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環保——聖嚴法師

2021-01-10 佛教在線

禪修的最高境界,是超越對立及統一,那便是無我無相而又不離諸相的境界(圖片來源:資料圖)

人的心境,往往會因為受到環境的誘惑、刺激而產生情緒的波動,輕者覺得困擾,重者喪失自主的能力。如果有了心靈環保的措施,遇到狀況發生時,便可淺則保持平靜、穩定,深則自主、自在。

依據心靈環保的原則,每一個人都應該具備三個層面的修養,那就是保持身體、心理、精神的平衡與平常,通稱為身、心、靈的健康。然而一般人僅在意自己的身體是否健康,卻忽略了心理是否健康,尤其會疏忽了保持平常心的精神修養。因此,在順境中尚能揮灑自如,似乎沒有不能克服的難題,一旦遇到逆境當前,便哀聲嘆氣,不知如何自處了。這必須透過「心靈環保」的修為,才能做到「以平常心」來看待一切順境及逆境。 

佛家強調因果觀念,所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但是如果種瓜、種豆,不得其土,不順其時,不如其法,那麼種瓜未必能得瓜,種豆也未必能得豆。因為,從「因」至「果」的過程中,尚須有其他條件配合,稱之為「緣」。所以,事物的成敗,都必須「因、緣、果」三者具足。

「因果觀」必須配合「因緣論」,才是正確的現象論。從因到果,並沒有一定的必然性,個人主觀的因素固然重要,外在客觀的因緣能否如我們所希望的,也極為重要,不論是自己的因素或外在的因素,都充滿了不確定性,因此,我們只能做最好的努力,也要做最壞的打算。否則,過份樂觀或過份悲觀,都不是成熟健康的心態。

如何培養這種成熟健康的心境呢?有四個步驟:

一、遇事要作正面的評估,避免作負面的預測。人生的旅途總是起起落落,「起」是前進的過程,即使是「落」,那也是人生另一種前進的過程。

二、要能逆向思考,如此才能勝而不驕,敗而不餒。當在成功的顛峰之際,便要有走向下坡的準備;當因為失敗而跌落至谷底時,也要有攀登下個巔峰的願景。

三、凡事應當進退有度、收放自如。古人說:「達則兼善天下,窮則獨善其身」,也就是說如果一展抱負的機會來了,應該當仁不讓;萬一時運不濟,此路不通,就要養精蓄銳、候機待發。

四、不論成敗,都要抽離自我的私利與私慾,都要肩負起奉獻自我、利益眾生的責任。這便是一個有智慧、有慈悲的人了。

然而,如果你只在字面上理解,只知在道理上認同,心靈環保的力量不容易產生,必須輔以方法的練習,才能奏效;禪修就是相當有效的方法之一。剛開始時,可先練習放鬆身心,等到不再心猿意馬時,就可練習體驗身心的覺受;觀照自己呼吸的大小、長短、深淺、涼暖等感覺,這能讓內心平靜、安定、清明,若於此時忘卻身心的負擔,就能夠進入身心統一乃至身心與環境統一的境界了。禪修的最高境界,是超越對立及統一,那便是無我無相而又不離諸相的境界。

在這個境界中,你除了能夠掌控自己的身心,更能包容他人的缺點,尊重他人的優點,同時能夠感受到個人的小我,是不能脫離大環境而獨立存在的,個人是有限的,大環境是無限的。如果能再進一步放下身心,不執著環境,就能達到《金剛經》所說「無相」的境界,如此不但能適應各種狀況,而且只要是對眾生有利益的事,都能儘自己的力量去做,那就是《金剛經》所說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也就是心靈環保的最高境界了。

歡迎投稿:

Email: news@fjnet.com(國內)  fo84000@gmail.com(國際)     在線提交
QQ:983700265    電話:010-51662115轉8005      論壇投稿

免責聲明:

1.來源未註明「佛教在線」的文章,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佛教在線立場,其觀點供讀者參考。

