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郎織女》長影節展映 顏丙燕:別把表演當賺錢

2020-09-09 1905電影網

| (1/12)

1905電影網訊 2008年,由顏丙燕、呂聿來主演的影片《牛郎織女》入圍坎城國際電影節「導演雙周」單元,然而首映過後,該片卻一直沒有選擇在國內院線公映。

第15屆長春電影節期間,組委會特別設立「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女性影展系列活動,《牛郎織女》受邀作為展映影片之一與長春影迷見面。9月8日,該片主演顏丙燕,原著作者、編劇阿美現身映後見面會,就《牛郎織女》的創作過程,以及對角色、對表演的理解和感悟進行了分享。

程青松與演員顏丙燕對談

顏丙燕很珍視在大銀幕上看到《牛郎織女》的機會。她坦言,影片最終沒有選擇內地發行,大部分原因是考慮到成本——想讓觀眾關注到作品,可能要花費幾千萬,但《牛郎織女》的拍攝成本也不過百萬元。

成本不高,但劇組對戲的品質並沒有放鬆。顏丙燕形容,那時候大家拍電影都「很嚴謹」:為了呈現出最真實的市井婦女「大萍」,她不僅提前找來老師,錄製地道的四川話進行練習,還暴曬了一周太陽,直至臉上出現「斑痕」。一起搭戲的女演員張一,是導演偶然邂逅的「素人」,顏丙燕沒戲的時候,也會留在現場看對方拍攝,只為學習和感受那種「本能」「原始」的表演。

在顏丙燕看來,電影不同於快餐式的電視劇,是可以留得下來的作品,5年、10年甚至20年後再看,都會有不一樣的感受。但當下,由於資本介入創作,拍電影有時變得不再容易,演員也常常需要面對很多誘惑。

顏丙燕自認不是個高產的演員,但即便一年沒有戲拍的時候,她也不會放棄自己的原則。顏丙燕不接拍攝周期低於1個半月的電影,不接需要用配音的作品,即便這可能令她失去機會,甚至得罪同行。

「我也喜歡錢,我也愛名利,每次得了獎我可高興了!」顏丙燕說,而如果為高片酬去接自己都不喜歡的本子,那麼有了第一次就可能有第二次。「別把它(表演)當成賺錢,清楚自己想要的你才能走的長久,這是良性循環。(只為賺錢)就會逐漸離職業、離熱愛越來越遠。」

顏丙燕和阿美交流

活動上,編劇阿美也從劇本的改編、創作角度分享了自己與《牛郎織女》的故事。本屆長春電影節期間,她參與的另一部作品《地久天長》同樣入圍了女性影展單元。阿美表示:「我的作品大多都在講述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創作完《地久天長》我發現它們最後都在說『諒解』,這可能是我潛意識裡人生觀的一種表達。」

