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網訊 夜幕降臨,光與影順著街巷肌理,在西津渡灑下一片繁華,人在景中遊的鎮江夜靈動而詩意。在城市另一邊,麻辣火鍋漸次沸騰起來,健碩的牛蛙腿、軟糯的滷味帶來的味蕾快樂,掃去「打工人」身上的疲憊……
美景、美食組成的大型「真香」現場,透出了城市煙火氣,也正是夜間經濟、城市活力的體現。近日,「璀璨·江南岸」鎮江十佳夜間消費打卡地評選活動落下帷幕,西津渡、鎮江蘇寧廣場、海底撈火鍋鎮江八佰伴店等10個消費場所,被授予「鎮江十佳夜間消費打卡地」稱號。首批涉及多種消費場景的「十大網紅」成團出道,也開啟了鎮江夜間經濟的多元時代。
「早晚都得來」的城市新景
夜間經濟的繁榮程度是一個城市經濟開放度和活躍度的重要標誌,發展「夜經濟」也成為提升市民夜間生活品質、提高居民就業率、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抓手,越來越受到國內外許多城市的重視。
放眼周邊,主要商圈和特色商業街與文化、旅遊、休閒緊密結合,打造「深夜食堂」「不夜城」,成為城市新景,激發了消費潛力和城市活力。在蘇州從事經濟工作的鎮江人潘媛,對此深有感觸,「比如蘇州的十全街,不僅帶動了本地消費,而且是遊客的打卡、消費點,慕名而來的遊客平均每晚可達五六千人次、營業額超10萬元。」因此,她曾這樣表達對家鄉的期待:希望鎮江的深夜與白天一樣活躍、便捷,希望鎮江成為小而美的江南「夜明珠」,讓更多的人愛上鎮江,留在鎮江。
如今,期待落地開花,逐漸成景。
夜景觀為「鎮江夜美好」潑上了多彩底色。此次以高票數、高人氣當選「鎮江十佳夜間消費打卡地」的西津渡,站上「C位」,成為鎮江城市標誌性的「燈火」。
從妙趣橫生、老少皆宜的燈展,到瀰漫咖啡香氣的24小時書店,遊客情不自禁應和著「早晚都得來」的宣傳語:「真的是『早晚都得來』!」據統計,今年中秋、國慶「雙節」期間,西津渡遊客量達17.8萬人次,同比增長12.7%,夜間遊客佔比接近一半。業內人士認為,「夜」態的豐富,是吸引遊客的重要原因,「就西津渡夜經濟來說,以往餐飲為主的單一模式已經改變,隨著休閒娛樂項目的加入,西津夜色更迷人。」上月底,西津渡夜經濟項目發布會,推出了「夜色西津」「文博西津」「煙火西津」3條夜遊新動線,新的夜遊布局由此鋪開,令人心馳神往。
夜幕降臨,城市綜合體裡打卡美食的「吃貨」隊伍,是另一勝景。
多家人氣連鎖餐飲入駐鎮江,「挑逗」的何止年輕人的味蕾! 「剛開業的時候和女兒一起來過,感覺不錯。這次是和老姐妹來的,我請客。」正在一家網紅火鍋店等座的劉阿姨告訴記者,吸引她的是菜品新穎、人氣火爆,更重要的是,她也趕趕打卡網紅店的時髦。採訪中,她還分享了自己的一個「小秘密」,「前幾天搶到了一張消費券,今天剛好用掉。」
值得一提的是,在推出「發放餐飲消費券」「舉辦鍋蓋面大賽」「評選夜間消費打卡地」,促流通、擴消費「三部曲」的基礎上,本月初,市商務局牽頭再推「續曲」——「溫暖冬夜『鎮』美好」歲末夜間消費券發放活動,共分2輪發放750萬元夜間消費券。
眼疾手快的不只是劉阿姨,在搶券活動啟動的同時,77家餐飲、百貨類企業宣布:配套促銷活動、延長夜間營業時間、提升服務品質,「點亮」冬夜。
