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姚贇牛琳
來源 / 盒飯財經(ID:daxiongfan)
擺在美國留學生面前,只剩下兩條路了,要麼被驅逐出境,要麼接受美國新冠的考驗。
哈佛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正面剛」川普政府,提起聯邦訴訟,以阻止政府實施針對留學生的籤證新規,成為美國留學生的一絲希望。
7月6日,美國移民與海關執法局(簡稱ICE)發布的留學生籤證新規:若美國學校在2020年秋季學期只進行線上網課教學,那些只接受網課教學的留學生則必須離境,違反規定者可能會被遣返。
新規頒布不久後,擅長製造與追熱點的川普,便更了一條推特,語義直接明了——學校必須在秋季開學。為了強調語氣,句尾還加了3個感嘆號,以此表達了對復工復產的強烈迫切需求。
7月8日,據路透社消息稱,美國總統川普威脅稱:「如果秋季不開學的美國學校,聯邦將停止向學校提供資金。他還批評了聯邦一家衛生機構建議的如果開學將會付出高昂代價的指導意見。」
美國移民與海關執法局並未解釋為何發布的新規把留學生籤證同上網課情況掛鈎,但也因此,不少人認為,此舉無疑是挾百萬留學生,先逼學校開學,再推進全面復工。
1
留學生:我太難了
「消息一出來,整個美國留學生圈子都炸了。」
「太喪盡天良了。」
「我就先不說,你能不能買著機票,就算你買到了,這10天(限制10天出境)之內,你還必須完成轉租房子、取消電話卡、取消銀行卡、收拾行李等等等一系列的事情。」
消息一經公布,抖音上眾多在美國的留學生,像是約好一樣,除了集體解讀和吐槽了ICE的這項新規,表情也相當一致:鏡頭前,這些留學生生活分享的大號,一改往日悠閒或沙雕的狀態,嚴肅地看著鏡頭。
我們來具體看下,ICE新規對留學生來說,意味著什麼。
新規中,影響重大的規定主要有三項。
第一,已持有F1和M1學生籤證的在美留學生,如果2020年秋季學期僅在線上進行網課學習,則必須離開美國或採取轉學等措施,否則將面臨「包括但不限於啟動遣返程序」的後果。
第二,美國國務院不會向秋季學期完全在線上進行網課學習的留學生發放籤證,美國海關和邊境保護局也不允許這些學生進入美國。
第三,持有非移民F1身份的留學生所在學校若採取「網課+面授」的混合教學模式,該生最多可選修1門或3學分的網課,且學校須提供I-20表格證明。
F1是指非移民學術課程學生的籤證,M1指非學術性或者職業性課程學生籤證。
看著有點複雜,我們試著做個思維導圖,看下擺在美國留學生面前的選擇。
(盒飯財經製圖)
也就是說,對於學校採取全面線上授課的留學生而言,在不在美國,都只有離開一條路。區別只是,離開這所學校,還是離開美國。
但,這部分涉及到的留學生只是少數。
《美國高等教育紀事報》跟蹤了1090所高校的秋季入學政策。截至美國東部時間7月6日晚,已有60%的高校表示或已明確聲明秋季將開設面對面課程,24%的高校會採用混合教學的模式,而單純開設線上課程的高校佔比只有9%。
第二類就是學校選擇非全面線上授課的,也就是「全面線下授課」和「線上線下結合」。這部分的話,結果有以下幾種:調整形式接受面授,但只能上3個學分或者1門線上課程。而美國高校採用的是學分制,打個比方,某地的留學生需每學期需達到12學分,一門課程基本上是2個學分、3個學分,那一學期中至少要上4門課程,線上課程只能佔其中一門;如果人不在美國,那只能等籤證過期。
但,如果把這項新規放到疫情的大背景下,無疑,將成為壓死美國留學生的最後一根稻草。
新規發布不久,就有中國留學生製作了一張關於處境和選擇的圖。
從圖中能發現,決定的命運的關鍵,在於是否有運氣。
