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的德國有多強大,才能踏遍半個歐洲,把蘇聯打得崩潰?

2020-12-22 大國將令視頻

在1989年柏林圍牆的束縛被解開後,德國也一躍成為歐洲經濟最發達的國家。不過它的經濟發展已經沒有以前迅猛的,反而顯得有點無力。德國在兩次世界大戰中都沒能贏,即使沒有變的弱小很多,可是明顯有點心有餘而力不足。好比軍事實力,技術也是全球頂尖,可是軍隊的實力一直停滯不前。 德國國防部長親口表示,德國的軍隊裡裝備可以說是稀缺。可是正如一句俗語說的那樣,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一般國家仍然比不過德國,在世界上也擁有巨大的影響力,在歐洲的地位還是很穩固的。

一戰和二戰都曾是德國挑起的,對於一戰中的德國來說,其挑起一戰的原因很簡單,縱觀人類的整個發展歷程,歷史規律或許就是這樣,新興帝國在崛起以後,就想著要打破老牌帝國的壟斷,因此不斷爆發戰爭。但是德國在一戰戰敗以後,使得它並不對這樣的戰爭結果感到滿意,社會想要快速發展起來,就勢必需要開拓海外市場,比如從老牌強國所掌握的空間和市場中去奪取,因此又一場世界性範圍的戰爭爆發了,那便是二戰,德國在二戰初期,發展勢頭很猛,其經濟得到快速發展,增速一度超過20%,值得一提的是,當時的德國是一個在進行國內的戰後恢復工作,且身上背負著巨額戰爭賠款的戰敗國來說,德國算是締造一個「經濟神話」,這使得德國人重拾了自信心,並重新點燃了他們的愛國熱情,所以希特勒當時主張德國要對外侵略擴張時,人們才能對其無比的支持和信任。

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打響以前,雖然整體的經濟前景十分良好,但在經濟結構上卻沒有建設的很好,由於當時的全球市場幾乎都是英美等老牌強國的天下,而且他們還有一系列的貿易保護行為,所以德國只能通過增大國內的需求量來推動經濟的發展,但因為德國佔地面積小,人口數量也不多,所以等到希特勒成為德國總統以後就將軍事建設當做了重中之重,這樣做一方面可以增加就業崗位,另一方面還可以刺激國民的消費,而在1938年時,德國的軍費開銷就佔據了財政預算的半壁江山。

在這樣的情況下,德國的發展再一次的陷入僵局,則德國不得不選擇貿易擴張,即去搶奪其他國家所有的國際市場,戰火就這樣被點燃了,處於長年累月的壓迫之下的德國在戰爭打響之時就向世人展示了其可怕的戰鬥力,歌舞昇平的法國理所當然的成為了犧牲品。不過歷史充分的向我們印證了戰爭永遠不是解決問題的最好辦法,而德國還是妄想通過戰爭就可以獲得自己想要的東西,納粹德國在戰爭中獲得了新生,最後也會因為戰爭而覆滅。

雖然二戰是以同盟國獲勝而告終,但這是同盟國用巨大的犧牲換來的。那麼二戰時期的德國到底強大到了什麼地步呢?雖然作為一戰戰敗國的德國實力下降了好幾個等級,但是德國在一戰結束後就快速的恢復了實力,主要是由於德國的工業根基並未在戰爭中被毀壞掉。隨著希特勒開始接管德國,一系列促進經濟發展的政策被實施,使得經濟快速發展。透過快速發展的經濟,刺激國內工業發展。按照歷史數據,當時德國的工業生產力極為發達,光是它一個國家就佔據了全球的13.2%,這裡的13.2%還沒有算上捷克、波蘭等國成為它的附屬國之後的產能。

總而言之,二戰還未開始,德國在軍事儲備上就已經沒有什麼問題了,甚至可以說是儲備過多,因此德國就想通過戰爭來讓這些過剩的工業產能能被消耗掉。所以德國在二戰剛剛開始的時候,給力的後勤補給,為德軍作戰給予了最大幫助。此外,在二戰進行的時候,德國的眾多工廠開足了馬力,產值到達了史無前例的高,跟上了德國軍隊巨大的武器消耗。只是德國畢竟國土面積小,資源也較少,戰爭結束的時間越往後延,有限的資源,讓德國的工業生產力沒有辦法繼續提升。若是德國沒有資源匱乏這一難題,二戰結束的時間可能會更晚,甚至取得了二戰的勝利。

