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這次採訪能簡短點,下午管委會和鎮裡都有會,解決企業招工難問題。」1月4日,達州普光經濟開發區辦公室主任王川銘有點忙,除處理鎮政府日常事務外,幫企業解決各類困難是其主要工作。
四川達州普光經濟開發區(以下簡稱:普光經開區)成立於2008年4月,以天然氣化工、新材料、食品加工、冶金建材協同發展為主導產業。目前已竣工投產企業67家,2020年1至10月實現產值突破281億元。
普光經開區全景
十餘年來,這裡一直是達州市宣漢縣實現工業強縣戰略的主陣地。然而,在普光經開區飛速壯大的同時,周邊的雙河、土主、柳池、普光4個鄉鎮卻變化不大、發展緩慢,如何破解經開區與鄉鎮的管理不協調、產城融合發展不均衡等弊端?
宣漢縣進行了有益嘗試,不斷延伸服務觸角、推動企地共建、共治、共享,探索「區鎮合一」的企地聯動治理機制,構建起現代化基層綜合治理,兼顧園區經濟發展的良好格局。
能提速:
從項目招引到開機生產,用不到半年時間
2019年1月,普光經開區被省政府批准為省級經開區。3月,普光經開區管委會升格為達州市首個副縣級園區管理機構。一切工作都在加速度推進,每個單位像開足馬力的「巨輪」,每個人都卯足了勁,要將這艘船駛向更遠、更高的彼岸。
「到服務中心辦事太快了,我的企業,從項目對接到落地,再從平場地到設備裝機,直致最後生產營銷,前後花費不到半年。」正威達州金屬新材料科技公司負責人孟自立感嘆道,普光經開區服務中心幾月時間,就為他辦好了企業入駐和生產前所需的各類手續。
2019年9月23日,正式籤訂合作協議,在普光經開區內投資百億元,建設西南地區最大銅基新材料產業基地。雙方約定2020年初項目入駐園區,雖遭疫情嚴重影響,但項目建設進度卻沒暫緩。3月10日,經普光經開區積極協調,做好防疫等後續保障工作,300多臺施工機械,400多名施工人員浩浩蕩蕩開進項目地,開始平整項目用地。
「便宜的燃氣能源價格,便捷的交通區位,還有經開區提供的優質服務,是我們企業堅定來此發展的信心。」孟自立說,施工團隊平地同時,經開區服務中心幫忙完成土地掛牌,地勘工作組進場勘測等工作,原計劃9月建成的廠房在去年5月底就建成,8月完成首條生產線——精密銅線車間的4臺機組的安裝,去年底實現順利開機生產。
普光經開區的規劃建設局、經濟發展與招商局、財務統計局、安全環境局四單位日程中,有園區各招引企業的建設「進度條」,每個項目進行到哪一步,各單位都派有專人負責跟蹤對接服務。
為便於企業辦證,宣漢縣有序下放行政權力168項,賦予普光經開區管委會項目審批、行政許可、開發管理、行政執法等行政管理權限。「各個項目的立項、環評、安評、規劃、建設等相關手續都能在經開區內辦結,這種『保姆式』政務服務非常節省企業的成本,還可以拖經開區人員進行代辦,實現讓企業少跑路,甚至只跑一次路。」普光經濟開發區服務中心主任張幫文說。
可共享:
企業與地方共建、共享、共享發展成果
新年前,普光鎮陡梯村發生天燃氣管道洩漏,中石化相關單位迅疾關閉相關管線閥門。銅坎社區書記付光偉接通知後,立即安排人疏散群眾,時刻同企業相關人員保持聯繫,詢問險情的最新進展。
僅僅3個小時,險情被處理完畢,事故未造成一人傷亡。
「類似此類排險、應急演練、設備施工、管道維修等突發事件,每年要搞好多回,每次處突聯絡員發揮著巨大作用。」付光偉的另一重身份,是普光經濟開發區的企警巡邏隊聯絡員。按企業與地方共建、共享、共享原則,企業和地方建立起「地企警巡邏隊」,分片區,不定時巡查燃氣管道線路,彼此通報結果,啟動相應的應急預案。
