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森敏捷績效管理之績效評估

2021-01-07 中國網科學頻道

作者:北森績效雲產品經理 齊佳星

前言這兩年經歷了OKR目標管理模式的瘋狂討論後,大家對OKR都有了一定的了解,緊接著下一個問題來了:OKR模式下,目標評估與績效評估是什麼關係?是否還需要進行績效評估?如果需要,怎麼評估?在倡導敏捷績效管理的今天,基於承諾目標的績效評估要做出什麼樣的調整?今天森豆就解決下大家的疑問。

(一)OKR打分不直接決定績效評估的結果

首先需要重申一個重要的事實:OKR打分結果不能直接決定績效評估的結果。

眾所周知,在OKR的體系中,目標需要定期進行回顧,尤其在Google的OKR體系中,回顧時還會對O進行0~1.0的打分:

0.8分以上:說明目標不具備挑戰性,也就是設置得太簡單了;

0.6~0.7:代表目標設置剛剛好,一般稱之為sweetspot;

0.4及以下:代表需要重新審視項目是否需要繼續,並不代表項目失敗。

 

那麼這個評分結果與績效評估有什麼關係嗎?答案是:沒有直接關係!

讓我們來聊一聊為啥?

當初引入OKR管理模式的初衷就是為了規避老套的KPI績效考核模式帶來的弊端,要鼓勵員工設立具有挑戰性的目標,提升員工的價值感和歸屬感。如果直接將OKR的評估結果做為績效考評的結果,那麼員工在設定O時就會有顧慮,為了能得到好的績效考評結果,會儘量設立容易實現的目標。這樣一來員工的目標挑戰性受到了極大的限制,也就完全背離了OKR的初衷,這樣的OKR無形中成了KPI的變種。

那麼,OKR模式下是否還需要績效評估?

說到這兒我們會疑惑,如果定期Review目標,那是否還需要進行績效評估?答案是肯定的。但OKR與績效評估是兩件事情,績效評估不是基於對預設目標完成度的評估,而是對員工過去一個周期內的主要貢獻、成就及能力價值的綜合評估。我們熟知的Google、Facebook、LinkedIn等企業,都不是基於OKR進行績效評估,而是基於員工所取得的成就、貢獻及產生的影響進行綜合評估。有一點很重要,OKR影響考評,但不能決定考評。

(二)OKR模式下的績效評估要怎麼進行?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Google的目標管理與績效是如何合作的。

 

①半年或年度一次的績效評估

在Google的目標管理體系中,OKR設置及回顧是每季度進行一次,而績效評估的頻率為半年一次。

績效評估的頻次是半年一次還是一年一次,可根據實際情況選擇;

績效評估的頻次不建議採用季度或月度的模式。由於OKR的最佳頻次為每季度一次,而季度末也會進行OKR的Review,如果績效評估的頻次比OKR的Review頻次還高,會起不到總結、評估的效果,一定程度上會有重疊,也會增加員工的負擔,使員工無法聚焦於自己的本職工作。

②員工總結及自評

在半年度末發起績效評估,首先是要求員工對過去半年所做工作進行總結,在一張空白紙上列出這半年取得的成就,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總結:

● 在績效周期內參與了哪些項目工作?

● 在項目中擔任什麼樣的角色?

● 分別取得了什麼樣的成就?做出了什麼樣的貢獻?得到了哪些方面提升?

●     有哪些需要改進的地方?

這種一頁紙式的自評方式能讓員工更主動地分析和總結自己的工作情況、成長情況,做深度的自我剖析,總結經驗,關注結果的同時更關注自我的成長,能大大調動員工的積極性。

 

③邀請同事進行反饋

邀請同事進行反饋是判定績效的一個重要環節,所有被邀請的人要求對被評估人進行評價:

● 該員工過去一個績效周期中參與項目時表現如何?

● 在這些項目中的影響有哪些?

● 有哪些工作可以做得更好?

