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期間,蘇德東線有多恐怖?看看一位德國士兵的回憶錄

2020-11-17 騰訊網

二戰東線戰場,主要指的是蘇聯VS德國,世界上前三的工業國之間的戰鬥,歐洲前二的工業國、人口最多的兩個國家之間的戰鬥。損失已經不可能用文字描述了,文字只能說出數字和慘烈程度,精神、感情、信仰等等的傷害也很大,用浩劫二字不為過。

蘇聯軍隊的出動,都是以一百萬人數為單位。蘇聯的大會戰慘烈程度和犧牲人數,是中國的「大戰役」完全不能比擬的,像我國的三大戰役這種規模的「大」戰役,蘇聯的保衛戰至少有幾十場,因為蘇德戰爭和我國的軍事水平完全不是一個檔次,坦克,空軍機械化大兵團作戰,傷亡人數自然也是巨量級的。

蘇聯戰前差不多2億人,戰爭死亡,光人口就損失了4000萬以上。蘇聯在蘇德戰場上損失了大量的青壯年,間接地導致了60年代和80年代,別國都有嬰兒潮的時候蘇聯沒有,也是後頭蘇聯解題的部分原因。

希特勒的思想就是「猶太布爾什維克主義必須消滅」,烏克蘭的民眾一開始把德軍當作解放者,德國人卻是不養無用之人,不能勞動的直接消滅,能勞動的也會被用到死,後來又開始反抗德國人統治。這場戰爭一開始蘇聯就沒有退路了,最後打贏了人口損失三分之一,可如果打輸了也許蘇聯和東歐的斯拉夫人以及所有希特勒口中的劣等民族都會被滅絕。

德國實行的是種族滅絕制度,德國人認為斯拉夫人是低等人種,他不是奔著統治蘇聯去的,是去真正意義上「滅亡」蘇聯去的,是打算佔領蘇聯後通過飢餓、屠殺、嚴寒讓蘇聯人死絕。蘇聯和德國那都是國戰,雙方現代化程度遠高於中日,殺人效率也高得多。

後來蘇聯反攻打進東普魯士幾乎是一路殺過去,復仇的那種力量非常強,當地德國人都嚇跑了。如果沒有美國英國從另外一邊打下半個德國,而是蘇聯打下德國全境,估計德國平民都很危險。

看過一個德國士兵的回憶錄,裡面有一段是蘇聯人進攻了很長時間沒有進展。有一天士兵都被換成了「韃靼人」(書裡就是這樣寫的,可能翻譯的問題吧),不記傷亡的衝鋒,漫天遍野的「烏拉」,他說沒有見過那麼多的屍體,後來陣地被攻下了,德國軍隊就撤退了。

德國在1942年的胃口太大了,不但送6集團軍去史達林格勒對付蘇軍的4個集團軍,還給中央集團軍補充了完全超出其需要的資源(即使他想派中央集團軍打莫斯科,也完全沒必要同時在兩個方向上發動這麼大規模的進攻)。但是蘇軍在史達林格勒北線的犧牲是完全值得,不然崔可夫如果失敗了了,後果真的不敢想像。

蘇聯人不缺單兵武器,前線需要的是技術裝備,史達林把軍隊從西伯利亞調到伏爾加河,不是為了讓他們空手去送死,但拿著槍這些人也平均也只有24小時的生命。衛國戰爭本來不是特指蘇聯,那為什麼現在口口相傳都認為是蘇德戰爭,甚至還在前面加上了「偉大」?蘇聯的衛國戰爭是人類歷史上最血腥的戰爭,同時這場戰爭也是反法西斯戰爭的主戰場,這場戰爭的結果直接決定了人類歷史的走向。

蘇德戰場的成敗決定了歐亞大陸世界島的歸屬,如果法西斯佔領了歐亞大陸,這場戰爭勝負就已經定下了。所以無論以蘇聯的立場,還是其他反法西斯陣營的立場,都可以稱之為偉大。更不用提這場戰爭盪氣迴腸的歷程,相比之下我們的衛國戰爭就明顯相形見絀,所以我認為直接以俄羅斯戰爭紀錄片《偉大的衛國戰爭》來稱呼蘇德戰爭,很恰當。

