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金星」牌電視機的上海電視一廠,儂還記得伐?

2021-01-19 上海老底子
記憶中的中國電視最瘋狂的年代是在80年代到90年代初期,那時候電視和電冰箱一樣幾乎成為那個年代中國家庭現代化的代名詞,任何品牌的電視機都非常緊缺,而「金星」等上海品牌更是十分搶手。



大浪淘沙,「金星」現在也和全國許多電視機品牌一樣成為漸漸遠去的背影。然而,生產「金星」牌電視機的上海電視一廠,儂還記得伐?





上海電視一廠位於漕河涇新興技術開發區田林路140號,是機械電子工業部骨幹企業。是生產彩色、黑白電視機的專業工廠,產品使用金星牌商標。



1990年末,該廠有職工3726人,其中技術人員557人。廠區佔地面積9.5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6.61萬平方米,有電視機生產線9條,空調器生產線1條,固定資產原值12039萬元。年產彩色、黑白電視機106.5萬臺,工業總產值11.2334億元,銷售收入11.61億元,出口創匯2900萬美元,利稅總額1.2億元,實現利潤6077萬元。



2003年上廣電正式停止了「金星」牌彩電的生產。






上海電視一廠前身是金星金筆廠,建於1933年,廠址在原徐家匯路金同村,1947年遷至斜土路1646號。原生產鋼筆零件、組裝鋼筆。



60年代,由胡林鶴等4位技術人員成立了電視機試製小組,於1970年2月試製成金星牌電晶體23釐米黑白電視機,從自製真空鍛模機開始,自製了大部分電晶體製造設備,並成立了電晶體車間,生產3DG6電晶體和TTL集成電路。



同年6月底,試製成功國內第一臺C47輪換調頻制47釐米全電晶體單槍三束彩色電視機,填補了國內空白。



1972年5月,試製成功全電晶體40釐米B40—725型黑白電視機,並大批量生產。



1974年研製成功的C47—312型彩色電視機,是全國第一代電子調諧三槍三束彩色電視機。1978年1月,B40—725型機在全國首屆黑白電視機質量評比中獲第一名。



1978年,金星金筆廠更名為上海電視一廠。



1980年,該廠從日本引進年產20萬臺彩色電視機流水生產線及全套質量保證系統。



經過近10年的引進、消化、吸收、創新,產品實現了多元化,並形成了規模經濟,至1990年,彩色電視機年生產能力達100萬臺。



金星彩電選擇的發展思路是「適度規模,適當份額」,「高科技含量,高品質質量」。其市場定位主要針對上海本地,提出金星精品彩電要同上海作為全國經濟、金融、貿易中心的地位相適應。也先後推出過圖文電視、數碼系列產品等高新技術功能和16∶9寬屏彩電、等離子彩電、全平彩電、43英寸背投彩電等。



直到2000年,金星彩電在上海的市場佔有率還佔據絕對優勢,金星彩電的產銷量在國內約排在第五、第六位,但在上海本地市場則排名第一。但是,面對愈演愈烈的價格戰,金星雖然一直堅持「精品」路線,也不得加入到降價的行列中。



然而,規模不夠大的金星彩電,在行業利潤的日漸微薄的情況下,生存也日漸艱難。金星彩電的銷售額在其母公司上廣電的銷售收入中的比重不斷變小,佔廣電股份年銷售額的5%~6%,重要性也日漸下滑。



2003年上廣電正式停止了「金星」牌彩電的生產,不久,同樣是金星彩電的總經銷商上廣電也停止了該品牌彩電的銷售。這樣,這個歷史悠久的品牌就此退出了中國彩電市場。






上海電視一廠不斷推進技術進步,產品採用國際標準的覆蓋率達100%,獲得國際IEC、UL、BS、ISO等標準的認可。裝備了能獨立完成國有標準規定的電視機電、光、聲、色性能指標測試設備,使產品質量穩步提高。1982年以來,該廠共有8個產品獲國家質量銀質獎,12個產品獲電子工業部優質品獎,20個產品獲上海市優質品獎和上海市名牌產品稱號。



1988年10月,在第二屆全國彩色電視機質量評比中,該廠參加評比的5個型號彩色電視機全部獲得一等獎,創行業新記錄。1989年,又有2個型號的51釐米彩色電視機在全國彩色電視機集中測試中名列榜首,其中C514型彩色電視機還獲得了外觀款式設計優秀獎。



1984年至1988年,該廠工業總產值平均每年遞增35%,利稅遞增19%。1988年工業總產值首次突破10億元大關,利稅超1億元。



從1986年起,產品銷售額連續5年居全國電子工業之首。



1989年,該廠在全國首批獲得國家一級企業稱號,並榮獲國家質量管理獎。



金星作為上海市標誌性產品,先後榮獲國家商業部「全國最暢銷國產名牌產品金橋獎」、「中華名牌大屏幕彩電」、「全國大商場推薦市場名優商品」、中國質量協會「用戶最滿意產品」、國家技術監督局「國家方圓標誌」、「中國五大暢銷品牌」及ISO-9002質量體系認證合格證書等各種榮譽和獎項。