在這個環節中,可以邀請項目上的合作夥伴、上下級領導、外部門協作的同事等。

 

④經理評估

在這一階段,經理要根據員工出色的OKR表現(包括員工自己的總結、同事的反饋、經理自己的了解,績效管理系統中隨時可以查看)、員工的成長進步或外界客觀環境的影響,對員工績效結果進行初評,給出初評等級。還是那句話,OKR影響考評,但不能決定考評。

 

⑤績效校準 確保公平性

績效評估的靈魂在於校準,如果沒有績效校準,考評流程的公平性、可信度和高效性都會大幅下降。校準正是谷歌的考評體系滿意度高於其他公司兩倍的原因。

● 校準流程:經理給員工做初評,校準委員會校準;

● 校準委員會由5-8位一組的經理組成,通過投影對下屬員工進行績效校準;

● 校準過程迫使經理向彼此證明各自決定的合理性,以消除偏見;

● 一次績效校準會一般可能需要3個小時以上或更長時間;

● 每次績效校準會之前都會提醒經理一些常見錯誤,比如近期偏見 、月暈偏差、性別偏差等。

⑥績效面談

績效面談是一次非常必要的、有效的、面對面的績效指導過程。經理不僅要告訴員工他們的表現,還應該告訴他們未來如何做得更好。把獎勵分配談話與員工發展談話分開能更有效地傳遞這兩種信息。

● 內在動機是成長的關鍵,傳統績效體系毀掉了這種動機。掌握一項技能的刺激感和成就感是強有力的動力,引入升職或加薪等外在動機之後,學習的意願和能力就會關閉;

● 兩項談話混為一談會扼殺學習的動力,不管公司規模多大,都要注意這一點。

關鍵點總結:

基於員工所取得的成果、貢獻,及產生的影響對員工進行綜合評估,並通過peer review、calibration保證評估的公平性;綜合評估結果是給員工兌現獎金、調薪、晉升、發展等內容的重要依據,把獎勵分配與員工發展談話分開。

(三)基於承諾目標完成度的績效評估如何適應新時代?

在之前的討論中,我們知道:由於行業或職業性質的特殊性,一些企業中還會存在大部分基於預設績效目標的評估。那麼在這種評價方式中,我們要怎麼適應這個快速發展的時代呢?

除了維繫原有的績效評估流程外,在整個績效管理過程中要加強績效溝通輔導,通過實時的反饋,激發員工的潛能,促進員工的成長,達成組織的目標。實時的溝通反饋可以讓領導隨時掌握員工的目標進展,及時提供輔導,而不是一年才有一次的績效輔導。

 

績效管理的本質是「實現企業目標+實現員工成長」。採用目標管理+綜合評估的方式也好,用傳統的目標打分也罷,在敏捷為王的今天,我們需要結合自身的企業發展階段、管理成熟度、企業性質等因素,選擇一個適合自己企業的績效管理模式,敏捷響應外部變化,快速對員工進行反饋,最終達到企業和員工共同成長的目標。

