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都會有大批歌迷自發到黃家駒墓前拜祭
Beyond有過五人時期,劉志遠(左一)後來主動退隊
葉世榮、黃家強、黃貫中(由左至右)近年來屢傳不和
記者 谷體偉
今年是Beyond成立30周年,也是黃家駒去世20周年。6月10日,是黃家駒的生辰,而6月30日,是黃家駒的死忌。Beyond在2005年正式解散,到了今年,歌迷熱切期盼Beyond重組,可惜等來的卻是Beyond三子的隔空罵戰。
Beyond的《海闊天空》、《光輝歲月》、《真的愛你》、《大地》、《長城》……直到今天,我們還是能常常聽到,伴隨而來的是不曾減少一分的感動。如今錄音技術變得更先進,樂器變得更名貴,聽歌載體也越來越多,可是,能經受得住時間考驗的歌曲數量,反而日益捉襟見肘。
在Beyond成立30周年之際,羊城晚報記者採訪了Beyond的老搭檔劉卓輝(Beyond大部分代表作如《大地》等的歌詞都出自其手)以及資深樂評人李皖、王磊、郵差、九時用茶等,他們從多方面解讀Beyond的粵語作品在內地長盛不衰的背後原因以及Beyond剩餘三子為何矛盾重重。
聲音
「1991年的時候,黑豹到香港發展,和Beyond籤的是同一家經紀公司,所以我們是10多年的朋友了。Beyond從來不介意人們爭論他們算不算搖滾,但是我覺得他們是最搖滾的,尤其是個性。記得那時候每年Beyond都會在香港樂壇的頒獎禮上拿獎,但他們對此非常不以為意。我看到有一次,他們領獎下臺之後,在後臺拿一支球棒把獎盃打得粉碎,當時這給我的印象是非常震撼的。」 ——趙明義(黑豹樂隊鼓手)
「香港沒有真正的音樂人,除了黃家駒。這樣的人降臨在人世間本來就是奇蹟,上帝不會再派一個音樂天使下凡了。」
——羅大佑
「2003年,在首都體育場,『BEYOND二十年』北京演唱會,全場觀眾一起用粵語從頭唱到尾,我相信這是任何一個臺灣歌手、香港歌手都做不到的。很多歌手靠很高的曝光率維持人氣,而BEYOND在二十年後殺回北京,還有這麼多人喜歡,足以證明他們的魅力。」 ——水木年華
「因為黃家駒,因為聽了他的《不可一世》和《光輝歲月》,我開始學音樂,學吉他。」
——謝霆鋒
A
回顧
粵語樂隊為何走紅全國?
翻錄磁帶先打頭陣
樂評人李皖表示,他第一次聽到Beyond的歌是在1988年:「當時內地能接觸到的港臺音樂非常少,渠道也很有限,一般都是北京、上海的一些人,利用海外渠道,把港臺的磁帶買進來,然後進行翻錄,一盒磁帶賣1塊錢。」
李皖回憶,當時他在一堆磁帶中翻到了一盒叫《秘密警察》的,這是他第一次看到Beyond的名字,「當時覺得很新奇,那時候香港流行樂能進來的一般是陳慧嫻、譚詠麟這些歌手的愛情歌曲。我這才發現竟然有人做這類音樂——Beyond是比較早的一批在中文歌裡表達嚴肅文學甚至社會議題的歌手。」
不過,李皖表示那時Beyond還沒有走紅,很少有商人會大批量翻錄他們的專輯,直到在內地正式推出Beyond專輯的引進版,尤其是收錄了大熱作品《真的愛你》的專輯《Beyond IV》的面市,才令Beyond在內地真正開始走紅。
粵語文化熱做鋪墊
廣東音樂人陳小奇表示,上世紀90年代的Beyond能令全國歌迷都跟唱其粵語版的《海闊天空》、《光輝歲月》等,與當時的粵語文化熱不無關係。陳小奇說,當時人人都想跟香港人做生意,在大家心中,香港人代表了一種生活方式,加上早前香港電視劇《霍元甲》、《陳真》、《上海灘》已風靡全國,這些劇集的插曲、主題曲都是粵語歌,全國範圍內一早就掀起了粵語歌熱潮。「全國各城市都出現了粵語培訓班,那時不管南方歌手還是北方歌手,都喜歡唱粵語歌。」陳小奇說,這在一定程度上為Beyond的走紅打好了鋪墊。
歌詞勵志旋律流行
在李皖看來,Beyond受到熱捧,與Beyond歌曲的搖滾味道有很大關係:「一般流行樂大部分用的是電子合成器,樂隊特色模糊,鼓、貝斯的質感被弱化,而Beyond樂隊重視樂器的本色,加上家駒的演唱很有粗獷味道,這些都能吸引樂迷的注意。」另外,李皖還表示,Beyond的音樂還有一個關鍵優勢,就是很大眾,旋律很有美感。
郵差稱,Beyond的歌曲內容勵志,旋律也比較流行,而且關注的東西比較廣闊,很多社會性的話題賦予了作品較強的時代意義,「如果一首歌只是說香港本地的事情,內地聽眾可能不會有太深感觸,而Beyond的音樂恰巧比較超脫,讓大家都產生了共鳴。」
家駒去世促成「經典」
郵差還指出,Beyond的歌符合了當時不少年輕男生的叛逆心理,「那時候,女孩子可能聽的是四大天王,但不安分的男生覺得天天你情我愛的沒意思,他們偏向看陳浩南的『古惑仔』電影,聽跟情歌不一樣、有點小叛逆的Beyond歌曲。上世紀80年代末,Beyond的歌成為大批年輕人宣洩青春荷爾蒙的窗口。」
此外,他表示黃家駒的去世雖然是一個不幸事件,但它在一定程度上對Beyond的「經典化」起到了促進作用——黃家駒的離去,刺激到更多人去了解、宣揚Beyond的作品,這與後來梅豔芳、張國榮去世後的情況十分類似。
當下
代表作品為何長盛不衰?