光從軍事方面上來說,二戰德軍巔峰時期的實力,完全能達到世界第一的水平。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雖然德軍的人數一度被限制在10萬人,但全都是挑選的精英。在希特勒掌權之後,德國全面實施了義務兵制度,德國國防軍士兵的數量大大增加加上德國上下普遍不服一戰的結果,再有德國人血統中一直都崇尚武力,因此德軍士兵的作戰意志和軍事素質普遍都非常高,這些也展現在蘇德戰爭中,蘇德戰爭初期,德軍常常以較少的兵力完成較大的戰果,而到了蘇聯反攻時期,即便德軍一路潰敗,德軍也常常能打出比較好看的交換比,因此德軍有多能打,自然也是不言而喻。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光是德國本土就動員了1700萬人,加上僕從國所謂的「志願軍」,德國陣營方面的參戰軍隊規模超過了2000萬,這也彰顯了德國強大的動員能力。

德國的工業部門齊全使得它的武器生產體系很完備,是德國在外徵戰的實力保障。二戰期間為戰場輸送了十多萬戰機,為步兵出擊提供了5萬多輛裝甲車,超過16門火炮為戰場提供了火力支撐,陸軍和空軍就是他在二戰中徵伐各國的主力軍。就算是實力不如陸空的海軍,下海的軍艦數量超過4500艘,直接投入戰場的就有1162艘,雖然戰鬥力還是美蘇最強,但是他軍事發展還是排在世界前列的,正因為在大後方有裝備儲存,德軍的鐵騎才能踏遍半個歐洲,才能一次次的把蘇聯打得崩潰,才能在世界各國中稱王稱霸。

二戰期間,德國的科技水平處於領先地位,德軍使用到的武器都仿佛是跨時代武器。舉個例子,dfs 228v2高空偵察機就是德國在這一時期研製出來的,德國的dfs 228v2超音速高空偵察機在高空飛行性能方面和十多年後美國研發的u2高空偵察機不相上下。如果不是二戰已經進入了尾聲,德國的這款偵察機會有更多的研製升級時間,再運用到實際戰爭中來,這個世界上又會多一款有著強大性能的偵察機。除此之外,由德國製造的me-262噴氣式戰鬥機、stg44突擊步槍、v1巡航飛彈、v2彈道飛彈等同樣領先的武器裝備,這些引領了二戰後的武器發展潮流,而且實際情況是,當時的德國距離核武器也有著非常近的距離,核武器沒有成功面世的原因就在於在研製過程中出現了數據失誤。以上都證明了二戰中德國的科技在軍事領域,極其雄厚。

德國重視教育的程度在全世界都時比較知名的,在1619的時候,在德國,所有6到12歲的兒童都被強制要求上學,完成義務階段的教育。德國為何人才輩出,這或許就是其中的原因。作為一戰的戰敗國,德國當時山窮水盡,但是仍然對教育十分傷心。當時被迫取消了空軍,但是飛行員的訓練從來沒有放鬆過,德國利用起了飛行俱樂部,潛艇也沒有了,他們就讓專家去參加外國的潛艇研製,於是專家帶回了別國的研究技術。士兵數量也不被允許太多,這些有限的士兵就會進行更高強度的訓練,單個士兵的素質因此提升,甚至還有所謂的希特勒青年團,讓孩子以報效祖國,成為軍人為目標,讓他們進行士兵才會進行的軍事訓練。可見德國當時的空氣中,燃燒著強烈的好戰因子。也正是由於這種教育制度及培訓體系,大批人才被輸送到德軍。

雖然德軍在二戰時期的戰鬥力非常強勢,在戰場上也是出盡風頭,所創造的成果更是數不勝數。但因此他們也犯下了多項戰爭罪行,比如種族屠殺,這種殘忍的軍隊最終會以失敗收尾。 1945年4月30日,德國在蘇德戰爭中慘敗,蘇聯紅軍拿獲德軍,希特勒的法西斯夢想破滅,最後絕望不已,自殺完結了自己的一生。第二個月的8號,德國最終選擇投降。雖然德國本土以沒有躲過此次戰爭的破壞,很多城市也變成了廢墟,但他們必須要為此次戰爭的爆發付出代價。因此,德國國土遭受分割,德國東部及中東部地區所居住的德國人因此被驅逐。德國軍隊也不能倖免,遭受解散的結局,德國從此就失去的戰鬥的資本。二戰戰敗後的德國對於戰爭也不再渴求了,戰後的重建任務才是最重要的。

兩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原因,都是由於帝國主義的貪慾擴張到全世界造成的,但戰場確實加速了整個世界的融合和交流,比如中國現在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但是以前和少數民族之間的戰爭也不少,但促進民族融合。即使二戰結束後發生了冷戰,但是大家都不想在打仗了,渴望和平的心情蔓延於全球,各國也明白了不能再用無窮盡的戰爭來解決問題了。並且看看德國,就會明白想靠武力贏得一切是多麼的愚蠢。依然有人想脫離全球化,發展霸權,不學會順應歷史,它就會是第二個二戰時的德國。

