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是最專業的繪畫寫生平臺·分享優秀作品·名家寫生
微信又雙叒叕更新了,一定要點點星標☆,不迷路!
點擊查看2020最新寫生活動>>
周毅
1978年出生,畢業於寧波大學,浙江省美協會員,寧海縣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創作作品
《殘片》
我們更喜歡過去,是因為它和我們某些重要的記憶綁在了一起,因此給予了它一種審美或文化的價值。我們喜歡畫「過去」,是想把變成過去的現在前進到另一種現在。我們潛入意識的深處,發現懷念的對象在心靈佔了很大的位置。記憶並不是一種將回憶放進抽屜或者為其登記註冊的功能(柏格森),它們被一種不可言狀的性質所渲染,從而改變了許多知覺影像的色調。《出 入》
繼《灰度行吟一》之後,時間和記憶依然是的周毅的畫卷,他陶醉於古鎮的青藤磚牆中已不是一朝一夕了,徜徉在鵝卵石小徑上,每一塊古磚的顏色都很相似卻又不盡相同,它們經過了過去、現在,還要經歷比自己的未來更漫長的未來,仿佛是有故事的老人,又好像是剛剛開始生命的孩子。每一塊磚頭都是一個無聲無息的圖案,每一種圖案都可以用不同的心情來表達,晴天和雨天,它們的狀態也不同,陽光是柔和、溫暖的,它們給牆體刷上了希望的光澤,周毅沉醉於小巷延伸透視到未知世界的遐想中;陰霾的天氣,每一塊石頭就像一塊灰暗的日晷刻度,時間比你想的更晚,現在之無可挽回恰如那堅硬的昨天,這樣的基調總是提醒或者威脅周毅在現實中甦醒。一個畫家在如此的環境裡,到底會收穫什麼東西的激動之感?畫家惠斯勒說:「Art happens」,藝術自然而生,藝術自會出現,就是說,藝術.是一個小小的奇蹟。《大夫第》
周毅選擇好牆體基床後儘可能保持原狀,用適合的尺寸宣紙蓋上,用噴水壺把紙溼潤。粗糙的基床會用上十幾層乃至幾十層宣紙,一層層的敲錘,在無數次的錘鍊後,宣紙呈現出一種接近紙漿的狀態,與基床融為一體,隨著它的肌理和形體而起伏凹凸,在這個過程中,白色的宣紙,特別不和諧地置入在原有的風景中…… 周毅痴迷於拼貼和渲染之間的繪畫,而並非簡單地拓印。在創作的過程中,他對時間是如此的熟悉,或者說對時間是如此的清醒,時間仿佛被實體化了,畫家專注於時間,而時間亦裹挾了畫家,他醉瀋在時光的可觸可感之中。《風 臺二》
玻利維亞詩人裡卡爾多.哈依梅斯.弗萊列在詩中這樣寫到:漫遊的想像之鴿,它非常優美。在野草荒蕪的院子裡,殘存在牆壁上破舊的老報紙之間,周毅時常神遊暢想。上個世紀60年代,當初的人們結婚、過年都是糊上報紙,算是裝修。六十年後就剩些邊角了。但文字更是承載著過去的光陰,放進作品去,賦予了一種重生,是一代人的記憶中,揮之不去,「遇見」也成了創作的偶然,而恰恰是這種偶然讓他的畫面沒有重複性。每個人生命的每一刻,都是他曾是的和他將是的一切。周毅常常由此醒悟,這就意味著他,在他著手於描繪這些畫面前,這些久遠的圖案就是他的一幅幅圖卷,而他的繪畫也終將完美成就了那些精緻的圖案,他醉心於這種時間模式的變幻。《記憶》
一座幾百年前建造的四合院,經歷了幾代人事變遷的木結構房子,很不容易保存,年久失修、經歷天災人禍都讓它為之不存。但某一個角度、細節的保留會讓人有劫後餘生的喜悅。置身於其中,周毅有種抽離的痴醉和斷裂的復醒,這幾百年間經歷多少的故事讓人怦然心動。文之思也,其神遠矣。故寂然凝慮,思接千載。其間會產生多少莫名的夢幻和迷惑,也讓他的作品受到很多的啟示,讓他有去描繪的動力,去猜想未知的神秘的表達。過去是可塑的,周毅相信,未來也是。他的繪畫題材是創造性的懷舊,他冒險地假設,假設存在一個瞬間,在這個瞬間裡匯集著所有的過去,所有的當下和未來,他力求在歲月的迷離真相中明察世事,在前童古鎮的灰度行吟中如醉初醒。《跡相二》
《錦灰堆三》
《錦灰堆一》
《流年》
《清流映帶》
《史 .記》
《信仰》
《遠去的村落》
《月 光》
巖彩與構成
有色底肌理練習
作品入選第十三屆全國美術作品展「進京作品」(2019),作品入選維也納第二屆中歐國際藝術雙年展(2019)作品參加「藝術西湖」第二屆國際水墨博覽會(2019)作品在浙江省第七屆青年美術作品展中獲優秀獎(2018)作品入選第二屆全國(寧波)綜合材料繪畫作品展(2017),多次在浙江省各項美術展覽中獲獎入展,獲首屆「寧波美術獎」「2017—2018寧波文藝獎」,先後在寧波文藝之家、張宗祥書畫院、潘天壽藝術中心舉辦個人展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