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德雲社全員都在為《德雲鬥笑社》搖旗吶喊、製造聲勢,但除了第一期廣受好評,接下來的幾期口碑都逐漸出現下滑跡象,近日更是被官媒直接點評:沒有好相聲作品。
在第一期節目播出之初,《德雲鬥笑社》的宣傳文案,可是重點強調了「說學逗唱」的相聲元素,並且還稱之為「相聲天團」。
但五期播下來,人們發現,本應該是主角的相聲,卻成為了這檔綜藝節目可有可無的「開胃小菜」,並且,這碟下酒小菜並不是有多麼的「美味」,說是「味同嚼醋」也不為過。
除了沒有好的相聲作品,「走流量路線」也是被吐槽的一個話題點。
「流量」並不見得是一件壞事,說明有人喜歡和關注,在眼球經濟時代,流量就是成功的保證。但也是一把雙刃劍,就像郭德綱親自點評的秦霄賢:手藝還沒學會,人倒是先紅起來了。
在幾期的相聲競演環節,每回秦霄賢的成績都是墊底,但依靠俊俏的外表,和「酒店業富二代」的標籤,秦霄賢有著超高的人氣。
節目第一期播出以後大受好評,但現在則是一期不如一期,發展到現在更是變成了一鍋「大雜燴」,第五期直接變成了「地主老爺版」的《非誠勿擾》,九個相聲弟子搖身一變成為了相親角兒,節目組還請來了當下的人氣女生周潔瓊,對於這個角色,也被懷疑是關係戶生硬的安插,而原本與這檔節目沒有一毛錢關係的周潔瓊,《德雲鬥笑社》第五期為了她的出現,幾乎大半的時間裡都在為她的出場作鋪墊,然而她的加入並沒有為節目帶來質的提升,反而讓節目變得拖沓和生硬。
郭德綱是草根出身,深知不被人關注的慘境,他也正是靠人們的關注和喜愛得以發展到今天,因此他比任何人都更清楚「流量」二字的含金量。
今年受疫情影響,德雲社大部分相聲演員都處於待崗狀態,只有郭德綱、于謙、嶽雲鵬、郭麒麟因為名氣比較大,因此得以靠綜藝節目來平衡,但其他徒弟們都面臨無事可做的窘境。
就連孫越這樣有實力的相聲演員,也只能「蹭」嶽雲鵬的綜藝。
因此,「造星運動」對於眼下的郭德綱、德雲社,還有眾多弟子們來說,這比什麼都重要,也許這才是《德雲鬥笑社》最根本的初衷:讓更多的弟子在這檔真人秀中成名!
更何況,德雲社員工和徒弟加起來有一千多號人,如果都沒有事情可做,縱使郭德綱家財萬貫,也終究不是個長久之計,《德雲鬥笑社》一開播,各種贊助和代言就來了,是「一舉數得」的最佳辦法。
至於被吐槽的「沒有好相聲作品」,也可以說是創作已經進入了「瓶頸」時期,德雲社一百多號相聲演員,每年商演幾百場,該原創的也創過了,網上摘素材也摘過好幾輪,即便創作團隊再怎麼才高八鬥,也架不住一百多名相聲演員的消耗,更何況,逗人笑本身就是一件非常難的事情。
「多元化」發展,已經是郭德綱一定會將之進行到底的發展戰略。此前,他曾經嘗試過拍電影,這條道不但沒有走成功,還落下個「票房毒藥」的名聲,如今終於憑《德雲鬥笑社》扳回一城,也讓他看到了「多元化」的希望。
至於「沒有好相聲作品」,就如同「雅俗」一樣,郭德綱從來都不是一個聽人勸的主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