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浪淘沙,「金星」現在也和全國許多電視機品牌一樣成為漸漸遠去的背影。然而,生產「金星」牌電視機的上海電視一廠,儂還記得伐?
上海電視一廠位於漕河涇新興技術開發區田林路140號,是機械電子工業部骨幹企業。是生產彩色、黑白電視機的專業工廠,產品使用金星牌商標。
1990年末,該廠有職工3726人,其中技術人員557人。廠區佔地面積9.5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6.61萬平方米,有電視機生產線9條,空調器生產線1條,固定資產原值12039萬元。年產彩色、黑白電視機106.5萬臺,工業總產值11.2334億元,銷售收入11.61億元,出口創匯2900萬美元,利稅總額1.2億元,實現利潤6077萬元。
2003年上廣電正式停止了「金星」牌彩電的生產。
上海電視一廠前身是金星金筆廠,建於1933年,廠址在原徐家匯路金同村,1947年遷至斜土路1646號。原生產鋼筆零件、組裝鋼筆。
60年代,由胡林鶴等4位技術人員成立了電視機試製小組,於1970年2月試製成金星牌電晶體23釐米黑白電視機,從自製真空鍛模機開始,自製了大部分電晶體製造設備,並成立了電晶體車間,生產3DG6電晶體和TTL集成電路。
同年6月底,試製成功國內第一臺C47輪換調頻制47釐米全電晶體單槍三束彩色電視機,填補了國內空白。
1972年5月,試製成功全電晶體40釐米B40—725型黑白電視機,並大批量生產。
1974年研製成功的C47—312型彩色電視機,是全國第一代電子調諧三槍三束彩色電視機。1978年1月,B40—725型機在全國首屆黑白電視機質量評比中獲第一名。
1978年,金星金筆廠更名為上海電視一廠。
1980年,該廠從日本引進年產20萬臺彩色電視機流水生產線及全套質量保證系統。
金星彩電選擇的發展思路是「適度規模,適當份額」,「高科技含量,高品質質量」。其市場定位主要針對上海本地,提出金星精品彩電要同上海作為全國經濟、金融、貿易中心的地位相適應。也先後推出過圖文電視、數碼系列產品等高新技術功能和16∶9寬屏彩電、等離子彩電、全平彩電、43英寸背投彩電等。
直到2000年,金星彩電在上海的市場佔有率還佔據絕對優勢,金星彩電的產銷量在國內約排在第五、第六位,但在上海本地市場則排名第一。但是,面對愈演愈烈的價格戰,金星雖然一直堅持「精品」路線,也不得加入到降價的行列中。
然而,規模不夠大的金星彩電,在行業利潤的日漸微薄的情況下,生存也日漸艱難。金星彩電的銷售額在其母公司上廣電的銷售收入中的比重不斷變小,佔廣電股份年銷售額的5%~6%,重要性也日漸下滑。
2003年上廣電正式停止了「金星」牌彩電的生產,不久,同樣是金星彩電的總經銷商上廣電也停止了該品牌彩電的銷售。這樣,這個歷史悠久的品牌就此退出了中國彩電市場。
上海電視一廠不斷推進技術進步,產品採用國際標準的覆蓋率達100%,獲得國際IEC、UL、BS、ISO等標準的認可。裝備了能獨立完成國有標準規定的電視機電、光、聲、色性能指標測試設備,使產品質量穩步提高。1982年以來,該廠共有8個產品獲國家質量銀質獎,12個產品獲電子工業部優質品獎,20個產品獲上海市優質品獎和上海市名牌產品稱號。
1988年10月,在第二屆全國彩色電視機質量評比中,該廠參加評比的5個型號彩色電視機全部獲得一等獎,創行業新記錄。1989年,又有2個型號的51釐米彩色電視機在全國彩色電視機集中測試中名列榜首,其中C514型彩色電視機還獲得了外觀款式設計優秀獎。
1984年至1988年,該廠工業總產值平均每年遞增35%,利稅遞增19%。1988年工業總產值首次突破10億元大關,利稅超1億元。
從1986年起,產品銷售額連續5年居全國電子工業之首。
1989年,該廠在全國首批獲得國家一級企業稱號,並榮獲國家質量管理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