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天屠龍記》是金庸先生的一部經典武俠小說,也是「射鵰三部曲」的最終一部。在《倚天屠龍記》中,明教的「逍遙二仙」十分出彩,左使楊逍和右使範遙都是風流倜儻、帥氣瀟灑的武功高手。尤其在新版的《倚天屠龍記》中,楊逍甚至搶走了不少主角張無忌的風頭。
楊逍和範遙是明教中僅次於教主的高手,兩人的武功各有千秋。一般來說,讀者們認為左使楊逍的武功略強於右使範遙。但在《倚天屠龍記》原著中,範遙但是能跟張無忌打到一百招以上,莫非他的武功更勝楊逍?先提一句,他們二人的武功跟「左、右」排位無關。古代有些朝代以右為尊,有些朝代以左為尊,所以有「無出其右」,「虛左以待」兩個成語。
光亮右使範遙
《倚天屠龍記》原著中,明教有兩位高手讓人敬仰,一位是白眉鷹王殷天正,一位是光亮右使範遙。六大派圍攻光亮頂時,殷天正早已脫離明教自立門戶。但他在明教的生死關頭仍是趕回了光亮頂,力戰六大高手捐軀護教。殷天正的忠義讓人肅然起敬,而範遙的所作所為更是讓人感觸到他的赤膽忠心。《倚天屠龍記》原著第26章的名字叫做「俊貌玉面甘毀傷」,說的便是範遙。
範遙為了探查陽頂天離世的真相,他自己毀壞了帥氣的面龐,燙壞了嗓音,潛入汝陽王府中做臥底。原著中寫到:「楊逍、範遙當年江湖上人稱「逍遙二仙」,都是帥氣瀟灑的美男子,範遙竟然將自己傷殘得如此醜惡不勝,其費盡心機,實十分人所能為。」韋一笑素來跟範遙不和,但他看到範遙的費盡心機後,當場就給範遙跪了下去。
範遙跟張無忌打到100招以上
假如論謀略手段,範遙跟楊逍相差不大。在萬安寺挽救六大派時,楊逍提出了大致戰略:用美酒和韓姬控制玄冥二老。範遙完善了楊逍的計謀並將其完美執行,幾乎做到了滴水不漏。範遙的殺伐決斷,臨機處置,現已是《倚天屠龍記》中的頂尖人物,那他的武功如何呢?範遙在跟張無忌相認之前,他曾經以「苦頭陀」的身份跟張無忌大戰了一場,兩人先比拳腳,再比劍法,最終比拼內力,最終一向打到了100招以上。
在這場大戰中,範遙有心試試張無忌的實力,所以他基本上沒有留力。《倚天屠龍記》原著描寫如下:「這苦頭陀的招數甚是繁複,有時大開大合,有時詭秘古怪,顯是正邪兼修,淵博無比。張無忌用太極拳跟他拆招,直鬥到七八十招。」兩人比完拳腳之後,又比了二三十招劍法,張無忌對範遙劍法的點評如下:「若在半年前遇到此人,劍法上我不是他敵手。比之那八臂神劍方東白,這苦頭陀又高上一籌了。」
張無忌此時現已學會了張三丰的太極劍,也就獨孤求敗的木劍境地,能夠做到「無招勝有招」。範遙在劍法上完全敗給了張無忌,手中的劍還被張無忌奪走了。張無忌奪劍時,範遙跟他對了一掌,兩人又拼了一下內力。論內力,範遙自然無法跟張無忌相提並論。最終張無忌手下留情,範遙也對張無忌心悅誠服。
範遙能跟張無忌鬥到一百招以上,他的武功能否強過楊逍呢?答案是不能。為何這麼說?主要有三個原因,下面我們就簡略分析一下。
楊逍VS範遙
第一個原因,範遙的武學天分不及楊逍。範遙會的武功雖然多,但他的武學天分卻不如楊逍。明教的內功心法「天地大挪移」十分不流暢,常人修煉第一層就需求七年時間,修煉第二層需求十四年,第三層更加困難。
「天地大挪移」這種艱深不流暢的武功,需求極高的武學天分才能修煉。而陽頂天把「天地大挪移」傳給了楊逍,而不是範遙。這闡明什麼?闡明在陽頂天的眼中,楊逍的武學天分高過了範遙。楊逍在二十多歲時就把天地大挪移練到了第二層,足見其武學天分之高。
第二個原因,範遙的武功雜而不純。在《倚天屠龍記》中,範遙的武功以淵博著稱,他對各門各派的武功招式都略知一二。範遙在跟張無忌比劍時,他一招沒使完就能立即變招,而且他的拳腳功夫更是「繁複無比」。在金庸武俠中,武功這個東西貴精不貴多。你會的武功多,並不代表你的武功就強。
君不見,喬峰僅憑一套降龍十八掌就能縱橫江湖。而虛竹學全了逍遙派各種絕學,可仍是收拾不了鳩摩智。範遙和楊逍也是這個道理,範遙會的武功雖然多,但沒見他特別擅長哪一種武功,也沒把哪一戰武功練到登峰造極。
第三個原因,後期楊逍的武功前進很大,讓範遙自嘆不如。第三個原因也是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在《倚天屠龍記》的後期,楊逍的武功前進很大。在張無忌激戰三渡的金剛伏魔圈時,楊逍展現了一把絕技,聖火令在他手中玩出了花。原著描寫如下:「這六人之中,以楊逍的武功最為好看,兩枚聖火令在他手中盤旋飄動,忽而成劍,忽而為刀,百忙中尚自雙令互擊,發出啞啞之聲以擾亂敵人心神。相鬥未及四百招,楊逍已連變了22般兵刃,每般兵刃均是兩套招式,總共44套招式。」
此時楊逍關於武功的領悟,對招式的了解,現已逾越了範遙。範遙見到楊逍的絕技後,他自己心裡清楚,楊逍的武功現已超過了他。原著有如下描寫:「範遙自負於天下武學無所不窺,但此時見楊逍神技一至於斯,都不由得暗自嘆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