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大眾冷落的焦段,談徠卡的75mm鏡頭

2021-02-14 君峰影像

75mm鏡頭在徠卡鏡頭群中處在一個比較尷尬的地位,可以說是受冷落的焦段,因為大部分人購買相機,第一支鏡頭基本上是在35mm和50mm這兩個焦段選擇,等購買第二支鏡頭,且不說風光攝影會選擇廣角鏡頭,就算考慮長焦拍人像時,第一考慮的也是90mm焦段的鏡頭(當然90的確是經典人像頭),很少有人會推薦75mm焦段的鏡頭。

每當提及75mm鏡頭時,大家都會考慮到是不是和50mm焦段距離太近,還不如咬咬牙直接入90/2AA吧;其實成功入手75mm焦段的朋友,使用一段時間後會反饋75mm端拍半身人像太棒了。

真正民用徠卡75mm焦段鏡頭的開端是75/1.4鏡頭(前面提到了「民用」,其實徠卡在1935出過一隻X光用的特殊鏡頭:75/0.85),徠卡75/1.4鏡頭的生產周期是從1980-2004,停產了十二年了,這是徠卡著名鏡頭設計師Mandler最後的名作,也是他的最愛,有著極高的好評,同時在2000年時售價也是徠卡M鏡頭群裡第二高的鏡頭。

M 75/1.4完美地整合了性能和尺寸之間的平衡。它全開光圈表現並不是很銳利,但是卻恰到好處,清晰柔軟,色彩迷人、層次過渡舒服、解像力非常高,呈現柔和與獨特的色彩,焦外成像非常漂亮,最適合用在半身人像照,讓人愛不釋手!但是要注意對焦的時候一定要謹慎,一不小心就會跑焦,手稍微一動焦點就會移動,還是別靠太近拍或是縮小點光圈。

M240 75mm f/1.4, by Alex ES

Leica MM  75mm f/1.4, by Niels Erik Pedersen

Leica M9P  75mm f/1.4, by Steve Huff

F1.4全開時:

Leica M9P  75mm f/1.4, by Steve Huff

75/1.4在2004年停產後,徠卡緊接著發布了75/2AA鏡頭,這支鏡頭擁有高反差、高解像力和非常平坦的相場平面,這在大光圈鏡頭中並不常見,這也得益於它使用了非球面鏡片和不規則色散高折射率玻璃以及浮動鏡組,在大光圈時的細節解像力達到了頂尖水準。

E49的口徑相比同樣是AA鏡頭的90mm蘇密克隆顯得小巧很多,而相比75/1.4成像更銳,最近對焦距離縮短到了0.7m,柔化相比日產鏡頭不那麼過分,是現行版裡拍半身人像最佳的選擇。

從取景窗裡看到的視野遮擋情況;虛線框是75mm的框線。


Leica M9  75mm f/2, by Steve Huff

眼部細節放大後依然清晰銳利,震撼至極

散景也是極美的

Leica M9  75mm f/2, by Steve Huff

75/2.4鏡頭是4組6片設計,最近對焦距離0.7m,與35mm搭配使用倒是個不錯的選擇,焦段差距拉開了,能涵蓋的場景也更多了。

75mm f/2.4 樣片 ,by Erik Lund

而75/2.5就是真的物美價廉了,也是6片4組結構設計,最近對焦距離0.9m,345g的重量也算輕便,拍半身像入門使用此鏡頭倒是個不錯的選擇。

75mm f/2.5與其他75鏡頭對比

放大到100%情況下,可以看到f/2.5比f/2.4稍銳一些;焦外f/1.4的相對柔和。

焦外的成像效果也不同,f/2.5鏡頭的焦外更加清晰;光斑的造型上,f/1.4是個橢圓,f/2.5的也很圓潤,f/2.4是個十邊形;另外你還可以注意到,f/1.4的散景稍暗。

也許75/2.5的焦外虛化不似f/1.4鏡頭一樣完美,但是也已足夠,要說它的缺點的話,大概就是太銳太清晰了,拿來拍妹子可能會因為皮膚瑕疵而被妹子拒絕。但是徠卡的其他鏡頭也是如此,它們表現的並非日系小清新,而就是真實地記錄,只是旁觀著這個世界。

Leica M9 ,75mm f/2.4 ,by Peter

75mm焦段,真的尷尬嗎?其實每個使用者使用過後會有自己的結論,重要的是你的視角適合不適合這個焦段,和你的拍攝題材是否適合75。如果還拿不定主意的話,不妨在後臺私信小編,跟小編談談人生、聊聊鏡頭唄~

