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丘之貉!印軍在寒冷邊境裡煎熬,蔡英文在「秋鬥」中苦笑

2020-12-22 騰訊網

這一次,拜登心裡的石頭總算是落下了。

據美媒報導,當地時間11月23日,美國總務管理局確定,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為2020年美國大選的「贏家」,並通知其可以啟動過渡進程。

隨後,現任總統川普表示,他正指示他的團隊在過渡進程中合作。不過,川普在其推文中提到,「我們的訴訟還在繼續,我們會繼續不懈努力。我相信我們會勝利!」

的確,川普的確是猶如打不死的「小強」,一直試圖在改變局面,不過目前看來,他也只是發發「嘴炮」。

客觀來說,川普還是真是夠「敬業」,也的確有不少支持者。在前不久,川普的支持者在美國首都華盛頓還舉行了一場聲勢浩大的遊行,號稱有百萬之眾。

作為川普「鐵粉中的鐵粉」,蓬佩奧的「七國之旅」也結束了,有媒體將這場出訪稱之為「告別」,也有媒體表示這是蓬佩奧為自己參加2024年總統大選「蓄勢」。

不管怎麼說,從一些國家的表態來看,蓬佩奧的行程顯得十分尷尬,訪問法國,接連示好卻遭無視,訪問土耳其,結果並沒有相關政要與之會晤。

看來,大家的心裡都還是拎得清。不過,這兩位川普的「死忠粉」除外。

首先,便是蔡英文當局。

近日,一架美國灣流500行政專機22日傍晚降落在臺北松山機場,立即引起眾多關注。

雖然有關飛機上是何人的猜測眾說紛紜,有說是美國中央情報局(CIA)局長哈斯佩爾,也有說是美國海軍亞太情報總指揮官斯蒂德曼,綠媒顯然已經「自嗨」到不行,更是聲稱「臺灣成為美國對抗大陸的平衡點」。

臺「行政院長」蘇貞昌則稱,臺美關係越來越好,美國很多官員相繼來臺,「好菜會一道道端出來」。

麥可-斯蒂德曼

民進黨「立委」林俊憲得意洋洋地聲稱,臺美目前不公開來訪官員,是要讓大陸陷入一個「兩難處境」:一來美國專機確實抵臺,確實有官員訪問臺灣;二來卻不知道是誰,也無法做出回應,「此時大陸若有任何挑釁的舉動,都會被認為師出無名、破壞現狀,可以說是啞巴吃黃連」。

有專家分析稱,美臺之間「情報交換會議」在雙方交替舉行,不過在過去並沒有美軍少將層級軍官來臺與會的前例,倘若這次真是斯蒂德曼訪臺,是否意味著雙方情報交流層級因區域情勢或美方政局改變而提升,這一點值得關注。

而對此,我外交部也給出了有力回應,並特別提到「中方將根據形勢發展作出正當必要反應。」

畢竟,時間就是最好的證人,真相遲早會曝光,美臺那點伎倆,使來使去就那麼幾招。蔡英文也不過是想腳踏兩條船,一邊祝賀拜登,一邊和川普政府演戲,想要佔盡好處。

但是,俗話說得好,「甘蔗哪有兩頭甜」。對於川普的「臨去秋波」,臺灣不必見獵心喜,因為無論是川普還是拜登,都是美國利益最優先。

其次,便是還在做「垂死掙扎」的印度。

自中印第八次會談無果之後,印度依然表現的很強勢。但是,寒冬就在眼前,印度真的要死守到底麼?

11月下旬,中印對峙的「拉達克地區」氣溫驟降,在兩軍對壘的一線地區,氣溫降至零下二十至三十度不等。到12月,列城前線最低氣溫將降至零下四十度左右。

隨著中印兩軍的第九輪軍長級會談即將展開,這意味著雙方將在零下四十度的高原戰場上維持對峙。相對於解放軍的充足準備,印度邊防軍隊目前整體上還處在一種物資非常匱乏的狀態。

在高海拔地區的一線部隊中,印軍的靴子、睡袋、帳篷等物資嚴重不足,除了基本的禦寒衣物以外,邊境高海拔地帶駐守的印度軍隊,目前還缺乏冬季口糧、帳篷、軍需燃料、冬季防凍液和潤滑油等多種關鍵物資。

