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評線」東湖評論:治理網絡直播亂象,淨化網絡生態環境

2020-12-20 環球網

本文轉自【荊楚網】;

「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強則國強」,青少年的健康成長關乎國家的未來發展大計。今年以來,國家網信辦、全國「掃黃打非」辦等8部門重拳出擊,聯合開展網絡直播行業專項整治和規範管理工作。專項整治開展以來,各部門依法處置158款違法違規直播平臺,掛牌督辦38起涉直播重點案件,督促平臺清理有害帳號及信息,封禁一批違法違規網絡主播。此舉對於遏制未成年人充當網絡主播譁眾取寵帶來的不利影響,引導未成年人綠色上網,起到了關鍵作用。

遇到「投緣」的主播就瘋狂「打賞」,載歌載舞表演才藝卻舉止輕浮,坐在鏡頭前大談特談灰暗的「人生」……曾經在各種直播平臺上,這般情景屢見不鮮。更令人不寒而慄的是,這一出出「鬧劇」的主角,居然出現了不少未成年人的身影。網絡有害信息滋生,不法之徒混跡虛擬世界,侵害未成年人權益時有發生……這一切,必須引起社會高度重視,要讓孩子們適度使用網絡,為孩子們構築必要的安全防線。

著力提升直播平臺文化品位,促進網絡直播行業高質量發展,為未成年人營造風清氣正的網絡環境,已然成為全社會的共識。俗話說,防風就得先堵洞。保障未成年人不被網絡直播「毀童年」,立法保護刻不容緩。國家出臺相應保護條例,嚴禁未成年人註冊充當網絡主播,建立完善的網絡直播申報、審批制度,加大懲處力度,一旦發現問題,追責問責、及時查處,不失為一種行之有效的措施。眼下,國家網信辦等部門正在科學制定推動網絡直播行業高質量發展的管理規則和政策導向,實施網絡直播分級分類規範,以及網絡直播打賞、網絡直播帶貨管理規則,正是從立法角度對整治行動採取的積極探索。

整治未成年網絡直播亂象,不僅要「堵」,更要「疏」,而疏導則需要網絡技術的支持。加強網絡監管,對直播平臺的播出內容進行實時監控與追蹤,嚴格限制網絡直播中的低俗、暴力、色情等負面內容和不文明語言,亦是一種有益的嘗試。我們欣喜地看到,此前國家網信辦指導抖音、快手、火山小視頻等21家網絡視頻平臺上線了「青少年防沉迷系統」,並且在《網絡信息內容生態治理規定》中進一步要求建立用戶帳號信用管理制度,要求網絡信息內容服務平臺根據用戶帳號的信用情況提供相應的服務。結合現實情況,我們不難發現,保護未成年人權益,拒絕「少兒不宜」的網絡直播,唯有「嚴」字當頭,方能起到正本清源之功效。

當然,幫助未成年人樹立正確的網絡價值觀,將合理規範用網的理念內化於心、外化於行,同樣離不開家庭教育、校園教育雙管齊下。相信在法律和自律的共同作用下,網絡直播將逐步邁入健康發展的軌道。

