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特元帥被解職後,希特勒不惜一切恢復高加索攻勢

2020-12-23 戰爭事典

著:保羅卡雷爾

譯:小小冰人

1942年9月7日,夏末的炎熱籠罩著烏克蘭的森林。被稱為「狼人」的元首大本營,密不透風的堡壘內,溫度達到了攝氏30度。希特勒忍受著超出平日的熱度。這增加了他對庫班河與捷列克河之間態勢的怒火。來自「油田戰線」的所有報告都指出, 部隊已到達了他們的力量所能承受的頂點。

A集團軍群被卡在高加索和捷列克河。通向黑海海岸,更重要的是通往圖阿普謝的峽谷,已被蘇軍封鎖,捷列克河被證明是一道得到有力強化的障礙,這是通往提比里西、庫塔伊西和巴庫的舊軍用公路前最後一道障礙。

我們無法做到,各個師這樣報告道。「我們無法做到,我們無法做到……我多麼痛恨這些話啊!」希特勒怒火萬丈。他拒絕相信,在捷列克河或高加索山區無法取得進一步的進展僅僅是因為部隊的實力不夠。他把責任推給了戰地指揮官,認為他們在執行行動的過程中犯了錯誤。

為此,他曾派國防軍指揮參謀部參謀長——炮兵上將約德爾,於9月7日上午趕至史達林諾拜望李斯特元帥,並弄清楚為何沒能在通往圖阿普謝的道路上取得進展。藉此機會,約德爾還將強調希特勒的命令。

當天晚上,約德爾回到了「狼人」。他的匯報引發了德軍最高統帥部自開戰以來最嚴重的危機。約德爾為李斯特元帥辯護,並支持他的觀點:部隊的實力太過虛弱,以至於無法完成交給他們的任務。與李斯特一樣,他要求對前線徹底實施重組。

希特勒拒絕了這一要求,他懷疑約德爾被李斯特元帥蒙蔽了。炎熱和一天的奔波使約德爾將軍變得暴躁、易怒,他爆發開來。約德爾將軍憤怒而又大聲地向希特勒引述了過去幾周裡他所下達的命令與指示,據他觀察,李斯特元帥認真地執行了這些命令,結果導致A集團軍群現在發現自己正處於極度困難的境況。

約德爾的指責使希特勒大為吃驚,他最信任的將領不僅言辭激烈地反抗他,甚至還明確質疑他的戰略能力,並為高加索地區的危機和南線正在醞釀的可怕的失敗而指責他。

「您在撒謊!」希特勒尖叫起來,「我從未下達過這樣的命令,從來沒有!」然後,他丟下站立在一旁的約德爾,氣呼呼地衝出掩體,走進烏克蘭森林的黑暗中。幾個小時後,他回來了,臉色蒼白,蜷縮著身子,雙眼射出狂熱的光芒。

希特勒被這一衝突激怒到何種程度,通過這樣一個事實便可以顯現出來:從那天起,他不再邀請他的將領們與自己一起吃飯。從那時起直到最終死去,他一直陰沉著臉,獨自在其大本營斯巴達式的隱居處進餐,唯一的夥伴是阿爾薩斯母犬蒲隆地。

但這並非他對約德爾的指責所做出的唯一反應。還有些更為深遠的影響——陸軍總參謀長哈爾德大將和陸軍元帥李斯特被解除了職務。希特勒甚至決定撤換自己最為信賴的凱特爾將軍和約德爾將軍,並設想由凱塞林元帥和保盧斯將軍替代他們。遺憾的是,這一計劃未能付諸實施,否則,換上這兩位前線經驗豐富的將領,至少能避免史達林格勒的災難。

最後,希特勒沒有捨棄凱特爾和約德爾這兩位軍事助手,他們都為他服務了多年。他只是下令,以後在軍事會議上他所說的每一句話,以及任何一位將領所說的每一句話,都應用速記法記錄下來。另外,他頑固地堅持自己的命令,高加索地區的進攻必須繼續下去。他絕不考慮放棄夏季攻勢的主要目標:高加索、格羅茲尼、提比里西和巴庫的油田,以及黑海上的轉運港口,必須不惜一切代價地予以奪取。德國軍隊必須在1942年秋季實現俄國戰事的目標,至少在南方。

