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雲社被吐槽變成「流量社」,相聲真人秀變成一鍋大雜燴

2020-09-26 長鏡頭娛樂

儘管德雲社全員都在為《德雲鬥笑社》搖旗吶喊、製造聲勢,但除了第一期廣受好評,接下來的幾期口碑都逐漸出現下滑跡象,近日更是被官媒直接點評:沒有好相聲作品。

在第一期節目播出之初,《德雲鬥笑社》的宣傳文案,可是重點強調了「說學逗唱」的相聲元素,並且還稱之為「相聲天團」。

但五期播下來,人們發現,本應該是主角的相聲,卻成為了這檔綜藝節目可有可無的「開胃小菜」,並且,這碟下酒小菜並不是有多麼的「美味」,說是「味同嚼醋」也不為過。

除了沒有好的相聲作品,「走流量路線」也是被吐槽的一個話題點。

「流量」並不見得是一件壞事,說明有人喜歡和關注,在眼球經濟時代,流量就是成功的保證。但也是一把雙刃劍,就像郭德綱親自點評的秦霄賢:手藝還沒學會,人倒是先紅起來了。

在幾期的相聲競演環節,每回秦霄賢的成績都是墊底,但依靠俊俏的外表,和「酒店業富二代」的標籤,秦霄賢有著超高的人氣。

節目第一期播出以後大受好評,但現在則是一期不如一期,發展到現在更是變成了一鍋「大雜燴」,第五期直接變成了「地主老爺版」的《非誠勿擾》,九個相聲弟子搖身一變成為了相親角兒,節目組還請來了當下的人氣女生周潔瓊,對於這個角色,也被懷疑是關係戶生硬的安插,而原本與這檔節目沒有一毛錢關係的周潔瓊,《德雲鬥笑社》第五期為了她的出現,幾乎大半的時間裡都在為她的出場作鋪墊,然而她的加入並沒有為節目帶來質的提升,反而讓節目變得拖沓和生硬。

郭德綱是草根出身,深知不被人關注的慘境,他也正是靠人們的關注和喜愛得以發展到今天,因此他比任何人都更清楚「流量」二字的含金量。

今年受疫情影響,德雲社大部分相聲演員都處於待崗狀態,只有郭德綱、于謙、嶽雲鵬、郭麒麟因為名氣比較大,因此得以靠綜藝節目來平衡,但其他徒弟們都面臨無事可做的窘境。

就連孫越這樣有實力的相聲演員,也只能「蹭」嶽雲鵬的綜藝。

因此,「造星運動」對於眼下的郭德綱、德雲社,還有眾多弟子們來說,這比什麼都重要,也許這才是《德雲鬥笑社》最根本的初衷:讓更多的弟子在這檔真人秀中成名!

更何況,德雲社員工和徒弟加起來有一千多號人,如果都沒有事情可做,縱使郭德綱家財萬貫,也終究不是個長久之計,《德雲鬥笑社》一開播,各種贊助和代言就來了,是「一舉數得」的最佳辦法。

至於被吐槽的「沒有好相聲作品」,也可以說是創作已經進入了「瓶頸」時期,德雲社一百多號相聲演員,每年商演幾百場,該原創的也創過了,網上摘素材也摘過好幾輪,即便創作團隊再怎麼才高八鬥,也架不住一百多名相聲演員的消耗,更何況,逗人笑本身就是一件非常難的事情。

「多元化」發展,已經是郭德綱一定會將之進行到底的發展戰略。此前,他曾經嘗試過拍電影,這條道不但沒有走成功,還落下個「票房毒藥」的名聲,如今終於憑《德雲鬥笑社》扳回一城,也讓他看到了「多元化」的希望。

至於「沒有好相聲作品」,就如同「雅俗」一樣,郭德綱從來都不是一個聽人勸的主兒!