相關焦點

  • 北森全面績效管理,助力企業「輕鬆搞定」年終績效考核
    北森績效管理產品可適應中國企業多元化的管理需求,在組織中動態應用BSC、KPI、MBO、OKR、雙軌制、量化考核等多種績效模式,依據企業發展階段、行業性質、企業文化、管理要求及員工崗位性質等因素精準匹配績效方案,差異化提升員工績效。
  • 雷總商學院:績效管理的天成八步
    雷總商學院:績效管理的天龍八步 在某貨櫃公司的績效評估,以銷售人員為例,他的個人收入與業績緊密掛鈎,而構成業績的三個方面是每周每月每季都在評估,銷售業績的評估每周一次,目標管理(MBO)的評估每季一次,客戶滿意度的調查全世界放在一起做
  • 華為PBC績效管理
    乍一看,是一家毫無人性、奉行優勝劣汰叢林法則的公司,但是這位回答者後續又補充道:華為能帶給你的是相對公平的機會,如果你能力出眾,華為都會給你豐厚的回報。 一直以來,華為以「奮鬥者文化」為主線,貫穿考核、激勵、淘汰整個過程,向奮鬥者傾斜,將惰怠者清出。
  • 持續績效管理推動組織變革的5個原因
    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力資源必須重塑自己,跟上現代思維、商業洞察力和心理學思想的步伐,了解什麼能最好地激勵優秀的績效。因此,某些曾經被人們普遍接受的趨勢開始變得不那麼流行了。一個重要的例子就是年度績效考核。左右的公司都在拋棄年度績效考核,轉而採用更貼切的績效管理趨勢:持續績效管理,又稱敏捷績效管理。連續性績效管理依賴於更加定期的績效討論,每周、每兩周或每月舉行一次。
  • 績效管理四部曲
    員工的績效管理分四步走:目標制定、績效輔導、績效評價、結果反饋。目標制定:領導者和員工達成共識目標的制定是為了牽引,而不是為了管控。牽引是一種正向的引導,引導可以讓人快樂的不斷挑戰自己。績效管理應該分為個人績效和組織績效,而組織的執行力是需要落實到個人的自控力上的,自控力的第一特徵是建立客觀可達成的目標。為了避免員工陷入「間歇性躊躇滿志,持續性混吃等死」的循環,各級主管需要幫助員工看清目標實現的障礙,在與員工協商的基礎上確定工作目標。
  • 不懂績效,何談懂管理?
    OKR的全稱是Objectives and Key Results,即目標與關鍵成果法,與我們較為熟知的KPI(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即關鍵績效指標),同是績效管理工具的一種。作為較為主流的兩種績效管理工具,這二者有何區別呢?哪一個更適合管理人才呢?
  • 2020公共績效治理高端論壇暨第五屆全國政府績效管理博士生論壇...
    11月7日-8日,2020公共績效治理高端論壇暨第五屆全國政府績效管理博士生論壇在蘭州大學成功召開,本次會議由蘭州大學中國政府績效管理研究中心和管理學院主辦,會議主題為「新時代政府績效治理的制度創新」。
  • 醫院績效怎麼做?揭秘醫療機構績效「公式」!
    但是,不管是企業還是醫院,管理者都很討厭做績效。這篇文章專門解決管理者對績效的困惑,深入的了解績效。為了醫院保持持續的競爭力以適應市場的需求,醫院必須要進行績效管理。績效管理的主要目的是:協調企業內部運作,使企業發揮最大能力;激發員工的使命感;識別人才並確定培訓方向;獎優罰劣,使員工感到自身價值得到企業認可。
  • iTalentU 2020第五屆北森用戶大會暨秋季產品發布會於雲端舉行
    他指出,在疫情新常態下,建立遠程辦公相關的人力資源管理模式,讓組織能夠對外部環境的變化做出敏捷響應,提升組織效能、降低成本、保持高業績等成為人力資源管理工作者正面臨的巨大挑戰。我們的組織和HR唯有擁抱人力資源數位化,打造敏捷組織,提升組織韌性,才能在這疫情時代助力企業搶佔先機,贏得市場。
  • 北森推出小森Bots新品:集員工服務及招聘於一體 可處理70%的員工提問
    來源:TechWeb.com.cn【TechWeb】9月3日消息,在「iTalentU 2020第五屆北森用戶大會」上,北森聯合創始人兼CEO紀偉國表示,在疫情新常態下,建立遠程辦公相關的人力資源管理模式,讓組織能夠對外部環境的變化做出敏捷響應,提升組織效能、降低成本、保持高業績等成為人力資源管理工作者正面臨的巨大挑戰