希特勒的態度是他在包括軍事領域在內的許多方面越來越頑固的跡象之一。他性格的這一面,給前線的戰事帶來了厄運。在其他方面,希特勒的執著已持續了一段時間。

在經濟領域,希特勒所痴迷的是石油。對他來說,石油就是進步的元素,機器時代的驅動力。他曾讀過關於石油的一切著作。他熟悉阿拉伯和美國油田的歷史,也了解石油的開採和煉製。任何人將話題轉到石油上,肯定能引起希特勒的關注。戈林被任命為四年經濟計劃的負責人,是因為他打了張希特勒最喜歡的牌——石油。

希特勒對德國外交部貿易政策部門一名高效率的公務員所做的評論,清楚地證明了他的這一態度:「我無法忍受這個人,但他確實懂石油。」希特勒的巴爾幹政策完全是基於羅馬尼亞的石油。他把專事針對克裡木的行動寫入「巴巴羅薩」指令中,純粹是出於對羅馬尼亞油田的擔心,他認為從克裡木起飛的蘇聯空軍會對羅馬尼亞油田造成威脅。

最要命的是,希特勒對石油的痴迷,使他忽略了二十世紀最具革命性的科技進步——原子物理。他的頭腦沒留下一點點空間去了解核裂變在軍事上的決定性意義,雖然發現核裂變的是德國人,率先研究這一項目的也是德國物理學家。事實再次證明,希特勒基本上是十九世紀,而不是二十世紀的人。

希特勒的每一個想法都在對蘇戰爭中發揮著關鍵的作用,但最具決定性的是他對石油的痴迷。從一開始,它便主導著東線的戰事,1942年夏季,正是這種痴迷,使希特勒決定對南線提出要求,這最終決定了1942年的戰役,也因此決定了整個戰爭的進程。1942年對「石油戰線」的最終一瞥將支持這一論點。

A集團軍群被困於高加索地區的北部和西部邊緣。但希特勒拒絕承認德國的力量已發揮到了極致。他想利用古老的高加索軍用公路,衝向提比里西和巴庫。因此,他下令德軍必須渡過捷列克河以恢復攻勢。

