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邊想要活下去不是因為對死亡的恐懼,而是因為還有太多未完成的事情和心願。他怕,不是因為怕死之前要承受多大的痛苦,是因為遺憾此生還有事情沒做完。我們何嘗不是這樣,父母不願死去是因為牽掛子女,擁有萬貫家財的人不願死去是因為錢沒花完,那些讓我們活著時擁有的或是想要擁有的,能讓我們感到幸福或欲望的,恰恰是死亡將近的羈絆。
渡邊的靈前,同事們談論著他生前的所作所為,得知了渡邊的奉獻後,每個人都借著酒勁叫嚷著要繼承渡邊的精神,做人民的公僕。可是,酒醒了之後,無論是那些說大話的還是那位打心底裡敬佩渡邊的同事,都無法拿出渡邊的勇氣做出改變。大家依舊把頭埋進堆積如山的文件中,忙忙碌碌卻也碌碌無為。
其實,我們有理由相信,如果渡邊不是因為胃癌,他必定也會是這些同事裡的一員,只會因為別人的故事升起片刻的感動和敬佩,第二天,又會重複之前的日子。所以,「死亡」在整部影片裡至關重要。人們只有知道死亡的厚重,才能認真生活,才會思考自己的一生,是苦或是甜,是無憾或是遺憾,而至於自己的人生是否有意義,有時候,除了自己,沒人知道答案,同樣,也許只有真正面臨死亡,人們才真的想要去做些什麼。
死亡也能讓人們睜開眼睛,從前渡邊看不到黃昏,現在才發現黃昏是美的。我們常常看到那些身患重病的人,他們能真正看見天空的藍,春天裡樹的嫩綠,他們甚至,能看見風。死亡讓他們更加留戀世間的一切,可時間不多,他們唯有每時每刻地去珍惜。
死亡雖意味著一切的終結,意味著生命的逝去,可若不是死亡,渡邊又怎會「重生」?若說渡邊二十年前就死了,那麼恰恰是死亡在渡邊人生的最後幾個月裡給了他以新的生命。公園代替了汙水池,就好像渡邊將自己心裡的汙水池改造成了公園,在兩個公園裡,都有笑聲,外邊的那個,是孩子們的笑,心裡的那個,是渡邊自己的。
其實死去的渡邊不需要任何人的眼淚,因為他是唱著歌離開的:
生命多短促
少女快談戀愛吧
趁紅唇還沒褪色前
趁熱情還沒變冷
誰都不知明天事
生命多短促
少女快談戀愛吧
趁黑髮還沒褪色前
趁愛情火焰還沒熄滅
今天一去不復來
他邊唱邊在公園裡蕩著鞦韆,那天晚上雪很大,他笑著,逐漸失去生命的溫度,當他閉上眼睛的那一刻,既是死去,又是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