相關焦點

  • 二戰題材遊戲一直在把納粹洗成 「德國士兵」,我受夠了
    一位男子最近被控預謀在一座猶太教堂射殺民眾,此前該男子還聲稱希望自己能穿著 「納粹制服」 執行射殺。猜猜他是在哪裡發表這些言論的?Steam。如何負責任地描繪二戰期間的德國戰鬥人員以及他們與納粹反人類罪行的聯繫,正在越來越受到公眾的關注,而且長久以來,這也一直是歷史類遊戲愛好者爭論不休的話題。
  • 二戰時期德國納粹的集中營!
    二戰時期,德國納粹在歐洲多地設立了集中營,對猶太人以及戰犯實行肉體消滅。位於愛沙尼亞的克魯加集中營設立於1943年,關押了包括蘇軍俘虜、愛沙尼亞政治家以及許多猶太人。在納粹黨衛軍和愛沙尼亞警察的殘暴管制下,許多囚徒被強迫進行各種重體力勞動,由於生存條件極其殘酷,許多人在集中營中死去。
  • 二戰時期的蘇德戰場有多恐怖?
    二戰前期, 英法等國為將禍水東引採用了綏靖政策, 結果就是蘇聯與德國在莫斯科籤訂了秘密協議《蘇德互不侵犯條約》, 簡稱蘇德條約。 而當時蘇聯的領導人史達林一直對這個條約抱有期望。雖然當時的蘇德兩國都已經完成工業化, 但由於德國設備更加先進一些, 兩國進入了用「生命」對抗「機器」的慘烈畫面, 蘇德戰場也被稱作「絞肉機」, 成為了二戰中最恐怖的戰場。德國為什麼破壞合約並想要快速佔領蘇聯呢? 因為德軍認為佔領蘇聯之後就能消除掉東邊的軍事威脅,完成歐洲大陸的全部控制,從而避免雙線作戰。
  • 二戰時,德國的工業有多強大?沒有軍工的支持也許二戰就不會發生
    一戰後,德軍人數雖然在英法等國的限制下,一度只有10萬人,但他們都是從百萬軍中挑出來的精銳力量,當希特勒成為國家元首後,德國全面實施了義務兵制度,德國國防軍士兵的數量大大增加更何況,德國民眾對於一戰輸得並不甘心,再有德國從普魯士時代就延續下來的尚武精神,因此二戰時期,尤其是早期的士兵軍事素養都非常高,而這些特點很能凸顯在蘇德戰爭中,戰爭早期,德軍面對蘇軍往往能以少勝多,而在戰爭後期,雖然德軍節節敗退
  • 頭條|米基洛克新片《獵戰》疫情期間東歐拍完 精英美國士兵們 在德國黑森林裡遇見女巫
    米基·洛克的新片《獵戰》在拉脫維亞剛剛拍完,講述的是一隊精英美國士兵在二戰期間,被困在德國的黑森林中,遇到了一幫女巫
  • 南京大屠殺中,一位女軍官的遭遇有多悽慘?日軍的回憶錄令人痛心
    日軍進城後,大量搜捕 國軍 官兵,許多國軍士兵投降成了日軍俘虜,然而等待他們的卻是一場血雨腥風的大屠殺,日軍俘虜的數萬國軍官兵中,免不了有許多女軍官,她們的遭遇被日軍士兵記錄下來。那麼,在南京大屠殺中,一位女軍官的遭遇有多悽慘呢?二戰結束後,一位叫曾根一夫的日軍老兵,將自己在南京大屠殺中日記整理成冊,出版了回憶錄《我所記錄的南京屠殺》一書,用許多真實的經歷揭露日軍在南京大屠殺中的各種暴行。
  • 二戰中值得敬佩的德國將領,為保護士兵,多次違抗希特勒的命令
    雖然在德國法西斯發動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給全人類帶來了無盡的痛苦。但是如果拋開戰爭的立場不說,無論是在二戰中還是今天,日耳曼民族都是一個值得尊敬的民族。二戰後,德國被一分為二,作為戰敗國,德國沒有怨天尤人,而是默默地進行重建工作。
  • 二戰時的德國有多強大,才能踏遍半個歐洲,把蘇聯打得崩潰?
    在希特勒掌權之後,德國全面實施了義務兵制度,德國國防軍士兵的數量大大增加加上德國上下普遍不服一戰的結果,再有德國人血統中一直都崇尚武力,因此德軍士兵的作戰意志和軍事素質普遍都非常高,這些也展現在蘇德戰爭中,蘇德戰爭初期,德軍常常以較少的兵力完成較大的戰果,而到了蘇聯反攻時期,即便德軍一路潰敗,德軍也常常能打出比較好看的交換比,因此德軍有多能打,自然也是不言而喻。
  • 二戰+喪屍+飛鯊,2020德國恐怖電影尺度大
    但最後和德國新電影《殭屍飛鯊》相比,人家腦洞之深、尺度之大,足以讓這些《抗日神劇》秒成渣。以及架空二戰歷史的重金屬科幻電影《鋼鐵蒼穹》就已經很另類,這部《殭屍飛鯊》居然出來了一個二戰喪屍科幻片!納粹喪屍騎著鯊魚滿天飛,我特麼真服了這腦洞...
  • 二戰時期,美國士兵喝可口可樂,德國喝芬達,那中國軍人喝的啥
