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臺有個葫蘆王

2021-02-22 魚臺縣老年大學

文:田樹申

久聞魚臺縣有個葫蘆王,他用智慧和汗水在葫蘆種植上創造出了驕人的業績,承繼發展了葫蘆文化。

葫蘆,人們都不陌生,農村宅頭、籬笆墻院、菜地旁常有種植。莖蔓一年生草本植物,春種秋實,有梨形、球形、錘頭長柄形、雙球形相聯的大中小亞葫蘆、微型螞腰超小形亞葫蘆。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也常與葫蘆打交道,成熟後可加工成水瓢、面瓢、酒器、藥器等各種器皿,還可製作成樂器,小型葫蘆多被製作成觀賞品,供人們把玩。家居水邊或生活在船上的幼童,夏天家長常教孩子背上栓一個大亞葫蘆,以防溺水之虞。

葫蘆的栽培,在我國有數千年的歷史了,專家們考證甲骨文裡的「卣」字就是指的葫蘆。浙江餘姚河姆渡遺址考古發現7000前的葫蘆種籽,是目前發現的葫蘆種植最早的記錄。《詩經》裡有「七月食瓜,八月斷壺」的詩句,壺、瓠、匏、壺盧、蒲盧都是葫蘆曾經的名子。聞一多先生在40年代寫的《伏羲考》,列出了與葫蘆相關的神話有49種。據說我國至少有20多個少數民族崇拜葫蘆,並有優美的神話故事相傳。影視裡關於葫蘆題材的也不少。動畫片《葫蘆兄弟》、《金剛葫蘆妹》,真人劇《金剛葫蘆俠》等。至於人們為什麼崇拜葫蘆,據說是因為葫蘆的諧音同「福、祿」有關,有「福祿綰帶,人丁興旺」之說。還於道家的寓教有關,道家鼻祖原始天師為掃清寰宇濁氣,使法力把殃及人類的惡魔戾鬼、神妖蛇精捉拿歸案,統統裝進葫蘆裡,永世不得翻身,還人間一個清明世界。

中國的勞動人民創造了源遠流長的葫蘆文化,及到近代也不乏那些有志之士,在這條路上孜孜矻矻地用辛勤的勞動去發揚、創新、開鑿葫蘆文化,放出新的異彩。清河鎮葫蘆王趙銀剛就是一個。

趙銀剛,40多歲的漢子,他自述自己文化不高,但從談吐中我們感到他對中國的傳統文化愛得很深。他從村裡留轉了17畝土地專種葫蘆。在這塊土地上他用鋼管、竹杆搭就了一人多高的葫蘆架,挖了灌、排水溝,購置了專用工具,備了肥料、滅蟲藥、殺菌劑等,蓋了簡易的房子,他跟妻子陰晴、署寒吃住在葫蘆園裡。從選種到收穫一天到晚不離園子。有一段時間妻有些怨言,心裡不悅,銀剛就把古人「鶴妻梅子」的故事講給他聽。「那你就以葫蘆為妻好了,教葫蘆陪你一輩子」,二人會心的都笑了,從此妻子成了真正的葫蘆「王后」,一有空就到園子裡幫銀剛乾活。銀剛從小就喜歡葫蘆,十幾歲就種葫蘆,不過都是些常見的梨形、蘋果形葫蘆,收穫以後大葫蘆做菜用,小個的球形葫蘆無償的送給村裡的孩子們養蟈蟈玩。

有一次他在電視劇裡看到慈禧皇太后坐在龍椅上手裡把玩拇指大微型螞腰亞葫蘆,受到啟發,又在一本《葫蘆文化叢書》上看到介紹綰結葫蘆的培植和製作,他決心要培育出這種觀賞性葫蘆。經過努力,微型亞葫蘆試種成功。綰結葫蘆是由長柄葫蘆人工培植出來的,長柄葫蘆也培育成功了。把長柄葫蘆人工製作成綰結葫蘆竟成了一道跨不過的難關。銀剛廢寢忘食地一次次製作都失敗了,整個夏季的黃金季過去了,一枚綰結葫蘆也沒製成。銀剛打聽到嘉祥縣有一位觀賞葫蘆的第五代傳人,被人稱為大師級的人物。便把賣稻子的錢全部帶上去嘉祥拜師。搞技藝的人誰願意把所學輕易的傳給不相識的人。先是婉言謝絕,但他聽了趙銀剛介紹自己培植葫蘆的艱辛經過和對傳承葫蘆文化的虔誠之心,覺得眼前這位年輕人是位可以信賴的人。便毫無保留的把自己多年積累的經驗和技藝傳授給趙銀剛。從栽培、上架、掛果、延柄、果蒂施藥、日光加溫、7至10天時間的綰結、保養、除蟲、滅菌、施肥等整個操作過程必須一絲不苟,心細如絲,才能製作出品像上檔次的綰結葫蘆。師傅當場指定銀剛為第六代傳人。

