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中國漫畫家林帝浣出版漫畫集《小林漫畫:人間治癒術》
在網站開啟銷售的當日即賣出20000冊,一周內銷售量高達50000冊
這套以「治癒」為主打的國漫
非常受到年輕讀者的喜愛
作者小林也成為「中國節氣申遺畫作第一人」
扒蒜姐:你覺得你是個「幸運兒」嗎?
小林:努力和成功的關係,我覺得更重要的是你要想達到更好的成功,應該改變對成功的定義。我也一直沒有覺得自己有任何修飾成功的。我覺得更重要的是我自己過得是否開心、有趣。我覺得人生最大的成功應該是讓自己成為一個有趣的人,至於說能賺多少錢或者有多大名氣,我覺得都是一些,意外的禮物,或者是說人生次要的目標。
扒蒜姐:透過你的新書《小林漫畫:人間治癒術》,你覺得你最想傳遞給讀者的東西是什麼?
小林:《人間治癒術》這本書呢,名字的來源,其實是因為很多的朋友看到我的漫畫給我留言。說,感覺挺日常可能負能量滿滿,然後看到了漫畫之後覺得輕鬆開心,或者一天特別疲勞,然後呢,看完之後會覺得放鬆,然後心情變好。有很多,現在我聽到有很多的,比如說患了病的人或者是患者,他們會臨摹我的漫畫,作為一種治療的方式。那麼我想其實利用漫畫的方式去療愈,它也是一種可能。然後這也是一種可以探索的方向,所以會把書名定為《人間治癒術》。至於為什麼大家都會喜歡臨摹我的漫畫呢,因為我的漫畫畫的比較簡單,也沒什麼,技術含量也比較普通。所以呢,大家覺得比較容易入手話,可能就是寥寥幾筆,所以大家覺得可以,很快也很像。可能是因為畫的太簡單,太普通了,所以大家都很喜歡那人臨摹著我的漫畫。
扒蒜姐:你平常靈感都從哪裡來?
小林:平常的靈感通常來自於人生的兩大特點,第一個是窮。所謂「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一般有錢人的思想比較簡單,窮人思想比較複雜,我就是那個思想複雜的窮人。第二點就是醜,所謂醜人多作怪,一個漂亮的人,長得顏值高的人,腦子是比較簡單的,但是醜的人就會有很多心思,這是我創造的兩大來源,就是窮和醜。
扒蒜姐:你如何評價當下的中國漫畫?
小林:中國的漫畫在前幾十年,在改革開放之前其實有一個特別輝煌的時期,像中國的水墨動畫,大鬧天宮、小蝌蚪找媽媽。那個是中國的水墨動漫的一個巔峰。這幾十年以來,我們受到了歐美或者是日韓的漫畫的影響。我們可能發展的相對緩慢,但是這十多年來,我們中國的動漫產業一直在蓬勃的發展。目前,因為我最近參加組織國務院新聞辦的中國動漫日本行的活動,那麼在這個活動裡面,我看了很多國內的目前最新的一些創作,我感覺中國目前的動漫,其實是生機勃勃,充滿了活力。當然可能在整體的成就或者水平上面,可能還比不上歐美,或者是比不上日本。但是我覺得在未來的,五年、十年。我覺得中國的動漫應該會有一個大爆發。而且,我們現在已經可以看到這種爆發前夕,中國未來的動畫動漫,我是很有信心,我覺得不會太差。
扒蒜姐:你的漫畫很幽默,現實中你也是一個幽默感很強的人嗎?
小林:我覺得,幽默感這個事情可能大家都覺得我挺搞笑的,我也不知道為什麼,其實我是一個特別正經的人。我覺得這種用幽默感或者叫搞笑,他可能來自於一種價值觀,或者是那個價值觀背後的閱歷或者是你的學識。當你去研究很多問題,然後形成對這個世界獨特的觀點的時候,那麼你會說出來一些,跟別人的一般的觀點不太一樣的話,有時候挺搞笑的。我覺得要做一個有趣的人,如果你人生不太熱愛賺錢,那麼其實你的人生就會變得很輕鬆,也會變得比較有趣。可萬惡錢為首。所以呢,有些為了追求有錢,很多人會變得很無趣。另外一個方面,人生的坎坷,或者是人生的艱難,每個人都會遇到。如果你能夠用一種黑色幽默方式,或者是一些段子去化解那種悲催的生活。那麼他可以說是一種幽默感的來源。
扒蒜姐:你覺得中國漫畫的發展出路是「發揚水墨傳統,將水墨與漫畫結合」嗎?
小林:因為我自己長期是從事中國畫和書法的練習。所以呢,我比較偏好用水墨的方式繪製漫畫,那麼這是我個人的堅持,它或許會對傳統的傳承會會更好,但是我不覺得水墨漫畫就是唯一的出路。
扒蒜姐:你平時也會焦慮嗎?
小林:關於焦慮的問題。焦慮,可能是現代人一個共性,那我自己本身也蠻焦慮的,因為要謀生啊,要掙錢啊,要養家餬口啊。單位工作也很多呀,也經常被人催稿啊,被編輯催稿啊,挺焦慮的。但是我覺得,焦慮它可以是一種不良的情緒,它是一種負能量。但是,負能量和正能量之間往往只有一念之差,那麼把這種焦慮轉化為另外一種動力,我覺得是可能的。那麼通常的情況下,我會把我的焦慮,轉移到編輯的身上,讓他去焦慮。
扒蒜姐:你可以給現在想從事創作工作的年輕人一些建議嗎?
小林:關於正在創作中的年輕人,其實也是因為這一次,中國動漫日本行的活動的組織工作裡面,我接觸了很多年輕的作者。我的感覺就是說,很多的作者他的專業技能是非常棒的,別說他畫漫畫,畫的特別好,造型特別漂亮,色彩感特別好,特別有繪畫的天分。但是呢,我覺得大部分的創作者會有一個問題,就是說,太過於專注於本專業的知識。比如說畫畫的人,整天就去畫畫,練字的人整天就在練字。我覺得這樣是很不好的,那麼因為其實。畫畫的功夫應該在畫畫之外,攝影的學問應該在攝影之外,多涉獵不同的領域,多去學習不同技能的知識,他們觸類旁通,我覺得才能夠更好的保證你的創作。
還是關於年輕創作者的問題。我覺得第一點就是。其實比如說像練書法,你把所有的時間都花在書法上面,我覺得你的書法很難進步的,那你會變成變得匠氣十足,越來越呆板。那麼你應該去在文學,哲學,社會經濟。這些領域去學習知識,甚至是數理化,那麼可能回到書法裡面,你會有更多的感受。第二個呢,我覺得年輕的創造者面臨的另外一個問題就是,會很著急,很著急出名,很著急創作出偉大的作品,很著急去把他變現。但是我覺得創作其實是一個很漫長,很艱苦的過程,不能著急,一定要慢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