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名家見面會及老琴、倪琴展覽與品鑑——增進習琴者的「器識修養」 | 明道琴社·1月23號

2021-02-19 新中式雅致生活
琴展、講座、琴曲鑑賞,一個下午,讓你和古琴來一場深度的接觸!這樣的一場系列活動,書院的目的,就是讓參加的嘉賓能夠真正有所收穫——見識到好的琴人,聆聽到好的琴曲,識別好的琴器。其實呢,這也對應古琴的學習,你首先得找到一個好的老師,在老師的幫助下,選以一個適合自己的古琴,然後通過一首首琴曲的習練不斷攀登琴道的高峰。一位古琴大家談到他反對初學者購買劣質較差的練習琴。他說學習者彈了半天都不知道什麼是好的聲音,練習的過程中還把耳朵給彈壞了,就像看文物,總看的是假的,真的到眼前都不知道了。初學者不可能買特別貴的琴,現在古琴的市場是無序的,價格貴也不一定代表好,首先是要識貨。價格適中,質量達標,有一個很好的起步對一個初學者是很有益的。如何能夠「識貨」?這就是一個人的「器識修養」。在古琴圈,大家談到倪琴,心裡會不由得讚嘆一聲,好琴!談到倪詩韻老師,形象也很豐富——斫琴大家,古琴演奏家,古琴文化傳播者,最終落到一個點就是一個很好的琴人。

2021年新年之初,書院明道琴社邀請倪詩韻老師為大家講一講、也與大家聊一聊古琴文化,並和書院的古琴老師為大家演奏經典琴曲,最值得期待的就是這場「宋元老琴·倪琴」展覽,倪老師會為大家揭開老琴的神秘面紗,觀其形制,聽其音色,了解它的故事。我們會展覽倪琴三大系列的古琴——親斫系列、詩韻系列和雷音系列。倪老師會親自教大家如何挑選適合自己的古琴,做一個有「器識修養」的識貨的琴人。

活動流程


一、古琴文化

「明道琴社」古琴展開幕

倪詩韻老師古琴講座——中國斫琴文化傳承

對話與交流

二、琴曲鑑賞

《釋談章》演奏  倪詩韻老師

《平沙落雁》演奏  陳飛穎老師

三、古今古琴展覽

宋元老琴講解與展覽

倪琴展覽

古琴品鑑

如何挑一張好琴


活動報名

時間:2021年1月23號(周六) 14:30—16:30

地點:上海市寶山區顧村公園內九州書院國學基地明道琴社內

費用:明道琴社學員免費參與(最多可攜帶兩位親友免費參與)非琴社學員 68元每人

人數:50人

報名連結

活動詳情

邀請嘉賓介紹

倪詩韻,當代著名斫琴家,梅庵琴派傳人,師從梅庵琴派國家級傳承人王永昌先生,現為江蘇省古琴藝術(梅庵琴派)代表性傳承人,任中國傳統文化促進會古琴文化藝術委員會副主任、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古琴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中國崑曲古琴研究會理事,同濟大學古琴研習基地主講教授、古琴選修課程負責人。多次應邀參加國際、全國古琴學術研討會,應邀出演國際、國內古琴名家音樂會等,並出訪美國、義大利、新加坡、臺灣等國家和地區參加古琴演出。其斫琴有成就,所制古琴世稱「倪琴」,2006年,中國樂器協會民族樂器分會授予倪詩韻「古琴製作名師」稱號;2016年,中華文化促進會授予「中華木作大師(古琴製作)」稱號。

彈奏曲目

《釋談章》,又名《普庵咒》。它的樂譜最早見於明末的《三教同聲琴譜》(1592)。《天聞閣琴譜》評:「音韻暢達,節奏自然,令人身心俱靜,可謂平調中第一操也。」樂曲使用了較多的撮音,幫助音樂造成了古剎聞禪,莊嚴肅穆的氣氛。曲式上有一些類似絲竹曲中曲牌聯結的形式。其音韻暢達,節奏自然,清夜彈之,似聞暮鼓晨鐘,貝經梵語;如遊叢林,如宿禪院,令人身心俱靜。

