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線上影視劇精品化的三國殺,正在悄然開啟!

2020-11-18 騰訊網

作者:傑sir

今天跟大傢伙嘮嘮一個現象。

似乎大家都發現了在前幾年的時候,電視劇圈子有一個很不好的現象——越拍越長。

動輒七八十集的大製作,宣傳上打上鴻篇巨製的標籤,這樣的作品不外乎兩種:又臭又長和越看越香。

而電視劇越拍越長的背後,是電視臺和出品方利益雙收的結果,特別是電視臺開創了極具超前思維的周播模式後,一部劇能夠在儘可能長的時間內捆綁觀眾,那廣告費和作品版權收入也更加可觀。

那些年,網絡觀影習慣和便利程度也還沒有現在這麼發達,至少,在大部分人的休閒娛樂意識中,電視依然是首選,而手機更多是用來聊天和玩遊戲的。

因此,電視臺與影視出品方的合作模式倒也運轉地不錯,歸根到底就是觀眾話語權微弱。隨著網際網路時代的蓬勃發展,4G與智慧型手機成了大多數人的標配,WI-FI走入千家萬戶,電視似乎已經逐漸成了家庭茶話會的背景聲音來源。

智能時代的兩大必備元素:網絡和終端,都已經普及,於是在影視劇領域,觀眾有了更大的自主權,無論是更為便捷地獲取觀影資源,還是自由地在網絡上參與討論和意見表達,都從某種程度上倒逼電視臺和影視出品方作出改變。

這種改變不是權益的讓步,而是讓他們意識到在過去幾年內,因為電視臺和影視資本之間如魚得水的合作模式,催生了一大批質量低下的影視作品,在未來可能會行不通。

在按集數售賣的規則下,影視劇拍的越長,出品方的獲利也就更大。而影視劇的長度,往往離不開劇本內容的支撐,沒有一個合理、足夠動人的故事,影視劇最終就會又臭又長。

舉個慄子,陳浩民演的那個曠世神話系列《活佛濟公》,從2010年到2014年一共拍了四季,這種敬業程度大概值得一張敬業福了。

但是,僅第四季就有68集(TV版,DVD版73集),而整個系列下來,超過270集,你敢信?

陳浩民版的《活佛濟公》拍出了影視界的IP極限,也戳破了資本家的臉皮厚度。這四部作品的平均分5.5,及格線以下。

如果說分數不可靠,那能夠拋開一切成見,去欣賞一部曠日持久的現代嘻哈風的古裝神話劇,在下只能佩服五體投地,順手給你大腦門點個讚。

《活佛濟公》真的是將賺快錢的思路運用到極致,無論是劇情、角色塑造,還是服裝道具、後期處理等,都透露著濃濃的殺馬特風,一副「我無所謂,但你不得不看」的挑戰精神。

並非單獨針對這部劇,也不是單獨針對陳浩民個人。陳浩民飾演的段譽,奠定了我對這位痴情的翩翩公子最原始的想像,然而,在《活佛濟公》中,連同陳浩民一起,所有的角色都在使勁放飛自我。

而且,提到濟公題材,1985年的時候,遊本昌老師就拍出了《濟公》,如今評分8.3,遊本昌老師也成就了大眾心中最為知名的濟公形象。

更重要的是,85版的《濟公》才12集。可是大多數人回憶起來,似乎《濟公》的故事遠遠不止這個體量,這種回憶錯覺,也意味著當年的這部劇每一個細節都在觀眾心中留下深刻印象。

《活佛濟公》是那些年影視劇粗製濫造的一個縮影,以它為代表的古裝題材,頻繁翻車,而在神話領域更是重災區。

我曾經在某水果臺看過一個古裝劇的片段,一群演員站在河邊,衣服五顏六色,頭飾千奇百怪,而整個畫面的色彩則是濃濃的現代感,搭配這城市公園般的溪流和草地,我的眼睛突然被辣到了。(我相信大多數觀眾都能腦補出那些年的一些奇葩神話題材劇)

直到今天我都不知道當時突然翻到的那部劇叫什麼,但是我覺得自己不配看這麼有層次感的劇。

除了這樣的古裝題材,還有現代都市愛情劇以及抗戰神劇,並稱影視劇三大坑。

雖然題材不一樣,但是腦殘、無邏輯、演技浮誇、特效感人等特點,卻一個沒少。

究其原因,就是影視圈的快錢越來越好賺,只要在最短的時間內,拍出最長的劇集,就能快速換錢,這種買賣誰不願意幹?

