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55屆臺灣電影金馬獎頒獎典禮上,「張藝謀憑藉《影》首次入圍並榮獲最佳導演獎。」實至名歸,然而,我想說的卻不是這次「金馬獎」的獲獎作品和演員,而是鞏俐含著眼淚的給張藝謀鼓掌。
在這個追求流量和曝光率的時代中,鞏俐低調的生活了太久,久到不看她的電影,就會把她忘掉。
可她畢竟是鞏俐,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她將女性的果決、堅定、溫柔、大氣演繹到了極致。
很難形容她的美是什麼樣的,太抽象,太標籤化。
之前和別人談起鞏俐的時候,他們說,鞏俐可真是個不可思議的女性。
她臉上有一些皺紋,皮膚也暗淡無光,但這並沒有讓她顯得衰老,然而有種超越了年齡的氣質因為皺紋的存在而被強調出來。
這是一種很高的評價,鞏俐也的確是受之無愧。
她是美的,過去,現在,以及未來。
鞏俐的身上,有女人最想擁有的那種美。
她是國內頂級的女演員,無人可望其項背,各類獎項拿到手軟。
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前後,鞏俐是坎城電影節的寵兒,從演員到評委,她在別人的羨慕和嫉妒中一步一步走向巔峰。
1985年,鞏俐被特招進入中央戲劇學院。
而這個時候,37歲的張藝謀已經成為國內最優秀的攝影師之一,他正在籌劃自己的第一部作品《紅高粱》。
那個時候,鞏俐的美就已經顯現出來了。
化上妝之後,她活脫脫的就是一個漂亮能幹的農村姑娘九兒。
這是她的第一部作品,這部作品是她功成名就的開始,也讓她直接站在了柏林電影節的舞臺上。
鞏俐是幸運的。
當然,這樣的幸運絕不是突然就從天而降的,在這幸運的背後有兩個月的實際生活體驗,有每天挑水以至於肩膀被磨破的艱辛。
那個時候的鞏俐,就有一股勁兒,不服輸,對自己狠。
後來,有了《菊豆》、《秋菊打官司》這樣的鄉土氣息十分濃厚的電影。
有人說,鞏俐真的是太土了,把農村婦女演的這麼好。
這樣的表揚是可喜的,但對於演員來說,也是非常可怕的評價。
每一位演員都害怕自己被貼上標籤,被局限在某個類型的角色中。
所以,鞏俐在後來的電影裡,一直不斷的推陳出新,每一次的亮相都讓人覺得與眾不同。
《霸王別姬》、《唐伯虎點秋香》、《周漁的火車》、《新天龍八部》、《活著》、《漂亮媽媽》......
余光中說,未經世故的女人習於順境,易苛以待人;而飽經世故的深諳逆境,反而寬以處世。
鞏俐似乎一開始就有一種飽經世故的滄桑,大概是因為愛情。
當年,鞏俐遇見張藝謀,可以說是高山流水遇知音。
兩個人的八年,創造了無數經典作品,相互成就的兩個人一路高歌猛進,將中國電影推向世界。
但那個時候的鞏俐,對於名利的渴望遠遠低於對婚姻的渴望。
她想結婚,和自己深愛的男人。
張藝謀卻說,「不過是一張紙,有什麼重要的。」
當時還不到三十歲的鞏俐,一下子就老了,於是頭也不回的走了。
這之後的鞏俐,理性、睿智,嫁給了一位商人,有了一段十三年的婚姻。
穩定了十三年,可唯獨沒有愛情。
後來,離婚了,沒有指責,沒有謾罵,雲淡風輕的就結束了自己的婚姻。
鞏俐這樣的女人,似乎真的是不適合婚姻,記者問她,為什麼不再婚,她說,一張紙而已,沒什麼重要的。
她終於懂了張藝謀,可已經時過境遷了。
鞏俐終究是愛過,而且是深愛過張藝謀的。
兩個人分手之後在坎城相遇,記者問起,鞏俐只是淚如雨下。
時間到了2014年,兩個人再次合作,談及過往,鞏俐淚眼婆娑,好幾次落淚。
就在最近的金馬獎上,張藝謀憑藉《影》拿下最佳導演的時候,他說,謝謝評委。
鞏俐在臺下看著他,含淚鼓掌。
她早已學會了克制自己的情緒,因為她知道,兩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過去終究只是過去。
此刻,她已經是榮譽加身的頂級演員,而張藝謀也已經是「國師」,兩個人都功成名就,這似乎已經是最好的結局了。
蘭芝在《親愛的愛情》中說,愛其實是很簡單的事情,我愛你,你也愛我。我對你好,你也對我好。我們鬧彆扭,我們吵架,我們寬容,我們始終拉著彼此的手,我們穿越繁華寂寞,穿過誘惑浮躁,就這麼一輩子…… 可為什麼,這麼簡單的事情,那麼多的人卻做不到?
和朋友聊過很多次關於「愛情」的話題,什麼是最好的愛情呢?
最好的愛情不是很早,也不會是很晚,我們一生中會遇見很多人,有些人一生都不會去愛,而有些人只一眼,就在劫難逃。恰好,那個人也愛上了你,這就是最好的時候,這就是最好的愛情。
時光越老,愛情越淡,歲月不經意的偷走了很多東西,最好的青春,最精緻的容顏,最真實的情感,面對這樣的失去,我們無法做到視若無睹,但也不必幹戈相向。
畢竟誰都有過花好月圓的好時光,有過,就足夠了,高山流水遇知音,只要遇見了,就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