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具船長要生「第二胎」啦?!
原來,是玩具船長的新專輯準備發行嚕。
玩具船長是一支以潮汕方言演唱為主的樂隊,成立於2008年底,固定成員有主唱小李(李奕瀚)、吉他手高飛、貝斯周一、鼓手小刀。玩具船長創作取材於汕頭南澳島一帶的傳統民間音樂文化,融合現代音樂元素形成獨特的「海洋風」民謠。
2014年6月,玩具船長籤約星外星音樂集團旗下獨立音樂廠牌「留真音樂」。2015年再版發行《大島小島,鹹鹹就好》專輯。
五月初玩具船長在汕頭演出,六人大隊上陣(加了薩克斯和打擊樂),小小的空間裡舞臺幾乎被人與樂器佔滿,演繹的音樂聽起來是豐富而不雜亂。一樣樂器適時地進來,又恰到好處地退出,歌給人感覺如歡騰迭次起伏的海浪,演出自然收放,人多器樂多,卻不是炫技式的馬戲團型表演。
現場一位資深樂迷激動地說:「這太進步了,非常棒。」
主唱:小李(李奕瀚)
貝斯手:周一
鼓手:小刀
註:採訪時因小刀在路上,本次採訪獨缺小刀
吉他手:高飛
薩克斯:于振海
打擊樂:廖鵬
「進步」除了是由衷的評價,大抵還有一層意思,玩具船長唱的多為《大島小島,鹹鹹就好》的歌,那已經是四年前的專輯了,舊作新唱,歌迷聽出了新感覺,這一點點「新」,在歌迷聽來就是「進步」。在玩具船長看來,那是「成長」。這幾年外界看到的是,船員們上了一些電視節目,大大小小的演出不少,新作品方面的大動作不多。那麼,實際上玩具船長這些年是怎樣的狀態呢?唱片隊長懷著與樂迷一樣好(ba)奇(gua)的心,與玩具船長聊了聊。
「 做唱片和做現場表演不一樣,現場注重氣氛,而專輯要追求耐聽性和經典性。
▲封面在小李南澳老家附近的地方拍攝,鹹鹹的海風下唱出「鹹鹹就好」的海洋歌謠
▲封底是在南澳看日出日落最美的地方拍的,非當地人找不到
「我們是想快點出新專輯啊,手頭上的作品都可以出三四張了。」團員們說。
「但不想為了出專輯而出專輯。「小李強調,「做唱片和做現場表演不一樣,現場注重氣氛,而專輯要追求耐聽性和經典性。我們寫了很多歌,但要用適合的主題把歌放在一起,這個過程會有很多推倒重來。目前小樣錄好了,花了一個月時間錄,算是發片前的『模擬考』吧,由高飛擔任考官。」說完團員們嘻嘻哈哈鬧起了「高考官」。
高飛連忙撇清,「不不不,我最多算個收卷的,」話不多的高飛被團員調侃了一番後,正色道:「但要真嚴格起來,是一個月也錄不完的。」
周一接過話頭:「有人可能一晚上就錄完歌了,也有人會說,你們何必呢,我想是我們選擇了比較慢和執著吧。人是會成長的,我們經過了一年、兩年、三年……的磨合,每次可能進步一點點,會對之前的東西作出改變。我們希望作品能夠到達最好的狀態,再拿出來。」
「當然,也會有彈不出感覺的時候,」頓了頓,周一補充說,「就心裡不舒服,很糾結,但這也是成長必須的過程,大家都是這樣,才能一起走下去,沒有火花的話恐怕早就解散了。」
「你有你執著我有我執著,組合起來很美好。」周一說。
▲《海邊的舞會》描繪了南澳海島上熱鬧的場景
南澳還沒有太多現代化的「夜生活」,舞會是民眾的娛樂方式之一
▲《銅山姿娘》是海邊的歌謠,老輩人叫「念嘴歌」
潮汕文化很微妙,半開放半保守,一面是源遠流長海納百川,另一面是內斂含蓄因循守舊,在這種割裂矛盾又平衡的社會環境中,南澳土生土長的小李選擇了「走出去」,作品在外界獲肯定,再通過口碑傳播「唱回來」,這和大多數潮汕年輕人曲線迂迴的發展方式差不多。
