更多交易是廣東,特別是廣交會,在進行陸地輸出的是雲南,雲南通往寮國的高鐵已經建好,而且對接泰國的鐵路建設也在進行中,而跟緬甸,或許也差不多了,緬甸跟中國的關係這幾年出奇的好,緬甸的皎漂港已經租借給中國,但是廣西跟越南的高鐵基本上是沒有下文的越南已經打算跟日本籤訂合作協議發展高鐵,廣西佔東協會議中心可以說是名不副實。
桂林主要是依靠旅遊與教育,但是整體跟雲南對比,其實差距還是蠻大的,因為旅遊城市的定位,對工業發展是有一定限制的,梧州其實基本上除了西江口航運,其實沒其他大的特色產業,曾經已經出名的索芙特還是中恆集團貌似都有很大的瑕疵。
或許未來更加注重的是南部北部灣三市的發展,如果把三市合併並且整合資源,在此基礎上發展對外商業旅遊以及高附加值的電子科技業,或許未來的廣西在經濟上的以點帶面會有更大的希望。通過跟廣東高鐵的對接,在海運上面跟越南的對接,特別是越南北部的海防工業地區,未來或許都是廣西經濟新動能的一線希望。
無論是過去想依靠鐵路發展的西南出海大通道還是想依靠東協成為東協的龍頭位置,其實廣西走的都不是很順暢,如何利用自己現有的優勢跟國內的發展省會學習經驗才是未來更好的出路,藏起來自己做山大王的時代已經過去,走出去競爭才是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