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前期, 英法等國為將禍水東引採用了綏靖政策, 結果就是蘇聯與德國在莫斯科籤訂了秘密協議《蘇德互不侵犯條約》, 簡稱蘇德條約。 而當時蘇聯的領導人史達林一直對這個條約抱有期望。 而德國在吞併法國,又無法攻佔英國的情況下,又將槍口對準了蘇聯, 1941年阿道夫希特勒撕毀蘇德條約, 制定巴巴羅薩計劃攻打蘇聯, 蘇德戰爭徹底爆發。 而此時的蘇聯並沒有反應過來, 所以軍工實力優越的德國佔領了先機, 逼近了首都史達林格勒。 雖然當時的蘇德兩國都已經完成工業化, 但由於德國設備更加先進一些, 兩國進入了用「生命」對抗「機器」的慘烈畫面, 蘇德戰場也被稱作「絞肉機」, 成為了二戰中最恐怖的戰場。
德國為什麼破壞合約並想要快速佔領蘇聯呢? 因為德軍認為佔領蘇聯之後就能消除掉東邊的軍事威脅,完成歐洲大陸的全部控制,從而避免雙線作戰。而且想要繼續戰爭, 德國需要大量的資源, 尤其是石油資源,而蘇聯在高加索地區擁有大量的油田,德國也急需這些石油。 所以從戰略方面考慮, 德軍開始對蘇聯進行了瘋狂的進攻。 蘇聯的武器當時還比較落後, 史達林除了推進軍工業的發展以外, 在戰場上也施行了嚴厲控制, 宣揚戰爭衛國, 不惜生命保衛國家。 所以即便是有很大的轉給差距, 蘇軍也並未退縮, 那時的蘇聯有一個「督戰隊」一直守在戰場後方, 一旦有逃兵, 即刻擊斃。
由於二戰是在工業革命完成的基礎之後開始的, 再加上德國當時的國情, 德國出現了大規模的新式戰爭武器, 最出名的有STG44突擊步槍和鐵拳反坦克火箭彈。 填彈量大, 射程遠。作為輕兵器在戰場上收割敵軍性命如同收割稻草。 並且兩軍還進行大量的坦克戰, 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坦克戰的就是在蘇德戰場, 也是當時機械化水平最高的一個戰場。
蘇德戰場持續時間非常長, 原本計劃在冬季來臨之前攻佔蘇聯的德軍被迫進入了消耗戰。 德國的士兵和裝備完全不適應蘇聯的冬天,但卻又不得不面對, 於是雙方不斷的補充新兵、裝備, 蘇德戰場完全成為了「絞肉機」, 每天都在不斷的犧牲新的生命來推動戰爭的進程。
蘇德戰爭的恐怖之處在於:早期德國由於在裝備上更具優勢, 蘇聯軍隊難敵先進裝備的瘋狂屠殺, 於是用了大量的生命去填補,這集中體現在史達林格勒戰役,而戰爭後期,雙方實力轉換,德國又不得不用大量的血肉之軀去抵擋蘇聯的鋼鐵洪流,雙方的寸步不讓最終蘇德戰場成為了人間地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