《平沙落雁》,明代稱本曲為《雁落平沙》。樂譜最早刊於《古音正宗》琴譜集。《平沙落雁》的曲調悠揚流暢,通過時隱時現的雁鳴,描寫雁群在空際盤旋顧盼的情景。《天聞閣琴譜》中寫道:「蓋取其秋高氣爽,風靜沙平,雲程萬裡,天際飛鳴。借鴻鵠之遠志。寫逸士之心胸者也。」

展出內容

宋元老琴

倪詩韻老師談宋元老琴


全系列倪琴

雷音系列

雷音系列中「雷音」二字摘自倪詩韻先生的「海門雷音琴坊」之名,本為佛教用語,取「佛音說法,聲如雷震」之語,亦有慕唐代名琴「雷琴」之意。

期 · 小仲尼式(桐木製)

伴 · 神農式(桐木製)

修 · 仲尼式(杉木製)

雷音系列倪琴為倪詩韻先生監製古琴,由海門雷音琴坊生產製作。該系列倪琴以桐木古琴為主,兼制普通級杉木古琴。雖為監製系列古琴,但從選材、取材到校音、合琴再到灰胎、面漆等,全程由倪詩韻先生監督製造。校音、合琴環節更是由倪詩韻先生親自把關、操作,以保證其手感、音質。

詩韻系列

觀古今名家,於世留名者,無不以旁人所不及之精湛技藝自成一家。無核心技藝則不成風格,無風格不成家。

藏品 · 仲尼式(杉木製)

品 · 神農式(杉木製)

逸品 · 連珠式(杉木製)

仙品 · 伏羲式(杉木製)

詩韻系列倪琴為倪詩韻先生親斫加監製而成,其核心部位均為倪詩韻先生親斫。該系列倪琴秉承古訓,選良材、用精工,以良材善斫成就倪琴獨有的風格。其音飽滿綿長,松透圓潤,其形端莊古樸、俊秀文氣。靜置端雅,弦動韻逸,是琴人不可不收藏的當代名家古琴之一。

親斫系列

南宋琴家趙希鵠在《洞天清祿集》提到過:斫琴之事,必一事畢方治一事,且事事必相度審思之,豈俗工所能哉。

親斫 · 仲尼式(杉木製)

親斫 · 神農式(杉木製)

親斫 · 神農式(杉木製、內百納)

親斫 · 伏羲式(杉木製)

親斫系列倪琴,從選材至斫制皆為倪詩韻老師親自參與。其琴,無意於工而無不工,皆精選極品老杉木面板,極品老梓木底板;其漆,以鹿角霜生漆傳統手工藝漆之,或以硃砂佐之或以黑推光漆之,更有臻品百納,以小葉紫檀貼面;其配件均為老紅木或小葉紫檀,更顯珍貴。其聲推崇大智若愚,返璞歸真;至精至妙處,欲述而忘言。

倪琴介紹

倪琴,因出自「斫琴名師」倪詩韻而得名。


倪氏制琴,藝襲古法,料承古制。選料制胎、合琴上漆、上弦校音……工序不下百道,良材精工歷時兩三載而成器。形制秀美,漆色自然,師古而不泥古。靜置端雅,弦動韻逸。

倪琴音色蒼古、音亮韻長、出音飽滿,突顯「勻、松、透、潤」的特色,幽邃深遠,致臻「奇」「古」,體現文人琴之傳統。上下綽注的波浪感、層次感強,演奏文曲如《平沙落雁》、《瀟湘水雲》等清悠淡遠的曲子,能極佳的表現曲意;倪琴的聲音均勻,上、中、下三準勻稱,散、泛、按三音勻稱,下指舒服,走手、一指多弦、跪指,毫不抗指、打滑,有助彈者發揮,有良琴襯人之效。

