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本身就屬於弱勢群體,這一點我們可以達成共識,當然了,很多人覺得她們已經獲得足夠的地位,在社會上已經不同於往日了,這一點也不能否認,然而在古代,中國女性可以說完全沒有一點的權利的,她們幾乎完全是男性的附屬品,除此之外,她們也是很難得到認可的,一旦稍微有點不與當時的社會狀況相適應,後果簡直是不堪設想的。很容易遭到眾人的唾棄,讓她們抬不起頭。這一點是相當怕的,畢竟人言可畏。基於這些原因,她們經常性地被束縛在家中,不能有自己的作為。
轉眼之間已經來到了清朝末年,這個時候,中國可以說是一片混亂的,就是這樣的時期,有一個女性,她的名字叫做——潘玉良原名叫張玉良,她也是同樣遭受了那個時代的摧殘。我們都知道的事情就是,那個時期正好趕上中國思想的一次解放,封建制度已經走到了盡頭,我們必然要接受先進的文化,來武裝自己充實自己,讓自己進步,否則根本沒有可能從列強手中逃脫的,這一點國人已經達成了共識,不過,思想的解放沒有那麼的容易,固有的腐朽思想一直在壓制著貧苦大眾,他們並不願意接受新的思想浪潮。
潘玉良就是在這樣的時代,說起來她也是命苦,其實她本身並不姓潘的,在很小的時候,她的父母就去世了,那個時候她還沒有出生多久,後來她的舅舅撫養了她,我們此時是不不是覺得她這舅舅人應該是不錯的,不過事實可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美好,她的舅舅是有名的賭徒,本身也不是很富裕的家庭,在她舅舅手裡面更是不敢想像,沒有多久,家都被他敗光了,你以為他會就此收手嗎?此時她的舅舅打起她的主意,把當時13歲的潘玉良賣到了妓院作歌妓,稱為一名雛妓。
年紀輕輕的她沒有做任何選擇,也沒有任何選擇,她又能怎麼辦呢?妓院的生活對她來說無疑是痛苦的,後來在她17歲的時候遇見了她的愛人潘贊,他們兩個相差了十歲,並且她又是個歌妓,然而,這些原因並沒有阻止他們相愛,後來他為她贖身,被潘贊化納為妾,改姓潘,她的人生在這裡算是有了轉折點。她非常熱愛繪畫,還出過國留學,並且她的畫在國外得到好評,於是她又回到了祖國,不過令人沒有想到的是,人們依舊記得她是個妓女,礙於這種身份,她辦的畫展很失敗,人們不願意接受她,這讓她很是痛苦。
之後的潘玉良去了法國再也沒有回來,日子雖然過得很清苦,但是對於她來說已經足夠了,當然了,她依舊堅持作畫,一直到了去世,那一年她八十二歲。死後她的畫卻賣出了高價,怎麼說呢?她就屬於那種死後方生的人,活著的時候沒有人能夠理解,死後才知道她的價值,她的意義,這是很多名人的命運,不過她在臨終的時候安排要把她的畫運回到祖國。
我們不應該有什麼偏見,我們應該理解那個時代的女性,她們的命運也是隨著當時國家的命運在一起的。潘玉良這一位「美」的富有者,她的人生道路是多麼艱難而又曲折,潘玉良從孤兒一雛妓一小妾一藝術的追求者一中國最高學府的教授一世界藝壇的著名藝術家!這就是她漫漫一生的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