於是,劇情注水,一句話的事能演上一周,絕不當場解決。演員不再聚焦於人物內心塑造,在劇情已經無法搶救的時候,角色開始灑脫放飛自我。

因此,不倫不類,成了當時評價影視劇最常用的詞彙,而除了這些,影視劇中的機位、補光、構圖、色彩、臺詞配音等等,都被犧牲殆盡。

古裝劇沒有古裝感,現代劇懸浮現實之上,而抗戰劇充滿意淫,是行業的不幸。

其實,電視劇越拍越長已經是行業不可改變的事實,隨著電視逐漸走入千萬家,影視劇作品的數量也是逐年增加。而隨著21世紀的到來,越來越長的電視劇數量也飛速增長。

▲圖片來源見logo

如果說,40集以內的影視劇屬於行業標配,那從上圖中可以看出,在過去十年,40集以上的影視劇數量激增。

並非說影視劇拍的長就一定不好,就像前面說的,除了又臭又長的類型,有一些也越看越香。

就像2003年的《走向共和》,全劇59集,評分高達9.7分,在觀眾心中長期位居神劇榜首。

還有2007年的《大明王朝》,全劇46集,評分也是9.7分。

而近幾年的一些影視劇出淤泥而不染,包括《琅琊榜》《甄嬛傳》《那年花開月正圓》《風箏》《白鹿原》等,都收穫超高口碑。

這裡無怪乎它們的劇情推進、作品畫風、拍攝手法等滿足甚至超過了觀眾的心理預期,不把觀眾當傻子,是一部影視作品最基本的素養。

現在想想,其實大多數8090後童年成長過程中所看的那些影視劇,本身集數都很短。

除了《濟公》,86版《西遊記》25集,1997年的《太極宗師》28集,1998年的《還珠格格》24集,1999年的《蓮花童子哪吒》20集,2000年的《西遊記後傳》30集,2001年的《天地傳說之寶蓮燈》20集、《機靈小不懂》30集,2004年的《水月洞天》30集···

然而,那時候的古裝劇給我們留下深刻印象,劇中人物的裝扮和道具舞美都很有場景感,所以說,有時候高質量的作品跟集數並不呈正相關。

就像剛剛在網絡上播完的兩部網劇《我是餘歡水》和《鬼吹燈之龍嶺迷窟》,前者12集,後者18集。

兩部作品用實力說話,打了行業一巴掌,短小,確實可以很精悍。

《我是餘歡水》用兩集刻畫出了一個唯唯諾諾膽小怕事的中年男人形象,同時將一個現實的社會眾生相用諷刺的手法呈現在觀眾面前。

這是劇本的精華所在,也是主創才華的表現。雖然最後一集在衝突推進和現實的解剖上稍顯無力和拖沓,但不影響整部劇的上乘質量。

同樣的,《鬼吹燈之龍嶺迷窟》作為一個經典IP的網劇改編,18集的體量真的是很克制了,而且,中間還穿插了3集的鷓鴣哨探黑水城的回憶。

但是,這部劇在細節還原、人物性格刻畫上,都誠意十足,馬大膽和李春來的角色充滿驚喜,而潘粵明飾演的胡八一在後面的劇情中,漸入佳境。

同時,墓穴中的環境構造、氛圍營造等,都帶給觀眾身臨其境的感覺。

其實,《我是餘歡水》和《鬼吹燈之龍嶺迷窟》兩部劇的成功,也並非年初的意外收穫。

網劇的誕生已經有好幾年了,隨著網際網路向手機端垂直延伸,觀眾更加傾向於在手機上看視頻,而為了符合觀眾碎片化時間規劃,網劇在劇集數量和單集質量上都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最開始的網劇還處於群魔亂舞的戰國時代,各種資本力量試圖將電視圈的粗製濫造通過複製到網劇領域賺得快錢,最終都折戟沉沙了。

