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王祖藍2歲女兒因為身高上熱搜,原來女兒Gabby剛剛2歲,已經達到王祖藍的腰部了,有不少網友調侃:「王祖藍,你現在長還來及嗎?」
雖然有網友調侃,但是王祖藍還是很欣慰的,畢竟身高一直是他不能言說的痛,看到女兒繼承了媽媽李亞男的好基因,自然很是傲嬌,也不失幽默的回應了「身高隨我老婆,長的像我」。
看來,無論是藝人或者普通人,身為父母都會十分關注孩子的身高問題,尤其是自己身高沒有優勢的父母會更加擔心。
那父母的身高對孩子的身高影響有多大呢?
根據北京大學青少年衛生研究所的研究顯示,男女性身高的遺傳度分別為.089和0.87。
也就是說雙方父母對子女身高的遺傳影響基本相當,雙方共同決定了孩子約 70% 的身高。
所以,也有了根據父母身高來預測子女身高的公式:
兒子成年身高(cm)=(父親身高+ 母親身高)÷2+6.5cm
女兒成年身高(cm)= (父親身高+ 母親身高)÷2-6.5cm
當然,這只能預測一個遺傳趨勢,並不是完全準確。
因為生活中,我們周圍常常有父母矮,但是孩子高的情況:
NBA的球星林書豪,他的身高有1.91米,但是他的父母的身高也只有1.68米左右,如果按照父母的身高推算的話,林書豪的身高只能長到1.73米左右,但顯然林書豪的身高遠遠超過了遺傳身高。
當然,也有父母身高不錯,但孩子遠遠沒有長到遺傳身高的情況:
籃球明星穆鐵柱,他的身高有2.28米,妻子身高也有1.73米,按照公式推算,他的兒子的身高可以長到2米多,實際上他兒子的身高只有1.8米,遠遠低於了遺傳身高。
據2017年9月最新發布的《中國兒童身高管理現狀調研報告》顯示:我國54.2%的兒童當前身高水平沒有達到遺傳身高。
因此,7分天註定,3分靠打拼,畢竟30%對孩子的身高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提升空間, 運動、營養、睡眠都不能忽視!
如何吃,如何睡,父母都比較熟悉,做到早睡早起、飲食結構均衡就可以。
所以,比起吃和睡,最困擾父母的就是運動了,這需要更多專業的技巧和選擇。
最近看到運動醫學專家楊威斌關於孩子長高運動的介紹,詳細、受用!
什麼運動能促進孩子長高呢?
楊威斌建議:
跑、跳類的有氧運動,能促進生長激素的分泌,促進血液循環,加速新城代謝,對下肢骨骼產生縱向刺激,有助於長高。
籃球、羽毛球、跳繩、遊泳、跑步都是很好的運動。
其中跳繩對場地的要求最低,活動時間最靈活,所以也成為長高運動中最優選擇。
運動達到什麼強度才有效果呢?
只要達到中等強度,就能促進生長激素分泌,促進骨骼的生長。
跳繩怎麼跳才能長高呢?
跳繩達到中等強度,也就是達到最大心率的60-70%是最佳狀態,最大心率計算公式是220減去年齡。
比如孩子10歲,那最大心率就是220-10=210,他跳繩合適的心率就是210*60%=126,或者是210*70%=147,那麼這個孩子中等強度的心率就是126-147之間。
怎麼跳能達到中等強度呢?
促進長高的跳繩方法是有別於跳繩測試的。跳得要儘量慢儘量高,最好距離地面10公分以上,保持在每分鐘跳80-100個,繩子儘量粗一些。
運動量要達到多少呢?
一般來說,5-7歲推薦600-1000個跳繩,小學以上的1000-2000個。按照中等強度,需要持續15-20分鐘的時間。
如果是幼兒園不會跳繩的小朋友,可以選擇小蹦床,趣味性更強,小朋友更喜歡,也能達到相同的效果,數量和時間也可以參考上面。
運動可以促進孩子長高,但是孩子的身高是一個動態值,每個階段的情況是否正常,孩子還能長高多少,這些隱形的情況父母也要同時關注。
如果等到發現娃總是不長時,再去關注就會錯過身高的最佳幹預時期。
如何掌握孩子身高的一個動態值呢?測骨齡是不錯的方法。
簡單說就是測試骨骼的年齡,推測身高生長的潛力是否在正常範圍。
什麼時候需要測骨齡?
女孩15歲,男孩16歲,骨骺基本就會閉合,孩子長高就會受限。所以,建議女孩4周歲,男孩5周歲,就可以開始測骨齡,建議每半年一次,實時關注孩子身高的發展。
胖瘦可以改變,但是身高一旦定型就不能改變,所以,父母對孩子的身高會格外關注和擔憂,但是與其擔心結果,不如多關心孩子長高的過程,為可能長高的每一分去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