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郭德綱等人的共同努力下,德雲社從零到有,再發展到今天的遍地開花,可以說,是郭德綱和德雲社,把中國傳統相聲帶向了商業化道路,讓相聲得以不依賴晚會這個單一的平臺,讓體制外的相聲從業者,獲得了生存和發展的廣闊天地。
2020年受疫情的影響,德雲社經歷了數月「封箱」的煎熬,隨後憑一檔自製綜藝節目《德雲鬥笑社》爆紅全網,終於守得雲開見月明。
《德雲鬥笑社》的成功,對於德雲社意義非凡。疫情當前,「開箱」遙遙無期,一眾弟子加上其他工作人員總共一千多人,都面臨著「無事可做」的境地,此檔綜藝節目的成功播出,意味著很多人都不用繼續待崗。
郭德綱也早就考慮到,光憑商演始終不是可持續發展的長久之計,多元化才是最妥當的出路。早年郭德綱就開始嘗試影視劇發展,但最終以失敗告終,還落下個「票房毒藥」的名聲,此次《德雲鬥笑社》的成功,終於讓他一雪前恥,並且看到了「多元化發展」的希望。
隨著山東德雲分社項目的開工,深圳或者廣州的項目也在籌備當中,德雲社正在邁開兩條腿走路,商演+綜藝的模式必定會是德雲社的主流模式。
《德雲鬥笑社》非常成功,可以說是今年最火爆的綜藝節目了。高達8.6的網上評分,以及一邊倒的好評,讓郭德綱第一次嘗到了商演以外的甜頭。
綜藝節目的成功,不但可以為德雲社增加收入、解決內部「待業荒」,同時,「造星運動」也是郭德綱的目的之一。
迄今為止,《德雲鬥笑社》最火的相聲演員必屬秦霄賢無疑了。
在第一期,也許郭德綱最想捧紅的應該是燒餅、孟鶴堂、欒雲平等弟子,秦霄賢更像是來打醬油的,節目組不但給他安排了「傻師弟」的人設,鏡頭和戲份也給得非常少,即便如此,秦霄賢還是依靠過往的高人氣,在觀眾打分環節脫穎而出。
在「眼球經濟」時代,民意就是流量和收視率,意味著白花花的銀子,郭德綱當然深諳此道,隨後的第二期,秦霄賢開始被「委以重任」,《德雲鬥笑社》不但增加了對秦霄賢的「塑造」,郭德綱更是在其個人社交帳號將秦霄賢「單拎」出來,著重宣傳了一番。
秦霄賢在一百多號德雲弟子中,業務能力算是比較差的,他的火一度讓郭德綱有些想不通,也始料未及,但網友們的下一輪操作,讓郭德綱真正見識到了「流量」的創造能力。
最近一段時間,網友們都在熱議關於秦霄賢的「家世背景」,有媒體爆料,秦霄賢屬於貨真價實的「富二代」,家裡經營有多家星級酒店,秦霄賢平時上下班有多部豪車代步,這個話題成為了熱搜頭條,佔據各大媒體半年長達一周,這位宣告著:德雲社新的「流量王」已經誕生。
對此,郭德綱當然是樂見其成的,手心手背都是肉,現在捧紅秦霄賢比捧紅其他弟子,成本划算多了,就是一「順水推舟」的事兒。
然而樹大招風,德雲社和《德雲鬥笑社》的火爆,也引來了更多的非議。有許多網友認為:相聲演員就應該踏踏實實的說相聲,如今德雲社卻整的像大明星似的。
也有質疑的聲音:德雲弟子相聲水平一般,就會「哄小姑娘」。
不知道這句話是罵還是誇,能把小姑娘哄好,也是很大的本事。
但德雲社進入「流量時代」,已經是不爭的事實,而且這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了,由來已久。
在此之前,張雲雷就已經憑著帥氣的長相,深受廣大觀眾的喜愛,尤其是女粉絲。一首《探清水河》更是讓他全面走紅,在很長的時間裡,張雲雷都擁有著超高的人氣和流量,為德雲社贏得了更多的關注,在秦霄賢之前,張雲雷是德雲社當之無愧的「流量小生」。
然而,張雲雷還不是德雲社最早的「流量鼻祖」。
郭德綱才是!
郭德綱創辦德雲社,可以說是一部辛酸史。
抱著對相聲的極大熱忱,郭德綱三度進京,最窘迫時,身無分文,身上唯一可以「傍身」的手藝就是說相聲,卻又面臨著臺下只有一名觀眾的尷尬局面。
可以說,那時候的相聲行業非常的不景氣,在體制外,沒有晚會的平臺,相聲演員想生存不是一件易事。條件再苦再艱難,郭德綱硬挺了下來,創辦了「北京相聲大會」,那時他在曲藝界還是無名之輩。
2005年,是郭德綱和德雲社的一道分水嶺。
在這一年,郭德綱仿佛一夜之間,突然火遍了全國,從之前的「門可羅雀」到後來的一票難求,黃牛甚至加價五百元,郭德綱和德雲社成功了。
後來有人把這份功勞歸於大鵬。大鵬當時是一家電臺的主持人,出於對相聲的喜愛,他在自己的節目中持續推薦郭德綱的相聲,隨著大鵬的連續報導,引起了許多相聲愛好者和媒體的關注,並且形成了「骨牌效應」,郭德綱的名氣也像滾雪球一樣越來越大,加上後來的一系列糾紛,郭德綱正式的、全面的走進了人們的視野。
因此,郭德綱才是德雲社的「流量鼻祖」。
「流量」也是一把雙刃劍。
郭德綱的全面走紅,依靠的是當時大鵬的報導和其他的一些爭議引起的話題,但跟郭德綱紮實的業務能力也分不開,不然,僅憑流量和炒作話題,郭德綱最多能紅一年。
熟悉郭德綱的人都知道,他從小就學習相聲、評書,甚至還有梆子、大鼓、京劇,四處拜師學藝,基礎非常紮實和全面,加上自己對相聲的獨特理解,這才獲得了廣大觀眾的喜愛與支持,並且持續至今。
而許多德雲弟子受到質疑,業務能力是其一,並非空穴來風。
僅在《德雲鬥笑社》第一期,在相聲競演環節,面對臺下沒有觀眾、只有郭德綱于謙的環境,九位弟子都出現了很多常識性的錯誤,比如緊張、忘詞、包袱沒抖開。連坐在評委席上的郭德綱都搖頭連連、雙眉緊鎖。
業務能力有待提高,是德雲弟子避不開的一個話題,光憑流量始終不能走得更長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