如龍得水的趙銀剛,回到清河鎮決心大幹一場。當年他的葫蘆園裡就碩果纍纍,不但培育出了品像各異的微型葫蘆,讓他朝思夢想的綰結葫蘆也初上葫蘆架,雖然數量不多,也長出了品像上等的精品。這年初冬,徐州市的一位商人聞信來到趙銀剛的葫蘆園,對已下架的一對綰結葫蘆愛不釋手,出價兩萬元想拿走,被銀剛婉言謝絕了,「先生,對不起,這一對綰結葫蘆已有人先於你定下了。」銀剛白送他一對微型螞腰葫蘆,那商人也不白拿,留下1000元怏怏而去。其實銀剛婉拒那商人,是因為他心中已把那對綰結葫蘆派上了大用場。轉年就是第三屆青島運動會。銀剛帶上紅綢包裹好的一對綰結葫蘆專程送到青島獻給了組委會,獲得組委會讚揚並頒發了證書,還和組委會領導合影留念。

2018年盛夏,我們來到趙銀剛的葫蘆園。銀剛和他的妻子正在揮汗如雨的忙著。在這裡我們親眼看到了掛在架上、長在秧上鮮活的各個品種的葫蘆,最搶眼的就是綰結葫蘆,立刻教我們陶醉了。以前只在圖片上見過雙葫蘆綰結,今天零距離看到了五隻葫蘆綰結,園主人命名為「五洲連環」。好一個五洲連環,它飽含著葫蘆園主人的多少智慧和汗水啊!