倪琴深受大陸、港臺、日本、歐美、新加坡等海內外琴人喜愛,收藏者甚眾。知名琴家常選用倪琴作為舞臺演奏和錄製唱片用琴。蘇州汪鐸先生的《絲桐講習》中的DVD唱片,南京李家安先生的古琴專輯《天籟》、戴曉蓮女士的古琴專輯《漣漪》、《戴曉蓮教學演奏琴譜》DVD、龔一先生的古琴專輯《琴呼吸》、朱晞先生的古琴專輯《守約深美》和《纖指流年》中的CD錄音、北京楊青先生的《楊青古琴》以及三種著作配套古琴錄音、成都李雪梅女士的《佩蘭》,均選用倪琴錄製。知名琴家多愛收藏倪琴,演奏級倪琴已一琴難求。

舉辦方介紹

九州書院明道琴社

書院是中國文化最重要的傳承場所,是培養中國士君子的學校,我們開辦明道琴社,就是把我們的優秀的傳統文化,以藝術的方式,內化到我們的生活中,讓習琴成為我們生活的日常。我們把習琴做成內外兼修的一個體系的一個部分。打造一個真正的中國文化人,以藝載道。當大家能夠走在道上,也就更能夠獲得一個完美的人生狀態,我們也會一直和大家一起共修共行。這就從一個個家庭,改變我們文化的土壤,從一個個家庭開始,復興我們的傳統文化。

明道琴社追本溯源,重提琴道以合天道,最終實現天地人和諧統一,回歸恬淡、閒適、覺醒、智慧」的新中式雅致生活。琴社目前有每月一期的三天的名師古琴班, 還有一對多,一對一的古琴小班課程和私教課,其中名師古琴班至2020年10月已經開到第56期了。培養學員超過500人,我們爭取把琴社打造成新時代培養當代琴人的搖籃。

活動報名

時間:2021年1月23號(周六) 14:30—16:30

地點:上海市寶山區顧村公園內九州書院國學基地明道琴社內

費用:明道琴社學員免費參與(最多可攜帶兩位親友免費參與)非琴社學員 68元每人

人數:50人

報名連結

- END- 

九州書院

 

 

 