相關焦點

  • 德雲社開了一個團綜!有八卦有相聲的《德雲鬥笑社》來了
    上半段真人秀:展現一個真實的德雲社對於德雲社來說,相聲是形式,為觀眾帶去快樂是根本,所以《德雲鬥笑社》也將娛樂進行到底。從《德雲鬥笑社》的整體設計上來說,節目分為上下兩半部分。前半段採用真人秀形式,有郭德綱訓徒、考活的過程,也有師兄弟之間同門逗趣的過程,還有社會上對德雲社的看法吐槽,通過對德雲社「八卦」的全方位剖析,向觀眾展示一個真實的德雲社。
  • 德雲社名聲鵲起:相聲擁抱流量,是相聲被玷汙了?
    最近德雲社新出了一檔綜藝節目《德雲鬥笑社》,更是讓網友們震驚,一群相聲演員居然單獨拍起了綜藝節目?!,當相聲擁抱流量能走多遠?」,雖然說不上了解全貌,至少德雲社讓我知道了相聲這門藝術。」相聲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相聲演員卻被捧成了「偶像愛豆」。精明如郭德綱,他能不知道相聲擁抱流量帶來的利與弊?不,正是因為他知道,相聲和流量的捆綁會讓相聲走的更久,才出現了《德雲鬥笑社》這檔節目。
  • 《德雲鬥笑社》:爭流量還是苦做藝?
    德雲社自今年1月封箱演出之後,也一直到了9月初才準備開箱。困則思變,德雲社轉向線上。《德雲鬥笑社》播出。一,節目的總導演嚴敏,也是《極限挑戰》最受好評的前四季導演,所以觀眾可以察覺到《德雲鬥笑社》真人秀部分有股濃濃的「雞條味」。這得益於導演團隊恰如其分的情境設置,以及「弱幹預」,讓德雲社的師兄弟們可以充分發揮他們「坑蒙拐騙」的「特色」,彼此之間互相「使絆子」、「出賤招」,各種「勾心鬥角」。
  • 《德雲鬥笑社》低調播出,流量天團深藏功與名
    德雲社團體綜藝,經歷了一波三折的《德雲鬥笑社》終於正式播出了。這檔集合了德雲社幾乎全部精英的真人秀節目,在前期宣傳和路透時期就連續熱搜,但到了正式播出卻顯得十分平靜,難道是相聲天團又在憋新的大招?如果把德雲社看成一個流量天團,那這個成績就比較尷尬了,即使不是頂流層的二線鮮肉鮮花,他們的飯圈也能輕鬆刷出這樣的數據來。從節目內容和受眾定位來說,德雲鬥笑社就是直眉瞪眼衝著飯圈去的,相聲表演只是遊戲環節之一。主要展示的也是演員本身,而不是相聲技能。
  • 推動相聲普及,窺視德雲社《德雲鬥笑社》打造首檔相聲社團綜藝
    2020年8月27日,一部關於「相聲」的綜藝《德雲鬥笑社》開播,作為由騰訊視頻出品的頭部喜劇廠牌真人秀節目,這是騰訊視頻繼《明日之子》之後,再次提出廠牌的概念,這也就註定了《德雲鬥笑社》是一個比賽性質的真人秀節目,其最終目的是選出最具有代表性的喜劇人物。
  • 在開不了張的相聲園,德雲社辦了場「相聲101」
    和以往《歡樂喜劇人》等節目不同的是,《德雲鬥笑社》更像是德雲社的團綜。它沒有綜藝節目的固定流程,以記錄成員們的生活狀態為主,穿插小遊戲和體驗型任務,展示成員不為人知的幕後魅力。從《德雲鬥笑社》的節目流程來看,它將相聲表演和真人秀進行融合。
  • 《德雲鬥笑社》爆笑綜藝,造星平臺。相聲+綜藝+真人秀
    上周四,騰訊視頻平臺火爆上映了一個頭部喜劇廠牌真人秀節目《德雲鬥笑社》,期播出一周時間,騰訊視頻前臺播放量達1.0億次,評論量達到2.1萬。從去年開始就騰訊新欄目發布會上爆出新聞,德雲社聯合騰訊視頻打造一個相聲真人秀欄目。喜歡德雲社的粉絲們就迫不及待地蠢蠢欲動,果不其然,第一期的播出收視率也創造了一個紀錄。
  • 德雲社的真人秀,真的是「一哥」選拔賽嗎?
    而他們登上的這個舞臺,則是於昨晚在騰訊視頻上線的頭部喜劇廠牌真人秀《德雲鬥笑社》——節目聚焦於德雲社的內部考核,新生代相聲演員們將進行搭檔重組,每期根據任務創作一段新的相聲,定期進行末位淘汰,最終角逐出新的「德雲一哥」。
  • 《德雲鬥笑社》團綜+「相聲101」
    《德雲鬥笑社》的節目形式是,9位相聲演員每期都有一個挑戰任務就著吐槽和「巧克力茄子」「番茄燉香蕉」「酸奶炒雞蛋」「月餅燉橘子」這樣的滷吃下去的面也是別有一番滋味了。但這段最大的看點是德雲社對「走偶像路線」「業務能力差」等質疑聲的回應,更妙的是,燒餅特別想要認領相聲演員明星化這條彈幕,還說,這其實就是自己發的。
  • 不說相聲的德雲社
    那麼這一次,則是流量和粉絲的「勝利」。從「實績」看,輿論風暴中的德雲社幾乎沒有受到任何影響。說相聲的未必好好說,聽相聲的也未必好好聽。今年的鋼絲節,除了嶽雲鵬,其他演員的相聲幾乎都說得稀碎。可這並不影響粉絲一邊吐槽一邊買票。今天的德雲粉絲,更多是沉迷在演員的個人魅力裡無法自拔。
