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討|現在的相聲真的是在流量海洋裡乘風破浪嗎?

2020-11-06 辣媽聊娛樂

非作者授權請勿轉載,如有發現全網舉報,請尊重原創!

圖/網絡 文/辣媽聊娛樂

大家好,我是今天看到一條熱搜覺得不寫一篇文章不快的辣媽聊娛樂

事情是這樣的,今早看到一條來自時代快報和相聲相關的熱搜話題-當相聲擁抱流量能走多遠?

好像從2018年開始,就有很多人說到德雲社的相聲演員開始不以相聲為主了,越來越像一個造星工廠了,而捧起來的演員越來越像流量明星,有顏值沒技術。

那麼張鶴倫、郎鶴炎這對搭檔是超綱推送的組合嗎?好了,那麼今天我們就聊一聊相聲真的是在流量海洋裡乘風破浪嗎?

1、德雲社成了相聲行業的研究樣板;

2、顏值出眾就是流量化的代表?

3、德雲男孩、女孩粉團化?

4、擁抱流量的相聲可以走多遠?

德雲社變成研究樣板

德雲社相聲的研究樣板,說明它的體量和顯著性比較佔優。那麼,我們來看看德雲社的體量。目前雲鶴九霄四科有徒弟88人,德雲社的相聲演員400位。體量上來說,確實是國內民間相聲最大社團了。

目前,民間相聲社團分散於國內城市和國際的。目前也只有德雲社一家了。

而從場次來看,德雲社的成員演出場次也是非常多的。那麼從體量上來看,德雲社成為相聲行業的研究樣本也是非常正常的。

顯著性嘛,先不說400個工作人員,就是已經擺知的80多人徒弟。就按一個藝人經紀公司,也是非常大的。每個工作人員要有飯吃,徒弟們也要有出頭之日。所以,怎麼樣「雨露均沾」就是考驗這個大型團體的首要任務了。捧角也是老郭需要考慮的問題。

每個相聲演員,都有自己的特徵。仔細看看現在出名的各位角兒,哪個不是從小園子裡一步步靠著個人特色說出來的?就是郭老闆硬捧也得有觀眾買帳不是嗎?

流量的標準

現在,被有些藝人搞得流量成了一個不那麼褒義的詞兒,好像流量除了討論度和熱度,變得和實力一點兒不搭界了一樣。誰看到,都要撕下來的壞事兒。

那麼,我們聊聊德雲社的流量。

德雲社,最初的流量來源於哪呢?

辣媽也不知道,辣媽就知道第一次聽見郭德綱這個名字,是06年在廣播裡聽到《我叫郭德綱》覺得這人懟人有技術啊!但是,聽相聲還是喜歡從馬三立老爺子的《逗你玩》開始,並沒有完全把德雲社相聲好好聽過(主要是渠道太少,還沒覺得有多好聽),直到2010年去北京實習,渠道更多了,發現這個小黑胖子不僅懟人有趣。

相聲也很耐聽,不要再繼續從老先生的段子裡找樂趣了。那麼這時候,德雲社的流量還是有實力的吧!至少,很多人是從聽相聲到認識人,到迷上的德雲社的,也是從2014年到現在,有了穩定收入的自己就連年續費,優酷年會員只為德雲相聲開。


現在德雲社的角兒多了,顏值擔當也多了,很多人就開始說德雲社走流量模式了,如果說流量不應該從德雲社髮際就開始了嗎?而且,現在的孩子普遍不醜,難道就因為顏值,他們就變成流量了嗎?

觀眾認識他們,哪個是從綜藝、小視頻才知道的?還不是因為先知道是德雲社的相聲演員,再知道相聲說得還行,最後才到關注顏值嗎?而且,在此之前曲苑雜壇有位泛相聲演員

洛桑,說他們不是相聲演員吧,有逗有捧。說他們是相聲吧,好像重在口技等的學上。當時的洛桑,也是個英俊的小夥子,怎麼沒有人說他流量呢?主要還是時代太早了,沒這個詞兒。

德雲女孩、男孩就是在粉圈化

看到,這種言論的時候辣媽有點哭笑不得。以前大家都是老郭的粉絲所以叫綱絲,現在德雲社的角兒多了,除了郭老闆,還有人喜歡小嶽、孫老師;堂良;辮哥哥,大小姐。按照粉圈來說牆頭太多,但,他們都是德雲社的角兒,請問不叫德雲男孩、女孩繼續叫綱絲,合適嗎?當然,每個演員也都有隻關注他們的粉絲,但是在全體粉絲數量比,並不是人數最多的,你說我說的是不是這個理兒?