相關焦點

  • 二戰時的德國到底有多強大?
    但是在二十世紀,德國成為了一戰的失敗者,巨額的戰爭賠償讓德國的經濟發展舉步維艱,而在之後的1929年的經濟大蕭條,直接成為了壓垮德國的最後一根稻草,在德國出現了數以萬計的失業工人,他們滿心不甘,希望自己的國家可以成為一個強大的國家,在整個歐洲都可以獲得其他國家的尊重。
  • 二戰時如果德國打美國,日本打蘇聯有沒有打贏的可能?看完後明白了!
    而德國陸軍的這些鋼鐵洪流,所用的戰術戰法也是非常超越時代的,也就是咱們所熟知的「閃電戰」嘛。在整個二戰當中,因為德國地處於歐洲大陸,並且在整個歐洲大陸當中的許多國家都是面積狹小的「小國。而在這種情況下,當時歐洲的大部分國家,一旦遇上德國利用裝甲洪流超激動的「閃電」作戰時,因為國土狹小的原因這些國家根本無處可守,或者是在還沒反應過來的情況下就被德國的軍隊鋪平全國。
  • 二戰時德國軍隊有多強大?歐洲橫行是有底氣的,軍隊規模超2000萬
    德軍原計劃入侵蘇聯的時間,不僅僅被耽擱了一個月,這一年的通天還提前到來了,原計劃是快速結束戰爭,去成為了耗時頗多的戰爭。加上英美兩國慷慨解囊,蘇聯又在崩潰的邊緣恢復過來,蘇德戰爭最後以蘇聯戰敗告終,因此也徹底輸掉了二戰。
  • 二戰時美國為什麼要跟德國打,而不是支持德國削弱蘇聯?
    那個時候儘管說德國很強大,但是,他們也並不是無所不能的。尤其是到了他們和蘇聯開戰之後,他們才意識到蘇聯這個國家真的是太難打了。蘇聯和歐洲的國家不一樣,歐洲的國家大多數都是還沒有怎麼打,德國靠閃電襲擊,就能讓這些國家投降。
  • 二戰時的德國到底有多強大?發動2000萬軍隊,橫掃大半個歐洲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蘇、英三大強國聯手,花了好幾年的時間才打敗德國法西斯,可見德國的實力有多強。不過今天我們先不站在反對法西斯,反對戰爭的立場上,只看德軍在二戰中的表現,他們有三場戰役打得確實很厲害。先是幻影突擊波蘭戰役的閃電戰。
  • 二戰時,德國的工業有多強大?沒有軍工的支持也許二戰就不會發生
    ,這使得德國人越發自信起來,更增強了他們的愛國熱情,所以當初希特勒的對外侵略擴張計劃,才能在國內獲得了非常多人的支持。所以說德國要打蘇聯的主意,蘇聯在自然資源上就不太缺,要是能打下蘇聯,德國就各方面都不缺了,戰爭最後會怎麼樣就真的難以預測了。只是從軍事方面看的話,二戰德軍巔峰時期的實力,完全能達到世界第一的水平。
  • 二戰中,如果沒有英美的援助,蘇聯能夠打得過德國?
    在歐洲戰場上面,德國兩線戰爭。一方面西線戰場與英美等國進行開戰,一方面在東線戰場上面與蘇聯進行開戰。就拿東線戰場上面德國在1941年入侵蘇聯的進度以及勝利成果來看,三個月消滅蘇聯也是有可能的,但是兩線作戰畢竟還有自身的條件限制。 那麼,在二戰期間,蘇聯如果沒有英美的幫助,蘇聯能不能打贏德國呢? 本文帶領大家一起探討一下。
  • 二戰時,德國如果先打蘇聯是否能統一歐洲?為何要兩線作戰?
    二戰時期,德國為什麼在西線戰場戰勝法國之後,選擇東西線兩線作戰?同時對英國和蘇聯作戰,是愚蠢地做法還是當時最佳地選擇?我們若是打輸了了這場戰爭,整個歐洲就會布爾什維克化。」進攻蘇聯除了佔領俄國的領土之外,要消滅俄國的生存力量!這才是目的。
  • 二戰時閃擊波蘭的只有德國自己?波蘭其實是被蘇聯和德國瓜分的
    一提到1939年的波蘭,人們就會不禁想到的是,德國閃擊戰,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波蘭被德國法西斯佔領等等歷史課本上耳熟能詳的事件,可是今天要給大家講的也是1939年的波蘭。與大家的認知不同,今天講的波蘭是被二戰的戰敗國德國和二戰功勳蘇聯同時瓜分歷史事件。
  • 二戰時日本和德國的差距有多大,如果單挑誰能贏
    文/寂寞的紅酒 德國和日本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兩大主要參戰國。作為軸心國集團的兩大巨頭,兩國實力雄厚,一個在歐洲戰場勢不可當,一個在亞洲戰場所向披靡。在人們眼裡,日本和德國的實力相差不大。由於在太平洋戰爭初期,日本一度打得美國人毫無還手之力,很多人甚至認為日本的實力超過德國。
  • 看看1944年狂暴中的德國,才知道第三帝國有多強大