雖然用母語唱歌,玩具船長的音樂並不像老派潮語歌曲那麼「本土」和大路,「我們唱潮語歌,有人可能會給我們扣上一頂帽子,好像玩具船長就是在做潮汕文化的,」提到「潮汕文化」這樣的大詞,小李有很多話要說,「我們一直在討論潮汕文化,但它本身不夠立體,比如大家去看電影,可以說韓片,港產片,臺灣片,但很少說要看一部潮汕片,因為還沒有形成系統的文化。」
「所以我們沒有想要發揚什麼,只是心存對潮汕地區過去的一種尊重。我們更傾向於用方言記錄有意思的事情,比如潮汕各地口音不一樣,城市縣城之間不一樣,甚至村與村之間也不一樣,很有趣,我想把這些人的生活和思維狀態記錄下來,做成音樂載體,儘量讓它們表現得立體些。玩具船長想把標準和眼界都放高一點,希望作品可以突破語言障礙,讓外面的人聽了知道南方有一個潮汕地區,有各種有意思的人情故事,就夠了。」
▲唯有用母語歌唱,才能更貼近祖先——玩具船長
沒有著力所謂的「潮鄉情」,沒把情懷當賣點,甚至除了主唱之外其他團員也聽不懂潮汕話,那麼語言也就只是契合音樂風格的表達需要而已。創作上以獨立音樂姿態出發,也就未必能成為潮汕本土街知巷聞的「主流歌手」,但玩具船長有更大的野心和目標,「潮汕牛肉丸很出名,我們要把牛肉丸幹(gàn)掉。」唱新歌《春風得意》時,玩具船長這樣說。
▲《春風得意》是一種理想的狀態,
不求揚名立萬,但求春風得意
如果你對潮汕認證的牛肉丸有所了解,你會明白這是多麼雄心勃勃的願望。
「 我們每天練琴、思考、創作,也是希望這麼認真努力做的事情,能得到好的回報。▲《人生是七轉八起》 (《兄臺,你近來好嗎?》國語版)
主唱:玩具船長 作曲:李奕瀚 作詞:娃娃
▲不同語言,寫的是同一位兄臺
「七轉八起」形容一種不穩定的人生狀態,在玩具船長看來,這種狀態未必就是那麼「苦逼」,所以他們把歌唱得很勵志。小李說:「每個人都會有這種狀態,大家可能會規劃好要走什麼路,做什麼職業,但其實有太多東西不確定。反過來想又覺得,要是人生都一樣那就沒意思了,七轉八起的人生才精彩。」
對周一而言,加入「玩具船長」本也不是人生規劃內的事。玩具船長08年成軍,廣州的周一10年才加入,「我和小李是高中同學,有次他們來找我一起演出,結束後每人分了十幾塊錢,我還很客氣說我不要了,不好意思要。後來他們又慫恿我加入當貝斯手,說我手長。」說到這裡周一笑了,自黑了一把貝斯手,繼續說:「2010年我決定加入玩具船長,心態就不同了,從『客串』變成投入其中,才意識到演出報酬就是我們付出的結果。我們當時在村裡租150元一個月的鐵皮房,非常狹小,大家在那做了《大島小島,鹹鹹就好》。出了專輯後情況才改善些,我們住進'別墅'了,其實也是村屋啦,只是空間寬敞獨立一點。對別人來說,這不過是漲了幾百塊房租的小事,但我們看來,這就是改變。我們會在意每一點點小成績,執著的音樂人是這樣走下去的。」從「我」變成「我們」,周一對自身身份的轉變有更深的體會。
八年曆程有起有落,船長的友誼小船很牢靠,究其原因是:「我們真的很認真在做音樂。」小李篤定地說。包括近年玩具船長參加電視節目,也是為了在更多平臺上分享音樂,即使可能遭到質疑,「玩具船長沒變,我們並不想區分大眾小眾,我們每天練琴、思考、創作,也是希望這麼認真努力做的事情,能得到好的回報。當我們把音樂分享出去,人們聽了覺得不好可以指出來,我們才會有進步。嗯,至於娛樂化?我們本身就自帶娛樂屬性呀。」嚴肅回答完問題,小李秒變輕鬆狀,恢復了冷面笑匠本色。
▲高飛的「光榮夢」?玩具船長真的很愛拿高飛老師作文章吶XDD
預料不到的事,就隨它去吧。現在玩具船長很享受每天有音樂作伴,團員們一起聊天,不時講講冷笑話的日子。接下來如無遇到什麼「七轉八起」,玩具船長的新專輯預計將於今年八、九月面世。
▲可愛的島民阿,玩具船長要出發啦
有問有答
唱片隊長 X 玩具船長
唱片隊長:為什麼會再版發行《大島小島,鹹鹹就好》?