相關焦點

  • 上海無線電三廠,儂還記得伐?潮起潮落三十九,美多春雷留芳名
    生產的收音機等民用產品使用「美多」牌商標,後又増加「春雷」商標。後又陸續並進17家小廠。1970年8月該廠研製成功國內第一臺7.5千瓦彩色電視發射機。1972年突破解碼、鎖相、會聚等技術關鍵,研製成功3S2型全電晶體彩色電視機,並於次年投產153臺。在70年代共生產7249臺彩色電視機。
  • 上海八十年代的模樣,儂還記得伐?
    上海八十年代的模樣,儂還記得伐?上海在變化,越來越符合它的魔都之稱,摩登、現代、科技感十足~不僅僅是中國的大都市更是世界排行前列的一線城市不過,你還記得它八十年代的樣子嗎?
  • 懷念看黑白電視的時光,以前的電視品牌好多,你家又是哪一牌子?
    1、金星牌電視機現在說起金星,許多人聯想到了明星,但是那時候說起誰家有臺金星電視,那是很牛的事情,金星電視是上海電視機廠(現在的上海廣電集團有限公司)的明星產品,曾經有很高的評價和知名度,也是全國第一條彩電生產線,市場定位主要針對上海本地,2000年以後,因為全國各地的彩電價格戰,加上金星本身的規模小,在行業利潤越來越薄的情況下,於2003年上廣電停止了金星的生產,自1982年正式生產到03年停產,金星經歷了改革開放最熱鬧的21年,從此退出了中國電視機市場
  • 上海彩色電視機的搖籃在我們徐匯 你知道嗎
    相信大家的記憶中都有著一臺電視機,無論彩色還是黑色,都承載了那些快樂的過往。而金星電視機則是當時上海電視機中的翹楚,也是眾多上海人的共同回憶。金星牌彩電是原上海電視機廠(現上海廣電集團有限公司,上廣電)的名牌產品,曾經有相當高的好評和知名度 。而這臺電視機最早便是來自於我們徐匯的斜土路。
  • 還記得七十年代八十年代國產黑白,彩色電視機牌子嗎?
    70年代國產電視機有北京、金星、飛躍、熊貓、凱歌等。北京伴隨著電視衍生的物品就是天線,不知道還有多少人記得當年一根高高的鐵桿上面豎起的奇形怪狀的天線,信號不好的時候還要出去轉轉鐵桿,調整下方向。雖然沒有2K4K這種高清的畫面,但大家依舊還是樂此不疲。
  • 儂還記得《智力大衝浪》《快樂大轉盤》伐?
    前兩天講電視講到黃浩我突然想起老早上海一個節目那時候全民皆知全民追看就是《智力大衝浪》儂還記得伐?不知道有人記得伐,他在《智力大衝浪》裡帶新婚老婆出來過,當時挺著大肚子,從時間上來算,是先上車後買票的。黃浩25歲時和22歲的老婆結婚的。他老婆長得不算很漂亮,眼睛小小的、皮膚白白的蠻清爽的樣子。
  • 細數80年代的國產電視機品牌,你家裡用過嗎?
    到了2000年,牡丹牌彩電已經基本停產,電視機廠靠生產「貼牌機」維持運轉。2002年9月,北京牡丹電子集團公司將自有設備資產同「牡丹」商標投入到江蘇賽博電子有限公司,成立了江蘇賽博牡丹電子有限公司。昔日的國內電視機第一品牌牡丹電視正式下嫁江蘇鎮江。
  • 工業往事—80年代初,生產崑崙牌電視機的北京東風電視機廠
    改革開放以後,各個生產行業企業都進行了積極調整,在工業領域,因產業調整而得到實惠的企業越來越多。在80年代初北京,以生產「崑崙」牌電視機著稱的北京東風電視機廠在當時就是其中之一。東風電視機廠當時在北京市是頗有名氣的。
  • 南市人,儂還記得老西門和蓬萊路伐?
    南市人,儂還記得老西門和蓬萊路伐?這裡還曾是小刀會起義軍的指揮部,也做過上海最早的公共圖書館,被稱為上海曾經的「高等學府」。上海文廟建築採用群體組合方式,簡稱建築群體,它是中國古代建築群的典範之一。
  • 武漢市格林美「博物館」 收藏500臺「老爺電視機」
    「我們在全國的5家工廠,一年拆解1000萬臺廢舊電視機,首尾連起來,可以從哈爾濱一直鋪到海口,堆起來比喜馬拉雅山還高。」早在2013年7月,在格林美陽邏老廠區就有一個陳列館,去年8月,又在新廠區建成這個博物館。館中有一款上世紀50年代生產的北京牌820型35釐米電子管黑白電視機,是新中國生產的第一批電視,被稱作「華夏第一屏」,被當作「鎮館」之寶單獨陳列。
  • 儂伐要搞錯哦,老早上海比香港高級丨上海人在香港(二)