後來,優質影視製作團隊轉戰網劇圈,和資本之間的博弈在網際網路平臺得到新的平衡,於是,網劇的PGC時代來臨。

早在2016年,正午陽光就拍出了《鬼吹燈》系列改編的第一部優質網劇《精絕古城》,獲得口碑流量雙豐收,這部劇只有21集。

隨後,《白夜追兇》《河神》《瘋人院》《我叫黃國盛》《東方華爾街》《無證之罪》《你好,舊時光》《一起同過窗》《唐人街探案》等相繼湧現。而今年年初上線的《唐人街探案》單元劇模式,已經逐步接軌國際網劇開發模式,口碑質量得到認可。

在完美兼顧網絡觀劇體驗的同時,沒有丟失劇作的品質,這或許是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對影視劇行業最大的改變吧。

而在今年2月份,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就發布了《關於進一步加強電視劇網絡劇創作生產管理有關工作的通知》,其中指出,電視劇網絡劇拍攝製作提倡不超過40集,鼓勵30集以內的短劇創作。

回到最初的主題,影視劇,不以長短論英雄,根據內容的豐富程度,皆可出精品。

最重要的,不忘一個行業的初心。

今年的這場疫情,可以說是加速網際網路觀影習慣的培養,而越來越多的影視劇作品走向線上,必將是未來大勢所趨,一場屬於線上影視劇精品化的三國殺也在悄然開啟。

孰優孰劣,這次,決定權在觀眾手中。

原創不易,如需轉載,請於評論中留言

相關焦點

  • 三國殺:線上三國殺和線下三國殺有什麼區別?玩家:還是打牌爽!
    文:小胖三國殺是個火遍了大江南北的遊戲,三國殺大致分為兩種,一種是網絡版的三國殺,顧名思義就是線上遊戲,無論是電腦版還是手遊,都被算作網絡版的三國殺,另一種是現實中的三國殺,兩者看似是相同的玩法三國殺網絡版和現實版的玩法基本上相似,不仔細想的話感覺先是出的網絡版在根據網絡版延伸出來的現實版,其實玩的時間就的玩家知道,自己最先開始接觸的是卡牌三國殺,在那個電腦和手機沒有普及的時候,三國殺已經火爆大江南北,很多玩家都是先接觸的卡牌三國殺,而並不是電腦網路版,所以誰先出來的這個問題就很複雜了,大多數人仔細想想感覺還是卡牌出的早。
  • 三國殺:從線下殺入線上,三國殺竟然有過兩個遊卡?
    (杜彬)在三國殺很早就傳入清華校園後,玩家杜彬很敏銳的意識到了其中潛藏的商機,他很快就聯繫上了黃愷,給予了他很多商業上的幫助。比如,最早期的三國殺都是黃愷用剪刀裁紙自己手工做出來的,而杜彬資助了黃愷找印刷廠印刷了第一版5000套的龍版三國殺,沒有杜彬,三國殺可能至今也是一款小眾遊戲。
  • 三國殺新時代開啟:廢柴逆襲,諸神黃昏
    三國殺新時代開啟:廢柴逆襲,諸神黃昏 三國殺新時代開啟:廢柴逆襲,諸神黃昏!
  • 三國殺名將傳上線兩年成績卓越 遊卡詮釋IP裂變可能性
    日前,知名IP「三國殺」母公司遊卡旗下精品手遊《三國殺名將傳》迎來了兩周年慶,發布了全新的周年慶版本,並開啟了為期一個月的慶祝活動。 《三國殺名將傳》曾獲韓國iOS下載榜第一 《三國殺名將傳》可以說是遊卡在「三國殺」IP上的裂變與延伸,它的市場成績,也代表著遊卡在IP化發展道路上取得的成果。
  • 《三國殺》天下歸新嘉年華,7月18日盛大開啟!
    《三國殺十周年》首屆線下嘉年華將在杭州正式開啟,作為年度狂歡,嘉年華現場將為玩家帶來大咖盛宴,還有專屬遊戲情報、玩家福利、精彩互動等諸多內容,快來一睹為快!  超大嘉年華場地精彩紛呈  7月,在西子湖畔,遊卡桌遊邀你共襄盛典!
