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連向大陸記者下黑手後,臺媒嗅出不對勁,蔡英文把臺灣坑得太慘

2020-12-22 海峽生活匯

【編輯/作者 海峽生活匯欄目 初陽/楊楊】

導語:近日臺灣相關部門表態,由於疫情關係以及考慮到兩岸之間安全交流,因此蔡當局嚴令禁止大陸媒體進入臺灣地區,這項政策的實施將導致兩岸之間無法正常進行交流。值得注意的是,蔡當局瘋狂對大陸記者下黑手,駐臺大陸記者由於這項措施而面臨嚴峻形勢,不少大陸記者在臺灣逗留時間已經將近一年卻不敢貿然返回大陸,擔憂同事籤證受阻而無法按時上崗且交接工作。

蔡當局瘋狂對大陸記者下黑手

近年來大陸媒體在出席臺灣地區所舉辦的相關記者會議可謂是困難重重,不少媒體部門試圖與民進黨當局相關部門進行了解具體措施時卻並未得到明確答覆。根據相關消息得知,臺灣陸委會及臺文化部門目前還未達成共識,都是互相推諉責任,但明確的是蔡當局對駐臺大陸記者都非常消極,甚至瘋狂對大陸記者下黑手。

駐臺大陸記者可以返鄉,但新的大陸工作人員來臺頂替已經離開新聞工作者職位,臺灣陸委會則雖然沒有明確表態,但這也正是蔡當局的計劃,拖延籤證不讓大陸記者進行輪替。對於大陸記者的苛刻並非第一次出現,此前東南衛視兩名駐臺記者還遭到被指控違反相關規定,並且廢止記者證以及入境許可。臺灣陸委會對此表示兩名記者不符合申請在臺活動目的,不僅要求兩名記者在2日之內離境,同時還表示將查出更多大陸媒體駐點情況。

臺媒驚覺不對勁之處

隨著民進黨當局大肆針對大陸記者之後,臺媒驚覺不對勁之處。根據《參考消息》所報導,近日臺媒在刊文《陸駐臺記者 年後恐自然清退》中指出,蔡當局至今以疫情為藉口而不讓陸媒派人赴臺輪替工作崗位,各大陸媒只能讓原本駐臺記者不管斷延籤。而根據相關規定,雖然大陸記者可以延籤但最晚只到明年1月份,如此以來便形成了"自然清退"。也就是說,明年1月份之後,臺灣地區恐將無陸媒駐臺採訪。

另外還有臺媒還在刊文《陸若逼臺媒撤點 誰來為臺灣發聲》中直言,蔡當局打壓以及趕走陸媒,表面稱是為了防疫,實際上明裡暗裡給陸媒找麻煩"穿小鞋"。趕走陸媒,臺灣成為民進黨的一言堂,屆時誰為臺灣發聲,兩岸關係如何發展,蔡當局真是害苦臺灣!

免責聲明:本文由《海峽生活匯》原創創作,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告知,部分消息參考:《參考消息》