玩具船長:因為不想讓網上那些炒賣唱片的炒高價啦。現在唱片也不是很多人買,但有些歌迷朋友會想要收藏,有市場需求我們就做一個簡裝版出來。
▲2015年的再版《大島小島,鹹鹹就好》,由星外星發行
唱片隊長:當時是怎麼想到《大島小島,鹹鹹就好》這個專輯名的?
小李:以前有個地理老師很好玩,他形容潮汕地區講普通話不標準是說,「我們住在海邊,講話就是鹹鹹滴啦。」我覺得非常有意思,地域語言嘛,代表海邊標示性的東西,這就是我們呀,是我們在音樂當中想要找到的味道。雖然這專輯名有點長,但讀起來挺順,像對聯。
唱片隊長:玩具船長如何定義自己的音樂風格?
小李:這個問題由我們的薩克斯老師于振海來回答。
于振海:我覺得是「海洋民謠」吧,沒有比這個形容更貼切的了。唔……用別的詞都不恰當。
唱片隊長:新專輯也會延續這種風格嗎?
周一:會有不一樣的地方啦,是因為我們現在都變老了(笑)。
小李:風格還是那樣,總體還是以潮汕方言演唱為主,但音樂類型、表現方式和角度都會有全新的變化。
唱片隊長:為什麼會選擇唱潮語歌?
小李:因為我只會寫這個啦。
(唱片隊長:高飛也寫了一首粵語歌《公園仔》呢……)
小李:高飛說那是他寫的第一首作品,也是最後一首。大家喜歡的話,趕快呼籲高飛老師再寫啊。
高飛:(靦腆臉)
唱片隊長:其他人聽得懂潮汕話嗎?平時是怎麼合作的?
除了小李以外的團員:聽不懂,聽不懂,聽不懂(搖搖頭)。
高飛:藝術家都是這樣子,寫什麼他說了算。
小李:沒有啦,一般是詞曲我先寫,然後讓他們到我家,我會開始講故事,讓大家理解我們要呈現的內容,一起找到適合歌呈現的感覺。
高飛:聽到聽不懂的語言感覺蠻新奇的,我會用我的語言系統去翻譯一遍,再去想像出來那是什麼樣的情景,最後加入自己的想法在裡面。
薦碟 | 玩具船長都聽些什麼歌?
周一:很喜歡一個牙買加的組合Sly & Robbie,Dub偏雷鬼一點的風格,之前有幸跟他們同臺,偶像啊~(迷弟臉)
高飛:最近常聽的一張是Dorena的《About Everything And More》。現在我其實比較少買CD了,傾向於買黑膠。
于振海:我非常喜歡Downie《A Different Kind of You》,可能這和我的樂器有關,我喜歡爵士類的。我也會聽別的歌,但聽到最後還是會回過頭把這張專輯聽了又聽。她有技術,但音樂做得簡單,簡單得來又漂亮。
廖鵬:我聽的比較雜一點,比較欣賞的是Antonio Sanchez,他自己本身也是個鼓手,製作過很多音樂作品,他製作的大部分作品我都挺喜歡的。
小李:我不會限制自己喜歡什麼類型,所以單獨講喜歡哪張專輯可能不是太有意義。要說對我比較有影響的,應該是從小耳濡目染的潮劇和各種閩南語歌。以前有很多臺灣船過來南澳打漁,他們會帶一些閩南語唱片過來,可能是船家自己在聽的,但無形中就起到了音樂傳播的作用,我大概是聽這些長大的。
| 特別鳴謝 |
小溦、張浩田提供本文部分圖片;
謝謝君揚協助採訪^-^
這是唱片隊長的第8篇「唱片達人」 第3篇藝人專訪
如果你有好唱片故事或有達人朋友
歡迎聯繫後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