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李創ALEX
寫這篇測評之前,看了很多關於七工匠 50mm F1.1的測評和視頻,有一部分聲音是說鏡頭素質被諸多朋友diss,但是也聽了身邊很多朋友問七工匠這支夜神鏡頭,都說出片銳利,我拿到50mm F1.1有一段時間了,用起來真心還不錯,也給身邊的朋友推薦了,都入手了。業界對於這支鏡頭口碑也是不錯的,測評一下這款國產七工匠的50mm F1.1鏡頭~
徠卡M240+50mm F1.1組合。
這次入手的七工匠 50mm F1.1是黑色的,上手就感到接近400克的重量,做工挺實在的,沉甸甸的金屬質感,0.7米的最近對焦距離,鏡頭結構是銅芯鋁殼,松納結構,國產做工裡算是比較紮實的,加上徠卡M240機身,分量十足。
七工匠50mm F1.1使用松納結構方案設計,其中兩片玻璃使用了折射率1.9以上高折射率光學玻璃,使鏡頭有著優異畫質的同時保證了便攜性。研發過程中,考慮到鏡頭場曲和像散對圖像焦外虛化的影響,反覆校正了兩者之間的比重關係,因此可以獲得較柔美的郊外成像。
小巧的全黑包裝,紅色「7」格外醒目。
黑色簡約的包裝盒裡有調教黃斑準確的螺絲刀和橡膠的對焦把兒,還有說明書保修卡。唯一的遺憾是,如果能配一個方形遮光罩就更騷了。
「 鏡頭的外觀 」
銀色的徠卡M2+黑色的七工匠50mm F1.1和徠卡M240+黑色的七工匠50mm F1.1,哪個更亮騷。
鏡頭採用全金屬機身,內部是銅芯鋁殼。
如此小巧的體積(55mm 口徑, 48mm 鏡長)、f1.1 超大的通光量,是如何做到的... 這和 Sonnar 結構密不可分。Sonnar 屬於經典光學結構之一,最大特點在於散景,而短處在於銳度的損失。(*結構圖源於七工匠官網)
*鏡頭數據轉自七工匠官網。
「焦外景深」
七工匠 50mm f/1.1 提供了夢幻般的超淺景深,這也是大家選擇大光圈鏡頭的主要原因之一。
散景的光斑非常光滑,過度也很自然。全開光圈銳度還是挺高的,虛化的層次也比較自然,全開光圈會出現有一點點紫邊,不過可以接受。
選擇白色為主,光圈全開有出現有一點點暗角,整體的氛圍還是不錯,色調比較乾淨。
景深的虛化比較很舒服的,拍攝人像皮膚的顏色還原比較準,全開光圈也不會覺得肉。
大光圈的虛化效果還是讓人喜歡的。
「 銳度 」
上圖是用M240+七工匠 50mm f/1.1在夜晚室內拍攝的,通過前景的掛燈,大光圈的虛化,光圈收到1.4F,成像十分銳利,夜神50mm f/1.1夜晚拍攝更有氣氛。
室內的拍攝,精準對焦,成像銳利,尤其是郊外的虛化很舒服。
「 暗光測試 」
夜晚測試七工匠 50mm f/1.1,才能測試出夜神的魅力,光影和虛化都讓整張圖片更有氣氛,終於知道為什麼那麼多攝影師那麼熱衷於大光圈的鏡頭。
就算是很暗的光線,成像的效果依然出色。
「 拍攝技巧 」
如何拍攝有氣氛的照片,前提就是你必須擁有一支大光圈鏡頭。
拍照之前想好構圖和主題,畫面構圖簡潔,主題更加鮮明,白色的背景加上綠色的植物,顯得格外的INS風。
巧妙的利用前景物體,這樣可以更加突出你想表達的主題,讓畫面更有意思。
畫面的線條構成和顏色統一,讓圖片更加耐看。
線條引導線,從而引出你想表達的物體。
色彩冷暖的對比,讓畫面更加和諧出彩。
物體虛實可以突出主次的差別,讓照片活起來。
優點:從畫質來說,對於我來說,可以說是滿意的,雖然達不到自己理想的效果。但是權衡這支鏡頭的1.1的大光圈、體積、高性價比等等,畢竟不到2K的價格,可以用到1.1的大光圈鏡頭,得到的是柔和的虛化的焦外,還是蠻值得的。並且它的價格只有 Leica Noctilux 50mm 0.95 三十分之一、Summilux 50mm 1.4 十五分之一的價格。如果沒有Leica M/SL/TL相機,也可以像其他Leica M卡口鏡頭一樣,加一個轉接環,就可以轉接到索尼A7/A9 系列和富士微單上。尤其是拍攝人像、靜物小品,尤其是喜歡在暗光拍攝的話,這支鏡頭對於你來說是必不可少的,值得推薦。
欠缺: 50mm f/1.1作為第一代產品,鏡頭的光圈環無檔位、抗眩光能力不夠好,鏡頭包裝裡可以配上一個方形遮光罩那就完美了。希望七工匠能夠在後續的產品中改善這些。
聊聊你常用或者喜歡的相機和鏡頭,留下你的評論,一起互動起來~
關於作者:@李創ALEX,85後,曾是南方日報攝影記者,前新浪深圳旅遊編輯,知名微博攝影博主,環球旅行攝影師,微博旅行玩家,Getty Images合作籤約攝影師,微博籤約自媒體,知名旅遊博主,樂途專欄作家,抖音小紅書達人,搜狐專家,天天快報/今日頭條自媒體,供稿於多家主流攝影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