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加索戰場殺紅眼了,石油管道遭到轟炸,歐洲今年的冬天要挨凍了

2020-12-23 騰訊網

據俄羅斯媒體報導,高加索地區亞塞拜然與亞美尼亞的衝突已經持續10多天,本月6日亞塞拜然總檢察院發布消息,亞美尼亞軍隊突然向亞塞拜然發動大批火箭炮攻擊,企圖炸毀通往土耳其境內的石油管線。據路透社消息,本月6日晚上,亞美尼亞軍隊針對亞塞拜然境內的輸油管發動猛烈襲擊,這些石油管道在歐洲能源安全方面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也是亞塞拜然的最大戰略項目,由於軍方採取了的果斷措施,導致亞美尼亞的恐怖襲擊未能得逞。

根據公開資料了解,從亞塞拜然首都出發到土耳其的石油管道全長1768公裡,其中就有443公裡是在亞塞拜然境內,249公裡是在喬治亞境內,最長一段1076公裡在土耳其國內。這一條管道的石油年輸送量超過5000萬噸,但除了土耳其與喬治亞地區外,歐洲才是這些石油的最大買家,一旦受到重創,這個冬天歐洲就要挨凍了。

上個月27日,圍繞著納卡地區的領土爭議問題,亞塞拜然與亞美尼亞之間發生了激烈的軍事衝突,現在戰爭越演越烈,亞塞拜然與亞美尼亞都承受了極大損失,但是亞塞拜然軍隊的武器裝備更是損失慘重。在這之前,亞塞拜然與亞美尼亞之間的戰火都是僅限與在納卡地區,這場衝突中有很多平民被襲擊的消息傳出,這些平民被襲擊的地方大多數都是在納卡地區的首都卡拉巴赫地區附近。而這一次亞美尼亞使用火箭炮襲擊亞塞拜然的石油管道,這首次將戰火燃燒到了納卡地區以外的對方,這就代表著戰爭的進一步升級,衝突範圍近一步擴大化。值得一提的是,亞美尼亞是俄羅斯的親密盟友,不久之前亞美尼亞總統帕希尼楊對媒體表示,如果條件成熟,俄羅斯軍隊就會介入衝突中,確保亞美尼亞的國家安全。

不過站在局外來看,這一次亞美尼亞襲擊亞塞拜然國內通往歐洲地區的石油管道,對於俄羅斯來說是一個有利的消息。此前俄羅斯一直在用能源當武器,試圖影響歐洲,對抗北約的圍堵。甚至設計了北溪與南溪兩個能源輸送計劃,但是由於烏克蘭出現了顏色革命運動,以及隨後俄羅斯收復克裡米亞地區,就直接導致俄羅斯的南溪計劃破產。現在北溪計劃也出現了被擱置的徵兆,由於俄羅斯著名反對派人士納瓦利內意外中毒事件,歐洲就以這一事件為由,要求終止北溪天然氣項目。

亞塞拜然國防部在上個月27表示,是亞美尼亞武裝力量率先向納卡邊境地區附近的居民點開炮,襲擊導致大量亞塞拜然平民死亡,阿軍被迫進行還擊。與之相對的是,納卡共和國指出,首都斯捷潘納克特等多個居民點遭到亞塞拜然炮擊,大批平民被迫躲避炮彈襲擊,隨後宣布實施軍事動員,來抵禦亞塞拜然的攻擊行為。隨著亞美尼亞進行全國動員,派遣大量兵力進入納卡地區,雙方逐漸殺紅了眼,最終向彼此的重要戰略目標實施攻擊,可以預見襲擊亞塞拜然的石油是設施只是開始,雙方還會進行更大規模的攻擊。