相關焦點

  • 「血洗臺灣」?幕後黑手落網,錯怪大陸了
    文|快樂天使 審丨瑾涵  眾所周知,近年來,由於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的錯誤施政,兩岸關係越發惡劣。再加上民進黨當局的思想控制, 「臺獨」分子抹黑,甚至在社交媒體發布相關恐嚇、暴力言論,再「栽贓嫁禍」給大陸,致使部分臺灣民眾心中對大陸存有偏見。
  • 大陸否認封殺55名臺灣藝人,臺媒:誰在故意挑唆?
    近日,有關大陸文化部流出「封殺名單」並要求各單位不要碰所列藝人的消息出現在臺媒報導中。臺灣「中時電子報」12月30日在致電大陸文化部後稱,此事以及這份名單皆為子虛烏有。有臺灣業內人士表示,似乎有隻黑手正積極挑起大陸網友攻擊臺灣演藝圈的風潮,頗令人不解。
  • 大陸暫停進口臺灣菠蘿,蔡英文跳腳
    (觀察者網訊)大陸今天(26日)宣布暫停進口臺灣菠蘿後,被打到「痛腳」的臺當局急了。
  • 蔡英文臉書疑被大陸網友刷屏 臺媒稱或來自天涯社區
    臺灣媒體報導臺媒稱,臺當局領導人選舉民進黨參選人蔡英文臉書10日深夜被大量簡體字留言「灌爆」,來源疑似大陸網友。報導稱,對此,蔡英文除了在臉書表示歡迎外,還不忘向對岸網友「推銷」臺灣。民進黨發言人阮昭雄也說,民進黨以往管理臉書的習慣,不會刪除網友留言,只要不是明顯違法,並不會特別處理;至於是否背後有組織運作,阮昭雄表示,仍有待觀察,會搜集相關言論,再與律師討論後續因應作為。臺當局行政主管部門資安辦公室主任蕭秀琴11日說,由臺刑事局偵九隊了解狀況後,資安辦公室才會「適時處理」。
  • 蔡英文下黑手,把大陸網站封殺?
    蔡英文動用行政力量把《惠臺31條網站》給封了,這是做賊心虛?還是杯弓蛇影?
  • 前美媒記者:大陸武統臺灣條件完善 2018年可部署
    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來源:臺媒資料圖)  蔡英文當局執政後,「武統」聲浪不斷,而這些聲音在此前國民黨執政期間完全沒有。日前,前美聯社駐臺記者溫逸德(Peter Enav),近日以〈Taiwan Under the Gun: An Urgent Call to Action〉為題撰寫評論,放言稱「中國大陸將在2018年會武統臺灣」,他還稱,「武統」條件已日漸趨向完善,預估2018年下半年可部署完成。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溫逸德在文中指出,最可能實現和平統一臺灣的時刻,就是馬英九當局執政時期。
  • 臺灣又向大陸「統一」了!
    而英媒則將此舉視作向臺灣向大陸靠攏的又一舉動。此舉有助於臺灣和國際接軌,帶動觀光產業。但BBC援引反對者意見指出,「美國、日本這兩個和臺灣關係密切的國家,都和臺灣一樣使用110V,改成220V不是與國際接軌,而是與中國接軌,向中國靠攏。」
  • 韓國瑜:蔡英文若連任,臺灣慘慘慘慘
    ▲韓國瑜(來源:臺灣「中央社」)島內2020選舉將至,蔡英文近來經常把「再給我四年,臺灣一定會更好!」掛在嘴邊。國民黨2020參選人韓國瑜昨日(8日)表示,若讓蔡英文繼續連任,未來4年就是「慘、慘、慘、慘」。綜合《中時電子報》、「新頭殼」8日消息,韓國瑜昨日在新北造勢大會上表示,蔡英文上臺邁入第4年,全臺民眾選出1個「亂」字來代表2019年,從2016年開始的代表字分別為「苦、茫、翻」,若讓蔡繼續連任,未來4年就是「慘、慘、慘、慘」。他現場說,大家的眼神都充滿期待,希望可以有改變。
  • 臺媒:蔡英文的「隱形臺獨」更棘手
    臺媒:蔡英文的「隱形臺獨」更棘手 2016-01-06 09:52:53來源:中國臺灣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朱念 《旺報》6日發表臺灣戰略學會理事長、大學教授王昆義的署名文章指出,蔡英文為了穩住今年大選的領先優勢,除了在第一場電視辯論中,在對手國民黨候選人朱立倫主席的逼問下,特別對她認定的「九二共識」做了詮釋之外,幾乎絕口不談「臺獨」話題。