最終的結果有六種:一是,花巨款在國內半夜上函授學校;二是,失去所有funding和研究條件,可能無法畢業;三是,醫療體系不靠譜,自己在家想辦法活下去;四是,學習體驗極差OR教學任務翻倍;五是,被取消N次航班後,終於花巨款買到機票;六是,不想冒險上線下課程,又買不到機票,被迫非法滯留的人,大家都不知道會發生什麼。
而這些調侃的背後,是留學生生存的真實現狀——對於留學生而言,一張回國的機票就像一張能登上諾亞方舟的船票。
2
等不到的諾亞方舟
今年4月,就有新聞接連爆出國際機票已被炒至10萬元以上。民航局也對此,作出了回應和相應的措施,但,黑產依然存在。
就讀韓國嘉泉大學的張安(化名),在國內疫情初爆發時,考慮他人健康和病毒的傳播性,選擇留在國內。張安在國內的留學生活很簡單,有課安排時在家上網課,沒課時找了一家公網際網路企業實習。
「嚴格來說,現在是我研一升研二的暑假,一開始,韓國的很多大學也沒有要求或鼓勵網上授課,現在我是在國內上網課。」與大部分留學生一樣,張安在家上網課的日子並不安心舒坦。
「目前來說,比較擔心影響畢業吧。主要是有規定,需要在當地待夠多久,籤證上那個戳是很絕對的一個數字。國內的相關部門已經放寬了要求,可以適當延長,但是韓國那邊還沒有具體的政策下來,擔心需要去那邊補時長。」面對疫情的突發影響,大部分的學校和學生一樣,走一步看一步,所有的政策沒有現成可參考的,而未知所代表不確定性,便是留學生們焦慮的來源。
那是否可以離開國內,回學校待著?
「出國會學校容易,但回來就很難了。在學業和生命健康面前,當然選擇後者。」 張安口中的「回來就很難了」,指的就是回國的機票問題,「你知道麼,現在一張從韓國回國的機票,得多少錢?炒到3萬以上了,這還是運氣好,能買到的。」
疫情下,蹲點社群多渠道獲取機票消息,熬夜搶票,還要與倒賣、炒票、詐騙鬥智鬥勇。如,在微博檢索「疫情 國際機票」就會出現一堆被高價機票詐騙的微博。
在看美國的這項新規定,在美留學生只有三條路了,要麼去太太平洋上漂著回國,要麼用命上學,要麼等待遣送回國。不知道遣送的機票,需不需要留學生自己想辦法購買。
那老老實實選擇在當地上線下課程的留學生呢?
日前,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針對是否會出現第二波新冠疫情,特別強調了美國、巴西和印度三國:「冬天病毒複製程度增加,室內活動也增加,第二波反彈的風險就會比較大。特別是對美國、巴西、印度而言,他們的高峰尚未出現,還在第一波中。美國雖然目前檢測量也很大,但沒有做到充分隔離,這對於控制傳染還不夠。對於病毒很多美國人依然不重視,防護措施缺乏,目前還看不到美國第一波疫情結束的拐點。」
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發布的疫情數據顯示,截至北京時間7月6日6時30分左右,美國累計確診新冠肺炎病例2874396例,累計死亡129870例。與前一日6時30分數據相比,美國新增確診病例41904例,新增死亡病例224例。
這屆美國留學生,是否能順利畢業,得看命;而這屆私立學校,是否能正常盈利,也得看命了。
3
在赤字破產面前瘋狂試探的名校
強如哈佛大學和麻省理工大學,疫情下,他們的日子也不好過。
當地時間2020年4月13日,哈佛大學校長勞倫斯·巴考發了一份電子郵件,聲稱新冠病毒大流行已使哈佛陷入財務危機。哈佛大學的主要收入來源,包括學費、捐贈、行政及繼續教育費用、慈善捐贈、研究經費,都受到了影響。學校在此情況下不得不採取核心管理層減薪、推遲或取消所有可自由支配開支等措施,甚至已經開始考慮裁員。
隔壁麻省理工學院,算得上哈佛大學的難兄難弟。就在勞倫斯·巴考發布公開信同日,校長拉斐爾·萊夫發表公開信表示,MIT目前正在面臨一場比2008年金融危機時更加嚴重的財務危機,新冠疫情造成的公共衛生突發事件將使整個學校的運營發生巨大變化。
一句話——我們快沒錢了!