相關焦點

  • 《牛郎織女》展映,顏丙燕:文藝片不會過時
    南都訊 記者馬強 實習生郭栽淦 攝影報導9月8日,電影《牛郎織女》在長春電影節展映,主演顏丙燕、編劇阿美抵達觀影現場與觀眾深度交流。對這部從未在國內上映過的《牛郎織女》,顏丙燕表示"很珍惜在國內每一塊熒幕上放映的機會
  • 電影《牛郎織女》亮相電影節 金雞影后顏丙燕分享創作感受
    來源:吉網根據阿美的小說《李愛和海麗的故事》改編,由尹麗川執導的電影《牛郎織女》9月8日亮相第十五屆中國長春電影節女性影展單元,主演顏丙燕、編劇阿美攜手亮相,與觀眾分享電影圈女性的力量。《牛郎織女》講述了人與人之間的相互諒解與相互關愛的故事,曾入圍坎城「導演雙周」單元,顏丙燕憑該片獲得第十二屆表演藝術學會獎金鳳凰獎學會獎。她在片中扮演外出打工的小人物,扮相樸實無華,和本人的明豔形成鮮明對比。
  • 大影節邀是枝裕和開講《風平浪靜》等佳片獲推
    啟動儀式當晚,活動相關領導和大學生電影節創始人黃會林教授,以及陶玉玲、萬瑪才旦、顏丙燕、李霄峰、頓河等多位電影人亮相,為活動助陣。創始人黃會林教授表示,創辦大影節的初衷是希望通過高校影視教育,培養出一批能對中國電影發展發揮正面作用的青年才俊,從而推進中國電影的前行,同時也讓年輕的大學生,通過關注中國電影獲得心靈的陶冶和情趣的提升,得到美育的滋養。
  • 大影節邀是枝裕和開講 《風平浪靜》等佳片獲推
    共15張 1905電影網訊 8月26日啟動儀式當晚,活動相關領導和大學生電影節創始人黃會林教授,以及陶玉玲、萬瑪才旦、顏丙燕、李霄峰、頓河等多位電影人亮相,為活動助陣。
  • 「專訪」顏丙燕:不把演戲當做賺取名利的手段,才能保持旺盛的創作...
    在今年第15屆長春電影節的展映單元,觀眾有機會能夠看到2008年入圍坎城電影節「導演雙周」單元的《牛郎織女》。顏丙燕作為這部從未在內地進行過公開上映過的影片的主演,也來到了長春電影節與觀眾見面。《牛郎織女》劇照產量低是顏丙燕留給大家最深的印象之一,這也是她進行主動選擇的結果。在她看來,近些年大量熱錢湧入影視劇行業當中,對整個行業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有錢的投資方一定要拍商業片,文藝片不賺錢成了反面教材,選演員也會選商業價值很強的演員。而且資本影響太大,什麼人都可以當導演,這也導致我這樣的演員肯定得停工。」
  • 演員顏丙燕丨我期待什麼樣的電影節和表演?
    作為演員,顏丙燕很低調,鮮少在拍攝之外有曝光,也由於對表演的高要求,她在《萬箭穿心》之後的產量並不高,但她始終關注著電影,對於北京國際電影節,她提出了希望更有節日氣氛的期待,「電影節不只是電影人的事。節日氣氛濃的話,能夠吸引到除了電影圈的更多觀眾。」
  • 詠梅長影節聊表演:我不是科班出身,大家看到的就是我的生活狀態
    編劇阿美、導演田原、楊荔鈉、演員顏丙燕、詠梅等齊聚一堂,身處德國的作家、編劇嚴歌苓也以視頻連線的方式參與。嘉賓們從疫情對電影人的生活、心態和對行業的影響說開去,不僅探討了不同角色創作者面臨的問題,更觸及了女性電影人在行業中的優勢與困境。
  • 「專訪」顏丙燕:不把演戲當做賺取名利的手段,才能保持旺盛的創作心態
    在今年第15屆長春電影節的展映單元,觀眾有機會能夠看到2008年入圍坎城電影節「導演雙周」單元的《牛郎織女》。不要將演戲當做賺取名利的手段,是顏丙燕至今依然保持在表演上與自己「較勁」的方式之一。她認為只有自己每次都發揮到極致,才能「完全客觀地檢索自己,帶來一個良性的循環。」
  • 大影節日本電影周開幕 將展映十部經典青春電影
    大影節日本電影周開幕 將展映十部經典青春電影     電影網訊(圖文/楊雅如) 第19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日本電影周4月16日在北師大開幕,當天北京日本文化交流中心主任杉田松太郎
  • 話電影、推新作、看經典,在影節見證電影新力量 | 第十屆北影節閉幕
    不論是獲得天壇獎最佳影片的《一九四二》、最佳導演獎的王家衛、最佳女主角的顏丙燕和章子怡,還是入選最佳編劇獎的《中國合伙人》、最佳男配角獎的梁家輝和金士傑、最佳視效獎的《流浪地球》等電影佳作和影人北京展映:讓觀眾與電影互動作為打開觀眾與電影對話的窗口,影節期間的展映單元一直是影迷的「心頭好」。
  • 第15屆中國長春電影節丨電影《牛郎織女》主創與春城影迷見面
    9月8日下午,在長春萬達影城裡,數十位幸運影迷與電影《牛郎織女》主演顏丙燕、編劇阿美進行了一次面對面的交流。見面會現場觀眾熱情踴躍,兩位主創也敞開心扉,在互動提問環節分享了許多她們當時的創作思路和拍攝經歷。該片是根據阿美的小說《李愛與海麗的故事》改編而成,講述了兩個分別來自山東和四川的個性截然不同的女人經歷的撲朔迷離的情感故事。影片曾入圍第61屆坎城電影節「導演雙周」單元。
  • 專訪 | 顏丙燕:記住我的角色,別記住我的人
    在一部戲裡好好待著,不跨戲、給對手搭戲、好好背臺詞,要求呈現最好的表演狀態。做演員至今,顏丙沒有去過橫店,接受不了「自己演戲,別人配音」。混跡演藝圈多年,從沒炒過緋聞、沒接過自己不喜歡的本子。顏丙燕說。
  • 八次影后加身,顏丙燕新片再次挑戰無臺詞表演
    令人驚訝的是,在2小時的片長中,顏丙燕從頭到尾沒有一句臺詞,只能靠表情、眼神與肢體語言來推演劇情,於無聲中打動觀眾,一些在北京國際電影節上曾先睹該片的影迷對顏丙燕的功力讚嘆不已,稱這是她的「演技神作」。
  • 重逢·參與·榮譽:電影頻道10小時全景直擊上影節
    七月的最後一天,面對「直擊上影節」電影頻道融媒體直播鏡頭,導演李少紅連連感嘆本屆上海國際電影節「挺了不起」。剛與眾多青年電影創作者共聚創投單元的她,將上影節破除萬難的舉辦本身,視作對自己和同行的一種鼓勵。作為自二月柏林國際電影節後首個線下舉辦的國際A類電影節,第二十三屆上海國際電影節已成為後疫情時代世界電影節的表率,更為影院有序復工後的中國電影界注入信心與力量。
  • 顏丙燕:其實我一直拍的都是「人性」電影
    顏丙燕。顏丙燕的哭戲有多好,看過《萬箭穿心》的人都忘不掉。論控制力。有場戲是,李寶莉目睹了丈夫馬學武出軌。她放棄捉姦在床的計劃,而是用了更為狠心的方式——舉報。警車駛來的瞬間,李寶莉轉過臉來,眼淚正好落下來。背叛、糾結、生活的毀滅感,全在這張臉上。這個演法,是顏丙燕自己的提議。
  • 哈利﹒波特全集將在上影節展映;迪士尼三部舊片將在中國內地重映
    (中國的電影越來越棒)-入圍上影節的多部影片發布海報波蘭電影《盲琴師》入圍上影節金爵獎劇情片,講述天才盲人鋼琴家對抗不公命運的傳奇故事,根據波蘭鋼琴家米耶特的真實經歷改編。中國電影《落地生》入選上影節亞洲新人獎,講述一組同父異母的姐弟關係由敵對到融洽的故事。
  • 顏丙燕「零臺詞」電影《冬去冬又來》 ,有一種演技叫無聲演技
    「春天,來北京看世界最好的電影」是北京國際電影節「北京展映」和影迷們每年約定好的「一期一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