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才是抗戰中真正日俘,當了俘虜依然面露兇光,跟抗日劇完全不同

2020-12-25 文史怪

相信很多人在抗戰題材的電視劇或者電影中,對於日本兵的態度都不陌生,受到狂熱軍國主義思想感染的他們,殘忍瘋狂而且偏執,那麼在現實中的日本俘虜,又是怎樣一回事情呢?

首先讓我們看看數量,根據日軍侵華部隊最高長官岡村寧次的回憶錄顯示:「隨著遣返輸送的進展,中方移交的俘虜在1946年5月末期的數字為:陸軍1212名,海軍40名,商民106名,共計1358名。」

這個數字,並沒有統計當時隨同日軍作戰的偽軍、朝鮮人、臺灣以及琉球地區的群眾,和當時國民政府統計的報告基本符合,但是對比起數百萬的日本軍隊,還是太少了,總結起原因,和日軍狂熱的精神確實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

1937年的平型關大捷中,雖然我軍擊斃日軍1000餘人,卻竟然找不到一名日軍俘虜,後來八路軍部隊指揮官在《平型關戰鬥的經驗》的文章中做出過總結:「日兵之死不肯繳械,一來因日本之武士道教育、法西斯教育,同時也因他們對中國軍民太殘暴,恐怕中國人報復。」

而對於日軍,在1937年10月25日,八路軍方面下達了處理俘虜的命令:「一、對於被我俘虜之日軍,不許殺掉,並須優待之。二、對於自動過來者,務須確保其生命之安全。三、在火線上負傷者,應依階級友愛醫治之。四、願歸故鄉者,應給路費。」而給予日軍方面的夥食費,儘量供給大米或白面,同樣是比較優待的,在軍中,有技術的日軍俘虜也會被視為是寶貴的資源,比如日軍的醫生,都會安排進入醫院進行工作。

在大部分改造的日軍戰俘當中,有比較成功的案例,比如日本人宮川英男,在41年被俘虜後,加入組織,並在1943年進入山東長清縣作敵偽工作,在被日軍包圍後為了不被俘虜舉槍自殺,從而犧牲。

相比八路軍對待日俘的態度,國軍方面有所不同,採取了收容所的形式集中管理,他們先後建立成為了第一、第二戰俘收容所。

上述的這張照片,正是截取自第一戰俘收容所的士兵,他們一律剃光頭,穿著灰粗布的外套。和抗戰劇完全不同的是,他們倒也沒有是體現出屈服的態度,大部分人成為了俘虜,依然是面露兇光,但是這些日俘的模樣,和當地的老百姓在外表上幾乎沒有什麼不同,僅僅憑藉一種物品區分當地人,那就是他們腳上的木屐。

在1938年,設置的日軍第一戰俘營在日語教育家汪大捷的提議下,按照學校教育的方式管理戰俘,從此戰俘營的名字改為「大同學園」。校訓則是:「德法世仇,中日殷鑑;以德報怨,化敵為友」。

到了後來,日本方面反戰派人士,還組織了當地的150多名日本戰俘成立「在華日本人民反戰同盟和平村工作隊」,編印反戰刊物,並演出反戰劇目和歌曲。國際紅十字會曾經派中國考察日軍戰俘的情況,贊同了中方優待俘虜的政策。

而在抗戰結束後,國民政府最終讓200多萬日本戰俘和僑民返回日本,從而也被日本前首相岸信介稱為「四大德政」。當然這些政策既有美國的影響,也有南京方面的政治鬥爭考慮的結果。