相關焦點

  •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高加索戰役
    高加索戰役(1942年7月25日-1943年10月9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蘇德戰爭期間,蘇聯紅軍和德軍在高加索地區一系列戰役的統稱。1941年6月22日德軍閃擊蘇聯後,為奪佔以生產糧食和石油為主的高加索地區。
  • 殺紅眼了!無人機見人就炸,亞美尼亞200士兵喪命,根本跑不掉
    在視頻中,亞塞拜然士兵輕輕點擊滑鼠,多枚飛彈直接擊中了正聚集在戰壕和掩體中的亞美尼亞士兵,直接將這些士兵當場轟飛,戰場上屍橫遍野。 據亞塞拜然方面報導,當地時間18日,亞美尼亞軍隊開始用重型火炮和火箭彈,炮擊位於葉夫拉赫地區的石油和天然氣運輸管道。
  • 二戰時期的蘇德戰場有多恐怖?
    雖然當時的蘇德兩國都已經完成工業化, 但由於德國設備更加先進一些, 兩國進入了用「生命」對抗「機器」的慘烈畫面, 蘇德戰場也被稱作「絞肉機」, 成為了二戰中最恐怖的戰場。德國為什麼破壞合約並想要快速佔領蘇聯呢? 因為德軍認為佔領蘇聯之後就能消除掉東邊的軍事威脅,完成歐洲大陸的全部控制,從而避免雙線作戰。
  • 【戰鬥堡壘】朝陽分局內保大隊:石油管道「零發案」「零佔壓」
    近年來,朝陽分局內保大隊作為朝陽區石油管線安全保衛工作的牽頭部門,按照公安部、省公安廳的統一部署及要求,在分局黨組的正確帶領下,牽頭指導富鋒、永春兩個屬地派出所因地制宜持續狠抓輸油氣管道的保護工作,確保了全區涉石油管道盜竊案件的「零發案」,石油管道「零佔壓」的好成績。
  • 同樣是石油出口大國,美國輕輕鬆鬆封鎖伊朗,為何拿俄羅斯沒轍?
    安倍:大哥,我們為什麼要打伊拉克呀?川普:小安呀,大哥懷疑他們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所以就打嘍。安倍:那為什麼不打俄羅斯?川普:他們是真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呀!這個段子生動形象地說明了美國對伊朗和俄羅斯存在不同的態度。其實,在美國眼裡,對不同國家需要採取不同的策略。
  • 管道技術創新將推動石油行業發展
    中國石化新聞網訊 據今日油價12月17日報導,每年監測和維護管道的費用消耗能源公司支出的大約14億美元。如果創新的解決方案能夠通過自動化監控和通過智能技術溝通維護問題來幫助控制成本,將具有重要意義。當前已有將無人機用於管道監控,也有一些公司正通過為管道創建智能解決方案,直接從源頭入手解決問題。
  • 烏拉爾山脈,高加索山脈,巴拿馬運河,盤點各大洲的分界線
    亞洲與歐洲之間還有一條相對較長的分界線,這就是著名的高加索山脈。高加索山脈位於黑海以東,世界上最大的湖泊裏海(37.1萬平方公裡)以西,呈西北——東南走向,長約1200公裡。高加索山脈海拔比較高,一般在3000米至4000米之間,最高峰是著名的厄爾布魯士峰,海拔5600多米。
  • 殺紅眼了,亞塞拜然動用白磷彈開路,夜色中的白色火花收割生命
    近期以來,亞塞拜然與亞美尼亞的納卡戰爭,已經讓雙方殺紅了眼。儘管亞塞拜然處於優勢,但是地面部隊疏於訓練,缺乏空地協同作戰能力。讓其在面對亞美尼亞組織的敢死隊襲擊中,損失不小。為此,殺紅眼了的亞塞拜然也開始動用違禁武器,為己方大軍開路。
  • 亞塞拜然、喬治亞、亞美尼亞三個高加索國家,為何混得都很慘?
    高加索三國指的是亞塞拜然、喬治亞、亞美尼亞三個處在高加索地區的國家。歷史上,這裡一直是世界最動蕩的地區之一。 蘇聯解體後,高加索地區處於俄羅斯與歐盟兩個安全複合體夾縫之中,在經濟私有化、自由化的轉軌道路中,都面臨著不同的困難。
  •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蘇聯的「冬天」戰勝了德國嗎?