相關焦點

  • 魚臺名吃 | 李閣燻豬蹄---燻出來的美食
    筆者馮華雲女士退休居家多年,偶然機會跟朋友一起進入魚臺老年大學後,從此樂不思彼、學樂有為,文學社更是圓了她兒時的作家夢,成為歡度晚年生活的第二個家。文:馮華雲民以食為天。說起美食,林林總總,多到不勝列舉。有人說,想要了解一方風土人情,那就先從它的美食說起。這話很有道理,我們魚臺,一個不算太大的縣區,卻人傑地靈,美食文化淵源深厚多種多樣。
  • 魚臺:做強品牌建設 讓農產品走出「深巷」
    今年,魚臺縣被評為2019年度全省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鄉村振興戰略專項評價先進縣,被確定為山東省毛木耳、小龍蝦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成績。2017年以來,魚臺龍蝦、「五統一」綠色稻米、毛木耳、杞柳種養殖面積分別增加了9倍、7倍、3.8倍、3倍。同時,魚臺還以品牌化衝出「深巷」。分行業成立品牌運營協會,打造了魚臺大米、魚臺龍蝦、魚臺毛木耳、魚臺甲魚、魚臺杞柳5個國家地理標誌登記保護產品、1個馳名商標和4個省級知名農產品品牌。聘請專業團隊,以「魚米之鄉、濱湖水城」為文化底蘊,創製並發布啟用「食尚魚臺」區域公共品牌。
  • 魚臺新聞| 2018放魚節開幕; 京華眼科醫院落戶魚臺; 大霧來襲 出行要當心 .....
    關注魚臺廣電微信號,隨時隨地看新聞。
  • 魚臺新聞| 董波到王魯鎮張廟村調研
    關注魚臺廣電微信號,隨時隨地看新聞
  • 魚臺最新天氣;便民信息免費發布(5月16日)
    魚臺廣播電視臺佳音口才誠聘少兒口才教師,要求:1、播音與主持藝術、師範、曲藝表演、廣播電視編導等相關專業,大學專科以上學歷,具有普通話證書,有相關代課經驗及優異者可相對放寬條件。2、熱愛學生,熱愛文化藝術事業,有責任心、有耐心。聯繫電話:13188803006   15563111866。地址:魚臺廣播電視臺4樓407室。
  • 魚臺新聞(2018.07.18 周三)
    第二屆中國·魚臺龍蝦節,將於2018年7月28日在龍蝦廣場隆重開幕!電視欄目《魚臺新聞》視頻▼主要內容:1.2018年濟寧市暨魚臺縣食品安全宣傳周活動啟動。張玉華等省市領導參加啟動儀式。2.新舊動能轉換暨康華機電發展戰略座談會召開,劉學聖參加座談。
  • CBR面孔|「葫蘆王」劉振:烙畫生命多彩
    葫蘆,諧音「福祿」,寓意著長壽和闢邪。烙葫蘆,是一種特色傳統工藝美術品,用燒熱的烙鐵在物體上熨出烙痕,將繪畫藝術與葫蘆融為一體。今年71歲的劉振烙葫蘆已有30個年頭。想來想去,有很好美術功底的劉振開始嘗試烙葫蘆。起初用的工具是修收音機的烙鐵,有10公分長,很難控制作畫,耗時長,畫出的圖案也生硬。隨著技術革新,劉振用十分輕便,筆尖較細的電烙筆,烙出的葫蘆也愈發精美。電烙筆在「更新換代」,劉振的烙畫技術也在進步。他通過書籍,電視,完全自學成材,生活中任何可以當做烙畫圖案的素材都被他收集起來。
  • 魚臺縣地名傳說——魯隱公觀魚臺
    魚臺縣地名傳說——魯隱公觀魚臺作者:王翠雲       周滅商後,定都鎬京。為加強對東方的統治,把我們所在的魯國分封給了周文王的第四個兒子、周武王的弟弟姬旦,也就是那個大名鼎鼎會給人解夢的周公。攝政的第二年,隱公就在棠邑(今魚臺)與今徐州一帶的戎人籤訂盟約,表示要友好相處,互不侵犯。此次棠邑之行,使他充分認識到這個邊界小鎮的重要戰略地位:扼魯國進出中原之咽喉,南可進彭地,北能擊燕趙,西以吞曹戎。為了加強控制,魯隱公決定提升它的政治和軍事地位,將棠邑打造成魯國的邊塞重鎮。
  • 魚臺的冬天,靠「燉」出味
    文/劉東華寒冬講究進補,這大概是原始社會傳遞下來的習慣,有一定的「動物性」,只有讓身體積累下厚厚的脂肪,才可以對抗這個寒冷的冬天。如果不是這些年生活條件改善,女士們流行苗條身材,恐怕冬天進補會有非常恐怖的後果,那將是春暖花開的季節,脫了冬裝,著上春衫,大街上行走的,滿眼都是白花花的肥肉。
  • 秒懂寧晉——寧晉南北二魚臺,太公故事講起來!
    ……還有些村名,特別有名氣!寧晉南北二魚臺,太公故事講起來!寧晉縣城東南有兩個村——北魚臺、南魚臺。從衛星地圖上,我們可以看到,這兩個村緊緊相挨。其實呢,這倆村以前是一個村,叫魚臺。古時候發大水,一股洪流衝村而過,把這個村一分為二。由於這個村與一位很有名望的政治家、軍事家、韜略家有關,被洪水衝為南北兩個村之後誰也不願意舍掉原來的名更換新名。不得已,就在原來的村名前加上了南北二字。
  • 2020—中國濟寧魚臺特色生態農產品展銷會暨高端食品產業論壇開幕
    依託魚臺大米、魚臺毛木耳、魚臺甲魚、魚臺龍蝦、魚臺杞柳5個國家地理標誌登記保護產品,重點規劃培育了水稻、毛木耳、小龍蝦、辣椒、麵粉、杞柳六大特色產業集群,以點帶面、鏈條式發展,推進生態農產品規模化、標準化、現代化進程,全縣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到95家,其中市級以上重點企業47家。