今天我們看待這些歷史,能做的無非也是牢記歷史教訓,警惕和避免悲劇的重演。

相關焦點

  • 電影《八佰》殺日俘,是真是假?不可能發生,這樣拍完全違背歷史
    據已經觀看了點映的網友稱,最不適的一點是影片中抗日戰士居然以殺俘虜來練膽量,這讓很多人對於這部影片表示了抵制。還有人說,這個情節是抄襲美國電影《狂怒》中的鏡頭。而支持者則表示,在那種環境下俘虜了日軍戰俘當然只能殺掉,不可能後送戰俘營啊!
  • 抗戰中我軍抓個日俘為何這麼難?日軍:寧願自殺,也不能淪為俘虜
    如果大家對抗戰史有所了解,就會發現抗戰中我國軍民很少能抓到日俘。日軍很難俘虜,這是大家的共識。日俘有多難抓?舉幾個例子大家就明白了。平型關大捷是八路軍抗戰之初的首次大捷,八路軍消滅了1000多名日軍,結果一個俘虜也沒抓到。
  • 美國版抗日劇《龍種》才是真正的抗日神劇!
    然而,這部抗日片,你一定沒聽說過!不同於咱們現在的浮誇偉光正神劇,這部1944年出品的抗日電影,才真正是「神劇」!因為這部影片公映的時候,中國的抗日戰爭還沒有結束!也就是在這一年,她寫出了《龍種》。《龍種》裡融進了很多賽珍珠從報紙上看到的新聞和最後一次訪問中國的見聞,書中描寫的日軍的殘暴屠殺,抗日軍民的不屈反抗等就有「南京大屠殺」期間很多真實事件的影子。
  • 抗戰中,真正的鬼子進村這樣的,不要再被「抗日神劇」騙了
    在近些年,抗日劇是一年比一年的多,但是抗日劇的質量卻沒有提高上去,一些抗日劇拍的非常的雷人,可以說有些抗日劇和真實的歷史是真的有很大的差別,所以這也會誤導一部分人。在所有的抗日劇裡,鬼子進村這個環節是必不可少的,但是真正的鬼子進村和電視劇裡的差別很大,今天我們就來看一下真實的鬼子進村是什麼樣的。
  • 抗日名將曾將1200名日軍俘虜活埋,遭日本索賠2億?他霸氣回應2字
    所以才有那句名言:「國雖大,好戰必亡;天下雖安,忘戰必危。」歷朝歷代,戰爭的「殺俘」現象都是屢見不鮮的,即便是號稱有「日內瓦公約」約束的第二次世界大戰,難道中國人被敵人俘虜殺害的還少嗎?規則只是給遵守規則的人制定的,而不是給制定規則的人制定的。不過,近代中國積貧積弱的狀態,也決定了當時的中國必須遵守規則,卻往往被不遵守規則對手所迫害。
  • 禁播「抗日神劇」後,抗戰題材如何拍出高水準?
    「抗日戰爭」是中國抵抗日本侵略者,但為了增加看點、博取眼球,抗日神劇往往腦洞大開,罔顧歷史事實,違背常理常識,甚至將抗戰劇變成搞笑劇、言情劇、玄幻劇……如果只看「抗日神劇」的話,觀眾甚至會有一種「日本人用了八年時間才逃出中國」的錯覺。
  • 美國版抗日劇《龍種》才是真正的抗日神劇! 史遺 3月8日
    想不到的是,最近,一部1944年拍的抗日神劇在微博走紅,竟然還被奧斯卡提名過。>連臺詞都是英語的中國抗日劇。這還是人家1944年的水平......目前,這部劇在豆瓣評分8.5,而在IMDb上只有6.1分,看來,相對於西方人,這部電影反而更對中國人的胃口。
  • 這才是真正的抗日神作:推動蔣經國改善兩岸關係,令宋美齡露出笑容
    在抗日神劇滿屏泛濫的時代,難免讓人懷念起20世紀那些經典抗日題材的老電影。在臺兒莊大捷80周年的日子裡,有一部真正的抗日神作不得不提,那就是1985年由楊光遠和翟俊傑聯合導演的《血戰臺兒莊》。影片中的李宗仁(中)正在與張自忠(左)商談作戰計劃在電影中,不止一次強調了張自忠與龐炳勳在中原大戰時的矛盾,大致說是兩人原本同屬馮玉祥的西北軍,但龐炳勳被蔣介石所收買,偷襲張營,張自忠身負重傷,因衛士拼死相救才得以撿回一條命。這段往事,第一次是在李宗仁司令部由張自忠親自道出,第二次是在臨沂從龐炳勳口中說出來。但面對外敵入侵,兩人放下恩怨,並肩作戰,成為一段佳話。
  • 廣電總局:三類抗戰題材電視劇不得播出,那些年的抗日神劇
    看到這個新聞的時候,真的是拍手叫好,近幾年的抗日題材電視劇,一部比一部雷人,一部比一部更奇怪,像是什麼「手撕鬼子」「八百裡開外一槍爆頭」「包子雷」等等一系列不尊重史的劇情,不僅如此,他還嚴重扭曲,編造事實,當年中國人民的艱苦抗戰八年,在他們的攝像頭下,活生生給拍成了歡樂抗戰八年,看得人捶胸頓足,氣不可遏。
  • 尊重歷史,抗戰劇不該淪為「抗戰雷劇」
