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慣於單反的用戶,對於標準50mm焦段和人像85mm焦段,一定不會陌生,但是提到75mm和90mm,那就是旁軸徠卡用戶的領域了,而其中的75mm,簡直就是個無比尷尬又備受冷落的存在。
M機配鏡頭,95%以上無非就是配35mm或是50mm,其他焦段基本都是第二支,先不說想要往風光發力的廣角鏡頭,考慮要拍人像用中長焦,則首選必然是90mm,非常少會有人推薦75mm焦段。
歷史上,最早的75mm鏡頭要追溯到1931年徠茲對於中長焦鏡頭探索時期研發的73mm f/1.9,由Max Berek設計。
同期有85mm和90mm,最後存活保留的僅僅只有90mm,半個世紀過去,在上世紀80年,大師曼德勒突然復活75mm焦段,設計出了經典的75mm f/1.4 Summilux,並且徠卡公司把75mm線框也加入到了黃斑對焦機制當中,可顯決心。
一路至今,Peter Karbe任職徠卡光學設計大師後,有了75AA,2017年底,徠卡公司發布了鏡皇 —— 75mm f/1.25 Noctilux,同出自Karbe之手,50多年來,Noctilux這個名字已經成為了德國精密技術與高超工藝突破極限的代名詞。優秀的素質展現了德國機械和光學工程的工藝和基礎,上市國內售價,RMB 99,800.00,沒看錯,這個量產非限量情懷版的鏡頭,也就差個飯錢即破6位數了。
甫林手上有個經典的現行Summicron 50和一個90AA,也實在是沒有財大氣粗到能再入一個75mm Noctilux,半身人像非我所長,認識我的大家也知道我是一個技術流風光黨(更願意超廣段不妥協),然而,我也是無比眼饞f/1.25這個參數,所以縱觀市場上的選擇,還真有一枚規格相同的七工匠75夜神。
一開始甫林根本對這個鏡頭沒有刀銳奶化的要求,期待中本身也就只求個虛化的味道,開光圈要銳是想都不敢想,只是玩玩而已嘛。
唉?
這金屬做工可以唉!
光圈環阻尼好爽!
對焦環不錯挺順!
比徠卡夜神輕好多啊!
(徠卡夜神上市第一天,本人興衝衝的去過新天地旗艦店上手過,1kg已經不是用壓手來形容了…)
上機後,看眼取景器,自動跳出75mm框線,對焦壓力還是挺大的,畢竟1.25那個焦平面,薄得不像話,咔一張!全開居然過得去唉!色散和暗角一定是有的,問題不大,後期修正也容易,一個如此規格的鏡頭售價不超過3000,能全開著光圈用已經非常良心了,(Karbe叔也說過,設計鏡頭大光圈的意義就是讓你全開能用的,每次都收光圈用,那我還起勁設計個啥…)
對焦有壓力的小夥伴可以用Visoflex取景器,甫林手上M10的峰值對焦相比M240也好用了很多。
鏡頭結構是用的經典蔡司Sonnar結構,6組7片高折射率光學玻璃,多達12片光圈葉片,並提供0.8m的最近對焦距離。鏡片的加工使用古典低拋工藝,保證了大尺寸鏡片的高精度。而機械結構上為了體積和穩固性兼顧,用了許多黃銅結構件,對比度和色彩都還算不錯,略寡淡,炫光問題存在,畢竟國產鍍膜技術還沒有太大突破。
@Tianzi Fang 7Artisan 75mm f/1.25, Leica M10 f/1.25, 1/1000th, ISO 200
在中長焦1.25光圈的加持下,伴隨著一定的景深壓縮,焦外景物分分鐘糊成一片,凸顯主體,焦外虛化風格也是古典異常。
@Tianzi Fang 7Artisan 75mm f/1.25, Leica M10 f/1.25, 1/500th, ISO 200
@Tianzi Fang 7Artisan 75mm f/1.25, Leica M10 f/1.25, 1/500th, ISO 200
成像味道這玩意兒,主觀異常,一個時代,一種觀感,漢人愛瘦,唐代吃肥。用一個時代的目光去批判另一個時代。以今非古,以古非今,又能有多少人能看透一切。
@Tianzi Fang 7Artisan 75mm f/1.25, Leica M10 f/1.25, 1/125th, ISO 320
@Middle Ring Shanghai 7Artisan 75mm f/1.25, Leica M10 f/8, 1/15th, ISO 6400
以下為甫林親手糖水樣片,全部都是f/1.25光圈全開:
@Ruijin er Road 7Artisan 75mm f/1.25, Leica M10 f/1.25, 1/180th, ISO 1250
@Tianzi Fang 7Artisan 75mm f/1.25, Leica M10 f/1.25, 1/125th, ISO 800
