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大家徐渭:苦到極處休言苦

2022-01-09 雲上文化
書畫 | 收藏 | 人文 | 心賞 |  茶道 | 香道 | 養生 打開音樂徐渭,初字文清,後改字文長,浙江紹興人,號青藤居士、青藤老人等,明代著名文學家、書畫家,差不多是古今文人當中,最為牢騷困苦的一個。有人將他的一生用數字作了一個總結:一生坎坷,二兄早亡,三次結婚,四處幫閒,五車學富,六親皆散、七年冤獄,八次不第,九番自殺。徐渭被稱為「中國式梵谷」,他內心有著強大的悲劇意識,又有著超強的抗擊打能力。更難能可貴的是,他學會了自己找樂,「樂難頓段,得樂時零碎樂些」,人生好比做衣服,命運這個誰也看不見的裁縫師,贈與人的快樂,從來都是那樣吝嗇,都是些剪下來的零碎的邊角餘料,正因快樂太瑣屑,所以要珍惜。這就是苦命人徐渭的快樂哲學。徐渭生下來剛滿月,正德皇帝死了。剛剛百天時,當過五品官的父親徐鏓又病死了。迷信的人們在背後議論,話說得相當難聽:「這孩子真是顆喪門星!」徐鏓四十多歲時,先是娶苗氏為妻,但苗氏沒法生孩子,他就納苗氏的貼身丫環為妾,這丫環就是徐渭的生母,但徐渭稱她為「姨」,稱苗氏為母親。長到十歲時,徐渭的家裡發生一個重大的變故,大哥徐淮在外經商,虧了老本,欠了不少債,無錢寄回家了。苗氏生計無著,就狠心賣奴僕,賣來賣去,竟然賣到了徐渭的生母頭上。二十歲時,二哥徐潞參加「異地高考」客死異鄉。二十五歲時,大哥徐淮病死,有人以徐淮欠債為名,霸佔了他紹興觀橋的老屋。二十六歲時,結髮妻子潘似染病去世,只留下剛滿周歲的長子徐枚。此時的徐渭,雖出身官宦之家,但在紹興已無立錐之地,成了一個一名不文的窮秀才。更大的不幸與壓力,則來自於科舉,徐渭自視甚高,自謂「讀書下筆萬鈞力」,以為金榜題名光宗耀祖,是手到擒來的事。結果十七歲第一次考試,就鎩羽而歸,二十歲時再試,還是沒被錄取,仍然是個童生。徐渭不服氣,向主考官張公上書二千餘言,要求複試,說如果再不給機會,他恐怕要跳河或者自焚了。這樣,他才通過複試取得生員,成為秀才。然而一直到四十一歲,鄉試考了八場,都以敗北收場。徐渭是神童,幾百字的經文,老師讀一遍,他就能背。他很用功,八九歲時,每天清晨都要寫兩三篇文章,才開始吃早飯。按徐渭自己的說法,九歲時他已開始學習應舉的八股文,但此後十多年都心有旁騖,他博覽群書,寫文章,練書法,學琴,練劍,畫畫,所有這些,都與八股文不沾邊,一耽誤就是十多年,等醒悟時,已經遲了。而民間傳說,是徐渭應試時寫文章不合套路,他對八股文極為不滿,在考試時,故意將文章寫得很長很長,紙寫滿了,就在桌子上寫,桌子上寫滿了,又在凳子上寫,因而得名「文長」,而後,他就以徐文長之名行世。