  • 今年618,直播電商三國殺的第一場公開戰役?
    要想獲得公域曝光,商家需要從5月25日預售開啟到6月20日活動結束每日開播。雖然過去一年,阿里對直播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手淘的直播入口一再提前,但在這種平臺級大促上如此扶持直播,還是有點令人出人意料。一個可能的解釋是,這是阿里對抖音快手的防守動作。因為今年618,很可能是直播電商三國殺的第一場公開戰役。
  • 三國殺十周年
    1、1月1日,《三國殺》第一個正式發售的印刷版本《三國殺(初版)》又稱「龍版三國殺」 發行。9月18日,《三國殺(線下推廣版)》發行。       10月1日《三國殺(標準版)》發行,11月16日,《三國殺·神話再臨-火》擴充包發行。     2、7月23日,「遊卡桌遊」首次亮相ChinaJoy,發布《Q版三國殺(標準版)》。8月,推出「三國殺3v3」模式玩法,開啟《三國殺》競技新紀元。     3、12月27日,《三國殺Online》正式開始公測。
  • 香港問題是一場詭異的三國殺
    香港中產階級是逍遙派,工作壓力大,沒有閒時間,大多時候並不會深度參與這場三國殺。在千年前的三國中,蜀國是唯一一個有名義上的道德制高點的,所以堅持自稱蜀漢,而不叫劉蜀。這個道德制高點來自歷史繼承,是王朝傳承的道德合法性。很有意思的是,在今天香港的三股力量中,民粹英美派也有類似的所謂的道德制高點。這一道德制高點來自第一次科技革命以來,歐美在硬實力崛起後進行的長達數百年的意識形態經營。
  • 三國殺OL11周年嘉年華人氣火爆 200萬人狂歡共慶
    《三國殺OL》11周年嘉年華慶典已全面開啟,三國殺玩家都已進入狂歡模式。據不完全統計,截止目前,到三國殺11周年嘉年主題頁面祈願的玩家已破200萬人,心願集結福利已全部解鎖。同時,《三國殺OL》十一周年新資料片也將陸續解鎖新玩法,一場大型的周年慶狂歡正在三國殺上演。
  • 狼人殺產業的「冰與火」:綜藝不景氣,但線下殺吧日入100萬,APP在社交軟體排名第三
    綜藝節目在一連串的問題下遭遇瓶頸,有什麼辦法能救救綜藝嗎?線上節目+app,線下殺吧+大賽,能造星的狼人殺已經構成產業鏈了在電視綜藝和網絡綜藝不景氣的情況之下,有一股新勢力卻在悄然發展。 線下紅火,線上狼人殺也不冷清,狼人殺APP接連面世,僅在App中搜索,就有40家狼人殺軟體在競爭,其中「天天狼人殺」、「手狼」、「狼人殺」成為最熱門的三款APP。其中,「狼人殺」在社交排行榜中位列第三,僅次於QQ和微信。
  • 《三國殺·幻》——披著三國殺皮的愛情故事
    把這句話放在當前的中國影視市場裡,講一個完整的故事還是挺難的,這部《三國殺·幻》至少做到了。沒有像我想像中那麼讓觀眾難懂,因為一開始的概念中這就是個披著《盜夢空間》講著《禁閉島》的愛情故事。這個披著兩層外衣的故事,依然沒有講亂,這一點算是驚喜。
  • 這場線上電影節,正在悄然推動一場雲革命
    無論是國內的北影節還是國外的「We Are One」,都通過線上的形式,試著復刻我們過往的電影節體驗。前一陣在B站上舉辦的「雲上坎城」活動,又為我們的「雲電影節」體驗塗上了一抹不同的色彩。對於B站的資深用戶來說,彈幕與視頻的結合,早就已經成為了一種新的影像形態。