印度邊境警察部隊(資料圖)

儘管情況不妙,但是印度還是不死心,甚至將軍隊和武器裝備轉向中印邊境地區和印度洋,以便形成應對中國的雙線防。

看來印度打算「死撐」了,當初對峙的時候底氣十足,也全靠川普政府暗中支持,但是如今美國大選已經落幕,川普也開始準備交接程序,而拜登入駐白宮後首先會集中精力控制國內疫情,對印美關係如何重新定調也是未知數。

如今印度還是以"唯恐天下不亂"的心態去加大對中國的挑釁,倘若加劇衝突,到時候反而會陷入孤立無援的尷尬局面。

看來,要說臭味相投,臺灣和印度也能組成一對兒。

印度某些非官方組織就曾與蔡英文在網上互動頻繁,蔡英文更是在推特上「曖昧」地回覆:親愛的印度人。

現在看來,印軍在寒冬的邊境裡煎熬,蔡英文正在「秋鬥」的氛圍裡苦笑,大家真是「彼此彼此」。

當然,這背後都少不了美國的「功勞」,不論是在中印話題上拱火,還是在臺海問題上起亂,其目標從來不是幫助亞太地區實現利益最大化,而是實現美國的霸權最大化。

所謂的「安全保障」,只是美國利益得到保證後,對所謂盟友的一種施捨罷了。印度和臺灣,還是仔細掂量一下,一味玩火,終將玩火自焚!(趙家龍)