要知道,哈佛大學2019財年校務基金價值約400億美元,其經費一直位居全球首位,其他高校的境況可想而知。數據顯示,目前,全美已經有超過30%的私立大學和將近30%的公立大學出現了財政赤字。
美國的教育體制下,高校大致可分為私立和公立兩種。其中,斯坦福、哈佛、麻省理工、普林斯頓、耶魯等等,這些叫得上名號的TOP大學,無一例外都是私立的,他們需要自負盈虧。
去年美國眾多知名高校頻頻曝出重大招生醜聞,也是在此背景之下。2019年,美國聯邦檢察官對50人提出指控,控訴他們涉嫌參與通過行賄「購買」耶魯、斯坦福及其它名校新生入學資格的無恥騙局。其中33名富有的父母在該案中被指控,包括好萊塢明星和著名商界領袖;包括,後來因造假上斯坦福而被退學的趙雨思,和她家向大學顧問支付的650萬美元。
美國國務院和美國國際教育研究所(IIE)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2018—2019年間,約有110萬留學生就讀於美國高等教育機構,佔在冊人數的5.5%。美國商務部數據顯示,2018年,這些留學生為美國經濟貢獻了447億美元,比上年增長5.5%。
(2008—2018年留學生對美國經濟貢獻一覽表 來源:美國國際教育工作者協會NAFSA)
普渡大學教育學院院長曾表示,外國留學生每年為學校帶來超過1000萬美元的額外收入。
從商業角度來看,哈佛大學和麻省理工大學「正面剛」川普政府的決策,更多是一種自救。
學費之外,華爾街見聞還統計到:留學生創造工作崗位,刺激房地產。如,據美國商務部統計,在2018年,外國留學生貢獻了447億美元。國際教育倡導組織NAFSA估計,在2018-19學年,外國留學生為美國創造了460000個工作崗位。據美國房地產經紀人協會的報導,在2018年3月之前的12個月裡,中國人購買美國房產的金額達到了300億美元。這些房產中10%的房屋是中國留學生購買的,這在所有國家中比例最高。
然而,在各國疫情暴發後,全球留學市場已經降溫,尤其是曾經極具優勢的西方英語國家所處的院校。
英國智庫財政研究院(IFS)表示,由於全球疫情導致國際學生數量驟減,一些知名大學面臨收入大幅下降的窘境。7月6日,英國廣播公司(BBC)稱,一項最新研究表明,除非得到英國政府財政救助,否則該國約10%的大學很可能面臨破產的「非常現實」前景。
於是,世界多國大學在迫不得已之下,轉向了網上授課和遠程教學,維持部分收入。
留學市場中,遭遇寒流受到直接衝擊的不僅僅在校方。
國內素來有小快靈、高效運作、短期抗壓能力強等特點的留學諮詢行業,在經歷3月「報複式」後,迅速回落。
企查查最近數據顯示,今年5月,留學行業相關企業吊銷註銷量的變化率首次超過企業新註冊量的變化,說明留學領域相關企業的吊銷註銷情況在愈演愈烈。
佔比重,依賴程度高,且需求正在大幅減少的背景下,這些需要盈利的私立學校,面對川普政府這些針對留學生而來的新規,如何不急?
4
分流去他國?
這麼一筆帳,川普政府沒算明白?
當然不是。為確保美國本土民眾可在經濟重啟時獲得就業優先權,白宮方面6月下旬即對H-1B、H-2B、L-1、部分J-1籤證的發放出臺限令。
「新規所要處理的,不是純經濟問題,而是政治經濟學問題。」 CNN就ICE新規發布長篇評論中提到。背後的威脅意味呼之欲出:要麼給我趕緊開會,方便復工;要麼別賺這個錢了!