  • 三國殺哪個新梗能超越經典?54320,遊戲正在蒸蒸日上哦
    大家好,這裡是「一起來玩梗」的玖見三國。能說出《三國殺》經典梗的才是老玩家,但是能夠說出那些梗出處的人少之又少。今天小玖來給大家介紹一些三國殺經典梗的來源,另外大家覺得最近新出的梗哪個才能和這些老梗比一比呢?54320
  • 三國殺也要玩綜藝了?《全民三國殺》讓「面殺」節目效果拉滿
    三國殺出綜藝節目了??千算萬算就是沒算到三國看著作為一個經典的桌面卡牌遊戲竟然可以這麼「潮流」了,這誰頂得住?不過有一說一,自從消息出現之後三國殺的玩家們才是最真實的,畢竟作為一個卡牌對戰類型的遊戲,其吸引玩家的特殊優點還是有點少的,雖然最終都少不了會入坑的結局,但是這類綜藝節目的出現肯定會增加萌新入坑速度的,老玩家們表示已經急不可耐了。
  • 《三國殺》三國殺孫魯育解析
    重點問題集中解釋:》》三國殺移動版的孫魯育與三國殺OL的孫魯育有何不同?三國殺移動版的孫魯育在去年實際上就是按照三國殺OL的孫魯育改版的,但是她的技能與三國殺OL的孫魯育是有幾點區別的,這裡列出,大家能夠區分即可。
  • 為什麼火起來的是狼人殺,而不是三國殺?
    也許好多同學還同時玩著 LOL、DNF、CF,但最令我懷念的,必定只有三國殺。與現在遍地開花的狼人殺一樣,當年三國殺風靡時也出現了各種模仿之作,甚至騰訊也推出「英雄殺」來分一杯羹。當年的爆款桌遊三國殺現在也已經很少見,而狼人殺借著綜藝、直播、手機 APP 等各種方式席捲而來,不管是線上還是線下,無疑是現在最火的桌遊(之一)。為什麼火起來的是狼人殺,而不是三國殺?
  • 十年三國殺從爆火到無人問津三國殺的歷史只是中國網遊的一個縮影
    三國殺精美插畫線下桌遊這種東西只要一個同學花上幾十塊錢就能讓全班十個人白嫖,更不用說國內強大的盜版市場了。根據2012年調查報告報刊亭上的盜版三國殺月銷量能達到上百套,商店裡的正版三國殺月銷量卻不足10套,想要賺更多的錢,三國殺只能轉向線上。線上版本很快就受到了玩家的廣泛認可,人滿即開,規則清晰,競技性強,讓一大部分核心玩家都選擇了向線上轉移。
  • 58同城:《三國殺·幻》正在上映,獨特改編思路值得期待
    由鄭伊健、賈清、于榮光、克拉拉等主演的改編自經典卡牌桌遊《三國殺》的IP奇幻電影《三國殺·幻》已於11月9日全國上映。一直以來,遊戲改編電影並不少見,而這一部《三國殺·幻》卻為遊戲改編電影提供了一種全新思路。
  • 邊鋒副總杜彬:《三國殺》全新手機遊戲《三國殺傳奇》問世
    杜彬:時間過的真快,轉眼《三國殺》就已經問世六年了。六年來《三國殺》不斷的發展,從一款遊戲已經變成一種文化現象。它從最開始的桌遊發展成頁遊、手遊,乃至今天的二代三國殺——《三國殺傳奇》。《三國殺Online》上線六年以來,累計註冊用戶數超過1個億,月活躍用戶數1000萬。
  • 有你真好 2020三國殺年終盛典遊卡感恩回饋
    2020《三國殺》(移動版)年終盛典12月5日在杭州LGD電競館圓滿落幕!本次盛典遊卡以「有你真好」為主題,為廣大玩家帶來了一場精彩又難忘的活動,共同感恩這難忘的2020年。年度頒獎典禮帶大家重溫2020,現場殺伐決斷的SCL2V2項目總決賽,讓玩家屏住呼吸目不轉睛,精彩的才藝表演,又讓人忍不住讚嘆三國殺er的多才多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