相關焦點

  • 島內「秋鬥」:蔡英文,下臺
    據臺灣媒體報導,島內30年來最大規模「秋鬥」遊行22日下午登場,為抗議民進黨當局開放「萊豬」(含有瘦肉精的豬肉)、關閉中天新聞臺,激起民眾怒火,現場有數萬人聲援,民眾高舉旗幟,高呼「蔡英文下臺」。怒火中燒 島內民眾高呼:下架蔡英文活動現場,憤怒的民眾高舉「英獨買毒豬、舔美」「食安變萊胺、賣臺」等旗幟、標語,表達訴求。有民眾製作一隻充氣豬氣球上,寫有「蔡英文下臺」字樣。也有民眾高舉蘇貞昌照片並諷刺其「賣臺、吃毒胺」。
  • 臺灣6萬民眾集體「秋鬥」,蔡英文遭怒嗆
    「秋鬥」怒嗆蔡英文很「毒」 這次「秋鬥」的關鍵詞正是「毒」,之所以會選擇這個詞作為代表,是因為臺灣當局開放菜豬進入臺灣市場,這些豬肉實際上就是含瘦肉精的美國豬肉
  • 邊境印軍終於攤上大事了,對手亮出最強轟炸機,3萬人成甕中之鱉
    圖為印度前線士兵 近日,據媒體報導,邊境印軍終於攤上大事了,對手亮出並已出動最強轟炸機,河谷中3萬印軍危險了,一旦轟炸機對附近重要道路和橋梁進行轟炸,那麼3萬人將成為甕中之鱉
  • 邊境越來越安靜?印軍後勤不足悄悄撤兵,中國軍隊吃著火鍋唱著歌
    中印邊境摩擦持續許久,印度媒體一開始高調叫囂,宣揚將不斷對邊境增兵,並在國內多次試射新型飛彈,印度政府試圖以此來轉移國內矛盾,迫使中國讓步。但隨著天氣愈發寒冷,溫度持續下降,印度媒體的囂張氣焰仿佛被放掉了氣,變得老實起來。
  • 島內上演30年最大「秋鬥」,6萬人高喊蔡英文下臺
    今日(11月22日)下午1時左右,臺灣例行「秋鬥」遊行在臺北市凱達格蘭大道(簡稱「凱道」)登場。《中國時報》等多家臺媒稱,截至下午2時,已有6萬人到場聲援。這場示威活動因聲勢之大,被稱為臺灣「30年來最大規模的秋鬥遊行」。 「秋鬥」遊行,又稱勞工遊行,是臺灣各種勞工運動團體主辦,爭取勞工權益的遊行活動。
  • 最大「秋鬥」落幕「豬內臟」之戰上演 蔡英文別錯估民意!
    「換了位置換了腦袋」 臺灣資深媒體人賴嶽謙在《無色覺醒》欄目中分析,2018年「九合一」選舉前,民進黨雖握有全面執政優勢,但在時空背景下,民進黨蔡英文當局因為施政不力而不得民心,導致民進黨在2018年地方市長選舉嚴重潰敗,當時首任臺當局領導人蔡英文的民調支持度不斷創新低,甚至時任臺行政機構負責人賴清德也被迫下臺
  • 22日,臺灣「秋鬥」現場民怨沸騰,島內數萬人集結:蔡英文下臺!
    11月22日,臺灣「秋鬥」遊行正式登場,大批民眾聚集在蔡當局門前,搖旗吶喊,表達島內民眾「反毒豬」、「反雙標」等訴求。近年來,蔡當局的多項「施政」舉措損害民眾根本利益,危害臺海和平,致使民怨沸騰,數以萬計的民眾開始自發參與「秋鬥」遊行。
  • 臺青:「秋鬥」後的臺灣社會 還會是民進黨的《1984》嗎?!
    若再從這三大訴求進行分析就可以發現過去四年半載裡的日子裡,說句實話臺灣真的把過去積累40載「亞洲四小龍」之首的紅利全部用完花光殆盡了,從政治制度、言論自由、食品安全到教育環境基本上是全面崩盤,以下就從此次「秋鬥」的亮點和訴求談起。
  • 莫迪又在邊境搞事?印軍大幅提升彈藥儲備,同時打贏2場激烈戰爭
    其實在之前很長的一段時間裡,印度軍隊在彈藥儲備上就不止吃過一次虧。60年前的交手中,印度軍事部隊僅交火幾個小時彈藥就全然一空,導致在戰爭中潰不成軍;1999年,在印巴卡吉爾衝突中,印巴兩軍在進行高地爭奪的關鍵時刻,瑞典FH-77B型155毫米榴彈炮作為印軍最重要的支援武器卻因為炮彈供應不足而無法進行作戰,導致印軍在這場戰爭中落了下風。
  • 「秋鬥」蔡英文當局 國民黨動員會5米巨型充氣豬亮相
    綜合臺媒報導 臺灣「秋鬥」遊行周日凱道登場,國民黨今在「立法院」議場前召開行前記者會公布氣球、加油棒等文宣品,並搶先亮相長5公尺、寬3公尺巨型充氣粉紅豬,國民黨、黨團、地方縣市長與議會將總動員到場。國民黨主席江啟臣痛批蔡英文當局進口萊豬、買廣告養網軍、沒收公投等罄竹難書,「在野喊謙卑、執政武則天」,號召民眾當天穿黑衣到場,不要有政治圖騰,「今天不站出來,以後站不出來,不要成為獨裁的幫兇」。
  • 10萬印軍每天都有傷亡,最多將損失2萬人!印軍少將突然洩氣