擁抱流量的相聲可以走多遠?

老郭擁抱流量,已經走了至少十年吧!那麼徒弟們呢?


比起娛樂圈的明星們他們的顏值期待並不是那麼的抗打。

所以,這次鬥笑社看得出來,德雲社的相聲演員主營業務還是相聲,當然也有主營業務改變的就是大林子。大林準備去闖蕩娛樂圈,做個演員了。所以,在專業上下功夫還是比較主要的。我們看到《鬥笑社》欒隊提議角兒們有空去小園子裡演演。小嶽和孫老師,就身體力行了。

而現在捧出的角兒多了,也是有淵源的。

當年,西安德雲社關門,有部分原因,就是因為角兒開業助演結束熱度下降了。現在德雲社角兒多了,幾個隊巡演,可以保證各個場子上座率。也可以讓人發現,其實除了角兒,駐場演員的段子也是有趣的。如果,把對外的名氣打造看成一種營銷的話,目前很多人嘴上說的德雲社流量模式,就是在為各個分社巡演和商演明星,製造國民度。

說白了,德雲社目前的運作,沒有流量小生們集資,打投做數據的虛假。對於專注唯一演員的粉絲多做正能量引導即可。

文末科普兩個小知識:

1、南京夫子廟是相聲發源地之一,相聲分為南派和北派。所以,請個別作者在聊相聲的時候不要說什麼相聲到南方水土不服的話。辣媽也是個非專業票友,對相聲一知半解,很多的相關知識都是在德雲社聽相聲學來了。寫文章前,多查查資料其實是個好習慣。

2、德雲社相聲講師承,不是撿回糟粕。相聲都是非遺了,演員準入門檻還是得有的。90年代,沒有演員準入門檻的相聲也不是沒有試營過,結果差點真變遺產了。演員有門檻,對於花錢買票聽相聲的人也是負責任。不然,穿個大褂就能騙錢,誰還樂意花錢聽你胡說啊!

大夥說,對不對?想聽逗樂子,建議去找幾個東北籍鄰居,打個不要錢的爭上遊,你就能體驗到免費的逗樂小品現場。可是,樂完琢磨一下,付費逗樂的相聲總是可以學到點東西的。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