如果這項新規真的施行,那對其他國家的留學生市場,勢必是件好事。
事發後,美嘉留學相關負責人在抖音上發布了一則全面解讀及對策的視頻,最後給出了一個比較終極的解決方法:「比如有些已經回國的同學,基於美國的現狀,可能覺得即便是政策再有調整,我也不想再回美國繼續學習。沒有關係,咱們停留上網課的期間,不要停下來,我們去選擇其他國家的入學申請,比如,英國、加拿大、澳洲、紐西蘭、新加坡,這些都是可以作為選擇。這段期間完成後,直接就可以在明年春季,到其他國家入學了。」
在美國不斷收緊政策時,盒飯財經(ID:daxiongfan)特整理了7個國家的不同政策,供留學生參考。
(1)英國:開放psw籤證,上線專供中國留學生的線上學習網站。
自3月20日起,英國政府就宣布:對包括在英國非法居留的人士在內的,所有在英外國人進行免費的新冠病毒感染的測試和治療。
隨後,英國移民局重磅發布的「針對疫情下Tier 4留學生籤證問題」白皮書,分分鐘解決留學生的心頭大患。在這份白皮書中,英國內政部正式確認:在境外或境內進行線上課程的2020/2021國際學生,只要在2021年4月6日前入境英國並滿足條件,都有資格申請PSW籤證,畢業後有2年時間可以留在英國找工作。
並且,考慮到中國學生的遠程學習困難,英國多所大學正在測試一個新的網絡教學網址,為身在中國的學生提供遠程教學,而它將要求教學材料符合中國對網際網路內容的限制。這使得身在中國的學生能夠繼續在線上完成英國大學的學位。
(2)澳大利亞和日本:直接發錢。
疫情剛開始時,澳大利亞表現得並不友好。2月1日,莫裡森宣布禁止從中國大陸來澳的旅客入境,這一禁令成為影響中國留學生返回澳洲的政策「屏障」。澳總理斯科特·莫裡森說:「在澳大利亞持訪客籤證的人士和留學生如果無法養活自己,是時候返回自己的國家了。」
不過之後,多個州政府宣布了經濟補助計劃,幫助當地的臨時籤證持有者(其中大部分為國際留學生),以在疫情下保障住宿和就業,減輕海外學生的經濟負擔。此外,不少高校也對受疫情影響的海外留學生發放了資金補貼。
日本政府也出臺了以學生為對象的補助,金額10萬到20萬日元不等,也對留學生補助濟困。
(3)加拿大:留學生可申請畢業後工籤。
在加拿大高等教育機構註冊的學生,因疫情原因只能通過線上上課,仍可以申請畢業後工籤;對於持有學習許可,或意見批准學習許可,課程將在5月-6月進行,而無法前往加拿大學習的群體,同樣可以申請畢業工籤;因為疫情持續,部分學生很可能不得不在加拿大以外的國家完成50%的課程,他們仍然可以申請畢業後工籤。
(4)紐西蘭:設立留學生紓困資金。
針對疫情下受困留學生,紐西蘭政府設立了留學生紓困資金,以緩解留學生因兼職收入減少等原因,導致的經濟困難問題。
(5)法國:籤證自動延期。
法國高等教育署就疫情期間中國留學生關注的問題進行官方解讀,根據法國警察局公告,現暫停辦理居留證申請/更新業務。為了保證在法外籍人員的有效身份,自2020年3月16日起,有效期即將到期的以下類型證件將自動延期3個月:長期居留;居留證(無論類型,但發放給外交及領事人員的居留證除外);臨時居留許可;避難申請證明;居留證申請辦理證明。
(6)德國:提供無息貸款。
由於疫情期間大學生沒有足夠的資金,德國教育部部長卡爾利澤克宣布給大學生提供無息貸,以免在他們自己找到自主的收入來源前身無分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