    儘管印度與鄰國為了解決長期的邊境僵局已經達成了一些共識,但是拉達克東部衝突點仍然危機四伏,局勢依舊相當緊張。印度網站近日報導了駐紮於拉達地區克印軍的狀況,在海拔18000英尺的山區,印度軍隊如何維持日常巡邏及基本生存。印度《經濟時報》報導:印軍為迎接嚴冬做好準備,以牽制鄰國。
  • 我軍對印軍有多藐視?看70年邊境雙方駐軍數量,不到印軍十分之一
    1958年印度在經濟困難的情況下,購買了大量的火炮,坦克以及飛機等,並且印度陸軍先後接管了中,西段全線防務。1959年又在西段建立了33個據點,建立各種山地戰學校,在列城,託以昔等地區建立了機場。1961年建立了列城公路,還在班公湖開設了碼頭,與此同時大量購買美制武器,空運各種軍用物資,並向中國境內設立了據點。
  • 拉達克下雪了,印度的麻煩來了:邊境印軍吃什麼?
    ▲印軍向前線運送物資 視頻截圖印度Print網站報導了印軍前線物資缺乏,幾乎是什麼都缺,連防水作戰靴這樣最基本的單兵物資都缺。在海拔5045米的比拉豐德拉山口,在那裡的印度第4廓爾喀聯隊士兵就住在雪地帳篷裡,食品凍得比磚頭還硬,連世界聞名的廓爾喀彎刀都無法砍開。越到後面,大雪將覆蓋更大範圍,越來越多的印軍將呆在冰天雪地裡,物資匱乏的他們將面臨更多困難。
  • 莫迪政府慘遭打臉,印度邊境建起「豪華方艙」,印軍不住
    隨著氣溫的下降,現在駐紮在印度邊境的印軍開始叫苦不斷,印度的後勤部門一直都存在問題。在剛開始時,防寒物資遲遲不到,士兵的溫飽都存在嚴重問題。在邊境的氣溫已經達到零下五十度,為了對抗嚴寒的天氣,在一夜之間印度邊境冒出了大量豪華方艙。然而在這些方倉建好之後,印軍寧願在帳篷裡挨凍。
  • 島內6萬人「秋鬥」怒嗆蔡英文下臺,現場放張學友《你好毒》痛批...
    這場30年來最大規模的「秋鬥」22日下午1時登場,2時許已有6萬人聲援,民眾高舉旗幟,沿路高喊「蔡英文下臺」,並用《兩隻老虎》的旋律唱「美國豬快來了,蔡英文吃掉、蘇貞昌吃掉,好不好……」。現場播放香港歌手張學友的歌曲《你好毒》,痛批執政黨罔顧人民。在不遠處的「自由廣場」,則是國民黨發動集結的場子。
  • 邊境印軍從五萬縮減到五千,印度還是選擇退兵,軍官:士兵熬不住
    一時間讓很多國家都充滿了迷惑,印度對於邊境對峙是怎麼想的,難道印度真的打算把幾萬人直接扔在山裡面就不管了?印度士兵絕地求生印度方面主要屯兵的地區在班公湖南岸喀喇崑崙山的山谷之中。由於氣候的原因,比起山谷外的平原地形,這裡的環境更加複雜。錯綜複雜的山谷就像是一個個巨大的通風管道,24小時不間斷的吹著寒冷刺骨的大風。
  • 印軍軍費被挪用,邊境對峙怕是堅持不下去了
    就在幾天前,印度幹了一件非常瘋狂的事,不知道是有預謀,還是無畏無知,也有可能是愚蠢:印軍竟然在印巴實際控制線附近,對巴方境內的聯合國車輛開火,好在巴基斯坦士兵不顧生命搶救,才保證了車內觀察員的安全撤離。
  • 印媒稱印軍彈藥充足,可在邊境「激戰」15天,網友:然後呢?
    圖為印巴邊境軍隊與此同時,印度國防部門14日則表示,當前海陸空三軍都正在進行「高水平的準備工作」備戰工作。可以聯想到此前印軍部表示為了更好地平衡中巴威脅,將130萬軍隊重新部署在兩條邊境線上,包括大量的坦克戰車的調動,可以看出印度開始「認真」了。
  • 我軍在邊境朝印軍放「洗腦神曲」?印度人傻了,四面楚歌聽過沒?
    最近,中印邊境又熱鬧起來了。 據環球時報9月18日援引多家印媒消息,就在中印雙方在所謂「拉達克」地區緊張對峙之際,我軍突然開始玩起了心理戰,用高分貝的揚聲器對著印軍方向播放旁遮普語歌曲,同時還用印地語向印軍大聲喊話,提到印度士兵如何在一場無法勝利的戰事中送死,以及他們應該擔心冬天的到來。
  • 解放軍中印邊境播放「我在東北玩泥巴」,喊話印軍:冬天快到了
    視頻截圖印媒援引消息人士的說法猜測,解放軍此舉或是為了轉移印軍的注意力,也可能是為了給自己減壓。大聲播放歌曲不僅表明解放軍試圖分散印軍的注意力,還試圖向印軍表明解放軍了解印軍所有的行動。報導稱,除了播放旁遮普語音樂,解放軍還使用印地語向印軍大聲喊話,提到印度士兵如何在一場無法勝利的戰事中送命,以及他們應該擔心冬天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