相關焦點

  • 探討|現在的相聲真的是在流量海洋裡乘風破浪嗎?
    事情是這樣的,今早看到一條來自時代快報和相聲相關的熱搜話題-當相聲擁抱流量能走多遠?好像從2018年開始,就有很多人說到德雲社的相聲演員開始不以相聲為主了,越來越像一個造星工廠了,而捧起來的演員越來越像流量明星,有顏值沒技術。那麼張鶴倫、郎鶴炎這對搭檔是超綱推送的組合嗎?好了,那麼今天我們就聊一聊相聲真的是在流量海洋裡乘風破浪嗎?
  • 德雲社名聲鵲起:相聲擁抱流量,是相聲被玷汙了?
    流量在一些人的認知裡,指的就是那些受歡迎的卻沒實力的藝人。這似乎不同於以往的相聲演員,現在的相聲演員更趨向於「偶像愛豆」。那個時候的相聲是衰落的,如果一直停留在以往的方式,恐怕直至今日相聲還是在角落裡默默無聞。
  • 德雲社五大流量相聲演員,誰的相聲功底最好?
    德雲社在娛樂圈現在是有很高的知名度,不得不說,作為德雲社的創始人,郭德綱功不可沒,能在傳統相聲的基礎上,加入現代元素,或者是通過綜藝等方式,將相聲發揚光大,這一點真的是挺難得。,尤其是這「五大流量」相聲演員,也是為德雲社的「江湖地位」立下了汗馬功勞。
  • 相聲演員為迎合粉絲另闢蹊徑 相聲與流量掛鈎未來會怎麼樣
    如今張雲雷為德雲社做了個示範,嘗到了甜頭後,德雲社其他相聲演員也相繼走上了吸引流量這條路,幾年來他們的演出票價不斷被炒到高價,單曲綜藝不斷,熱度直逼很多一線的流量明星。雖然流量沒有真才實學來的實在,但時代的發展就是這樣,現在許多的年輕觀眾對傳統藝術不太感冒。有時也許不能太堅守本固,相聲想要繼續長遠發展必須要順應當下時代潮流,相聲演員走偶像路線從一定程度上來說並不是一件壞事。
  • 郭德綱相聲不具備藝術性?真的是這樣嗎?
    近日,《德雲逗笑社》綜藝的開播,在很多媒體都聽到關於德雲社的新聞,最近的德雲社真的是火得不行。很多人說郭德綱相聲不具備藝術性,這個話題我覺得可以好好探討一下。在之前,沒人管相聲為藝術,最多算是「民間藝術」,當代文化管制鬆弛後,相聲走上了娛樂產業的道路,它成為了依賴市場的「大眾藝術」!如今本就是非物質文化流失嚴重的當代,個人還是願意把相聲當作藝術來聽的,他本質上也算是一種文學,當然,論高雅程度還是不能和詩歌,音樂比的!
  • 探討|汪海林、爾冬陞、金星等等演藝圈大佬站出來抨擊流量花瓶
    自從2019年開始,演藝圈出現了越來越多的,有分量的人物開始抨擊流量花瓶。那麼,到底出了什麼問題?讓明星越來越好看,但是影視劇能看的下去的越來越少呢?今天我們來一起探討一下這個問題吧!這就是,辣媽說的流量花瓶。
  • 秦霄賢孫九香被拆分,德雲社終是輸給了流量,相聲變味了
    有消息稱,尚九熙的志向是好好說相聲,磨鍊自己的基本功,不管功力進度如何,最終目標是相聲大師。而搭檔九華則不同,想走流量路線,吃人設CP紅利。價值觀的不同讓二人沒辦法走下去。他們二人平日裡關係就不錯,組隊也不是沒有可能,只是如果是真的,那粉絲可能就不買帳了。
  • 《海獸之子》夏日海洋裡與「海獸」一起乘風破浪
    電影《海獸之子》繼發布黃海為其操刀設計的海報引得眾人連連稱讚後,近日,電影再發布一張絕美主題海報,網友直呼:「光是看到這些電影海報,就已經要迫不及待走進影院感受夏日的海洋,再過一次夏天了」。目前,電影預售已開啟,一張電影票帶你重回夏天,電影將於11月20日全國上映。
  • 相聲演員獲歌手獎引爭議 音樂、流量誰說了算?
    來源:北京青年報相聲演員獲歌手獎引爭議音樂盛典:音樂、流量誰說了算?北京青年報訊 近日某音樂盛典把「最具突破男歌手獎」頒給了一位相聲演員,引發了業內不小的爭議。有人評價「荒謬」,「突破了華語樂壇的底線」,也有人認為現在的很多頒獎早就脫離了音樂,娛樂第一,流量第一,所以不必太過當真。業內人士認為,我們自己的音樂盛典,就應該有自己的文化底蘊,現在的音樂盛典,缺少好音樂,更缺真正熱愛音樂的節目主辦方。
  • 苗阜髮長文疑暗諷德雲社,相聲藝術跟流量是否真的不能兼容
    從嶽雲鵬到張雲雷,再到現在的孟鶴堂張九齡秦霄賢等,都是以唱歌為主,相聲為輔的表演方式。粉絲都是追星不追藝,捧人不捧活的外行,從相聲角度來說,由這些粉絲跟演員架構起來的表演氛圍,就是走偏或者說壓根就不是相聲。
  • 成長|想要乘風破浪,年齡從來不是界限
    可是還活躍在娛樂圈的她,芳華依舊,敢於乘風破浪,無懼挑戰。因為在突破和改變面前,年齡根本不值得一提,沒有為時已晚,只有乘風破浪。年輕時的惠英紅顏值不輸現在流量小花自信敢闖,讓她成為一個「拿命」拼起來的一線打星