選秀熱懷舊熱推其上神壇
雖然樂隊靈魂黃家駒也已經去世20載,但Beyond當下在樂壇的影響力猶在。對於這一原因,樂評人王磊這樣分析:「一是這兩年懷舊潮流又出現了,前兩年縱貫線的演唱會、滾石30演唱會在內地都很火;另一方面,Beyond剩下三子的新聞挺多,特別是負面新聞,這無疑是吸引眼球的;最後,隨著選秀節目的出現,包括Beyond成員自己在內的很多選手,依舊在節目裡不斷唱Beyond的歌,維持了Beyond的熱度。」
王磊還表示,他驚訝地發現在多重因素影響下,黃家駒儼然已被塑造成很多當下年輕人心中的傳說式人物。不過,他認為儘管這些90後孩子很喜歡Beyond,但其實他們對Beyond的了解是很模糊的,「與其說他們喜歡Beyond,倒不如說他們崇拜黃家駒」。
不少樂評人都表示,1988年到1995年是華語樂壇最黃金、出現好作品最多的年代,而在1995年以後就很少出現特別經典的作品,這在某種程度促成了Beyond作品的經久不衰。王磊說:「Beyond的歌具有延續性和穿透力,我們現在依舊到處都能聽到《海闊天空》。」
C
反思
樂隊成功
為何難以複製?
後輩難有
Beyond的國際視野
Beyond之後,能夠在兩岸三地同時走紅的香港樂隊再也沒有出現。對此,王磊表示:「香港文化比較多的是快餐文化、速食文化,黃家駒當年也說過『香港沒有樂壇,只有娛樂』。再者,搖滾樂還是應該有憤怒的元素,但相比臺灣和內地,香港社會顯得太安逸了一些。」
而在郵差看來,這些年香港其實出現了不少優秀樂隊,如時下蠻火的Rubberband、Mr。等,但始終達不到Beyond的高度,這與當下多元、分散的媒體氛圍分不開,無法複製當年媒體對音樂的傳播力度;再者,時下樂隊創作的關注焦點也與Beyond不可同日而語:「當時Beyond創作過與南非、內地有關的歌曲,他們那麼年輕就已經有這種國際性的視野,這是現在大多數年輕音樂人不具備的。2000年之後,在這個碎片化、小眾化的時代,年輕人不再鍾情於宏大的命題、壯闊的情懷,他們也不想把自己塑造得那麼崇高,他們更關注發生在身邊的熟悉的東西,唱自己周邊的世界,因此出現了一些所謂小清新、小時代歌曲,缺乏大愛的東西。」
九時用茶還表示,如今年代已經不同,更多的時候成名要靠選秀以及各種五花八門的噱頭,如果將Beyond放在現在,恐怕也不一定能走紅。
D
分析
三子矛盾為何無法解決?