    近日,因為過度偶像化拍攝抗戰劇,電視劇《雷霆戰將》被推上了風口浪尖。11月16日,該劇已在愛奇藝、騰訊視頻等網站下架。《雷霆戰將》11月3日在衛視首播,播出後出現不少備受爭議的劇情和設計,遭到了網友們的一致差評,如演員過度整潔的外表,抹了大量髮膠的頭髮,堪稱奢華的八路軍指揮部和野戰醫院,以及身處戰場依然不忘抽雪茄的設計等。
  • 其實遠徵軍俘敵總數都沒那麼多|軍情晚報
    本以為這種誇大性的謠言經過近幾年來的闢謠已經沒有了市場,可最近再次看到有人還在吃造謠這碗飯,只不過將日軍俘虜人數縮水到了幾百人。以虛假性的歷史去爭取流量既是對抗日戰爭的不尊重,同時也是對當年抗日將士的不尊重。
  • 《八佰》槍殺日本俘虜的情節到底應該有嗎?
    然後,守軍的七班長朱勝忠逼著幾個逃兵把日軍俘虜當靶子來練習射擊。這個情節到底應該有嗎?對於這個橋段,有的人不以為然,有的人大聲喝彩「殺得好!」但小編我卻無法接受,這簡直就是高級黒八百壯士!殺俘,不僅是違反戰爭法國際法的嚴重戰爭罪行,而且也是中國傳統中軍人最為不齒的行為,坑殺戰俘歷來是最傷陰騭的,是會折壽的惡行。有本事在戰場上真刀真槍殺鬼子,對已經放下武器的敵人下殺手,算什麼本事!
  • 殺俘練膽?《八佰》這是「藝術創作」還是歷史虛無主義?
    殺俘練膽這種違反國際法,極端殘暴的事情在歷史上反人類的日軍法西斯做過,比如南京大屠殺裡,兇殘的日軍把俘虜,把南京城百姓綁在樹上,用刺刀捅死練膽。但是在殺俘這件事上,四行倉庫的守軍事真的沒有幹過。作者本人對國民黨沒有好感,國民黨軍紀不嚴更是事實,但是依然不能否認他們作為普通的中國抗日軍人為中華民族的解放做出不可磨滅的貢獻的事實(孫元良等部分國民黨軍官除外)。
  • 冷門高分抗戰電視劇鑑賞
    而蕭漢生則在去世之後才收到了來自日本的段錄像,錄像中有著當年對暴動失敗的全部證明。《記憶的證明》打破常規敘事,用了當下和過去兩段時間線,揭露了日本戰時強迫戰俘勞役的歷史。影片既把當年勞工營的殘酷展現出來又把當下日本右翼和一些正義人士的兩種政治偏差展現出來。從兩個不同的角度去展現戰爭的殘酷。
  • 還在看抗戰神劇?這幾部電影你該GET了!
    一、鬼子來了《鬼子來了》於2000年由姜文導演拍攝並主演的一部抗戰劇,它講述的是在一個隆冬黑夜,村民馬大三家裡被人送進一個日本俘虜,圍繞與日本俘虜的一系列劇情瓜葛,最終招來屠村之禍的故事這部電影一反傳統抗戰劇情的偉光正,通過對於人民,特別是底層人民人性的放大
  • 抗戰14年,抗日最後一戰由粟司令終結,打的日軍獻刀投降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通過廣播宣布投降,意味著中國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勝利,在長達14年的抗戰裡,中國軍民付出了巨大的傷亡,可是日本天皇宣布投降,卻並不代表對日作戰結束。
  • 牢記九一八|別再看手撕鬼子了,這些才是真正的抗日好劇
    今天是9月18日,我們暫且不聊美劇,講些好的抗日劇。
  • 又一波抗日神劇來襲,山寨主、富二代集體打鬼子,抗戰史如同兒戲
    紀念抗戰勝利75周年電視劇展播正在進行中,按照廣電總局的推薦劇目名單,新一波抗戰劇正在趕來。 而各大衛視也積極響應廣電總局號召,不少積壓多年的抗戰劇即將面世,比如由殷飛執導、演員王新主演的43集抗戰劇《絕地反擊》定檔8月31日起登陸山東衛視花漾劇場上星獨家首播。 只是這幾部抗戰劇質量堪憂,本質上仍然是「換湯不換藥」的抗日神劇。
  • 又一波抗日神劇來襲,山寨主、富二代集體打鬼子,抗戰史如同兒戲
    紀念抗戰勝利75周年電視劇展播正在進行中,按照廣電總局的推薦劇目名單,新一波抗戰劇正在趕來。而各大衛視也積極響應廣電總局號召,不少積壓多年的抗戰劇即將面世,比如由殷飛執導、演員王新主演的43集抗戰劇《絕地反擊》定檔8月31日起登陸山東衛視花漾劇場上星獨家首播。只是這幾部抗戰劇質量堪憂,本質上仍然是「換湯不換藥」的抗日神劇。
  • 《亮劍》,才是抗日神劇中的神劇
    抗日神劇幾乎是中國晚近二三十年來特有的文化產品,「神劇」自然是「好劇」的一個對立面,有神劇的出現,既說明中國歷史上是有過優秀的抗日好劇的,同時也點明了神劇被出產的最大訴求:取代與重構那段紅色且嚴肅的歲月。但對於抗日神劇的辨析和判別,很多觀眾多年來都被帶入了一個政治誤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