    很多人甚至認為,即使沒有美英的幫助,蘇聯人同樣可以獨自擊敗德國。實際上,不管是當時的美國、蘇聯還是英國,任何一國想要單獨擊敗德國都是不可能的事。看看1944年狂暴中的德國,你才會發現第三帝國有多強大?
  • 二戰時期,德國最有可能以哪種方式打贏二戰,看看專家怎麼說!
    總結起來,德國戰術上是非常不錯的,但是戰略上有很多問題。事實上德國在佔領波蘭後,蘇聯希望德國繼續進攻法國,以至於決戰英倫三島。而英,法所希望的是犧牲波蘭,然後禍水東移。令人遺憾的是,無論英,法還是蘇聯他們的願望都達到了。德國居然兩線開戰了。
  • 德國差點滅了強大的蘇聯,為什麼日本卻徵服不了落後的中國?
    德國和日本是二戰時期軸心國集團的兩個重要成員,是軸心國集團中的老大和老二。兩個國家在二戰中表現的都非常搶眼,一個在歐洲勢不可擋,一個在亞洲所向披靡,所以人們經常把德國和日本放到一起,認為德國和日本基本屬於一個檔次。但事實上,兩國差距非常大,最直接的表現就是德國差點滅了強大的蘇聯,而日本面對貧弱的中國卻力不從心,始終無法徵服落後的中國。
  • 二戰德國的「奶媽」,小國羅馬尼亞多重要?德國沒它打不起閃電戰
    我們都知道,二戰時中國不是孤軍作戰,而是跟美國、英國、蘇聯等國組成盟國。其實德國當時也有自己的小聯盟,除了日本和義大利兩大軸心之外,歐洲的芬蘭、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匈牙利都是德國的盟友,這些國家被稱作「僕從國」,為德國的侵略出錢出力。
  • 二戰中的強悍小國,憑藉三萬軍力,打完蘇聯又打德國
    二戰中大部分國家都被捲入了這場戰爭災難,在歐洲主戰場參戰的國家有蘇聯、德國、英國等軍事大國,但是令所有人沒想到的是有這樣一個小國,它不僅打敗蘇聯,還將德國趕出自己的國家。 德國為了穩定住蘇聯,雙方籤訂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德軍入侵波蘭後,蘇聯也派大軍到波蘭分了一杯羹。
  • 芬蘭在二戰時為何能被德國看中,單憑武器裝備就足以引起德國注意
    二戰時期的德國憑一己之力,在整個歐洲大陸掀起了一場規模空前的腥風血雨,除此之外德國還是有一些幫手的,雖然沒有起到很大的作用,但至少在某些局部地區,這些國家給德國的間接援助還是很強大的。芬蘭就是這樣一個國家,芬蘭位於歐洲北部,在二戰時期是一個經濟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但在二戰爆發之前,這個國家在整個國際上的知名度並不高。
  • 蘇聯是二戰挑起國?歐洲議會通過一項荒謬決議,妄圖向蘇聯潑髒水
    眾所周知,蘇聯在二戰期間是抗擊納粹德國的主力軍,為戰勝德國做出了最大的貢獻。歷史教科書裡也是這麼描述的。然而,2019年年底,歐洲議會通過了一個令人瞠目結舌的決議:認定蘇聯和德國同為二戰挑起國。這一決議很快就引起了俄羅斯總統普京的怒斥。
  • 二戰後的法國有多厲害,為何總想當歐洲老大
    文/寂寞的紅酒法國,位於歐洲西部,是一個非常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作為歐洲傳統強國,法國一直是歐洲霸主的有力競爭者。在英國和德國崛起前,法國曾長期佔據著歐洲霸主的地位。但在英國、德國以及蘇聯崛起後,法國不僅失去了霸主地位,而且日益邊緣化。
  • 二戰前德國究竟有多強?三點橫行歐洲,無可匹敵
    第二次世界大戰,可謂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一場世界性的戰爭,在這場戰爭中,我們看到各個被入侵國家的不屈服,同樣也看到了在正義與邪惡的對抗,影響戰爭的因素很多,拋開所有政治和道德的成見,我們來看看二戰前期得德國究竟又怎麼樣的實力,讓它有足夠的勇氣來對抗整個歐洲,並且還獲得了不少的成功。
  • 二戰時德國有沒有接近勝利的時刻?如果有,是在什麼時候?
    自打二戰一開始就註定了德國失敗的結局,德國確實有接近勝利的時候,但卻永遠夠不到勝利 毋庸置疑,希特勒發動二戰是德國近代史上最大的錯誤,二戰對德國的傷害要遠大於一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