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輯 犀妹 | 犀論(ID:xiyuhy)
■ 來源 爸媽視界(ID:bamashijie)
你幻想過「左擁古天樂,右抱吳彥祖」的幸福生活嗎?現在就有專家提出「一妻多夫」婚姻制度,你覺得可行嗎?
近日,針對目前中國男女比例嚴重失衡的重大困境,有個叫黃有光的經濟學專家,竟然語出驚人地提出一個自認為合理的方案:「一妻多夫」制。
曾幾何時,大寶老師還以為這樣的腦洞,只能出現在天馬行空的電視劇裡。
畢竟無論電視還是現實,大多都是男人三妻四妾。
如今允許女人「夫婿成群」,那又該是怎樣一幅場景?
大寶老師相信很多人都是這樣想像的:
一夫負責帥、二夫負責賺錢養家、三夫家務全包,而作為妻子每天最頭疼的事,就只是晚上該翻誰的牌?
這樣的人生,任憑哪個女人聽了都想奔走相告,拍手稱快吧。
黃專家這招出的,看似很妙啊!
「一妻多夫」,聽起來好像拔高了女人的地位,從此女人當家作主、男人成了「後宮三千佳麗」。
但是,等等!先別光顧著做夢!
看完這個專家的具體言論,大寶老師才發現,我們真的高興太早了,人家才沒有讓女人翻身做「大女主」的意思。
在黃有光專家的《中國人如何更快樂》一文中,他最先主張的,是通過「妓院合法化」來解決中國大部分光棍的生理需求。
但仔細一琢磨,又覺得這個方案只能治標不治本,畢竟那些窮得娶不起老婆的人,說不定也沒錢去妓院啊。
於是,他進一步提出,讓女人同時擁有很多個男人不就行了?
而且女人嫁人後,不僅能滿足「性的功能」,還有生兒育女、照顧家庭的好處。
這樣男多女少的婚配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這邏輯,怎麼聽著有想打人的衝動!
就因為幾千萬男人無法解決生理需求,女性就應該成為滿足男人性慾的工具?
再來看看他的用詞,「二奶」、「妓女」、「滿足多個男人的能力」……
恨不得把「不尊重女性」五個大字寫在臉上。
不僅如此,他還認為「一個女人煮三個人的飯不會比兩個人的飯多很多時間」、「照顧孩子(尤其是餵奶)是一個人的工作」、「打獵(賺錢)才需多人合作」……
因此一個妻子在家生兒育女、煮飯做菜,多個丈夫能多為家裡賺錢回來,這完全就是資源合理利用。
如此直白,如此犀利。
白紙黑字妥妥地「物化女性」,還說一妻多夫是為了女性考慮?做夢!
這通篇讓人不適的言論,無非就是打著幫社會解決男性婚姻的幌子,把男權社會的那一套重新包裝了一下。
目的其實是讓女性「犧牲小我,成全大我」。
聽到這裡,你還會為「一妻多夫」感到興奮嗎?
其實早在母系社會,就已經有一妻多夫的現象存在。
那時候是生產力水平低的原因,一個女人擁有的男性伴侶越多,那麼她就越不愁吃喝,更容易存活下來。
但後來隨著社會發展,這種婚俗也就淘汰了。
只有某些極為偏僻的地區,才仍然保存著「一妻多夫」的婚姻制度。
比如西藏某些偏遠地區,就存在兄弟共妻、朋友共妻和極個別的父子共妻等幾種婚姻形式。
日喀則地區的白馬契真嫁給了一家三兄弟,可是她並沒有因此過得很輕鬆,反而更累了。
可以說,在這個家裡,男人們只管外出幹活、回家吃飯。
而白馬契真不僅白天需要包攬洗衣做飯帶孩子擠牛奶等等家務活,晚上還要滿足三個老公的生理需求。
這根本就不叫一妻多夫,應該叫幾個男的共享一個「性奴」吧?
可就算是這樣,她這三個老公依舊不滿意,畢竟誰都想有一個獨屬於自己的妻子。
於是老二找機會當了上門女婿,老三也表示要多掙錢,娶一個媳婦回來。
由此可見,「一妻多夫」真的能解決男性人口多出17%的問題?
有多少男人能甘願跟別人共用一個妻子?
西藏地區之所以還普遍存在「一妻多夫」的婚姻制度,無非就是因為太窮了。
如果採用一夫一妻,那一個家庭裡每人結一次婚就要分割出一部分家產,對於窮困地區的人而言,他們根本負擔不起。
看到了嗎?所謂的「一妻多夫」並不是什麼「創新發明」,而是一種原始的、落後的、不適應當今文明社會的婚姻制度。
因為人口比例失調,就簡單地去調整婚姻制度,這是非常不理智的行為。
在性別失衡的問題上,要真正解決這個問題,就應該從源頭上去反思。
男女失衡從來不是無端端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