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同名小說改編而成的電影《82年生的金智英》在韓國上映就爭議不斷,根據韓國最大網站NAVER電影的資料顯示,72%的女性觀眾,給這片打出了平均9.5的高分;而剩下的18%男性觀眾卻給這片打出了2.89分的低分。
可以說,觀看這部電影的女性吹上了天,而男性幾乎是用盡了力氣去貶低這部電影,那到底是什麼樣的原因,導致了不同性別之間評分如此的兩極分化?
82年生的金智英,是一個全職媽媽,她自始至終,一直都在「忙」。
忙著打掃衛生、忙著收拾玩具、忙著洗衣做飯。
忙了一天很累了,閉上眼睛想要愜意的享受一下夕陽,卻又被孩子的哭聲所驚醒:
就算把家務都收拾完,我還的照顧小孩。
假期的時候,也沒有自己的時間,過節的時候,還得去婆婆家裡接著做家務。
陪丈母娘包一家人吃不完的餃子而不能點外賣,丈夫看不下去想幫她洗碗,她也得立馬放下手上的活攔住他,因為害怕婆婆說閒話。
天還沒亮,聽到聲響就得立馬起床,婆婆隨手扔了個菠菜讓她全煮了,明明已經對家務很厭倦,收到禮物「圍裙」的那一刻也要假裝很開心。
似乎她必須用在家庭中不斷的忙,才能體現出她的價值, 因為不知道用什麼樣的方式去獲取別人的認同,所以只能不斷的活在別人眼中。
《82年生的金智英》影視截圖
因為「忙」,所以一直在「逃」的金智英。
從一開始別人說自己閒言碎語的時候,她就開始在逃。
阻擋丈夫幫自己做家務的時候,也是在逃,為了逃避婆婆的目光和閒言碎語。
去醫院進行檢查的她也選擇逃,害怕承認自己確實有病。
直到金智英逃累了,企圖通過其他的方式開始新生活,她開始找各種各樣的兼職,最後找到了理想的工作,開心得吃蛋糕慶祝,卻因婆婆嚴厲的訓斥澆了一盆冷水:
我兒子的大好前程怎麼能就因為你而放棄,你算什麼東西。
《82年生的金智英》影視截圖
拼盡全力的金智英撞得頭破血流,逃無可逃。
金智英一直在試圖努力的做好這些角色,為了達到別人的期望而不知道如何拒絕,所以她只能放棄自己,活在別人的期望中,導致她不斷的「忙」和「逃」,因為不知道拒絕而逐漸崩潰。
埃裡希·弗羅姆在《逃避自由》說道,有一種逃避方式叫做:機械協同。
意思就是說,自己以為和別人一樣就不會孤獨無助,但事實上人自我的感情和思想反而會因此而受到了壓抑。
那些生活中秩序井然的樣子,都是個體的錯覺,每個人所表現出的是別人社會期望他表現的。
偽活動取代了真思想、真願望和原始活動,偽自我取代了原始自我。
金智英活成了婆婆期待中的樣子,活成了那些認為她是「媽蟲」的樣子,還活成了七大姑八大姨的結了婚幸福美滿的樣子。
但他們卻沒有真正問過金智英到底想要什麼,她有什麼樣的願望。
金智英在長期的「機械協同」中,失去了自我。
女人的命運和她唯一的榮耀是贏得男人的心…她是一份動產,確切地說,只是男人的附屬品。 -巴爾扎克
在韓國人的文化圈層裡面,男人們認為女性天生就是來伺候男人,男尊女卑。
就像電影裡面的婆婆和白智英忙了一天,但在節日的祭拜上面卻得遠遠的站在後面看著,沒辦法參與。
《82年生的金智英》影視截圖
白智英的媽媽美淑,在13歲的時候為了供哥哥們上學,就算學習都比他們好,但也只能放棄自己的夢想去打工賺錢補貼家用。
金智英已經三十歲的弟弟,姑姑們還是把他當孩子一樣寵著不讓他幹活。
已經年長的她們仍舊覺得:
覺得女的就要文靜和漂亮,要不停歇的做家務,這就是女性的本分。
《82年生的金智英》影視截圖
不但是生活中,職場中也是如此。
如果你和同事的能力都差不多,卻會因為你是女性,而把機會留給男性,因為女性要生孩子照顧家庭。註定和長時間高強度的工作無緣,但這卻是打破天花板的機會。
在職場上還要承受各種性騷擾,在酒局上被灌酒和各種閒言碎語中傷,甚至去上廁所的時候還得留心有沒有被裝針孔攝像頭偷拍。
類似的,《我是貓》作者夏目漱石和和老婆鏡子的婚姻,鏡子完全不符合在「男尊女卑」的明治時代中,女性「應該」有的樣子。
她不擅長家務,愛睡懶覺,性格大大咧咧,甚至有點歇斯底裡,以至於被冠上了「惡妻」的頭銜。