相關焦點

  • 「地評線」東湖評論:治理網絡直播亂象淨化網絡生態環境
    今年以來,國家網信辦、全國「掃黃打非」辦等8部門重拳出擊,聯合開展網絡直播行業專項整治和規範管理工作。專項整治開展以來,各部門依法處置158款違法違規直播平臺,掛牌督辦38起涉直播重點案件,督促平臺清理有害帳號及信息,封禁一批違法違規網絡主播。此舉對於遏制未成年人充當網絡主播譁眾取寵帶來的不利影響,引導未成年人綠色上網,起到了關鍵作用。
  • 「地評線」東湖評論:用好「林長制」,青山不負人
    原標題:【地評線】東湖評論:用好「林長制」,青山不負人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全面推行林長制的意見》,意見的提出,是深化貫徹落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一理論的深度實踐。全面推行林長制,讓國家的每一寸林地都「有人可管,有人可治」。
  • 【地評線】華龍兩江評:整治直播亂象 營造健康清朗網絡生態
    網絡直播不能什麼都播!近日,國家網信辦、全國「掃黃打非」辦等8部門啟動網絡直播行業專項整治和規範管理行動,劍指行業亂象,傳遞出鮮明導向——網際網路不是法外之地,虛擬空間不是虛假空間,以嚴格監管促行業健康發展勢在必行。網絡直播是一種價值傳播、一種生態構建,必須風清氣正,充滿正能量。
  • 讀者聚焦―― 網絡直播亂象當治
    近日,國家網信辦會同相關部門對31家主要網絡直播平臺的內容生態進行全面巡查,發現這些平臺普遍存在內容生態不良現象,不同程度地存在內容低俗庸俗問題。國家網信辦指導屬地網信辦依法依規對十家平臺企業進行約談,視違規情節對相關平臺分別採取停止主要頻道內容更新、暫停新用戶註冊、限期整改、責成平臺處理相關責任人等處置措施,並將部分違規網絡主播納入跨平臺禁播黑名單。  對於如何治理網絡直播亂象,淨化行業生態,一些讀者來信提出了相關建議。
  • 讀者聚焦——網絡直播亂象當治
    李新義攝(中經視覺) 近日,國家網信辦會同相關部門對31家主要網絡直播平臺的內容生態進行全面巡查,發現這些平臺普遍存在內容生態不良現象,不同程度地存在內容低俗庸俗問題。國家網信辦指導屬地網信辦依法依規對十家平臺企業進行約談,視違規情節對相關平臺分別採取停止主要頻道內容更新、暫停新用戶註冊、限期整改、責成平臺處理相關責任人等處置措施,並將部分違規網絡主播納入跨平臺禁播黑名單。 對於如何治理網絡直播亂象,淨化行業生態,一些讀者來信提出了相關建議。
  • 保持高壓態勢治理網絡亂象
    原標題:保持高壓態勢治理網絡亂象   自今年起,國家網際網路信息辦公室、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國家版權局為加強網絡生態治理,對網絡傳播秩序進行集中整治。在第三季度的集中治理通報中,公布了以下幾類整治重點:嚴厲打擊網上傳播危害國家安全的信息和行為,依法整治網絡直播、未成年人暑期網絡環境、自媒體傳播虛假信息或惡意營銷等網上各類違法信息和行為,依法查處擾亂網絡傳播秩序的違法網站,查處對用戶發布信息未儘管理義務的網站平臺,查處涉未成年人相關的網課等違法不良網站平臺,查處傳播低俗色情信息破壞網絡生態的違法網站平臺等。
  • 「地評線」東湖評論:嚴厲打擊網絡謠言,共同維護良好網絡環境
    近期,河北、黑龍江等地的疫情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在政府的堅強領導和群眾的積極配合下,應對工作正有序進行。多地醫療隊緊急支援,同舟共「冀」、「熱乾麵」來了、「缸爐燒餅」一定行等網語熱詞刷屏,體現了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中國力量。
  • 對網絡直播亂象要「零容忍」
    但是許多網絡直播平臺和網絡主播過度追求經濟利益,而忽略其社會教育功能,有的直播平臺任由主播進行低俗表演,有的主播向網民兜售假冒偽劣商品,有的主播大肆散布謠言信息、發表負面言論,有的直播平臺甚至公然招募從事色情直播從業人員,嚴重違反了公序良俗,既阻礙了網絡直播行業的可持續健康發展,又嚴重影響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弘揚和落地。因此,有關部門應以「零容忍」的態度治理網絡直播亂象,讓網絡直播規範化運行。
  • 打擊直播亂象、大數據殺熟……2020年中國網絡誠信十大新聞發布
    一、《網絡信息內容生態治理規定》正式實施,為推進網絡誠信建設提供制度遵循。國家網信辦發布的《網絡信息內容生態治理規定》於2020年3月1日正式施行。明確規定網絡信息內容服務使用者、生產者和服務平臺不得通過人工方式或者技術手段實施流量造假、流量劫持以及虛假註冊帳號、非法交易帳號、操縱用戶帳號等行為,破壞網絡生態秩序。
  • 【地評線】烏山時評:為孩子守護清朗的網絡天空
    作者:大米  日前,國家網信辦啟動為期2個月的「清朗」未成年人暑期網絡環境專項整治,旨在給他們營造健康的上網環境,推動網絡生態持續向好。  此次行動的開展,有其深遠的背景。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未成年網民規模已達1.75億,未成年人網際網路普及率達到93.1%,上網已成為青少年學習、交流必不可少的手段。