本文選自《東進:1941—1943年的蘇德戰爭》

相關焦點

  • 希特勒的救火隊長,心狠手辣的防禦大師,這位絕望的元帥最後兵敗自殺
    這位以殘忍作戰著稱的元帥,又在新的作戰區域實施了以「焦土」作戰防禦蘇軍的戰略進攻的打法。4月初,莫德爾指揮北烏克蘭集團軍群經激烈的戰鬥,解救了被蘇軍重兵包圍的德軍坦克第一集團軍。爾後,調集新銳兵力遵照希特勒的命令實施進攻。他企圖前出科洛梅亞、捷爾諾波爾一線,挺進到亞布洛泥茨基山口的蘇軍被莫德爾擊退到科洛梅亞、布恰奇一線以東。
  • 唯一死於盟軍槍彈的德國元帥,殲滅敵軍200萬,無條件效忠元首
    由於他是傳統的舊貴族出身,所以極端的蔑視平民,更不把平民出身帝國元帥、空軍總司令戈林放在眼裡。但他對於元首希特勒,卻是忠心耿耿,即便是因為他後來被元首希特勒無故解職,勒令退休,從那以後再未起用,他也不變初心。在後來的刺殺希特勒事件中,反希特勒集團希望利用他的影響和聲望來擔任組織的領袖,均被他嚴詞拒絕,他還說出「誰要反對元首,我就反對誰。」這樣的話(真愛粉)。
  • 納粹德國27名元帥的最後結局,有的沒有活到戰後,有的活到1980年
    由於對蘇閃擊戰失敗,於同年12月被希特勒強迫辭職。轉入預備役後隱名度日。1945年被英軍俘虜。後因心臟病死於漢堡戰俘營。同年7月晉升元帥。1941年任進攻蘇聯的中央集團軍群司令,擔負明斯克-斯摩稜斯克-莫斯科戰略方向的主攻。 1942年6月,任新改編的B集團軍群司令。同年7月,因反對分兵同時進攻史達林格勒與高加索兩個方向,再次被希特勒解職。死於盟軍空襲。
  • 納粹德國海軍元帥回憶錄,他與希特勒產生了哪些矛盾?
    希特勒和戈林作為證婚人參加了他的婚禮,很自然他也被認為是職位很高的新郎。隨著對新娘的了解,希特勒強烈反對他們的婚姻。我很難理解當時的形勢下,在嚴重違反軍官的婚姻傳統後,陸軍元帥馮布侖堡竟然還指望繼續擔任三軍總司令。他應該先辭職,然後私下低調結婚。讓我更難理解的是,他竟然邀請希特勒當他的證婚人。
  • 曼施坦因三大遺憾:勝利曾在眼前,最終失去一切
    在古德裡安大將的回憶中,曾經明確表示「我們中最具備戰略眼光的人,就是曼施坦因」,而隆美爾在非洲戰事失敗後,也曾經希望能夠到曼施坦因的手下工作。曼施坦因還是一名中將軍長的時候,就因為制訂了穿越阿登森林、閃擊法國的「曼施坦因計劃」而馳名,也正是因為這一計劃,德軍在與歐洲陸軍第一的法國的戰爭中,沒有實質性的損耗就完成了終極目標,而且法國的軍備、軍隊和百姓都沒有受到太大的損傷。
  • 當了12年德國元首的希特勒,為何到死軍銜還是下士?看完後明白了!
    實事求是的說,希特勒是一個好兵,他作戰勇敢、不怕髒苦甚至不好女色,這都是他一戰時期戰友們的評價。 希特勒於1914年10月經過三個月新兵訓練後到達前線,服役於巴伐利亞李斯特步兵團,期間兩次負傷兩次獲得鐵十字勳章。
  • 希特勒滅亡之時,德軍名將曼施坦因在幹啥?在家悠閒地看報紙
    1945年春,這是一個不平常的春天,歷經多年的第二次世界大戰,盟軍無數次的血戰之下,終於靠近了德國的首都柏林,其中蘇軍距離柏林最近,僅僅只有100公裡,而美英聯軍也度過了易北河,距離柏林也只有100公裡出點頭,其中速度最快,也是最具威脅的,當然也是蘇軍,畢竟他們距離最近,包括希特勒也認為蘇聯軍隊才是他最大的威脅
  • 土耳其全面支持亞塞拜然,將恢復奧斯曼帝國在高加索的原來的領土
    土耳其全面支持亞塞拜然,尋求利用這一衝突謀取外交政策利益,控制俄羅斯傳統高加索地區,恢復奧斯曼帝國在高加索的原來的領土。 亞塞拜然無疑是為了開疆拓土 長達30年的爭端涉及亞美尼亞大部分地區,蘇聯解散後,新獨立的亞塞拜然共和國合併了該地區
  • 歷史上過目難忘彩照:坐德國總統旁的希特勒,圖9被美軍俘虜的「三姓...
    歷史上過目難忘彩照:坐德國總統旁的希特勒,圖9被美軍俘虜的「三姓家奴」1945年4月,德國境內。 一個蘇聯紅軍女兵拿著波波沙衝鋒鎗對著鏡頭微笑,法西斯快要滅亡了。1941年德國發動巴巴羅薩計劃,百萬德軍突襲進入蘇聯境內,照片中為德國國防軍士兵躺在一輛摩託車上休息,車尾放著他們的裝備。