    也有人認為,如果不是蘇聯的冬天那麼冷的話,或許德國早就佔領了蘇聯全境。這種說法到底有沒有可信度呢?實際上,冬天只能算是輔助角色,而並不是CARRY。在蘇德戰爭爆發的第一年,德國人的突然襲擊讓蘇聯措手不及。德軍迅速佔領了蘇聯肥美的西部工業區,更放出話說要三個月佔領蘇聯。但是蘇聯畢竟有西伯利亞作為戰略後方,德國人的閃電戰很快就失去了作用。
  • 冬天警惕這個"隱形殺手",有人吃火鍋時中毒!你最需要知道的是…...
    冬天警惕這個"隱形殺手",有人吃火鍋時中毒!你最需要知道的是…...本文專家:孟堯,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醫學博士冬天天氣寒冷但大家一定不會想挨凍暖氣和空調要用上還可以在房間裡生個爐子
  • 亞洲各國地形圖-高加索三國,喬治亞、亞塞拜然、亞美尼亞。
    高加索地區,南北包括大高加索山脈、小高加索山脈、亞美尼亞高原北部,東西是從裏海到黑海。  高加索地區有四個國家,俄羅斯、喬治亞、亞塞拜然、亞美尼亞,後三個稱為高加索三國。  喬治亞是高加索山脈一個民族,他們曾與周邊民族一起,建立過喬治亞王國。這個王國東起裏海,西至黑海,橫跨整個高加索山脈。  喬治亞人是典型的高山民族,他們與山融為一體,王國領土基本也就在高加索山脈範圍。喬治亞民風彪悍,無論蒙古人、土耳其人、俄羅斯人都沒辦法徹底徵服他們。
  • 李斯特元帥被解職後,希特勒不惜一切恢復高加索攻勢
    另外,他頑固地堅持自己的命令,高加索地區的進攻必須繼續下去。他絕不考慮放棄夏季攻勢的主要目標:高加索、格羅茲尼、提比里西和巴庫的油田,以及黑海上的轉運港口,必須不惜一切代價地予以奪取。德國軍隊必須在1942年秋季實現俄國戰事的目標,至少在南方。希特勒的態度是他在包括軍事領域在內的許多方面越來越頑固的跡象之一。他性格的這一面,給前線的戰事帶來了厄運。
  • 亞塞拜然坦克殺手殺紅眼!單兵打爆17輛坦克,公然曬出大膽照片
    在今年爆發納卡衝突後,漢諾夫已經殺紅了眼,戰事爆發不到10天,已經摧毀了11輛亞美尼亞坦克。單兵連續打爆17輛坦克的戰績,讓他名聲大噪。 但是,亞塞拜然犯了一個大忌,在社交媒體上曬出的照片實在是太大膽了,曬出的是漢諾夫的正臉照。想炫耀一下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在所有人都能看到的平臺上曬出正臉照,對漢諾夫的安全來說,並不是什麼好事。
  • 白人為啥叫高加索人種?
    這些人被統稱為高加索人,用Caucasian這個詞來表示,它跟「Chinese」這個詞類似,又是名詞又是形容詞。名詞是「高加索人」,形容詞是「高加索人的」。這個詞本是人類學的詞,後來英語國家的老百姓用慣了幾乎等同於「white men」了。就是「白人」的意思。 那麼,高加索人這個名字是如何來的呢?白色人種也被稱為高加索人。這個單詞來源於神學。
  • 中國石油西部管道公司在甘三家輸油氣分公司黨委書記來甘肅日報社...
    參觀「新甘肅雲」指揮中心每日甘肅網7月16日訊(新甘肅·每日甘肅網記者郭秀睿)今天下午,中國石油西部管道公司甘肅輸油氣分公司黨委書記郭慶廷、中國石油西部管道公司酒泉輸油氣分公司黨委書記張曉松、中國石油西部管道公司蘭州輸氣分公司黨委書記郭曉峰一行來甘肅日報社
  • 張龍星:原油市場進入「三國殺」時代
    對石油市場而言,供給側為穩定全球石油市場所做出的努力是史無前例的,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協調如此多國家達成一份誠意滿滿的協議,這其中凸顯的是全球原油市場全面進入沙美俄三國殺時代,過去呼風喚雨的OPEC日漸式微。1. 供需雙殺,價格戰難以為繼3月6日,OPEC+在維也納的減產談判破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