《82年生的金智英》影視截圖
所以,一旦沒有按照世人眼中那樣活著,只會被貼上「異類」的標籤。
即便喊男女平等的口號喊了這麼久,很多觀念仍舊根深蒂固。
因為男人在很多特定領域內頭部地位仍舊無法短時間內改變,女性在家庭和社會上的仍舊處於弱勢。
蘇格拉底曾經為男女的平等所發聲:
雖然女性需要承擔更多的生養孩子的責任,而且在體力方面更弱,但是這並不會影響女性可以和男性一樣,承擔起軍事和政治責任,可以和男人一樣成為城邦的護衛者,甚至統治者。
可惜,有些時候,人心中的成見是一座大山,任你怎麼努力也休想搬動。
在一份《焦慮指數報告》裡,全職媽媽的焦慮指數位列僅次於從事金融與網際網路工作的各位媽媽們。超過60%的全職媽媽表示,如有人幫忙帶小孩,她就想要回去上班。
也就是說,每 10 個全職媽媽中,就有 5 個想重返職場。
而她們之所以焦慮,就在於永無止境的家務,無時不刻的要照顧孩子,以及伴隨失去收入的經濟壓力。
更讓他們崩潰的是身份的錯位。
她究竟該是一個好老婆還是一個好媽媽,究竟該是個好兒媳婦還是應該做的她自己。
電影中金智英處於這種身份迷失的壓抑中,以至於出現了精神分裂的前兆,因為她面對生活中不開心的事情,她不知道該用什麼樣的身份去闡述和表達。
只能用別人的身份和說話的口氣去表達自己內心的感受。
《82年生的金智英》影視截圖
第一次因為家庭聚餐的時候,已經忙得崩潰的金智英,準備休息然後去娘家陪自己的媽媽。
沒想到還得接著做家務,她憤怒的脫下了那件婆婆送的圍裙,用自己母親的口氣對自己的婆婆抗議道:還得照顧大姑子一家再走人,我家智英該有多傷心。
第二次因為被老公拒絕不讓他去兼職,她變成了已經去世的學姐勝妍。用這種身份去跟自己丈夫闡述:最近智英很痛苦,心急如焚,請你多跟她說:做得好、辛苦了、謝謝你。
最後一次是用已經去世的外婆的口吻,對自己的媽媽說:就算智英很辛苦,也會自己看著辦的。
她不知道該用什麼樣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情感,長期的壓抑之下只能通過「附身」在別人的身上,通過別人的來表達自己內心的感受。
這種身份的錯位,導致她無法用自己的人格去表達自己內心真正的想法和感受。
我究竟是是誰,我究竟該用什麼樣的言語去面對這個世界?
崩潰得只能自己跟自己開戰。
所謂的世人,不就是你嗎?-太宰治
電影裡面的金智英崩潰而壓抑的生活,並不是只有韓國才有,在我們身邊「金智英」的影子隨處而見。
上了年紀就有一大堆的人催你結婚,結了婚就要催著你要小孩,就算生了一個也還要求你接著生第二個。
《82年生的金智英》影視截圖
完了嗎?沒有。
你得自己照顧小孩,小孩哭鬧別人就說你沒家教,為了教育孩子做個全職媽媽,別人又說你沒有經濟收入,是個「媽蟲」,而媽蟲這個詞,意思就是寄生在丈夫身上的吸血鬼。
《82年生的金智英》影視截圖
一個女生從別人家的女兒轉變為媽媽、妻子、兒媳,本身就很惶恐。
在這個過程中究竟要怎麼樣做,才能兼顧各方面的感情,是她們壓抑的根本原因,最讓人感到壓抑的,是社會的目光。
即便再努力的照顧家庭,為整個家庭付出和做貢獻,也仍舊無法被認可,而是選擇性的被忽視。
憑什麼?
如果我們不在意別人的目光,如果我們開始拒絕別人,如果我們開始反抗,這個世界是不是就開始不一樣?
電影要結束的時候,金智英不再選擇逃避,她站在了那個說自己是「媽蟲」的人面前,質問他,為什麼要這樣傷害他。
那個咄咄逼人的嘴炮先生,竟然慫了。
芥川龍之介說到:
不要忘記人生是要戰鬥到死。
今天的順從,就是明天的壓迫,為什麼要討好別人,折磨自己?
身為女人,不必道歉。
金智英不再選擇逃避,她選擇坐在心理諮詢師面前坦然的談論著自己內心的感受時候,她選擇了自我接受。
《82年生的金智英》影視截圖
我認同我自己,我就是我。
我不再退縮,我為自己戰鬥。
那麼,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