浙閩軍務總督胡宗憲是徐渭的恩人,也是他命中逃不掉的劫數,給他帶來了幸福,也帶來了災難。胡宗憲這個人很複雜,他是抗倭名將,倭寇見他聞風喪膽,稱他是下凡的「天星爺」。然而,他又與巨奸嚴嵩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後來,嚴嵩的家產被抄,其中就有他獻的大量珍寶。胡宗憲喜賓客,重人才,聽說了徐渭的文名後,力邀徐渭入幕,奉他為上賓。徐渭報國有門,在抗倭戰術上,給胡宗憲出了不少奇計,深受胡宗憲賞識。胡宗憲得到一隻雌性白鹿,為討皇帝的歡心,他將白鹿送上,讓徐渭寫《獻白鹿表》呈給皇帝。第二年,胡宗憲手下又獲一隻雄性白鹿,再次送給嘉靖,一同呈上的還有徐渭的《再進白鹿表》。嘉靖皇帝果然龍顏大悅,重賞了胡宗憲,將他升為一品官。按徐渭特立獨行的個性,本來不屑於寫什麼表去拍馬屁,哪怕你是皇帝又如何?然而,徐渭是胡宗憲的慕僚,說白了,就是一個臨時秘書,但是,胡宗憲不把徐渭當慕僚,而是把他當朋友,對他相當優待,徐渭想什麼時候來上班,就什麼時候來上班,有時徐渭材料沒寫完,就喝酒去了,胡宗憲也不計較。從三十八歲到四十三歲,短短五年,是徐渭一生最為得意的輝煌時期,是他人生苦旅中僅有的一筆暖色。公元1556年,胡宗憲修建鎮海樓,徐渭寫了一篇不到七百字的《鎮海樓記》,胡宗憲一高興,賞給他二百二十兩白銀。這可是高稿費,每個字相當於現在人民幣兩三百元。那時候房價低,徐渭拿這筆錢,在紹興東南郊買了一套二手別墅。這套別墅取名「酬字堂」,足足佔地二十畝,有房二十二間,還有池塘兩個,用來養魚種荷,還有一個大院子,院子外是竹林,裡面種果樹,客人來了,徐渭親手撒網捕魚,燒了竹筍,就著水果喝酒,喝醉了,就在院子裡放聲歌唱。出人預料的是,幸福持續得如此短暫。嚴嵩倒臺,胡宗憲是嚴嵩的黨羽,被逮捕下獄,不久,瘐死獄中。惟一的支柱坍塌了,徐渭的精氣神仿佛一夜之間蒸發了,他在病中自虐,近於自殺,他自稱以三寸長的鐵釘貫入耳內,居然不知道痛。在他人的傳記中,徐渭為了逃避災禍,故意裝瘋,除了用釘子刺耳朵之外,還用斧頭砍自己的頭,以錘子錘擊腎囊,常常血流滿面,卻不得死。如果徐渭只是擔心胡宗憲一案牽涉到自己,害怕性命不保,如此裝瘋,代價就太大了。明代另一才子唐伯虎裝瘋,遠遠沒有這般殘酷,也就是「佯狂使酒」,又「露其醜穢」。對於前者,徐渭根本不用學,喝醉了酒胡言亂語誰不會啊?對於後者,不過臉皮厚點就行,裸體逛街或者裸奔一回,丟人是丟人,但總比血淋淋的自虐要好。東漢時,董卓對蔡邕有知遇之恩,董卓暴屍街頭,萬民歡慶,惟有蔡邕悲哭(一說只是嘆息了一聲)引來殺身之禍,能說蔡邕糊塗嗎?胡宗憲這人比董卓要好,但他與嚴嵩之間的那些貓膩,永遠都是不能迴避的汙點。然而,徐渭不管這些,他是想以死報恩。在他的骨子裡,有一種俠義,知恩不報非君子,士為知己者死的俠義。