面對上一輪2000萬元、40萬張餐飲消費券拉動比達到1∶4.7的驕人戰績,悅然廣場項目經理王明坤對夜間消費市場充滿信心,「上一輪消費券使用期間,我們商場的平均業績提升了40%。這次我們配套推出了更大力度的活動,希望在政府的支持下,以疊加優惠、優質服務,促進夜間消費。」
期待更多「打開方式」
隨著人們工作生活節奏的變化,夜間消費的需求在不斷提升,越來越多的消費場景延伸至夜晚。夜遊西津渡的遊客增多、火鍋店營業至凌晨2點、書店24小時開門迎客等城市風景,都表明夜間經濟開始活躍。
來自相關部門的調研報告顯示,目前主城區夜間經濟仍以夜間餐飲為主,兼顧商場購物、休閒旅遊及各類文化體育活動。其中,部分餐飲場所營業至凌晨以後,18點以後的營業額約佔全天營業額的70%。
「總體來說,鎮江夜間經濟經過多年發展,具有一定規模,在帶動消費增長、拉動經濟發展等方面發揮了一定作用,但相比而言,整體依然規模較小、形式相對單一,夜間經濟的潛力還有釋放空間。」長期觀察鎮江商業的資深人士分析,目前相關部門及社會層面,對夜間經濟發展缺乏系統謀劃和深入研究,因此餐飲、旅遊、住宿、文體等行業發展沒有形成合力,基本處於「各自為戰」的自我發展階段。同時因受制於多種因素制約,政策扶持力度還不夠強,無法起到促進行業快速發展的撬動作用,這也是導致夜經濟發展相對較為緩慢的原因。
再從規模效應來看,目前主城區夜間經濟主要聚集在大市口商業圈、萬達商業圈附近,整體規模偏小,西津渡景區夜經濟的綜合規模效應還未完全顯現。此外,文化娛樂、學習教育、體育健身等夜間經濟形態發展初現「雛形」。「既是短板,也是發力點。換個角度看,我們這座城市不僅需要夜經濟,而且尚有很多『夜資源』、新平臺等待我們去開發、盤活。」
事實上,夜經濟發展中面臨的問題,已經引起了關注。今年,鎮江市文廣旅局牽頭起草了《關於培育鎮江夜間經濟的實施意見》(簡稱《意見》),並發布了「鎮江夜美好」 夜間經濟品牌。其間,金山文化旅遊節的舞臺盡顯「夜經濟」元素,夜跑、夜跳、夜演、夜購、夜嗨、夜遊、夜憶、夜讀、夜品、夜宿十大「夜活動」,實現了夜間經濟與文旅消費的結合,滿足了市民和遊客品質化、多元化、便利化的消費需求。
根據《意見》,未來鎮江將新增一批夜間文化活動場所,開放一批夜間休閒、鍛鍊、娛樂場館,引進和打造夜間演藝項目,推出夜間特色餐飲,出臺一套夜間經濟發展扶持獎勵政策,逐步形成格局合理、功能完善、業態多元、管理規範的夜間經濟發展格局。
《意見》同時提出了「分步實施」路徑。以「發展夜間餐飲消費」為例,鎮江將支持特色小店、老字號店延時、錯時經營,發展一批「深夜食堂」;鼓勵開展美食節、草莓節、葡萄節、河豚節等美食體驗活動,推出夜間美食街、酒吧街等,打造鎮江夜間消費旅遊的網紅地。
作為一種新的消費業態,夜經濟的發展也會面臨新問題,同樣需要更多打開方式。頗具文藝氣息的24小時書店,讓市民於女士找到了釋放情緒的「精神家園」。但苦於「末班車就要出發」,她和朋友約定,下次開車來。「原本考慮開車需要找停車位不方便,無奈最後一班公交車是8點半,也不方便。」
天氣越來越冷,相關問題或將更加突出。不管是規模效應,還是城市配套,都需要更多「打開方式」,才能為夜經濟的發展和繁榮提供保障。(記者:朱婕 攝影:楊憲華 謝道韞 笪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