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網絡直播亂象不能「曇花一現」

2020-12-20 河北日報

□吳學安

國家網信辦、北京網信辦、廣東網信辦近期先後宣布,已依法約談了虎牙、鬥魚等10家網絡直播平臺,要求花椒直播等3家平臺限期整改,整改期間暫停新用戶註冊、全面清理違規內容。記者觀看直播發現,在一些直播平臺的推薦頁面上,仍然能看到一些較為性感的直播封面圖,進入直播間後還能看到一些女主播身著性感服飾進行直播,彈幕中也不乏一些粗俗低俗內容。(7月21日《法制日報》)

近年來,隨著經濟水平和網際網路技術的快速發展,我國未成年人網民數量與佔比持續上升,早有調查顯示未成年人網絡普及率已高達93.7%。看直播已經成為不少年輕人休閒放鬆、社交娛樂的重要方式,但有些網站的低俗劣質直播內容給青少年成長造成了不良影響。此前,中國演出行業協會網絡表演(直播)分會公布了第四批主播黑名單,42名主播因涉嫌從事違法違規活動,被封禁5年。

隨著網絡直播看客群體的增大,網絡直播呈現爆發式增長態勢,自然需要大量的內容來滿足平臺的播出需要,也滿足觀眾的觀看需要。但是唱唱歌、聊聊天這種一般性的視頻或直播,已經很難吸引觀眾,獲得流量和打賞。在這樣的背景下,很多視頻製作者和網絡主播們開始劍走偏鋒,通過各種各樣的「荒誕直播」來吸引眼球,贏得關注,進而實現真金白銀的變現。未成年少女懷孕、衣著暴露與搔首弄姿、裸露挑逗,甚至是「吃蟲、吞辣椒」……一些別有用心的網絡主播為了「吸粉」,大肆宣揚低俗文化,以宣揚暴力、惡搞經典、歪曲歷史、低俗涉黃等方式吸引網民的眼球,吸引流量,以此爭奪市場,獲得經濟利益。鑑於此,未成年人網絡保護和生態治理,無疑成為全社會的一個重要課題。

網絡直播,利用網際網路的直觀快速、內容豐富、交流互動強、不受地域限制的優點,以其靈活、快捷、互動的方式,吸取和延續了網際網路的優勢,展現出強大的生命力,「瘋狂」生長。但由於法律法規滯後和監管缺失,違法成本太低,導致網絡直播「野蠻生長」。鑑於此,監管一方面要依靠平臺自身,包括準入、主動檢查、投訴介入等制度的規範;另一方面,執法部門要聚焦整治問題,重拳出擊,鐵腕治理,形成有效震懾。

整治低俗網絡直播,需要各方發力,標本兼治。網絡直播空間雖具有個人屬性特徵,但是網際網路也具有更多的公共空間的屬性。因此,堅守法律底線和遵守公序良俗,應當成為網絡直播中最基本的常識。一方面,網絡直播不能損害社會公共利益,不能挑戰公序良俗。有必要通過立法的方式加以規範,在對危害網絡公共秩序的行為進行界定的同時,設置不得觸碰公序良俗的底線,推動建立一個有效的網際網路行為規則;另一方面,對於時常遊走於法律和道德邊緣的,或者已經戳破網絡直播底線的主播、相關公司及平臺,都必須毫不留情地清理或嚴懲,不能搞「下不為例」,也不要「罰酒三杯」。此外,網絡主播應樹立正確的直播理念,引導網民確立健康向上的欣賞品位,實現「網裡」「網外」自覺抵制低俗網絡直播文化。毋庸置疑,整治低俗網絡直播不能只是「曇花一現」,更需要各方合力,久久為功。