企地聯動服務中心不僅能解決村民的瑣事,企業有啥難題也能在得到妥善處理。
付光偉說,作為聯絡員,要協調好村民的涉企矛盾、治安、應急和環境等問題,還要搞好企業在地方發展的後勤工作。
銅坎社區內,住著5000多村民,中石化、玩具廠、石化磚廠等企業環繞全村,地企警巡邏隊承擔起企業與村民的「連心橋」。「工廠施工需用地,聯絡員要做好村民工作,既保證企業正常施工,又要保障村民利益不受損。」
據悉,普光經開區轄29個村社區,常住人口11萬餘人。這裡聚集了微玻纖、鋰鉀、柳池工業園等三大園區,數十家中大型企業。經開區和普光鎮「兩塊牌子、一套班子、合署辦公」,即鎮黨委、政府的一、二把手兼任園區的掌舵人,統籌鄉鎮和園區建設,統一配置鄉鎮和工業發展資源,做大、做強普光產業新城。
讓園區發展成果惠及地方,每天社區裡20多輛大型運輸車,載著數百噸硫磺等工業製品駛出村。王川銘介紹,通過區鎮合一、事權統一、利益分成,企地共建共治,經開區農民工服務中心協調企業發布用工信息,既解決企業「用工難」問題,又實現周邊群眾在當地就業,提高經濟收入。
企業有擔當才能成長。普光經開區的龍頭企業帶動農民發展特色種養殖,幫助群眾增收致富。根據結對村的短板需求「量體裁衣」,籤訂結對幫扶協議。截至目前,園區企業已為貧困村貧困戶捐贈物資和現金近500萬元,幫普光鎮實現「全鎮脫貧摘帽」目標。
有支撐:
瞄準企業需求,培養緊缺型技能人才
人才是企業競爭的核心。5年前,宣漢瞄準深度開發新材料產業契機,與南京玻璃纖維研究設計院籤訂戰略合作,在普光經開區打造產業園科技服務平臺,為園區的企業、項目提供高水平的科技開發、成果轉化、以及諮詢涉及等服務。
普光經開區的微玻纖新材料產業園已成為宣漢縣新材料產業鏈發現主要陣地。
「研究所的博士和研究生團隊每天都在園區各企業車間,幫助他們解決各類技術難題。」宣漢微玻纖維新材料研究院工程師薛峰是名南京人,幾年前幫助普光一鼓風機廠轉型發展新材料,來到經開區已有5個年頭。回憶起當時到宣漢的記憶,「我們從一顆螺絲釘、一臺工具機布置、一個線管的安裝開始,僅用三個月完成對原廠房的改造。」
這條生產也是達州市首條玻璃纖維新材料製作車間,在2018年正式投產後,當年就創造了百萬元財稅營收。為培養更多專業技能型人才,薛峰帶著4名車間大班長去南京的玻璃纖維廠進行跟崗,學習一月後返回宣漢,通過師傅帶徒弟「傳幫帶」形式,帶出30多人玻璃纖維拉絲工。
由這30多名掌握核心技術的工人造出的新材料真空絕熱板,被源源不斷地出口到美國,作為製造新冠肺炎疫苗保溫箱的關鍵材料。
宣漢縣首條微玻纖新材料生產車線是由南京玻璃纖維研究設計院負責建設的,從老廠房改造升級到投產僅僅耗時3個多月,如今由宣漢生產的玻璃纖維新材料產品遠銷美國市場。
普光微玻纖新材料產業園相關負責人說,園區為配合企業發展,與達州的職教園區籤訂校招用工合同,職校開展訂單式培養,園區提供實崗帶薪學習,還為企業管理人員的辦公和住宿場所,解決其子女入學就醫等「後顧之憂」。
薛峰告訴記者,為給企業提供人才,宣漢縣委委託南京玻璃纖維研究設計院的專家,編寫關於玻璃纖維新材料的中職教育教材,計劃與宣漢縣職中合作,開設新材料製作實操專業,有望在2021年秋季招生。預計每年可為園區輸送百餘名緊缺的崗位技術工。
宣漢縣委常委、組織部長任龍說,企地共建共享要做實做細優化資源配置、推動產業發展、優化服務供給,寫好基層改革治理的「大文章」,做好便民便企的小段落,構建基層社會共治共享的新格局。(部分圖片由宣漢縣委組織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