    阿拉沒有退休年齡,有得做就有得拿,做到不能做為止。」這天他穿的是藍色工作服。每逢周二他理男發,老客人也都知道店裡的這個慣例。此刻高德田給一位老伯理好頭髮,開始給他刮臉。「修面,修鬍子,阿拉店裡廂跟上海傳統剃頭店一式一樣。」他說。男賓部的陳設有許多有趣的「機關」。就拿理髮椅來說吧,據說比這家店的年齡還大,用了四十多年,當年是從日本進口的,一把椅子要一萬多。
  • 曾經瀋陽的那些老品牌,你還記得多少
    1980年瀋陽鍾廠生產的金杯牌掛鍾在當時絕對是搶手貨。 瀋陽鍾廠曾與上海、長春、煙臺三地鍾廠並稱為我國四大鐘廠。作為瀋陽輕工業標誌性企業,相信許多老瀋陽人都記得,當年瀋陽鍾廠生產的鐘可是「一票難求」。2004年,瀋陽鍾廠破產倒閉。 三、沈努西冰箱
  • 【記憶】魔都咖啡簡史,儂今朝吃咖啡了伐?
    說起「沙利文」大家可能覺得陌生,但說起生產「光明牌」冷飲的國營上海益民食品廠,一定就親切了許多。其的前身就是沙利文食品廠。上海咖啡廠生產的「上海牌」咖啡,以及風靡一時的麥乳精、菊花晶,也產自這裡而知名的「上海牌咖啡」,生產自上海咖啡廠。在20世紀60-80年代,幾乎全國各地所有的咖啡,都來自這裡。
  • 中國第一代電視機這模樣,你家買的第一臺電視長啥樣?
    #國慶特別篇#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七十一周年這個特別的日子裡,「走遍世界博物館」在此為大家呈現一組由中國國家博物館收藏的重要歷史文物:新中國時期的珍貴文物歷史長河奔騰不息,英雄的中國人民不畏艱難、無懼險阻, 在一系列艱苦卓絕的革命鬥爭中
  • 「滬語」這首家喻戶曉的古詩,儂用上海話讀得來伐?
    阿拉魔都的上海話一開口就是腔調滿滿。當有腔調的上海話碰上韻味十足的古詩詞,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呢?今天這首古詩,大朋友小朋友應該都很熟悉了,不過用上海話來讀可不太容易啊,你也來試一試吧,小布期待在留言區看到你喲!
  • 包鹼水粽、賽龍舟:老上海的這些端午習俗,儂還記得伐?
    這一改良深受市民歡迎,也使得喬家柵的粽子名聲鵲起。從此,粽子成為喬家柵的「拳頭」產品,成就了其「中華老字號」的美譽。檔案記載,1977年端午,喬家柵就賣出各式粽子達46.8萬隻。食客品嘗喬家柵點心有一定年紀的老上海或許還記得,曾經的上海街頭有不少彈棉花的店鋪。
  • 新中國第一臺電視機的誕生
    「電視機?啥是電視機?」1958年接到造電視機的任務後,天津無線電廠的工人都傻眼了。當時,別說造電視,很多人連電視什麼樣兒都沒見過。那一年,不滿20歲的原天津無線電廠總經理米思賢剛剛進廠。當時研製小組唯一有的就是一臺蘇聯「紅寶石」牌電視的樣機。
  • 誰知道 我國第一臺黑白電視機誕生於哪一年?
    它就是我國第一臺國產電視機——1958年天津無線電廠試製出的「北京牌」黑白電視機。儘管現在看上去毫不起眼,但它的誕生卻開創了中國電視產業自主研發之路。60多年過去了,電視機從黑白到彩色,從CRT(顯像管)到LCD(液晶)、等離子,再到數字高清、OLED、量子點、雷射電視、4K、8K……一步步見證了中國電視產業從「追趕」到「並跑」直到走向「領跑」。
  • 上海話裡的這些小昆蟲,儂認得伐?
    上海閒話 小辰光,上海天熱的時候,馬路上經常有人在賣「叫哥哥」。上海小囡會挑只「歌聲嘹亮」的「叫哥哥」帶回去,每天給它餵毛豆。還有樹上喊著「熱死了」的「野烏子」,調皮的「男小囡」會爬到樹上去捉,或者在長竹竿上放個麵粉團之類黏黏的東西「搭牢伊」。這些小昆蟲給童年生活帶來過許多歡樂的時光。
  • 旁友,儂票子要伐? 警惕「網絡黃牛」
    旁友,儂票子要伐?之後小李就向對方購買了上海演唱會390元的門票2張。掃碼付款之後,對方以沒有備註為由讓小李重新支付,當小李讓客服退款,客服告知要重新支付成功才可以退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