徐渭命硬,多次自殺不得,且情緒高亢,不能自控,常常「狂走無時休」,陶望齡在《徐文長傳》說徐渭是個身材高大皮膚很白的胖子,聲音明亮如同仙鶴鳴叫,他經常半夜悽涼地呼嘯,引來群鶴哀哀共鳴。他是太壓抑了。漸漸的,在人們眼裡,他瘋了。這時候的徐渭四十五歲,幾番折騰,早已命若遊絲,他寫了遺囑,家人也為他備好了棺木。後來經一華姓醫生治療,病情有了好轉。沒想到,第二年冬天,徐渭病發,與妻張氏為瑣事爭吵,一說用刀,一說是鏟雪時用釘耙,將張氏殺死。手無縛雞之力的大才子,居然手刃枕邊人,這成了紹興城內的頭號新聞。殺人償命,自古天理,殺人重犯徐渭被打入死牢。在獄中,戴著木枷的徐渭,身上滿布蟣蝨,與鼠爭食,又飢又寒,不人不鬼,只等一死。幸得好友諸大綬及張天復父子先後施以援手,坐了六年牢的徐渭終於得以保釋出獄。剛出牢獄,就逢除夕,徐渭已經無母無妻,無家可回,所以只得在朋友家裡過除夕。一方面是為生計所迫,一方面是殺妻之後被取消秀才資格,徹底斷絕了科舉夢想的徐渭開始大量作畫。可是這些畫作價格極為低廉,五十六歲時,他費心臨摹了一幅《千巖競秀圖》,報酬只有區區三百文銅錢,相當於現在人民幣三百元左右。徐渭是個重義之人,特別喜歡吃螃蟹,有人送來螃蟹,他就畫一幅螃蟹圖送給人家;有人送來一條魚,甚至一捆青菜,他都要禮尚往來回贈字畫。但對於那些權貴,他不願搭理,那些人找到門前,他也會手推柴門大呼:「徐渭不在!徐渭不在!」晚年時,徐渭患上多種疾病,耳聾、手足麻痺、下身水腫,他再也揮不動畫筆了,就不再接受任何人的接濟,開始變賣家中的物品,他在《賣貂》《賣磬》《賣畫》《賣書》這些詩文中記下了不得已變賣心愛之物的情景。今天,徐渭的書畫真品價格極高,在收藏市場已很難買到,2011年北京的一場拍賣會上,徐渭的書法作品《行書七言詩》以1200多萬元成交。「明珠」是真的明珠,幾百年之後還在熠熠閃光,就是最好的例證。然而世道就是如此,滿世界人的眼睛都把明珠當做棄物時,你又徒喚奈何?對於翻雲覆雨的命運,不向它屈服,就註定要接受它的鞭打了,註定了像陶器又像是寶劍,被煎熬被磨礪之後,才能煅燒出精品,然後在痛苦的廢墟上開出一朵朵奇葩,似乎只有這樣,才能不朽。徐渭四十五歲時寫《自為墓志銘》,對自己的死有過悽涼的設想。說自己「不善治生」,到油盡燈滅時,肯定沒有什麼值錢的陪葬品,只有幾千卷書,幾件樂器而已。哪裡想到,他還是過於樂觀了,在七十三歲時,他真正離開人世之時,身邊只有一條狗,床上除了一堆亂稻草,連一張完整裹身的草蓆也沒有!縱觀徐渭一生,我們發現,其苦難與狂狷迸發的巨大能量,就像袁宏道所說,是「一段不可磨滅之氣」,「如水鳴峽,如種出土,如寡婦之夜泣,羈人之寒起」,這苦難又如苦鹹的海水,在才華之蚌上衝刷磨礪出閃光的珍珠,燦爛於人類文化恆遠的星空,讓人仰望懷想,久久不能釋然。

