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坎城電影節報導組) 法國當地時間2011年5月19日,入圍坎城電影節主競賽單元的美國影片《亡命駕駛》亮相。也許是10天藝術片的無止境摧殘,影院內的媒體記者們已經對所謂的藝術大片產生了嚴重的審美疲勞。而《亡命駕駛》憑藉觀眾熟知的故事,新鮮的鏡頭感,以及出人意料的暴力迎來了觀眾們的陣陣喝彩。如果前10天人們看電影是為了工作的話,那麼看《亡命駕駛》則是一次難得的全身心的放鬆。
影片《亡命駕駛》的故事可以說是觀眾們爛熟於心的,低調的車手(甚至連名字都沒有)在做好萊塢特技演員之餘,也為犯罪分子逃跑充當運輸人員,以此打打零工。在遇見了女鄰居艾琳之後,生活發生了變化。艾琳的罪犯丈夫捲入了一次黑幫的內盜行動被滅口,車手為了拯救艾琳和她的兒子,不得不只身於黑幫分子周旋。
丹麥導演尼古拉斯·溫丁·雷弗恩以《末路狂奔》系列影片成名影壇,可以看出來導演對於檯燈和路燈的熱愛,全部移植到了本片中。從影片第一個鏡頭開始,橘黃色的燈光便一刻不停的在車手臉上划過,這種高調的打光手法也貫穿了影片始終,帶來的結果就是,人物的形象顯得十分溫暖,清新味道十足。
就在人們沉浸在這種北歐獨特的視角時,從搶劫銀行出現血案開始,暴力元素不期然暴露於銀幕之上,《廣告狂人》女星克裡斯汀·亨德裡克斯的美胸在片中毫無用武之地,用自己的「被爆頭」給觀眾們帶來了影片第一出腎上腺素狂飆的體驗,徹底顛覆了電影中美女「胸大無腦」的概念。其後導演又在眾多小清新鏡頭中突然插入鮮血狂飆的殺戮鏡頭,讓觀眾在溫情和激動中慢慢衝向最後的高潮。
文藝小生
瑞恩·高斯林在片中的表演只有一個字可以形容:酷。高斯林飾演的車手在影片中低調到連名字都沒有,更不要提豐富的表情了。與在車上冷峻的臉龐不同,當高斯林與艾琳和孩子在一起時,淡淡的笑容竟然燦爛的像窗外的夕陽,導演甚至大膽的讓二人對視一分鐘左右而什麼也不做,將前戲做得悠長飽滿。
影片雖說叫《亡命駕駛》,但事實上追車戲份僅有三段,最長的一段不過5分鐘,不得不說導演此舉的睿智,畢竟好萊塢經典追車戲比比皆是,與其燒錢拍攝並不一定出彩的追車,倒不如將攝像機放在車內多拍拍高斯林的側臉增強人物魅力來的划算。追車不足的部分,尚有多段暴力戲份彌補,導演的算盤打得十分成功。
最後不得不說片中的音樂,充滿了個人味道,雖然有時與畫面不太協調,但是應該能讓觀眾因為美妙的歌聲而為此網開一面。
影片《亡命駕駛》是丹麥導演雷弗恩闖蕩好萊塢的第一部作品,個性十足的畫面和新鮮的鏡頭感將一個俗套的故事演繹的活力十足,希望導演能保持目前的狀態在好萊塢大道上一路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