-END- 

相關焦點

  • 古琴知識丨如何區分:廠琴、手工琴、名家琴
    如果是老練的名家,雖然技術嫻熟效率高,但是隨著體力下降和待人接物等雜事逐漸增多,產量反而會降低。        我們現在所知道的現代制琴名家,都是耕耘了至少十幾年以上的,多數在制琴審美、演奏或制琴理論上有建樹。但產量上,這十幾年以來表現迥異了。有些名家名字如雷貫耳,但琴在市面上很少見到,如何明威、李明忠。有些名家的琴,滿大街都是,年產量幾百張甚至幾千張以上。
  • 舜定五弦,文王增一弦,武王又增一弦,古琴泰鬥龔一告訴你古琴故事
    現在,就跟著上遊新聞記者一起了解下關於古琴的小知識。諸藝之首,至今三千年有餘古琴,又稱瑤琴、玉琴、絲桐和七弦琴,位列琴棋書畫之首,至少有三千五百年以上的歷史。古籍記載琴的創製與中華文明之初的帝王有關,《琴操》載:「伏羲作琴。」後又有神農作琴、黃帝造琴、唐堯造琴等傳說。最開始由舜定琴為五弦,文王增一弦,武王伐紂又增一弦為七弦,最終確立下來沿襲至今。
  • 平陽琴社一周年琴會——和靜清遠
    ---- 平陽琴社----太虛為室月為燭   悠然此意無古今時間:2018年4月20日(周五)19:30戊戌年三月初五   穀雨地點:臨汾市古城路古城大院內3號院傳播傳統古琴藝術活動介紹:平陽琴社成立一周年音樂會。參觀名額有限,需提前預約,衷心期待朋友們的光臨!
  • 古琴之琴銘
    存見之唐琴,其琴銘一般都為兩至四字,以兩字者居多。據宋人記載,唐琴的腹款多用墨筆書寫,因此現在所見的唐琴上的古代名人題詩印記若是鐫刻於琴體之上者,多為後世收藏者所添加。由此觀之,古琴銘文中的作偽現象與傳世書畫、古董無異。
  • 伏羲琴院~7月27日-28日大興古琴教學中心開課了
    趙老師分享對古琴的理解三款大師琴讓大家一飽眼福伏羲琴院大師琴伏羲式「九霄環佩」按照故宮琴仿製,是由李祥霆大師監製,琴的面板為老杉木。底板為梓木。琴面採用硃砂,金徽、玉足玉軫。滿族,伏羲琴院院長,1940年出生於吉林省遼源市。中央音樂學院教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中國琴會榮譽會長(前會長)、國際古琴學會榮譽會長、中國國際文化交流中心名譽理事、北美琴社顧問、倫敦幽蘭琴社藝術指導、澳門古琴研究會榮譽會長、中國民族書畫研究院研究員。
  • 八荒琴院精品古琴課程第15期開課了!
    多年來一直致力於琴箏藝術推廣,所培養的許多學生已經考入專業音樂學院或教學領域。其教學研究、演奏以及理論研究成果頗豐。注意事項1、 課程用書為《零基礎學古琴》李程 著,報啟蒙班即贈送此書。2、 琴院將為您提供課堂用琴,無需自帶。3、報名時間即日起至開學前一天。
  • 什麼是廠琴,手工琴,名家琴
    所以你看很多有經驗的做琴師傅在制琴過程中都是在反覆上弦試音或敲擊,一點點反覆調整以達到所期望的聲音效果,所謂因材施斫。      而我們大部分古琴廠家的現實情況是什麼呢?首先大部分廠子裡沒有幾個會彈琴的。那麼就要請顧問,但顧問多是虛職,而且名頭越大的顧問越沒時間。再加上現在數控雕刻機、仿型銑等設備技術已經相當完善,事實上木工都已經用的越來越少了。
  • 老琴家教琴不收錢、只收徒!
    如今的勾山裡17號,正是「西湖琴社」所在地,是「新浙派」古琴藝術的發源地。從新浙派古琴開創者、被稱為「重振浙派第一人」的徐元白,到徐匡華子承父業,再到其孫徐君躍掌缽,方寸之間,這裡共走出了徐門三代琴人。薪火相傳,延續著浙派古琴的神脈。1893年出生的徐元白,收高醒華為徒時,已是暮年。他一生收徒無數,隨著時光老去,那代琴人,絕大多數已經離開了人世。
  • 答疑——試談幾個熱點問題:廠琴、手工琴、名家琴、親斫琴與琴的升值問題
    如果是老練的名家,雖然技術嫻熟效率高,但是隨著體力下降和待人接物等雜事逐漸增多,產量反而會降低。                我們現在所知道的現代制琴名家,都是耕耘了至少十幾年以上的,多數在制琴審美、演奏或制琴理論上有建樹。但產量上,這十幾年以來表現迥異了。有些名家名字如雷貫耳,但琴在市面上很少見到,如何明威、李明忠、裴金寶。