  • 嚴敏德雲社合作選拔德雲「新一哥」你要的德雲社真人秀
    將相聲引入真人秀的《德雲鬥笑社》,正是兩者結合的「創新」之作。 相聲需要「新東西」如果將時間回溯到十幾年前,很難想像在主流的內容平臺上,會誕生出一檔面向廣大年輕用戶的相聲類真人秀綜藝。」 而這種對於傳統的創新和對觀眾喜好的追逐,不光體現在了德雲社當前的相聲表演上,也體現在了初登真人秀舞臺的《德雲鬥笑社》之中。
  • 德雲鬥笑社變成了極限挑戰?嶽雲鵬說的這句話疑似對導演不滿
    一個成熟的導演一定是有自己風格的,而這種風格一旦形成,就不會輕易改變,就拿嚴敏來說吧,很多人認識並喜歡他,就是從《極限挑戰》開始的,也是藉助於這檔前東方衛視的王牌綜藝,嚴敏成為了觀眾最期待的真人秀導演之一,於是,當得知嚴敏掌舵《德雲鬥笑社》的時候,很多人都覺得這檔綜藝要成為爆款了!
  • 德雲社第25年,相聲「過時」?郭德綱逼下梁山
    相聲,真不該只有這麼「點」玩意。如果你想要追一檔綜藝,一檔打發時間的真人秀。公平地的說,《德雲鬥笑社》湊合,也不土,也帶節奏。但如果想對得起相聲這門老手藝。進一步說,你不是江湖第一嗎?「現在相聲都成明星了,膨脹了」「上節目太多,業務水平明顯下降」「整天蹦迪機場走秀,整得像個愛豆一樣」「基本功真的不行,全靠粉絲捧」《德雲鬥笑社》說是團建真人秀,不如說是老郭在搏。
  • 德雲社第25年,相聲「過時」?郭德綱逼下梁山
    直到9月,和德雲社開箱、「綱絲節」湊到一塊。還從原來的《德雲供笑社》改名成《德雲鬥笑社》。「鬥」顯然比「供」激進了,從一個有些卑微的上呈動作,變成了主動進攻的姿勢。相聲,真不該只有這麼「點」玩意。如果你想要追一檔綜藝,一檔打發時間的真人秀。公平地的說,《德雲鬥笑社》湊合,也不土,也帶節奏。
  • 德雲社進入流量時代,這個人是德雲社的「流量鼻祖」
    在郭德綱等人的共同努力下,德雲社從零到有,再發展到今天的遍地開花,可以說,是郭德綱和德雲社,把中國傳統相聲帶向了商業化道路,讓相聲得以不依賴晚會這個單一的平臺「封箱」的煎熬,隨後憑一檔自製綜藝節目《德雲鬥笑社》爆紅全網,終於守得雲開見月明。
  • 《德雲鬥笑社》頻「翻車」,郭德綱會不會變成自己討厭的人?
    沉寂了一段時間的德雲社終於開始營業了。這一次,郭德綱敢於嘗試或者說是被迫無奈地選擇了「線上」模式。於是,《德雲鬥笑社》誕生了。在新近的《德雲鬥笑社》中,又一個問題誕生了,這個問題,郭德綱早已心知肚明,但他卻無力改變,卻只能任由現狀如此。
  • 《德雲鬥笑社》不負眾望,終於成為相聲天團的獨特綜藝
    但是《德雲鬥笑社》不一樣,這是歷史上第一次全部由德雲社自己的班子成員出演的喜劇真人秀節目,無論是相聲迷,還是德雲社的粉絲,都對這款節目寄予了厚望。會不會少了相聲的元素?儘管燒餅在相聲裡總說,德雲社是亞洲第一男子天團,但實際上德雲社的本質還是個相聲團體,繼承、發展和弘揚相聲的魅力,是他們最基本的工作,也是得以立足的根基。
  • 探討|現在的相聲真的是在流量海洋裡乘風破浪嗎?
    事情是這樣的,今早看到一條來自時代快報和相聲相關的熱搜話題-當相聲擁抱流量能走多遠?好像從2018年開始,就有很多人說到德雲社的相聲演員開始不以相聲為主了,越來越像一個造星工廠了,而捧起來的演員越來越像流量明星,有顏值沒技術。那麼張鶴倫、郎鶴炎這對搭檔是超綱推送的組合嗎?好了,那麼今天我們就聊一聊相聲真的是在流量海洋裡乘風破浪嗎?
  • 探討|現在的相聲真的是在流量海洋裡乘風破浪嗎?
    4、擁抱流量的相聲可以走多遠?德雲社變成研究樣板德雲社相聲的研究樣板,說明它的體量和顯著性比較佔優。那麼,我們來看看德雲社的體量。那麼這時候,德雲社的流量還是有實力的吧!至少,很多人是從聽相聲到認識人,到迷上的德雲社的,也是從2014年到現在,有了穩定收入的自己就連年續費,優酷年會員只為德雲相聲開。
  • 德雲社是大IP,小劇場就是相聲演員,打造私域流量池的第一步
    其實原因很簡單,在德雲社如果沒有一定的實力和水平,是沒有資格上臺表演的,「一招鮮吃遍天」在德雲社根本行不通。郭德綱曾經在節目中表示,學員需要掌握五十段相聲,才有上臺表演的資格。于謙接著補充道,這五十段相聲,每次表演都必須要有新東西在裡邊,不能每次表演都一模一樣,這樣也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