  • 從購物節透視網絡直播產業生態
    【摘要】網絡直播藉助數位化的多元文化內容和受眾浸入式的體驗感,得以迅速發展,開創了營銷與銷售的新渠道。但資本的逐利性和自律的缺位,造成網絡直播亂象叢生。亟須監管部門加強監管、直播平臺嚴格自律、主播和粉絲提升媒介素養、直播產業商業模式創新等多方發力,構建健康、清朗的綠色網絡直播產業生態。
  • 網絡直播亂象原因分析與對策研究
    【關鍵詞】直播帶貨  網絡亂象  虛假宣傳    【中圖分類號】C916    【文獻標識碼】A直播帶貨是利用網際網路平臺,通過直播對相關商品提供近距離展示、導購以及諮詢答覆等服務。今年7月1日,《網絡直播營銷行為規範》正式實施,這是國內出臺的第一個關於網絡直播營銷活動的專門規範。行為規範指出,網絡直播營銷主體不得利用刷單、炒信等流量造假方式虛構或篡改交易數據和用戶評價,不得進行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商業宣傳,欺騙、誤導消費者。這意味著,人氣、流量並不是商品銷量的保證書,只有全面、真實、準確地披露商品或者服務信息,才能促進行業良性發展。
  • ...平臺亂象為何屢禁不止 專家學者呼籲給未成年人營造清朗網絡環境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焦敏龍)國家網信辦近期會同相關部門全面巡查國內31家網絡直播平臺的內容生態,依法約談處置虎牙直播等10家存在傳播低俗內容等問題的網絡直播平臺。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日前測試發現,包括被約談平臺在內的許多手機直播App,仍存在註冊登錄無法有效識別用戶年齡、存在軟色情內容等有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成長的亂象。
  • 網絡直播亂象調查
    其對通過網絡發布淫穢色情信息的違法事實供認不諱。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六十八條之規定,西安市藍田縣公安局依法對柳某某予以行政拘留十日的處罰。在連日來的採訪中記者發現,在行業暴利的刺激下,網絡直播亂象屢禁不止。
  • 監管「組合拳」遏制網絡直播亂象
    網絡已成為「掃黃打非」主戰場,來自上海市「掃黃打非」暨文化市場管理辦公室的數據顯示,截至10月底,本市今年已處置網絡有害信息5萬餘條;取締關閉違法網站4.6千餘個;查辦「掃黃打非」案件1324起,其中網絡「掃黃打非」案件1131起;轉全國「掃黃打非」辦「淨網」「秋風」案件線索58條,辦結45條,立案查處19條。
  • 「地評線」東湖評論:解好基層治理「方程式」
    近日,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召開第七次會議,強調要堅持黨建引領,加強城鄉基層社會治理,不斷提升省域治理現代化水平。這也是繼省委十一屆七次全會通過《關於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推進省域治理現代化的決定》後的一次再研究、再部署、再分解。
  • 網絡直播流量造假亂象頻發 亟待多方合力嚴管
    最近,針對網絡直播帶貨數據流量造假亂象,國家網信辦發布《網際網路直播營銷信息內容服務管理規定(徵求意見稿)》,指出直播間運營者、直播營銷人員不得發布虛假信息,欺騙、誤導用戶;不得虛構或篡改關注度、瀏覽量、點讚量、交易量等。
  • 評論|直播亂象
    「帶貨」數據造假亂象可休矣今年雙11活動期間,直播帶貨成為了一種新的促銷方式,關於帶貨業績創新高的新聞熱搜比比皆是,不可否認的這個途徑確實對推動商品銷售顯有成效。然而,其業內卻充斥著數據造假、銷量灌水等現象,嚴重擾亂了市場秩序,傷害了消費者與商家的利益。因此,造假亂象應得到及時的規制,還市場環境以風朗氣清。
  • 新華社評論員:淨化網絡空間 共建精神家園
    兩年前的4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深刻闡明網絡生態的重要性,為加強網絡空間治理、發展網信事業指明了正確方向,具有重要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今天,我國已經擁有7億多網民、400多萬家網站,建成了全球最大的4G網絡。網際網路既是信息大平臺,也是思想文化大熔爐,對億萬網民的求知途徑、思維方式、價值觀念產生著重要影響。
  • 網絡直播亂象頻發,是為博「流量」還是當「網紅」?該如何整治?
    一些網絡直播平臺存在諸多問題,有待進一步規範管理。前段時間,為了淨化網絡環境,維護直播行業有序、良性、健康發展,有關部門強勢出手,由央視公布了「第五批網絡直播行業主播黑名單」。很多網友拍手稱讚,紛紛留言稱網絡直播這一亂象確實該好好治一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