  • 梅庵韻風古,樂苑琴派新 ——論梅庵琴派並敬獻給古琴名家徐立孫先生百年誕辰
    座落在古都南京城名勝雞鳴寺北麓北極閣下,有一舍典雅幽園小築,名為梅庵。 園內,梅林如海;舍邊,六朝古松茂蔥環拱。既樸質而詩古,復雲秀而韻新。這是清朝末年,書法家李瑞清主兩江師範時所建,梅庵為其臨池之處,李亦以其為號。而後,梅庵園隸屬於現今東南大學的前身南京國立高等師範學校。高師校長江西婺源人江謙字易園,號陽復居士,重國樂。
  • 龔萬裡先生珍藏三琴百年琴史鉤沉
    今秋《絲桐金聲——名家藏珍古琴萃選》首次呈現龔萬裡先生珍藏三琴:葉希明舊藏秦華斫「飛瀑」伏羲式古琴、「民國第弌甲戌仲春覲文監製」連珠式古琴以及「
  • 【琴律】古琴文化歷史與知識
    古琴最初只有五根弦,內合五行,金、木、水、火、土;外合五音,宮、商、角、徵、羽。後來文王囚於羑裡,思念其子伯邑考,加弦一根,是為文弦;武王伐紂,加弦一根,是為武弦。合稱文武七弦琴。  《琴當序》中記載:」伏羲之琴,一弦,長七尺二寸。」桓譚《新論》中記載:「神農之琴以純絲為弦,刻桐木為琴。傳說舜定琴為5弦,文王增一弦,武王伐紂又增一弦為七弦。
  • 平陽琴社一周年琴會「和靜清遠」謝幕
    戊戌年三月初五平陽琴社一周年琴會「和靜清遠」謝幕
  • 蜀山琴俠 斫琴大家——蜀派古琴名家曾成偉帶您領略源遠流長西蜀之聲
    10月3日,蜀派古琴名家曾成偉將登臺中山音樂堂,帶來
  • 唐力老師:說說律和琴社
    我們曾經轉過兩篇他的文章:今天轉他的隨筆《說說律和琴社》。我經常寫我心中的律和古琴研習社,換個視角,看別人眼中的律和,對於我們而言既是鼓舞,又是鞭策。偶然的緣故,筆者愛上古琴;因為琴緣,筆者曾經到訪過一些琴社,斫琴師院;參加過一些古琴雅集音樂會。
  • 春風和暢 | 中日古琴文化雅集、主講琴家武井欲生
    中日古琴文化交流時間:2017年4月23日上午11點至12點半地點
  • 古琴的一群特殊琴友~歷代帝王與古琴(三)
    有一年,唐玄宗巡幸西蜀,一個皓月當空的夜晚。在離宮花園散步,忽然傳來一陣悅耳的琴聲,時遠時近,若有若無,傾耳靜聽,彈奏的是琴曲《風入松》。而此人就是蜀中制琴巧匠雷威,就請雷威製作張古琴。雷威不敢怠慢皇上,當即答應三個月內把琴制好奉上,而此琴就是後來的琴中神品「春雷」。(往期文章:古琴中的神品「春雷」騰挪跌宕的一生。)「唐肅宗與「九霄環佩」」唐肅宗李亨,唐玄宗李隆基第三子,唐朝第七位皇帝。
  • 海外琴人·陳國興
    在馬來西亞曾加入百靈藝術國樂團,箏藝受業於彭光甫先生,曾先後巡迴於馬來西亞各處演出,多次在電臺、電視臺演奏錄音,其古箏曲具獨到心得,並精於書畫篆刻。1979年旅居臺灣,為臺灣21箏開拓者,受聘於中國文化大學等多校國樂科系。1983年隨古琴大師孫毓芹先生學習古琴與斫琴藝術。其斲製老木新琴音質厚潤有韻,廣受樂界認同。
  • 採擷南田|【南田琴社2020年公益講座 四】風行草偃,從化無違——南田琴社十周年社風回顧
    家教,家風如公司理念,如琴社辦學初衷,琴社社風。倡導言教於行,行於日常,融入骨血,自然而然。如食不餘一粒飯,如做誠意誠實德性之人。力戒虛偽、重面子、講包裝的為人處世態度。 六、行昔日竹曾問羅師:琴不得廣授,是不是不利於傳承?羅師說:古琴本就不需許多人來學。我師說:漢代比較重視古琴,入仕階梯規要。自大唐後,重視筆試。
  • 大雅琴社 | 靜聽松風 濠景幽真——古琴文化展 · 演 · 講系列活動預告
    2020年9月13日來自江浙兩省的七家琴社杭州太音琴社蘇州吳門琴社吳江鱸鄉琴社東陽古琴協會浦江太音分社溫州羅山琴社寧波弦鎰琴社齊聚南通大雅琴社撫琴論道為熱愛古琴藝術的大家營造以琴會友、互相切磋的氛圍屆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