  • 臺媒:大陸還會期待蔡英文的就職演說嗎?
    圖片來源:中國臺灣網「大華網絡報」26日發表評論文章說,4年前,蔡英文的520就職演說,曾經是她緩和兩岸關係的機會,如今已獲連任的她,還會被大陸等待在就職演說中發表有利於發展兩岸關係的主張嗎?情況實難樂觀。
  • 選舉大敗後,蔡英文開追大陸宮鬥劇
    ► 綜合 觀察者網 阮佳琪據臺媒15日報導,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昨日
  • 蔡英文連任! — 臺媒:臺灣進入「綠色恐怖元年」
    「反滲透法」對臺灣娛樂圈的衝擊很大。島內資深製作人黃宥驊指出,臺灣影視環境每況愈下,10年前大陸捧著鈔票來請臺灣導演、編劇,現在是臺灣的導演、編劇到大陸找工作機會。「反滲透法」也讓島內的大學校長「心驚膽跳」。他們一方面擔心到大陸進行學術交流後一旦留下照片,回臺就會被定罪。
  • 臺灣接連收到噩耗,臺媒說出蔡英文最不愛聽的話
    【編輯/作者 海峽生活匯欄目 初陽/楊楊】導語:臺當局一直以「抗疫模範生」自居,甚至還一度將臺灣防疫總指揮陳時中吹捧為「抗疫神話」。可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隨著島內人士離境之後接連被確診,臺當局抗疫中到底多少水分,對於臺當局抗疫的質疑聲已經紛紛湧來,紙終將包不住火!
  • 蔡英文還能狂多久?大陸接連兩個動作,「臺獨」心涼,祖國必統一
    本期看點: 解放軍軍機現身臺「西南空域」,山東艦航母編隊穿越臺灣海峽,大陸接連兩個動作,讓「臺獨」心涼,蔡英文還能狂多久? 正文: 近日,大陸接連兩個動作,讓「臺獨」心涼,臺媒更是喊出希望兩岸改善關係的話,蔡英文還能狂多久?
  • 蔡英文向臺灣「立法機構」伸「黑手」,臺灣沉淪無下限
    編輯:晨星自從臺灣地區領導人是由蔡英文連任之後,民進黨佔據了政治上的大優勢,蔡英文也給「臺獨分子」造成一定的幻想,認為現在是「臺獨分子」的天堂,尤其是蔡英文在連任之後多次的表達自己態度的想法,接受媒體採訪的時候也很囂張
  • 關注:臺媒稱大陸祭出12字方針 警告蔡英文政府
    在蔡英文當局始終避談「九二共識」的情形下,大陸與臺灣關係日益緊張。
  • 蔡英文還敢囂張?48小時內,大陸接連兩個動作,臺媒已為臺軍叫慘
    近段時間以來,由於島內部分「臺獨」分子挑釁在先,繼16日解放軍接連派出4架次軍機在臺灣周邊「打卡」後,17日一大早解放軍軍機再次進入臺西南空域巡航。48小時內,大陸接連兩個大動作,臺媒終於忍不住為臺空軍叫慘稱,解放軍軍機天天報到,累慘臺空軍。
  • 解放軍接連重磅行動之際,馬英九緊急表態,把蔡英文一頓大罵
    近一段時期以來,解放軍頻頻進入臺灣空域,據臺媒報導,解放軍軍機近期連續「襲擾」臺灣鄰近空域,15日8時許、9時許及10時許三度進入臺西南空域。報導援引「臺灣西南空域」粉絲專頁統計,解放軍本月累計進入臺空域13天,本月「廣播驅離」紀錄共計33次。
  • 海地給蔡英文下「最後通牒」
    莫伊茲細述了他對於海地未來的建設計劃——更像是一份早就準備好的願望清單:「改變列車」藍圖下有七大施政主軸,包括農業現代化、促進基礎設施建設、加強私人投資等。據臺媒報導,稍後在蔡英文準備的「國宴」上,莫伊茲再提臺灣援助,聲稱為了新的夥伴關係,希望能夠促進雙邊合作,尤其在農業、觀光、教育、基礎建設、衛生、能源、都市計劃等領域。
  • 臺媒:中共十九大後臺灣民眾對大陸好感提升
    王士誠也注意到,十九大提出要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其中金融領域的對外開放在會後馬上被列入日程。「這個機遇臺灣不能再錯過了。」他說。2010年,兩岸金融監管合作備忘錄(MOU)籤署後不久,記者曾採訪過滿懷期待的王士誠。那時他第一時間印好簡體字名片,準備一展身手。7年過去,眼看著「滬港通」「深港通」紅紅火火,臺灣的業者卻幾乎還在原地踏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