相關焦點

  • 專項整治網絡直播亂象
    本報北京7月7日電 (記者張賀)今年上半年,各地各部門在開展「掃黃打非·新風」集中行動中,專項整治網絡直播亂象,嚴厲打擊非法直播平臺、淫穢色情直播內容,從嚴處置通過低俗網絡表演引誘打賞行為。7日,全國「掃黃打非」辦公室通報7起網絡直播平臺傳播淫穢色情低俗有害信息典型案件。
  • 用鐵腕整治網絡直播亂象
    全國「掃黃打非」辦等8部門啟動網絡直播行業專項整治和規範管理行動,劍指行業亂象。(6月10日澎湃新聞)作為新生事物,近年來,網絡直播行業不斷發展壯大,但發展的同時,泥沙俱下、問題增多。有的直播用淫穢色情誘導青少年,隱瞞家長進行巨額打賞,嚴重危害了未成年人健康成長;有的直播平臺主播向網民兜售三無產品、假冒偽劣商品等,嚴重侵犯消費者合法權益,擾亂正常網絡購物市場秩序;有的直播宣揚不正確的價值觀和拜金主義,散布謠言信息,傳播封建迷信,發表負面言論,助長歪風邪氣;有的從事網絡賭博,通過社交群組和論壇傳播有害連結和二維碼,讓參加者損失慘重……網際網路不是法外之地
  • 【地評線】華龍兩江評:整治直播亂象 營造健康清朗網絡生態
    網絡直播不能什麼都播!近日,國家網信辦、全國「掃黃打非」辦等8部門啟動網絡直播行業專項整治和規範管理行動,劍指行業亂象,傳遞出鮮明導向——網際網路不是法外之地,虛擬空間不是虛假空間,以嚴格監管促行業健康發展勢在必行。網絡直播是一種價值傳播、一種生態構建,必須風清氣正,充滿正能量。
  • 劍指網絡淫穢色情直播亂象 這些平臺被整治
    □ 本報記者 郄建榮  遼寧丹東「小姐姐」網絡直播平臺進行淫穢表演,每日在線觀眾達數萬人:江西上饒蔣某某等人組織多名未成年人主播通過直播平臺進行淫穢表演……今天,全國「掃黃打非」工作小組辦公室公開通報了7起利用網絡直播平臺傳播淫穢色情低俗有害信息案件
  • 成都將對網絡直播帶貨亂象進行整治,這些行為將被嚴處
    人民網成都8月14日電 據成都市場監管官微消息,為整治網絡直播帶貨亂象,規範網絡直播帶貨行為,壓實網絡平臺、平臺內經營者等責任,促進網絡直播營銷健康發展,根據中央網信辦、全國「掃黃打非」辦、市場監管總局等八部門關於開展網絡直播行業專項整治和規範管理工作部署及《四川省市場監督管理局辦公室關於開展網絡直播帶貨亂象整治和規範管理的通知
  • 網絡直播亂象頻發,是為博「流量」還是當「網紅」?該如何整治?
    隨著網民日益增加,網絡經濟逐漸成為「香饃饃」,直播行業的規範管理需要進一步加強。二、網絡直播亂象層出不窮,給社會帶來了極大的負能量現在的網絡直播,由於沒有樹立正確導向,大多不是直播傳授什麼新知識,更多的都是直播網路遊戲、美女直播聊天等內容。
  • 對網絡直播亂象要「零容忍」
    但是許多網絡直播平臺和網絡主播過度追求經濟利益,而忽略其社會教育功能,有的直播平臺任由主播進行低俗表演,有的主播向網民兜售假冒偽劣商品,有的主播大肆散布謠言信息、發表負面言論,有的直播平臺甚至公然招募從事色情直播從業人員,嚴重違反了公序良俗,既阻礙了網絡直播行業的可持續健康發展,又嚴重影響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弘揚和落地。因此,有關部門應以「零容忍」的態度治理網絡直播亂象,讓網絡直播規範化運行。
  • 監管「組合拳」遏制網絡直播亂象
    網絡已成為「掃黃打非」主戰場,來自上海市「掃黃打非」暨文化市場管理辦公室的數據顯示,截至10月底,本市今年已處置網絡有害信息5萬餘條;取締關閉違法網站4.6千餘個;查辦「掃黃打非」案件1324起,其中網絡「掃黃打非」案件1131起;轉全國「掃黃打非」辦「淨網」「秋風」案件線索58條,辦結45條,立案查處19條。
  • 部分直播平臺亂象叢生 直播不能什麼都播
    目前,網絡直播行業蓬勃發展。《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中國網絡直播用戶規模已達5.6億,佔網民整體的62%。然而,在行業競爭和利益驅動下,一些直播平臺亂象叢生。近日,國家網信辦等8部門啟動為期半年的網絡直播行業專項整治和規範管理行動,劍指行業亂象,傳遞出鮮明導向——網際網路不是法外之地,虛擬空間不是虛假空間,以嚴格監管促行業健康發展勢在必行。尤其引人關注的是,此次相關部門將探索實施網絡直播分級分類規範以及網絡直播打賞、網絡直播帶貨管理規則。這意味著紅火的「直播經濟」快車有了重要的「剎車」管控。