    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前線士兵的英勇作戰,離不開後勤保障的高效率。據說當時的士兵在戰場上能夠喝到碳酸飲料,那麼各參戰國家喝到的是哪種類型的飲料? 一、德國喝芬達 雖然可口可樂產生於美國,但它的爆爽口感讓它風靡全世界。尤其是夏天的時候喝上一點冰可樂,那滋味可是讓人沉醉,連著名的二戰元兇希特勒也對此痴迷。
  • 來自中世紀騎士的「繼承者」,二戰德國士兵「狗牌」身份大揭秘!
    我們在看關於二戰紀實類的紀錄片或者影視作品的時候,我們會發現有些德國士兵的胸前總是懸掛著一個「月牙形」的胸牌。這種胸牌看起來就非常突兀顯眼,根本不像是美國士兵識別身份用的胸牌,那麼德國士兵這種胸牌到底是做什麼的呢?
  • 二戰時的德國到底有多強大?
    在德國打算挑起二戰的戰火前,德國憑藉著眾多經濟政策及社會基礎建設的實施,完成了經濟上的大飛躍,每年的經濟增速均超過了20%,人民鬥志昂揚,軍事力量也與日俱增。德國要挑起二戰有很多原因,「生存空間」就是主要想達成的目標。在希特勒的自傳裡有過非常詳細的表述,「生存空間」就是發動戰爭的根本原因,德國需要更多的「生存空間」。什麼是生存空間呢?
  • 二戰帶金屬牌的德軍有多牛?連德國高級軍官都得怕三分
    導讀:二戰帶金屬牌的德軍有多牛?連德國高級軍官都得怕三分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汽車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二戰帶金屬牌的德軍有多牛?
  • 二戰期間,為什麼木柄手榴彈還被德國所青睞呢?
    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木柄手榴彈就被德軍廣泛運用,在二戰期間,德國工業發達,卻還在使用木柄手榴彈,那為什麼木柄手榴彈還被德軍青睞呢? 在一戰期間,德軍根據戰場上的地勢,德軍便以法國的木柄手榴彈為原型,仿製出了自己的木柄手榴彈,那個時候,德國士兵主要使用的是M18型手榴彈,長長的木柄是它的標誌,木柄便於士兵投放
  • 第二次世界大戰——邱吉爾二戰回憶錄
    《第二次世界大戰回憶錄》更是好評如潮,被譽為了解二戰的絕佳珍貴材料。 全世界著名首相之多,親寫回憶錄者本就鳳毛麟角,邱吉爾還援引了大量二戰時期的政府文件、會議記錄、來往電函、個人保存的絕密檔案以及很多當事人的回憶,為這段歷史留下了忠實的記錄,也為我們開啟了認知的邊際。想知道在二戰期間邱吉爾為何不與希特勒和談嗎?
  • 《敦刻爾克》號稱二戰大片,竟然沒有一個德國士兵
    和其他所有二戰題材影片最大的不同,《敦刻爾克》居然只有英法聯軍一方的士兵,沒有出現過任何一個德軍士兵(飛行員除外),就連影片開頭,主人公在敦刻爾克小鎮街頭遭到德軍襲擊,也全是只有槍聲,而沒有出現德軍士兵。至於在二戰時期最令對手恐懼的德軍裝甲部隊更是毫無蹤跡,整部影片就根本沒出現過一輛德軍坦克!
  • 24部德國視角拍攝的二戰電影
    Aleksei Guskov、吉裡格力·多布、米勒·尼尼茲主演。該片於2011年9月29日上映 。電影的背景是二次大戰結束前的4天日子裡,該片是以一個13歲的孩子,以"天真"的角度去看待戰爭。這部極小成本的戰爭電影以最寧靜的場面控訴著戰爭對每一個人的摧殘,這裡有最平常的孩子、大人和軍隊,但他們的心都完全疲倦了戰爭,於是通過電影我們看到的是二戰場上不平常的寧靜時刻。
  • 二戰期間中現實版的「美國隊長」,從士兵到演員的奧迪·墨菲
    一次行動中他和另外兩名戰友遭到德軍伏擊,一位戰友不幸陣亡,墨菲與另一位戰友迅速發動反擊,用手榴彈和機槍幹掉了五名德國士兵。10月他又在沃土諾戰役中成功擊斃3名德軍,並俘虜了4人。這一系列突出表現,讓墨菲從下士升級為中士。1944年1月,墨菲再次得到擢升,軍銜從中士變為了上士。
  • 二戰期間,日本女性有多瘋狂?
    二戰期間,日本女性有多瘋狂?她們犯下的惡比男兵還多。
  • 推薦:24部德國視角拍攝的二戰電影
    1942年,幾個很普通的德軍士兵從溫暖的海濱隨部隊調往史達林格勒前線,很快他們就被殘酷的戰火吞沒了。隨著冬天的來臨嚴寒成了比戰鬥更可怕的東西。在冰天雪地裡他們想的不是如何作戰,而是如何活下去。每天都有上千德國士兵死亡。德軍的潰敗就像一場大災難,士兵們一個個死去,最後的兩個人在幻想著回鄉的溫暖中凍死在了白色的冰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