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作者授權請勿轉載,如有發現全網舉報,請尊重原創!
圖/網絡 文/辣媽聊娛樂
大家好,我是今天看到一條熱搜覺得不寫一篇文章不快的辣媽聊娛樂。
事情是這樣的,今早看到一條來自時代快報和相聲相關的熱搜話題-當相聲擁抱流量能走多遠?
好像從2018年開始,就有很多人說到德雲社的相聲演員開始不以相聲為主了,越來越像一個造星工廠了,而捧起來的演員越來越像流量明星,有顏值沒技術。
那麼張鶴倫、郎鶴炎這對搭檔是超綱推送的組合嗎?好了,那麼今天我們就聊一聊相聲真的是在流量海洋裡乘風破浪嗎?
1、德雲社成了相聲行業的研究樣板;
2、顏值出眾就是流量化的代表?
3、德雲男孩、女孩粉團化?
4、擁抱流量的相聲可以走多遠?
德雲社變成研究樣板
德雲社相聲的研究樣板,說明它的體量和顯著性比較佔優。那麼,我們來看看德雲社的體量。目前雲鶴九霄四科有徒弟88人,德雲社的相聲演員400位。體量上來說,確實是國內民間相聲最大社團了。
目前,民間相聲社團分散於國內城市和國際的。目前也只有德雲社一家了。
而從場次來看,德雲社的成員演出場次也是非常多的。那麼從體量上來看,德雲社成為相聲行業的研究樣本也是非常正常的。
顯著性嘛,先不說400個工作人員,就是已經擺知的80多人徒弟。就按一個藝人經紀公司,也是非常大的。每個工作人員要有飯吃,徒弟們也要有出頭之日。所以,怎麼樣「雨露均沾」就是考驗這個大型團體的首要任務了。捧角也是老郭需要考慮的問題。
每個相聲演員,都有自己的特徵。仔細看看現在出名的各位角兒,哪個不是從小園子裡一步步靠著個人特色說出來的?就是郭老闆硬捧也得有觀眾買帳不是嗎?
流量的標準
現在,被有些藝人搞得流量成了一個不那麼褒義的詞兒,好像流量除了討論度和熱度,變得和實力一點兒不搭界了一樣。誰看到,都要撕下來的壞事兒。
那麼,我們聊聊德雲社的流量。
德雲社,最初的流量來源於哪呢?
辣媽也不知道,辣媽就知道第一次聽見郭德綱這個名字,是06年在廣播裡聽到《我叫郭德綱》覺得這人懟人有技術啊!但是,聽相聲還是喜歡從馬三立老爺子的《逗你玩》開始,並沒有完全把德雲社相聲好好聽過(主要是渠道太少,還沒覺得有多好聽),直到2010年去北京實習,渠道更多了,發現這個小黑胖子不僅懟人有趣。
相聲也很耐聽,不要再繼續從老先生的段子裡找樂趣了。那麼這時候,德雲社的流量還是有實力的吧!至少,很多人是從聽相聲到認識人,到迷上的德雲社的,也是從2014年到現在,有了穩定收入的自己就連年續費,優酷年會員只為德雲相聲開。
現在德雲社的角兒多了,顏值擔當也多了,很多人就開始說德雲社走流量模式了,如果說流量不應該從德雲社髮際就開始了嗎?而且,現在的孩子普遍不醜,難道就因為顏值,他們就變成流量了嗎?
觀眾認識他們,哪個是從綜藝、小視頻才知道的?還不是因為先知道是德雲社的相聲演員,再知道相聲說得還行,最後才到關注顏值嗎?而且,在此之前曲苑雜壇有位泛相聲演員
洛桑,說他們不是相聲演員吧,有逗有捧。說他們是相聲吧,好像重在口技等的學上。當時的洛桑,也是個英俊的小夥子,怎麼沒有人說他流量呢?主要還是時代太早了,沒這個詞兒。
德雲女孩、男孩就是在粉圈化
看到,這種言論的時候辣媽有點哭笑不得。以前大家都是老郭的粉絲所以叫綱絲,現在德雲社的角兒多了,除了郭老闆,還有人喜歡小嶽、孫老師;堂良;辮哥哥,大小姐。按照粉圈來說牆頭太多,但,他們都是德雲社的角兒,請問不叫德雲男孩、女孩繼續叫綱絲,合適嗎?當然,每個演員也都有隻關注他們的粉絲,但是在全體粉絲數量比,並不是人數最多的,你說我說的是不是這個理兒?
擁抱流量的相聲可以走多遠?
老郭擁抱流量,已經走了至少十年吧!那麼徒弟們呢?
比起娛樂圈的明星們他們的顏值期待並不是那麼的抗打。
所以,這次鬥笑社看得出來,德雲社的相聲演員主營業務還是相聲,當然也有主營業務改變的就是大林子。大林準備去闖蕩娛樂圈,做個演員了。所以,在專業上下功夫還是比較主要的。我們看到《鬥笑社》欒隊提議角兒們有空去小園子裡演演。小嶽和孫老師,就身體力行了。
而現在捧出的角兒多了,也是有淵源的。
當年,西安德雲社關門,有部分原因,就是因為角兒開業助演結束熱度下降了。現在德雲社角兒多了,幾個隊巡演,可以保證各個場子上座率。也可以讓人發現,其實除了角兒,駐場演員的段子也是有趣的。如果,把對外的名氣打造看成一種營銷的話,目前很多人嘴上說的德雲社流量模式,就是在為各個分社巡演和商演明星,製造國民度。
說白了,德雲社目前的運作,沒有流量小生們集資,打投做數據的虛假。對於專注唯一演員的粉絲多做正能量引導即可。
文末科普兩個小知識:
1、南京夫子廟是相聲發源地之一,相聲分為南派和北派。所以,請個別作者在聊相聲的時候不要說什麼相聲到南方水土不服的話。辣媽也是個非專業票友,對相聲一知半解,很多的相關知識都是在德雲社聽相聲學來了。寫文章前,多查查資料其實是個好習慣。
2、德雲社相聲講師承,不是撿回糟粕。相聲都是非遺了,演員準入門檻還是得有的。90年代,沒有演員準入門檻的相聲也不是沒有試營過,結果差點真變遺產了。演員有門檻,對於花錢買票聽相聲的人也是負責任。不然,穿個大褂就能騙錢,誰還樂意花錢聽你胡說啊!
大夥說,對不對?想聽逗樂子,建議去找幾個東北籍鄰居,打個不要錢的爭上遊,你就能體驗到免費的逗樂小品現場。可是,樂完琢磨一下,付費逗樂的相聲總是可以學到點東西的。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