「這幾年,香港娛樂圈消費死人的情況越來越嚴重」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Beyond也不例外。黃家駒在世時,樂隊基本維持和諧,但還是發生了劉志遠退隊的事情,黃家駒還一度想勸退任性的弟弟黃家強;黃家駒去世後,三子矛盾日趨尖銳,不僅最終拆夥,還隔三差五地隔空罵戰。有音樂人對這些年黃家駒頻頻被活人拿來「消費」表示不滿。
劉卓輝:「他們那麼多年兄弟,又在一起工作,難免會有摩擦,就像《中國合伙人》裡說的,跟最好的朋友開公司,肯定會有矛盾。最近事情可能弄得大了一點,不過依我看,過幾個月又會沒事了。」
王磊:「黃家強、黃貫中及朱茵之間的關係,傳聞的揮霍遺產問題,讓我們反思,錢和女人,終究是Beyond很難破的一個局。至於家駒的遺作應該由誰來唱的問題,他們也一直在扯皮,大家都認為自己有權利唱……這些紛繁的矛盾,我想只有當事人最清楚。」
九時用茶:「一直以來,大家都在討論如果黃家駒沒有去世的話,Beyond會怎麼樣?其實沒有答案,我聽過一些獨立音樂人的聲音,他們認為其實沒有黃家駒的Beyond更接近純粹的搖滾,但我還是覺得,現在的三個人跟黃家駒還是差很遠,以前的Beyond也憤怒,但黃家駒的價值觀更貼近大眾,更有人文關懷,而現在黃家強他們,太過於為了憤怒而憤怒了。香港娛樂圈這幾年,消費死人的情況越來越嚴重,沈殿霞、張國榮紀念日的各種演出就可見一斑,而黃家駒已經去世20年,Beyond其他人的罵戰還是經常把他掛在嘴邊,這讓人不免有點反感。」
李皖:「Beyond的分分合合有方方面面的原因,比如個性不合、利益糾紛、生活摩擦等。一個偉大的樂隊能夠一直以原班人馬存在,是一件非常難的事情,如果真的存在這樣的樂隊,反而是非常態的事情。所以,Beyond的解散沒什麼奇怪,而因為某些契機重組,也很正常。」
★1986年,黃家駒勸黃家強離開Beyond,黃貫中和葉世榮說服黃家駒,讓黃家強得以留在樂隊。
★1988年,劉志遠退出Beyond,他後來親口承認離隊原因是他與黃家強之間的矛盾。
★1999年,三人Beyond宣布樂隊暫時解散,三子各自發展。有稱是黃貫中率先主動要求解散樂隊。
★2003年,朱茵和黃貫中去泰國蘇梅島度假,不料走漏風聲,相關照片被媒體曝光。朱茵斥責身邊人爆料,矛頭直指黃家強。
★2005年,舉行完《Beyond the Story Live》巡迴演唱會後,Beyond正式解散。其後黃貫中與黃家強不時隔空罵戰。
★2006年,黃家強娶日籍妻子Makiko,黃貫中以在北京工作為由,缺席黃家強婚宴,此外他還缺席了黃家強兒子的百日宴。
★2011年,葉世榮在北京結婚,黃家強和黃貫中都沒有受到邀請。
★2009年,葉世榮在內地以Beyond名義開唱,據傳此舉令黃家強及黃貫中不滿。同年7月,黃貫中和黃家強合體舉行三場演出,葉世榮沒有獲邀。此後有傳因為在一首歌上產生分歧,表面和好的黃貫中和黃家強在酒吧大打出手。
★2013年,因黃家強一篇悼念黃家駒的長微博,再度引發一場他與黃貫中之間的罵戰。不久,Beyond的前經紀人亦加入罵戰併力挺黃貫中。Beyond成立30周年之際,三子各自分開舉行紀念活動。
樂迷
心聲
「因為Beyond的音樂,我學會認字」
羊城晚報記者日前採訪了黃家駒「微吧」的發起人楊冠群。1988年出生的楊冠群表示,作為一個殘疾人,是當初Beyond的音樂作品激勵了他,還讓他產生了識字的渴望。他表示認字的首要目的,就是想讀懂Beyond歌曲內容的真正含義。
他告訴記者:「我是殘疾人,之前沒讀過書,但很愛聽歌、唱歌,但經常不知道歌詞的含義,因此常被人取笑。到了17歲,我自己拿著手機自學認字,學習的第一目的,就是為了要讀懂黃家駒唱的歌的含義……我一直很愛Beyond,因為黃家駒就是我的老師,沒有他,我可能到現在都不認識文字。」
楊冠群還說,他第一次在電視上聽到Beyond的歌曲是1995年,從此就愛上了Beyond,後來從哥哥口中得知黃家駒已去世的消息,他還一度與哥哥發生爭吵,因為他不敢相信這是真的。
Beyond三子目前矛盾重重,對此,楊冠群表示:「他們重不重組,和不和,都不是我們歌迷能幫得上忙的。我認為,只要他們能繼續傳遞Beyond精神,將黃家駒的音樂理想延續下去,這就足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