  • 萬萬沒想到,這些海洋動物也去參加《乘風破浪的姐姐》了
    現在一說到乘風破浪你的腦海裡可能是這樣的……《乘風破浪的姐姐》熱度超高海洋界生物表示不服:乘風破浪?難道不是我們海洋動物的看家本領嗎!歡迎收看海洋界綜藝——《乘風破浪的魚蝦蟹貝》人設:vocal擔當人設小傳:茂公魚會發出&34;的聲音,被稱為海洋裡的靈魂歌手
  • 自創「公式相聲」,指點郭德綱的交大博士,真的懂相聲創新嗎?
    相聲界有一對夫妻自打進入大眾視野就一直暢談相聲創新,說自己的這套公式相聲能讓觀眾3秒一大笑,6秒一鼓掌,無論什麼人只要用到這個公式都能創作出讓人爆笑的相聲劇本。但是,這二位將相聲這類的創作型的藝術研究成了冷冰冰的公式,將快樂變成了可複製的模板,這樣的創新形式真的獲得了大家的認可嗎?
  • 2020綜藝大事記:偶像選秀疲倦,相聲捧出流量,你看誰站的夠高?
    轉變:姐姐乘風破浪、哥哥油膩追光、脫口秀逆風翻盤 2020年6月12日午時,《乘風破浪的姐姐》橫空出世,站在女性獨立議題的風口浪尖,天時地利人和,《乘風破浪的姐姐》(以下簡稱《浪姐》)首期節目就創下4.8億的播放量;狂攬18個品牌商贊助,一舉拉動芒果超媒股價大漲6.8%,助力芒果超媒市值突破千億。
  • 乘風破浪鬱可唯:我曾迷失在流量裡,但也能從流量中站起來
    雖然網友吐槽她的造型和羊駝撞臉,但不可否認的是,她在《大碗寬面》裡的戲腔確實太吸睛。在這些歌曲裡,鬱可唯把自己真正想表達的、貼近生活的東西全部表達了出來。在這個偶像迭代飛速、流量至上、IP變身金礦的時代,鬱可唯始終堅守自己心中的那一片淨土。鏡頭前很少有她的身影,她不溫不火,但她卻做到了擲地有聲。在《乘風破浪的姐姐》兩次公演中,鬱可唯炸了大家的眼球,她終於讓我們都知道她了。是運氣好嗎?不是,在一個節目中成名的背後,必定是經歷了許多的積累和沉澱。
  • 德雲社被吐槽變成「流量社」,相聲真人秀變成一鍋大雜燴
    ,並且還稱之為「相聲天團」。,「走流量路線」也是被吐槽的一個話題點。 「流量」並不見得是一件壞事,說明有人喜歡和關注,在眼球經濟時代,流量就是成功的保證。但也是一把雙刃劍,就像郭德綱親自點評的秦霄賢:手藝還沒學會,人倒是先紅起來了。
  • 乘風破浪終要靠岸,姐姐裡真的有贏家嗎?|全數據解析
    姐姐們終於成團了,《乘風破浪的姐姐》終於結束了。播出歷時近3個月,這檔節目已經於日前落下帷幕。寧靜、萬茜、孟佳、李斯丹妮、張雨綺、鬱可唯和黃齡七位姐姐,順利成團。根據骨朵數據顯示,在它播出的84天時間裡,其熱度指數有68天位列全平臺網綜排行榜第一,其餘時間也從未跌出過前三。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豆瓣評分從8.6降至7.6,路人口碑持續下滑。
  • 高曉攀:相聲現在是虛假繁榮,和觀眾互動太多是背離藝術
    高曉攀還說現在的相聲是虛假繁榮,有一半的人並不是真的熱愛這個行業。即使坐擁千萬級粉絲。其實只是故事講得好,後來他幹的這些事和相聲基本上沒有什麼太大的關係。身為局中人的高曉攀,可謂語出驚人。現在的相聲和觀眾互動越來越多,這一點高曉攀並不認同,他說以前的相聲藝人,真的是憑著一張嘴不用互動就已經吸引了你,到最後再抖一個包袱。現在的相聲就是如果不跟觀眾有接觸,那就沒法說下去了,所以說它越來越背離藝術了。當然,你要看你要什麼,你要流量,你就得認。相聲市場現在看上去挺熱鬧,挺繁榮,高曉攀認為這只是虛假繁榮。
  • 乘風破浪,怎樣玩才夠浪|盤它
    跟著#乘風破浪的姐姐#一起上了熱搜。只要搜索[乘風破浪的姐姐]就能看到金典有機奶「助力姐姐成團出道」。將所有微博搜索流量,收入口袋。「看節目真的被晨晨子美到了」然後,將節目中採訪@金晨 @寧靜 視頻,再次在微博二次傳播發酵,並同步開啟#姐姐們換手機了#的話題,將綜藝熱度和品牌話題綁定。
  • 《似是故人來》第二季相聲篇殺青,王曉輝、姜昆共同探討相聲藝術在...
    12月19日,由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出品、正楊映像傳媒承制的文化類訪談真人秀——《似是故人來》第二季相聲篇於北京順利殺青。對話發起人中國網總編輯王曉輝先生拜訪了現任中國曲藝家協會主席、著名相聲演員姜昆先生,與其一同昆園溯史,曲校尋根,共同探討相聲藝術在時代變革和新媒體環境下的發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