點擊底部閱讀原文,查看徠卡75mm鏡頭


我們在這裡

  奧森體驗中心  

北京市奧林匹克森林公園北園西門

電話:010-64529308/64529309  

  馬連道體驗店  

北京市馬連道攝影器材城4層南區311

電話:010-63343621  

營業時間:周一至周日  9:00-18:00


相關焦點

  • LEICA鏡頭中的尷尬症患者:75mm焦段
    M75mm鏡頭在徠卡鏡頭群中處在一個比較尷尬的地位,根據國內使用徠卡相機的習慣來看,第一支鏡頭基本上是在35mm和50mm這兩個焦段選擇,等購買第二支鏡頭,考慮長焦拍人像時,第一考慮的是90mm焦段的鏡頭,也有可能是受到論壇內的影響,將90/2鏡頭推到一個比較高的位置(的確90/2鏡頭出片很符合現代審美)。
  • 徠卡鏡頭中的不得不提的焦段——90mm鏡頭
    之外90mm也是不得不提的焦段而90mm焦段中有以下幾款非常出眾的鏡頭之選Leica SUMMILUX-M 90mm f / 1.5 ASPH.90/1.5 鏡頭的光學設計極其複雜,8片6組——其中2個是非球面鏡片,擁有11片光圈葉片,所產生的散景如黃油般光滑,並且沒有粗糙的鬼影。如果你喜歡75mm Noctilux,90mm Summilux可以提供類似的效果:焦點銳利,與焦外的分割自然,還有奶油般的散景。
  • 不常見焦段的國產夜神
    習慣於單反的用戶,對於標準50mm焦段和人像85mm焦段,一定不會陌生,但是提到75mm和90mm,那就是旁軸徠卡用戶的領域了,而其中的75mm,簡直就是個無比尷尬又備受冷落的存在。M機配鏡頭,95%以上無非就是配35mm或是50mm,其他焦段基本都是第二支,先不說想要往風光發力的廣角鏡頭,考慮要拍人像用中長焦,則首選必然是90mm,非常少會有人推薦75mm焦段。
  • 新夜神75/1.25鏡頭髮布前,先來看看臥虎藏龍的75mm家族
    >Noctilux-M 75mm f/1.25 ASPH.,F1.25的大光圈,可以稱得上新款「夜神」了,想想看,在光圈開到最大的時候,那如夢似幻的焦外,再加上 75mm 中長焦本身就有淺景深優勢,用於拍攝人像必定會令人心醉神迷。從另一個方面講,一直以來被人們忽視的 75mm 焦段鏡頭,也終於要揚眉吐氣一把了。
  • 超大光圈夜神和APO黑科技鏡頭,徠卡新品不遠了!
    專業徠卡八卦網站 Leica Rumors 前些天又放出消息,說徠卡可能會在十月份搞一個發布會,到時候會發布一些新品。不過根據此網站一貫的風格,也沒有透露具體新發布的產品型號,只是提出了作者的幾個猜想(雖然基本八九不離十):一款新相機和兩款新鏡頭。
  • 為什麼說75mm-90mm的鏡頭適合人像?
    在攝影器材裡,75mm-90mm的鏡頭(135),往往被稱為人像鏡頭,而且這個類型的鏡頭往往也會擁有比較大的光圈,比如我們看佳能EOS頭裡1.2光圈的就是50和85,徠卡過去也有75/1.4的頭,這兩年又推出了75/1.25的超大光圈鏡頭。大家可以去看看,各家一定都有這個規格的鏡頭,而且不少的光圈還比較大。
  • 徠卡最好的35mm焦段鏡頭,你會頒給誰?
    而如果說到人文攝影,35mm焦段的話題度當之無愧位列第一。35mm 焦段相對 28mm 要平實自然些,而和 50mm 相比,它視野寬闊,包容更豐富。這也就促使它更具有普適性,即可以拍出不錯的廣角風景,也能拍出細膩的大光圈特寫。從1930年至今,在世代演變下,M口的35MM鏡頭總數多達十多顆。而在這其中,35mm f/2與35mm f/1.4鏡頭更是算曆來被爭論最多的兩顆鏡頭。
  • 2021年,徠卡Q2還值不值得買?
    Leica Q 特有的畫幅裁剪功能,在Q2 裡還新增 75mm 的選項,更加適合拍攝人像、特寫等。75mm裁剪框,圖源:kristiandowlingQ系列本身的鏡頭是28mm焦距的,有些時候難免包含的場景過雜。
  • 品質卓越 徠卡SL數位相機評測
    徠卡在相機的歷史中就代表著高貴,這款徠卡SL屬於無反光鏡系統的相機,配置電子快門和電子取景器,具備多功能性,操作便捷性和穩定性等特點。拿到一款數位相機,我們首先關注的肯定就是畫質方面,而這款徠卡SL無反數位相機搭配APO-Summicron-SL 75mm f / 2 ASPH.鏡頭正是有一種永不妥協的表現力,這正是延續了徠卡在鏡頭和相機研發史上長久而成功的歷史。
  • 器材 | 徠卡Summilux-M 90 mm f/1.5 ASPH.鏡頭髮布
