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還記得上學期間老師是怎麼鼓勵你學習的嗎?是不是會放很多勵志電影,講很多勵志的故事,身邊的每個人都在不斷地提醒你,要努力努力再努力。
「功夫不負有心人」、「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這種話聽了一遍又一遍,勵志是好事,但是過度勵志可不一定是好事,今天就給大家分享這部反勵志電影——《爆裂鼓手》。
《爆裂鼓手》講述了一名少年在嚴師的教育下,以非常規手段挑戰自己的極限,想要完成自己的爵士樂鼓手的夢想,但是高強度的訓練,並沒有讓他更愛音樂,反而讓他失去了對音樂的初衷。
最終,演變成了師徒間近乎瘋魔的對決,少年面對成功,並沒有感受到喜悅,而是對老師復仇的快感,這很難說是件好事兒還是壞事兒。
這哪裡是勵志片啊,分明就是一部復仇片。
這部電影有點像娜塔麗波特曼主演的電影《黑天鵝》,兩部電影的主題很相像,同樣都是主角融入自我幻想,對自己過於苛刻,慢慢失去自我,忘記初心的故事。
《爆裂鼓手》裡的安德魯和《黑天鵝》中的妮娜有著同樣的性格特點,就是對自己過於苛刻,對一切都追求完美,導致外界的一切幹擾都會成為罪惡,最終導致的結果就是陷入瘋狂。
而相比《黑天鵝》,女主通過極端的方式醒悟,《爆裂鼓手》的結局則更讓人覺得絕望,電影的最後,安德魯展現了一場完美的演出,隨後和老師相視一笑,這一笑並不意味了師徒二人的和解,而是安德魯對老師的挑釁。
看似完美的結局,實際上是悲劇的開始,因為安德魯繼承了老師的思想,成為一個嚴格的教育者,卻忽略了一些很重要的東西,就是初心。
日後安德魯會像這個老師一樣教育其他的學生,這些學生也會經歷安德魯經歷過的痛苦,從此形成一個怪圈。
俗話說「嚴師出高徒」,很多家長在送孩子入學的時候都會跟老師說,希望老師嚴格一點,如果有幸分到一個嚴厲的老師的班級上,家長就會覺得慶幸。
而這部電影正是為了諷刺這一現象,比如即使出了車禍,安德魯依然帶著流血的身軀衝向演出現場,這讓我想起每年中考高考的時候,都有考生為了高考錯過了見自己親人最後一面的新聞,可是這樣真的好嗎?
電影的最後,這位老師確實教出了一位好的會打鼓的人,但是並不是一個優秀的鼓手,安德魯的夢想並沒有完成,因為他已經沒有了當時的初心,現在所擁有的只是軀殼而已。
雖然這是一部反勵志的電影,但是並不是讓我們不勵志,導演並沒有全盤否定人生需要努力,他只是在挑戰傳統的勵志,也就是那些所謂的成功學,為了成功,真的需要挑戰自己的極限嗎?
你在網上搜索「勵志」,會出現一大堆心靈雞湯和天才的神話,但是與其迷信那些天才神話,用雞湯麻痺自己,不如認真過好自己的生活,做一個有靈魂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