  • 小葫蘆大乾坤 探究扈魯和他的葫蘆情緣
    扈魯和他的葫蘆情緣             作者:王勉勵從2.4米高的長柄葫蘆,到直徑65釐米、高80釐米的甚為罕見的巨型葫蘆,再到形似花生粒大小的微型葫蘆,從生長的本質葫蘆到文學典故中的意象葫蘆,擁有各類藏品兩萬餘件。其中,扈魯從草原上背回來的三隻大小形狀各異的葫蘆油桶,已經有三百多年的歷史,被稱為「鎮館之寶」。
  • 山東魚臺,曾經落後地區,30年發展成美麗小城
    [很多事情就像是旅行一樣,當你做出決定並邁出第一步的時候,最困難的那部分其實就已經完成了]文章類型|旅行見聞文章字數|755,閱讀約2分鐘魯西南有個小鎮,是江北有名的還記得當時的一個笑話,90年代,魚臺縣的一位大學生被問到家鄉有什麼景點,大學生支支吾吾半天說不出來,"安魚臺有條日本溝",於是同學們結伴而行,到了魚臺,找當地的一位拉車大叔帶到了"日本溝",被眼前的景象驚呆了,一片荒蕪的荒地上坑坑窪窪的,據說學生回去打了魚臺的村民。
  • 山東這場雨有多大?26個縣市區超100毫米,濟寧魚臺下得最大
    全省26個縣(市、區)超過100毫米,73個縣(市、區)超過50毫米,濟寧市魚臺平均降水量達到284.5毫米,成為全省降水最大的地方。6日,山東出現大範圍強降水天氣,魯西北、魯中、魯南出現暴雨,局部地區大暴雨,局地特大暴雨。
  • 落實五中全會精神在基層|濟寧魚臺:數位化賦能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
    前幾天,在魚臺孝賢廣場西南角,網格監督員巡查時發現有個井蓋未完全覆蓋,存在安全隱患,隨即用手機拍下照片,通過「城管通」APP上傳到魚臺縣社會治理指揮中心。通過信息技術與城市管理應用的有機結合,魚臺縣對城市管理流程進行科學再造,目前,已實現城市供排水無人值守、垃圾中轉站遠程監控、路面清潔車輛準確定位等多重功能,通過平臺累計處理城管事項2300多件。科技改變生活,智慧賦能民生。
  • 天下甄氏是一家——山東魚臺甄氏族譜續修大會紀實
    山東魚臺甄氏修譜大會紀實作者  甄天方     五月的魚颱風光秀麗,五月的春風蕩漾著綠意。大美魚臺,孝賢故裡喜迎甄氏修譜盛會。2019年5月2日在山東魚臺舉行了甄氏族譜續修大會。此次大會是自1988年以來規模宏大,參加人數之多、世系宗親跨度之廣、產生影響之深,創歷史之最!我甄氏族人深感榮幸之至,倍受鼓舞!
  • 精準對接群眾需求 濟寧魚臺「菜單式」志願服務暖民心
    「村民只要提出來,有訴求,我們就去滿足他們,要讓我們的村民們確實感覺到幸福。」前蔣村黨支部書記、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站長蔣高峰告訴記者。為精準對接群眾需求,魚臺縣將線下志願服務「菜單」搬上「雲端」,使活動發布更及時、志願者參與更便捷,真正打通了服務群眾「最後一公裡」。
  • 葫蘆的吉祥寓意
    有些民家在屋梁下,懸掛著葫蘆,其稱之為「頂」,據說有此措施後,居家比較平安順利;較講究的民眾,則用紅繩線串綁五個葫蘆,稱為「五福臨門」。在臺灣的鄉間,流傳一句諺語:「厝內一粒瓠,家風才會富」,意思是說,在家裡擺放一個葫蘆,才會聚財、富有。    葫蘆在我國有著悠久的種植歷史,音近「福祿」,同時,葫蘆裡面長子,有子孫萬代、多子多福的含義,因而人們通常把它當作吉祥物,叫做「吉祥葫蘆」。
  • 精準對接群眾需求 魚臺「菜單式」新時代文明實踐志願服務暖民心
    「村民只要提出來,有訴求,我們就去滿足他們,要讓我們的村民們確實感覺到幸福。」前蔣村黨支部書記、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站長蔣高峰告訴記者。為精準對接群眾需求,魚臺縣將線下志願服務「菜單」搬上「雲端」,使活動發布更及時、志願者參與更便捷,真正打通了服務群眾「最後一公裡」。
  • 為什麼國人喜歡葫蘆造型的吉祥物?葫蘆有什麼寓意呢?
    說起《葫蘆玩》這部動畫片,相比90後的寶寶都很熟悉。在動畫片《葫蘆娃》中,7個葫蘆兄弟都源自上古天神,個個法力無邊,而把天神的形象和葫蘆劃等號則由於中國人自古對葫蘆有著非常浪漫的傳統情結。「懸壺濟世」最開始是指醫者有救死扶傷,救濟百姓的良好品德,後來因為很多藥鋪,郎中(行醫者)的家們口都掛有葫蘆和裝藥材丸用的都是葫蘆,所以後來它就代指中醫了。傳說古代有一老翁,他是被貶下凡的神仙,他在凡間以買藥為生,他把一個葫蘆掛在藥攤旁,打烊時就跳進葫蘆裡,這事被管理市場的費長房看見了,就去問那老翁,老翁帶他進了葫蘆發現裡面金碧輝煌,竟是另有一方小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