@Tianzi Fang 7Artisan 75mm f/1.25, Leica M10 f/1.25, 1/180th, ISO 200
@Tianzi Fang 7Artisan 75mm f/1.25, Leica M10 f/1.25, 1/500th, ISO 200
@Tianzi Fang 7Artisan 75mm f/1.25, Leica M10 f/1.25, 1/2000th, ISO 200
@Tianzi Fang 7Artisan 75mm f/1.25, Leica M10 f/1.25, 1/125th, ISO 250
@Tianzi Fang 7Artisan 75mm f/1.25, Leica M10 f/1.25, 1/125th, ISO 320
@Tianzi Fang 7Artisan 75mm f/1.25, Leica M10 f/1.25, 1/750th, ISO 200
@Tianzi Fang 7Artisan 75mm f/1.25, Leica M10 f/1.25, 1/250th, ISO 200
@Tianzi Fang 7Artisan 75mm f/1.25, Leica M10 f/1.25, 1/125th, ISO 400
@Tianzi Fang 7Artisan 75mm f/1.25, Leica M10 f/1.25, 1/1250th, ISO 640
@Tianzi Fang 7Artisan 75mm f/1.25, Leica M10 f/1.25, 1/180th, ISO 400
@Tianzi Fang 7Artisan 75mm f/1.25, Leica M10 f/1.25, 1/750th, ISO 200
寫在最後
徠卡原廠的75mm f/1.25的投資價值已經超過實用價值,要買來用是甫林實在買不動,手上拿著經典的50和頂級的90,入手75對甫林來講意義也沒有那麼大,所以七工匠的國產夜神3000不到的價格揣在包裡,需要的時候求這一份味道,還是可取。
@Tianzi Fang 7Artisan 75mm f/1.25, Leica M10 f/1.25, 1/125th, ISO 400
@Tianzi Fang 7Artisan 75mm f/1.25, Leica M10 f/1.25, 1/500th, ISO 200
鏡頭本身缺點是一定的,全開暈光和色散,做工有差距,色彩略寡淡,但是!這些都是去和30倍價格的徠卡去比,要說優點,才1/30價格,給你全金屬還比原廠輕近一半,以及更近的對焦距離,不香麼?
@Tianzi Fang 7Artisan 75mm f/1.25, Leica M10 f/1.25, 1/250th, ISO 200
@Tianzi Fang 7Artisan 75mm f/1.25, Leica M10 f/1.25, 1/250th, ISO 200
聽了很多說「用徠卡不配個徠卡鏡頭就血統不純」的論調,不否認那些悶有錢,買來也不用的咖,那也一定有不少鍵盤黨,畢竟那些說「3000也是錢啊,買個啥不好麼」的也是這些人喏。
@Tianzi Fang 7Artisan 75mm f/1.25, Leica M10 f/1.25, 1/125th, ISO 320
@Tianzi Fang 7Artisan 75mm f/1.25, Leica M10 f/2, 1/350th, ISO 200
玩1.25的沒幾個是拿來工作的,好玩兒才是真,身邊有個朋友綽號五零爺,手上50mm的徠卡,noctilux一代二代都有,e43的Summilux一枚,Summicron有3枚,縮頭,DR和AA,他還偏偏買了個Petzval 55 MKII,玩得也是不亦樂乎,最近大叔和我說他訂了新出的50mm Noctilux f/1.2 Heritage(此新品的銀色版妥妥120000上市價,然而再加幾萬都搶不到...沒數錯...4個0),所以麼,豐儉由人來說,這枚七工匠75夜神很好玩兒,不用「傾家蕩產」也能體驗Noctilux 80%功力,甫林已經非常滿足啦!
對這支非常優秀的國產鏡頭有興趣的,也可以直接到店試用,當然疫情下,務必戴好口罩手持綠碼哦。
所有作品帶有Exif數據均為甫林本人所攝
轉發朋友圈、點在看就是最大的支持!
其他媒體如需轉載,請與編輯聯繫,並註明出處,不得用於商業營利。
掃 描 以 下 二 維 碼 或 點 擊 閱 讀 原 文
甫 林 圖 蟲 作 品 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