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了解丹麥導演尼古拉斯·溫丁·雷弗恩,那麼看完《奪命駕駛》從影院走出來時,很可能要破口大罵讓這樣一部將各種能想到的濫俗招數揉在一起的電影浪費了兩個小時生命。令人費解的是,整部影片雖然濫俗,製作上卻不劣質,《亡命駕駛》實在透著蹊蹺。
《亡命駕駛》劇照。
網易娛樂5月21日報導(文/幗傑) 若是不了解丹麥導演尼古拉斯·溫丁·雷弗恩,那麼看完《奪命駕駛》從影院走出來時,很可能要破口大罵讓這樣一部將各種能想到的濫俗招數揉在一起的電影浪費了兩個小時生命。令人費解的是,整部影片雖然濫俗,製作上卻不劣質,加上考慮到尼古拉斯之前《末路狂奔》系列、《布朗森》等作品的水準,《亡命駕駛》實在透著蹊蹺。筆者特地向一位對尼古拉斯頗有研究的影評人請教,才不得不接受這樣一種解釋—這位行事乖張、在丹麥國內很不得人緣的另類導演分明是故意的。
《亡命駕駛》是尼古拉斯第一次與好萊塢合作,講的是好萊塢黑幫片中最俗套的孤膽英雄隻身復仇的故事,影評人們都在期待這位鏡頭和敘事風格很特別的年輕導演對黑幫片有所顛覆,只是沒想到,尼古拉斯徹底到連正常的觀影體驗都一併顛覆了。影片處處是誇張的慢鏡頭、故弄玄虛的背景音樂,對人物背景不做任何交待,人物關係脆弱的經不起推敲,情感聯繫建立的莫名其妙,暴力情節很血腥,但是虛假的讓人發笑……以上種種,隨便拿出一點就是一部影片的致命傷,但是經過尼古拉斯的手,竟奇妙的產生一種喜劇效果。本屆電影節還沒有一部影片像《亡命駕駛》,接二連三的被掌聲和笑聲打斷,儘管筆者猜測這裡面至少一半是倒彩,但是能引起這些閱片無數的影評人如此強烈的回應,是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
導演親手奉上不入流的橋段,讓觀眾點點評評,滿足心理和智力上的優越感,「看,血的顏色多假,音樂太誇張了,真是可笑」,如果觀眾這樣想,也許導演就偷著樂了。當你在嘲諷尼古拉斯的時候,他對好萊塢類型片的嘲諷就走向了成功。如果導演真的抱著這樣的目的,那讓人不得不佩服其大膽自信,也不得不承認這份自信背後的導演功底。
但筆者質疑的是,這樣的顛覆方式是否有價值?觀眾除了在一部調侃式的影片中看到各種類型片的影子,陪著作者一起意淫一番,對好萊塢的噱頭髮出些適當的嘲諷,還能得到什麼?
本文來源:網易娛樂專稿 責任編輯: 王曉易_NE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