▲ 點擊圖片查看

你點的「贊」和「在看」,雲上君都喜歡

原創作者&朗誦主播

期待您的加入

投稿郵箱:549531965@qq.com


文字圖片由「雲上文化」編輯

說不完的畫裡畫外

品不盡的文氣墨韻



重要提醒

因公眾號推送規則改變,每位網友收到的推文,已不按照發出時間的先後順序。你是不是有時候發現,收到我們推送已經是幾個小時以後了。

如果大家想在第一時間獲取最新消息,一定要點擊左上角的星標⭐哦!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尋找更多好物~

相關焦點

  • 徐渭:苦到極處,休言苦
    榴實圖 徐渭400 年後,吳昌碩感嘆徐渭的驚人才華,稱其是「畫中聖」;黃賓虹深愛其作,曾言:紹興徐青藤,用筆之健,用墨之佳,三百年來,沒有人能趕上他;齊白石更是對著他的作品反覆研習臨摹,留下了就像上面這幅《梅花》(長卷中的一部分),它是毛筆怒掃在紙上的結果,速度快到「無法控制」,徐渭好像在亢奮狀態中,急於表現胸中翻湧上來的力量,沒有時間思考。他用大膽狂放的筆法表現所見景物,他把充沛的情感注入筆端,無論是梅花還是葡萄,這些具體的形象都不重要,因為徐渭畫的始終是自己,而紙上黑白之道,無非是他的內心再現。
  • 徐渭|落魄癲狂中,驚世的奇葩!
    徐渭(1521年—1593年),漢族,紹興府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初字文清,後改字文長,號青藤老人、青藤道士、天池生、天池山人、天池漁隱、金壘、 金回山人、山陰布衣、白鷳山人、鵝鼻山儂、田丹水、田水月(一作水田月 )。明代著名文學家、書畫家、戲曲家、軍事家。明代著名文學家、書畫家、戲曲家、軍事家。
  • 明代三大才子之死:徐渭悽涼,解縉哀傷,楊慎終老南荒
    談起明代傑出文士,最著名的當屬「明代三大才子」,即解縉、楊慎和徐渭三位偉大文人。近些年由於某些影視劇的演繹杜撰,使得一些明代人物知名度大增,比如「江南四大才子」經過渲染,大有蓋過「三大才子」的氣勢,其實,遍觀明代歷史,很少有人能和這三位比肩,隨意請出一位,對歷史文化的貢獻,都足以震古爍今。
  • 才高八鬥的他,卻是古今文人當中最苦的一個
    他自己寫詩說:天下事苦無盡頭,到苦處休言苦極。|名譽遠近徐渭出生於浙江紹興一個趨向衰落的大家族。徐渭是他父親晚年所納的妾生的,但由嫡母苗夫人撫養長大。在徐渭出生百日後,父親便去世。十歲時,徐渭的生母又被苗氏逐出家門,骨肉分離,對他而言刺激頗深。徐渭十四歲時,苗夫人去世,徐渭隨長兄徐淮生活。二人年齡相差三十多歲,又缺乏手足之情,相處得不甚愉快。
  • 徐渭之死
    徐渭生於明正德末年,正德皇帝(武宗朱厚照)是明代有名的荒淫皇帝,武宗死後無子,堂弟世宗(朱厚熄)即位,為嘉靖皇帝。世宗即位後,廢除武宗政策,但大權落於奸相嚴嵩等人之手,社會腐敗,政治黑暗,內患外亂,明王朝岌岌可危。
  • 徐渭:畫在紙上的戲劇
    而說到「墨戲」,總和一個名字聯繫到一起,這就是明代天才畫家徐渭。徐渭一生主要以水墨來作畫,很少看到他的設色之作,而且從總體上看,都帶有逸筆草草、墨色淋漓的特徵,都可以說是墨戲之作。徐渭自己也屢有言及,如他說:「老夫遊戲墨淋漓」、「墨中遊戲老婆禪」。但他並不認為這樣的作品是閒來無事的隨意塗抹。他說:「世間無事無三昧,老來戲謔塗花卉。」他在墨戲中追求「三昧」——生命的智慧。
  • 《明朝那些事兒》中的徐渭
    在明代,有所謂三大才子之稱,入選的條件很簡單:博覽群書、博學多才,但事實證明,由於競爭激烈,越簡單的標準越難達成,評來評去,連唐伯虎兄這樣的人才最終也沒能擠進去(關於這一點曾經在某貼吧中看過一個辯論帖,貌似支持王世貞和蘭陵笑笑生排第四人比較多,當然,也只是一家之言)。所以最終能贏得公認,獲此殊榮的,只有三個人:解縉、楊慎、徐渭。
  • 八大地獄,苦到級處