  • 德國元帥哪家強?二戰這麼多德國陸軍元帥,到底誰最牛最能打?
    今天主要討論陸軍元帥,在十九名陸軍元帥中,除了維爾納·馮·布洛姆貝格一人是在戰爭爆發前的1936年晉升元帥的,其餘十八位元帥都在二戰開始後晉升的,也就是說,這十八位元帥很大程度都是因為戰功而得到了元帥的權杖。這十八位元帥自然都是在戰場上建立了累累戰功,確立了地位的,誰在這十八位元帥裡最牛最能打?
  • 希特勒的垂死掙扎!阿登反擊戰:德軍從旗開得勝走向覆滅深淵
    在這危急時刻,後來在朝鮮戰場上被彭德懷元帥狠狠教訓的時任第十五空降軍軍長的李奇微挺身而出,帶領手下的82空降師防守聖維特,而101空降師則火速增援把斯託克。而巴頓將軍的第三集團軍則攻擊德軍在北側的突出部,霍奇思帶領的第一集團軍奉命去抄德軍的後路,與第三集團軍合圍德軍。
  • 五星上將麥克阿瑟因何被美國總統杜魯門解職
    以39歲的年紀成為美國歷史上最年輕的西點軍校校長,以準將身份結束了他的一戰旅程,又以五星上將的身份結束了他的二戰榮光,但最後卻在朝鮮戰場以解職的身份結束了他的軍旅生涯。 麥克阿瑟是在64歲封帥,而在幾年之前,他已經是殖民地菲律賓的元帥。實際上結就指揮而言他無疑卻是最差的,菲律賓戰役期間,差一點被日軍俘虜。
  • ...重拍」的瞬間,餵夢露吃蛋糕的元帥,圖5在飛機上過生日的希特勒
    永遠無法「重拍」的瞬間,餵夢露吃蛋糕的將軍,圖5在飛機上過生日的希特勒! 這張照片可以看出士兵們真的很喜歡夢露,全圍在她的身邊,夢露也很親切,吃下了元帥餵給自己的蛋糕。
  • 國會縱火案的真相——希特勒的政治陰謀
    但納粹反共的火焰,卻因著這場大火越燒越旺,為了建立自己的獨裁統治,希特勒和他的納粹黨,硬是將一場自我策劃的縱火案演變成了一個恐怖危懼的時代。(一)國會大廈的大火1933年1月30日,也就是被任命為總理的當天,希特勒就馬不停蹄地召集了他的第一次內閣會議,至於會議的內容,無非是消除獨裁統治道路上的一切阻礙,其中不容忽視的力量便是共產黨。
  • 1944年馮·肖爾蒂茨將軍傳記不惜違抗希特勒命令保住了巴黎鐵塔
    而貝當最為一戰時期法國將軍直大都元帥,德高望重卻沒有領導法國人進行反抗,反而選擇甘心成為德國人走狗,這不僅是對法國一戰戰死士兵一藐視,同樣生而為人,難道就沒有一點點恥辱感。這張圖片可以說法蘭西永遠的痛,在象徵法國最高藝術成就和工業的成就的巴黎鐵塔前,成為德國進行拍照的宣傳景點,象徵著整個法蘭西已經臣服在了希特勒的腳下。
  • 希特勒死亡驚人真相:曾經與UFO親密接觸?
    據報導,根據歷史說法,納粹元首希特勒1945年4月30日已在柏林地堡中自殺身亡。然而美軍解密文件顯示,希特勒自殺是蘇聯紅軍對外的說法,其實連史達林本人都不相信希特勒已死。1947年1月的一天早晨,美國將軍艾森豪緩緩打開一份標記著「高級機密」的黃封皮文件,這位未來的美國總統讀了文件後,忍不住倒抽了一口涼氣。
  • 納粹首領希特勒鮮為人知的另一面
    照片最右邊坐著蓄鬍者為希特勒。此次攻勢結束之後,英法兩軍為了防止德軍繼續突破開始建築壕溝,德軍在幾次衝鋒被擊退後,也有樣學樣地挖起壕溝,兩軍陷入了敵不動我不動的膠著。沒有任何人能證實這段故事的真實性,所以不排除有希特勒自吹自擂的成分,不過他運氣真的一直很好,直到戰爭結束時,希特勒只有在前線重傷過兩次,一次是在索姆河一次德軍的失敗攻勢,希特勒當時處於無人區,身負重傷(據說是睪丸受到槍彈擊中),正當希特勒一瘸一拐,狼狽走回陣地時,有一位英軍士兵(坦迪)發現了他,並拿著步槍朝他指著。
  • 二戰最窩囊德國元帥:能力平平,甚至被人恥笑為「應聲蟲」!
    但是德軍中卻有這麼一個例外,他雖然高居元帥,但戰功平平,能力一般,這人就是凱特爾元帥。 凱特爾原本只是一個普通農場主的兒子,但一戰結束後,他卻得以繼續在軍隊中服役,1933年7月,凱特爾在巴特賴興哈第一次見到希特勒,並投到他的麾下,擔任第3步兵師副師長,1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