    徠卡Summilux-M 90 mm f/1.5 ASPH.鏡頭的光學設計極其複雜,8片6組——其中2個是非球面鏡片。需要通過複雜精密的工藝鍛造,才能呈現在緊湊型鏡頭中的浮動元件,確保了鏡頭在所有對焦距離內都可穩定發揮出卓越的光學性能。通常拍攝時會遇到的色散和變形等幾乎不可避免的鏡頭光學弊端,被這款快速鏡頭完美化解。
  • 對你來說,徠卡Q2真的合適嗎?
    徠卡不久前正式發布了自己的第二代全畫幅固定鏡頭相機Q2,這是一款4700萬像素的數位相機,配有成像超級銳利的固定式28mm F1.7
  • 徠卡APO-Summicron-SL 28 f/2 ASPH.以先進科技打造的徠卡 SL 系統廣角鏡頭
    該款鏡頭是徠卡持續擴大的 APO-Summicron-SL 鏡頭系列的最新成員,該系列鏡頭以頂級光學性能和快速且可靠的自動對焦功能而著稱。繼35mm、50mm、75mm 和 90mm 鏡頭之後,徠卡 APO-Summicron-SL 28 f/2ASPH.鏡頭的發布為 APO-Summicron-SL 系列增添了一枚真正意義上的廣角鏡頭。
  • 窮玩徠卡?
    除了轉接徠卡m口,還可以轉接幾乎市面上所有的相機鏡頭,這就包括了那數不清的中古頭。比如m42螺口的蔡司鏡頭們,m39螺口的徠卡,福倫達,Jupiter們,佳能fd口的所有prime 頭也都不錯。說回鏡頭,徠卡鏡頭最被追捧的應該是35mm, 50mm和28mm。28和35不用說,街拍槓槓滴,50mm是必備標準頭,相當於人一隻眼睛能看到的範圍。
  • 輕巧人像定焦 三陽AF 75mm F1.8 FE鏡頭髮布
    韓國品牌三陽正式發布了一款全新的索尼FE口自動鏡頭——AF 75mm F1.8 FE。這款鏡頭採用9組10片光學結構(包含2枚HR高折射率鏡片、3枚ED低色散鏡片)以及9片光圈葉片的設計,最近對焦距離0.69m,最大放大倍率0.13x、濾鏡口徑為58.0mm、鏡頭尺寸為65.0 x 69.0mm、鏡頭重量僅為230g,並搭載了靜音的STM對焦馬達。
  • 聽,這是心動的聲音:徠卡Leica Summilux 50 f/1.4 ASPH
    之前我們在各個平臺徵集徠卡 M 玩家們的鏡頭選擇,結果顯然易見,35f
  • 鏡頭焦段的劃分與「套頭」焦段的來歷 | 攝影早自習第891日
    中焦焦段50mm附近的這些焦距我們就可以稱之為中焦焦段,比如說從35mm開始一直到75mm以下基本上可以算是中焦焦段。廣角焦段如果比中焦焦段更長的就是長焦鏡頭,比它更短的是廣角鏡頭。比如說我們先往廣角的說,從35mm往下到24mm左右你都是可以叫它廣角鏡頭,其中間涵蓋了很多個不同的焦距。還有比24mm更廣的焦段就稱之為超廣角鏡頭了。
  • 徠卡M系列50mm鏡頭的選擇
    今天我們主要講的是50mm焦段的鏡頭。目前徠卡現有在售型號的50mm鏡頭有4枚,分別是50mm/0.95、50mm/1.4、50mm/2、50mm/2AA,其中50mm/2不是非球面鏡頭,其他都是。50mm鏡頭,常常是攝影愛好者在攝影路上一定會遇到的一支鏡頭,或早或晚,避之不開。都說鏡頭是攝影師的第三隻眼睛,一般認為這個焦段的鏡頭拍攝的畫面和人單眼看到的類似,就如我們常說的「所見即所得」。
  • 跳脫色彩的情懷相機:徠卡Q2 Monochrome評測
    徠卡Q2黑白機的鏡頭依舊是徠卡Q系列上的標配徠卡Summilux 28mm f/1.7 ASPH,對於這支鏡頭也無需過多贅述了,一直被戲稱為「買鏡頭送機身」,足見這支鏡頭素質出色。徠卡Summilux 28mm f/1.7 APSH鏡頭採用了徠卡標準鏡頭外觀設計,鏡頭上方為光圈環和對焦刻度標尺,鏡頭下方為對焦撥杆。
  • 徠卡殺手:Konica Hexar RF
    Mamiya 6RF的取景器放大倍率為0.6倍,有28mm和90mm、35mm和135mm、50mm和75mm三組取景線框,幾乎覆蓋了徠卡M系列過去30年所生產的所有鏡頭焦段 在使用28mm和35mm鏡頭時比較體驗比較好,但是使用90mm和135mm鏡頭時就有點差強人意了。
  • 盤點徠卡黑白機系列,誰才是新一代黑白之王?
    ,35和135mm, 或28和90mm, 或50和75mm存儲介質:SD、SDHC、SDXC電池:BP-SCL5機身尺寸:139 × 38.5 × 80mm機身重量:660g(包含電池)其他:Wi-Fi也終於不再只是徠卡M系列的黑白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