  • 公開課預告 | 標杆地產績效體系設計及管理
    主要涉及人力資源、運營管理和企業管理等;多次輔導企業實施戰略解碼/戰略地圖推演/組織架構設計/職級體系/招聘管理/人才甄選/培訓管理與人才開發/績效管理/人才盤點/職業生涯規劃/勞動風險及薪酬管理等。   2、績效與戰略之間的關係   3、組織績效與個人績效的邊界分析   4、如何從組織績效過程中審視績效管理   5、如何從個人績效中審視績效管理
  • 《台州市市級預算績效運行監控管理辦法》政策解讀
    按照黨的十九大「關於全面實施績效管理」的決策部署和預算法等要求,為完善全過程預算績效管理鏈條,需健全事前績效有評估、預算編制有目標、績效運行有監控、預算完成有評價、評價結果有應用、結果應用有問責的預算績效管理運行機制,實現事前事中事後績效管理閉環。
  • 泰興市財政局:以「五破」集績效管理之智 以「五變」聚改革攻堅之力
    原標題:泰興市財政局:以「五破」集績效管理之智 以「五變」聚改革攻堅之力   近年來,泰興市財政局堅持破立並舉、創新求變,加快構建「全方位、全過程、全覆蓋」的預算
  • 北森發布全新員工福利平臺 引領福利管理模式進入新時代
    近日,由北森雲計算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森」)主辦的主題為「科技成就人才」iTalentU2019第四屆北森用戶生態大會已完美收官。在此次大會上,北森對外正式發布了全場景一體化員工激勵&福利平臺——森福利。
  • 績效面談時特殊情況有哪些並如何處理?績效考核結果如何應用?
    一、績效考核與績效管理績效考核關注結果,事後算帳,關注過去,關注事;績效管理更關注過程及過程中問題的解決,更關注未來,關注如何投資全人。績效循環二、績效面談可能遇到的情況及處理建議1、員工同意評估的結果,而且願意提高自己的績效。雖然雙方的看法仍有一定差距,但是員工採取了積極的態度來討論問題,而不是採取防衛性的做法。
  • 職能後臺部門的績效管理不量化、沒目標,如何改善
    績效考核中,業務部門比如生產、銷售、商務的考核很容易,因為工作內容與結果很容易量化,並且直接支撐經營中的業務目標,而後臺職能支持部門績效考核往往是企業績效管理中常常失效的板塊,比如其常常考核結果無法支撐公司經營管理都是自說自話、比如其階段性工作很難量化、比如考核落地執行時考核落入細節變得考核芝麻蒜皮的日常工作。
  • 【新時代縣域警務】曾勇同志到柳葉湖公安分局督導績效評估等重點...
    ▲召開重點工作匯報會 12月24日上午,市公安局黨委副書記、常務副局長曾勇率市局警務保障處主任鄔光遠、警令部副主任劉華一行,到柳葉湖公安分局督導績效評估等重點工作開展情況
  • 留學人員創業園年度績效評估等級公布 看看哪家園區更優秀?
    近日,2020年留學人員創業園年度績效評估等級公布,中國重慶留學人員創業園被評估為優秀等級。記者從此次公布的信息中注意到,市人力社保局委託第三方評估專家團隊前往留學人員創業園對其2020年自身建設、創業服務、運營成效等情況開展了年度績效評估。
  • 北京財政五年來完成事前績效評估項目378個 涉及資金609.6億元
    十三五」規劃已到「交卷」收官之年,北京財政交出了怎樣一份「成績單」?有哪些亮眼數據?日前,北青-北京頭條記者由北京市財政局獲悉,五年來,北京財政預算制度改革成效明顯,財政支出進度、盤活存量、收入質量等預算管理工作連續4年在國務院對地方政府「真抓實幹」考核中獲得通報表揚。
  • 經濟深觀察丨讓財政的錢更精細地花——預算績效管理改革樣本調查
    這裡正在舉行的是2021年濟南市財政預算事前評估會,評估結果將直接影響這次會議涉及項目的預算金額。錢多了少了,都得有個明確的「說法」,讓各方都能接受。這種場面並非首次出現。自2019年以來,濟南市把「績效與預算深度融合」作為根本出發點,以「上醫治未病」理念設計績效改革,堅持「向績效管理要財力」,首創預算精準編制的「三個掛鈎」,創建「五方協同精準聯控」機制,讓濟南一舉成為地市預算績效管理改革的破冰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