趕快上路吧,不要有一天我們在對方的葬禮上說,要是當時去了就好了
文章類型|旅行見聞
文章字數|1354,閱讀約3分鐘
北京是牌坊數量最多的城市,它像華麗的珠寶點綴著城市,與城門、城牆遙相呼應,構成了唯一驚豔的老北京。
北京牌坊最多的時候有300多座,後因影響交通的原因,大部分拆除了,只剩下60多座倒了。國子監街位於東城區安定門內大街,是北京現存唯一的牌坊街,街上有四座彩繪牌坊,其中兩座對稱。東、西兩街各一座,額題"成賢街",是為一街牌樓。圍繞國子監附近的一座,額題"國子監",為國子監專門修建,牌樓北路兩側均有石碑,用滿文鐫刻"文武百官到此下馬"字樣。
國子監街至今已有700年歷史,清代名"成賢街",後因文廟、國子監而得名"國子監街"。清朝乾隆皇帝曾贊其為"京師首善之地"。如今,這條669米長的街道上坐落著文廟和國子監博物館、集賢門、太學門、琉璃牌樓、闢雍、怡倫堂、敬一亭等建築,成為北京一道獨特的文化風景線。
國子監自古就是教育聖地,數百年來,這裡孕育了無數名家軼事,積澱成深厚悠久的歷史文化,滋養了一代又一代的北京人,也讓這條原本只是一條普通胡同的街道變得優雅而安靜。
這條街上自古以來就不缺外國人。明清時期,有來自琉球、安南(越南)、朝鮮、俄羅斯等地的留學生。他們擇地而居,在國子監周圍形成了教治巷(今公益巷)、安南營(今民安街)等地名,意指這裡曾是越南留學生的居住區。如今,不同膚色的人們或騎著自行車穿行在大街小巷,或坐在小店裡聊天曬太陽,他們不像是遊客,更像是久居此地,出門只是買買菜或者見個朋友,和在自己的國家一樣悠閒自在。
北京的槐樹很多,古樸的煙火,見證了幾百年的北京煙雲。國子監的古槐格外粗壯蒼勁,綠樹亭榭,似樓如徑。每到盛夏時節,巨大的樹冠相互交錯,與彩繪牌樓相映成輝,為街道打出一片清涼和詩意。
毗鄰雍和宮的喇嘛廟風頭太盛,更多的人都湧向那裡,只留下國子監一條街靜悄悄的。古老的國子監中學門前,兩個穿著校服的女生正在細聊。在寧靜的夏日午後,一切都在此刻隱去,只有院子裡的藤蔓散發出溫柔的光芒。
翰林院是元、明、清三朝設立的最高學府和教育行政機構,又稱"太學"、"國學"。現在,這是清華北大和教育部的情結,能夠作為古代官僚最高精英的後備軍,在翰林院學習和生活,即使是在通往人生巔峰的道路上。
孔廟是古代皇家祭祀孔子的場所,與國子監相伴而生,形成了"左廟右學"的格局。佔地面積2.2萬平方米,寺內金石碑林林立,石碑198塊。文廟與南京孔廟、吉林孔廟、曲阜孔廟並稱為中國四大孔廟。每年高考前,在孔廟的漢白玉孔子像前,絡繹不絕的考生和家長前來祭拜祈福,這也成為國子監街一道獨特的風景。
這座琉璃牌樓是北京唯一一座專門用於教育的牌樓,牌樓南北兩側書寫的"圓橋教澤"和"學海節觀"橫額均為乾隆皇帝卸筆。琉璃牌坊又稱"龍門牌樓",與孔子一樣,每年6月高考前都會來到這裡,祈求高考成功。
很多人來北京之前看過很多關於北京的文章,也能隨口說出很多名勝古蹟和胡同的名字。但作為一個遊客,作為一個陌生人,這些只是地圖上的符號。只有用雙腳走在這裡,親眼看到沒有被歷史抹殺的輝煌,感受這座五代古都的歷史文化,對萬國來朝的盛況才有想像的基礎。
生活,是酸甜苦辣的平凡;都說生命是一場旅行,一路上,我們會聽見花開的聲音,會看見花綻的容顏,也會看見花落花謝的慘景,如果我們能時時擁有溫暖快樂的心情,擁有從容淡定的心境,一路經歷著、感悟著、懂得著、感恩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