    此八大地獄之苦狀,略如下述:(1)等活地獄:又作想地獄。墮生此處的有情,手生鐵爪,互見時懷毒害想,以爪相摑。或因心意濁亂,摑裂自身,至血肉竭盡而死。然冷風一吹,皮肉還生,復受前苦。凡犯殺生罪、毀正見、誹謗正法者墮生此獄。(2)黑繩地獄:此獄獄卒,以熱鐵繩縱橫捆縛罪人之身,或斫或鋸。
  • 晚明書法技法的繼承和開拓:徐渭、張瑞圖
    作者:李小霓、劉昆從徐渭到王鐸, 雖然各具個性, 師承及用筆、結字、章法也不同。但這些書家的筆下都真實反映了那個極具變革的時代。在這股變革潮流中, 他們對傳統的書法技法形式有了重大的突破, 八尺到丈二的作品在這些書家手中如雲煙變幻, 如飛瀑傾瀉, 氣勢之大, 史無前例。徐渭字文長, 號天池, 又號青藤, 浙江山陰人。他是明代著名書畫家、劇作家、曲論家, 在文學史上是明中葉至晚明浪漫文學的先鋒。其書法充分代表著浪漫主義精神。
  • 離別苦 重逢亦苦
    閱盡天涯離別苦,自古以來提起離別,便會不自覺增添些許惆悵。尤其放在交通與信息技術遠遠落後的古代。離別,便更加讓人心情沉重。離別的苦,是不知道此一別,餘生還能否再相見的憂愁。是當轉身離開,身後伊人倚門,望君踏歸程的不舍。
  • 極苦變極樂---歡喜菩薩的「外一章」
    但憑「阿彌陀佛」四字,跳出極苦國十多年前認識她,是在醫院的病床邊,當時她一臉愁雲,茫茫然帶著才十五歲就已患癌症末期的女兒,遠由南部的鄉下,奔波到臺中求醫住院。她滿懷著舉目無親、不知所措的忐忑,而且加上暈車嘔吐,臉色鐵青更形憔悴。
  • 離苦得樂
    謂前生老病死等,眾苦聚集。故曰五陰熾盛苦。』 此土八苦交煎,彼土永離諸苦。《疏鈔》曰:『彼國蓮華化生,則無生苦。寒暑不遷,則無老苦。身離分段(指分段生死),則無病苦。壽命無量,則無死苦。無父母妻子,則無愛別離苦。諸上善人,同會一處。則無怨憎會苦。所欲自至,則無求不得苦。觀照空寂,則無五陰盛苦。』
  • 明代小品文中的瀟散檀郎——以無用著名的張岱
    張岱(1597年~1679年)又名維城,字宗子,又字石公,號陶庵、天孫,別號蝶庵居士,晚號六休居士,漢族,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寓居杭州。出生仕宦世家,少為富貴公子,精於茶藝鑑賞,愛繁花似錦,好山水,曉音樂,戲曲,清建後不仕,入山著書以終。
  • 寫意花鳥大師徐渭筆下的寫意人物
    明 徐渭 《歸途》立軸 設色紙本 明代的徐渭以其獨特的筆觸,開創了大寫意花鳥畫風,是中國寫意花鳥畫史上的絕對大師
  • 人生四境界: 苦而不言,笑而不語,迷而不失,驚而不亂
    網絡上有一句話很火的話,「不要向任何人訴苦,因為80%的人不關心,剩下20%聽了很高興。」這話說得雖然很絕對,不過卻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傾訴是有底線的,同情是有時效性的。在面對苦難時,很少有人真的想要了解你的苦難,苦而不言才是我們最好的選擇。
  • 人生四境界:苦而不言,笑而不語,迷而不失,驚而不亂
    文 | 京博國學
  • 《金瓶梅》作者蘭陵笑笑生就是徐渭
    明清是中國小說發展的巔峰時期,然而,當時的文學大家卻不以寫小說為榮,所以很多經典著作要麼不署名,要麼想一個幾乎沒人知道的筆名署名(也不用他們那些世人皆知的名|字|號),《金瓶梅》、《紅樓夢》,都是這種情況。  奇書《金瓶梅》就只署名「蘭陵笑笑生」,蘭陵笑笑生是「第一奇書」《金瓶梅》公認的作者,蘭陵笑笑生是誰?
  • 八法散聖,字林俠客——徐渭行草書《飄飄欲溯天漢》橫軸鑑賞
    而徐渭則是一位通才式的文藝巨匠,他在書畫、詩歌、散文、戲曲和音樂上都有非凡造詣,都是嘎嘎獨造之大家,他的影響甚至逸出文藝界而波及整個思想文化界。徐青藤是作為舊思想舊文化的揚棄者和新價值觀新審美觀的創立者而屹立於中國文壇,其人生格局之恢弘、精神行旅之豐贍、思想銳度之峻烈均非梵谷所能望其項背,是故如強欲將徐青藤和梵谷做一比較,也是大峰巨岫與丘巒小壑的關係,其謂「中國之梵谷」者,真不知徐青藤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