  • 直播帶貨亂象頻出,到了該下痛手整治的關鍵時刻
    這個視頻之所以引發網友的集體共鳴,在於其真正道出直播帶貨的「黑暗面」。直播帶貨的亂象,已經飽受詬病,並受到主流媒體的批評。新華微評就指出,直播帶貨引發的「流量造假」「水軍刷單」「大數據殺熟」等問題暴露了行業發展亂象。
  • 網絡直播遭整治!網友拍手叫好,大批平臺或關停
    針對網民反映強烈的網絡直播「打賞」嚴重衝擊主流價值觀等行業突出問題,國家網信辦會同最高人民法院等8個部門即日起將啟動為期半年的網絡直播行業專項整治和規範管理行動。有的網友則表示,希望國家一定要從嚴整治,出手需出重拳,嚴厲打擊違規違法直播行為。也有網友認為,網絡直播「打賞」嚴重衝擊主流價值觀等行業突出問題,這是最嚴重的問題,每天對著電腦就能賺大錢,人人都想當網紅,價值觀扭曲,國家必須整頓。
  • 真的該好好整治了,盤點時下的網絡直播亂象
    近些年,網絡直播和短視頻行業可謂是如雨後春筍一般湧現出來。其實這個行業本身是沒有任何問題的,比如一些遊戲主播確實為時下快節奏的生活帶來了許多快樂。對於一款喜愛的遊戲,我們可能有著這樣或那樣的原因無法親自去遊玩,這時去看一看自己喜愛的主播用著他們高超的技術,確實令人心情愉悅。
  • 輿情|遊戲直播打賞新規來了!網絡直播亂象將被有效遏制
    近年來,網絡直播新業態頻出,但同時一系列亂象也隨之而來,屢禁不止。比如直播平臺用戶在巨額打賞後,有的深陷債務危機甚至妻離子散,有的因非法挪用公款或詐騙錢財鋃鐺入獄,還有未成年人動用家裡的「救命錢」打賞主播等等。
  • 寧夏專項整治規範網絡直播帶貨行為
    原標題:寧夏專項整治規範網絡直播帶貨行為11月23日,記者從自治區市場監督管理廳了解到,全區市場監督管理部門開展網絡直播帶貨專項整治活動,持續整治網絡直播帶貨亂象,規範網絡直播帶貨行為,壓實網絡平臺、平臺內經營者等責任,促進網絡直播營銷健康發展
  • 青少年網絡直播亂象何時休
    青少年打賞網絡主播「少年強則國強」,青少年是國家的未來,民族的希望,現在卻有很多未成年人在所謂的「網絡自由空間」肆意而為。他們載歌載舞表舉止輕浮,或坐在鏡頭前大快朵頤譁眾取寵, 或遇到「投緣」的主播就瘋狂「打賞」等等,這不禁令人惶恐,我們怎能任憑不良網絡直播毀掉我們的下一代?打造清朗的網絡直播空間還需多管齊下。立法保護是根本。
  • 江蘇大力整治網絡內容亂象,依法關閉877家違法違規網站
    2020年11月份,江蘇省網信系統按照國家網信辦統一部署,持續開展網絡直播行業、「自媒體」基礎管理、行動應用程式信息內容亂象等專項整治,強化多部門協作監管,開展專項整治現場督查,切實加強網絡生態治理,依法打擊網上各類違法違規行為,有效遏制有害信息反彈、反覆勢頭,持續營造清朗網絡空間。
  • 2020年11月時政熱點分析:整治自媒體亂象 淨化網絡傳播秩序
    2020年11月時政熱點分析:整治自媒體亂象 淨化網絡傳播秩序 2020-11-09 13:34:09| 來源:中公教育
  • 「地評線」東湖評論:治理網絡直播亂象,淨化網絡生態環境
    今年以來,國家網信辦、全國「掃黃打非」辦等8部門重拳出擊,聯合開展網絡直播行業專項整治和規範管理工作。專項整治開展以來,各部門依法處置158款違法違規直播平臺,掛牌督辦38起涉直播重點案件,督促平臺清理有害帳號及信息,封禁一批違法違規網絡主播。此舉對於遏制未成年人充當網絡主播譁眾取寵帶來的不利影響,引導未成年人綠色上網,起到了關鍵作用。
  • 「地評線」東湖評論:治理網絡直播亂象淨化網絡生態環境
    今年以來,國家網信辦、全國「掃黃打非」辦等8部門重拳出擊,聯合開展網絡直播行業專項整治和規範管理工作。專項整治開展以來,各部門依法處置158款違法違規直播平臺,掛牌督辦38起涉直播重點案件,督促平臺清理有害帳號及信息,封禁一批違法違規網絡主播。此舉對於遏制未成年人充當網絡主播譁眾取寵帶來的不利影響,引導未成年人綠色上網,起到了關鍵作用。
  • 網絡直播PK亂象亟待依法規制
    為了吸引粉絲掏錢打賞,無下限互動,懲罰花樣沒有底線;為了實現推廣效果,假扮大粉送出偽禮物;為了在網絡直播PK中獲得勝利,通過打法律擦邊球的方式吸引粉絲的注意力……隨著網絡直播的迅速發展,直播行業內部競爭愈演愈烈。記者近日調查發現,直播PK從直播內容到推廣方式,都存在不少亂象,亟須引起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