2.文章來源註明「佛教在線」的文章,為本站寫作整理的文章,其版權歸佛教在線所有。未經我站授權,任何印刷性書籍刊物及營利性性電子刊物不得轉載。歡迎非營利性電子刊物、網站轉載,但須清楚註明出處及連結(URL)。

3.除本站寫作和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來自網上收集,均已註明來源,其版權歸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權益的地方,請聯繫我們,我們將馬上進行處理,謝謝。

相關焦點

  • 聖嚴法師的心靈環保思想
    聖嚴法師的心靈環保思想也正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之下提出的。本文收集整理了大量散落各處未被收入《法鼓全集》的聖嚴法師文章,為我們描述了聖嚴法師心靈環保思想的全貌。本文經七位專家組成的評審委員評審,被評選為首屆中華佛教宗風論壇美文徵集獲獎作品。現摘錄部分與廣大網友分享。尊敬的法鼓山創辦人聖嚴法師於2009年2月3日下午圓寂了,但是他的思想如今仍然散發著光芒,滋養著現代人日漸乾涸的心靈。
  • 法鼓文理學院校長惠敏法師 腦科學與心靈環保講座
    法師譬喻生動、幽默詼諧的演講,獲得現場觀眾如雷掌聲佛教在線臺灣訊 4月9日下午2點30分,法鼓文理學院校長惠敏法師在國父紀念館以「腦科學與心靈環保」為題,從腦科學探究禪修對心靈、生命、社會與環境的意義,同時結合學術與實證進行跨領域探索,向大眾分享心智運作的方法
  • 海峽兩岸佛教界首次聯手開辦「心靈環保體驗營」
    圖片來源:鳳凰網華人佛教鳳凰網華人佛教四川訊:日前,由四川什邡羅漢寺和臺灣法鼓山慈善基金會聯合主辦的法鼓山暑期大學「心靈環保體驗營」正式進入招生階段。這也是海峽兩岸首次聯手開辦「心靈環保體驗營」。據悉,法鼓山暑期大學「心靈環保體驗營」招生對象為18~35歲大學本科生及碩博士生,所有學員的學習生活費用均由主辦方承擔。體驗營為期5天,2010年8月9日正式開營。
  • 清遠法師:心靈環保是生命環保的關鍵所在
    編者按:在佛教傳播和發展過程中,我們可以發現佛教歷來都非常重視環境保護,這對在生態環境日趨惡化的今天具有現實意義,對此,清遠法師發表了文章《佛教的生態環保觀念及實踐方向》,在文中
  • 聖嚴法師:忙人時間多,勤勞健康好
    而且,從他每天誦經、修持、著作的「心靈功課」之外,還一直以「提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為念。不難了解:這位博士僧夙夜匪懈、無時無刻無不抱著為佛法獻身的悲願。 乍見聖嚴法師,信眾見到他體態清臞,雙目炯炯有神時,當下即有如棒喝。其實,聖嚴如此清瘦,其來有自。他說,母親在四十二歲時生下他,一個鄉下的貧婦,早已沒有奶水,加上當時身處戰亂,天災人禍不斷,營養不良在所難免。
  • 普法法師:買斷電視黃金時段 宣揚心靈環保
    福建電視臺2000年黃金時段招標會,為了禁毒和環保,鼓山湧泉寺方丈普法禪師用80萬元買斷廣告時段  普法禪師,上海人,初中始習佛,高中畢業入閩南佛學院,1985年進漳州瑞竹巖寺廟苦修。  拍賣師介紹蓄鬚僧人:「他是鼓山湧泉寺方丈普法禪師,此次競標是為做兩條公益廣告——宣傳禁毒和保護野生動物,即戒毒、戒殺,以實現新千年自然環保和心靈環保兩大心願。」  此話一出,掌聲響起,標牌紛落。只有在第一單元競標成功的198號舉牌。  普法弟子舉到78萬時,普法凝眉:「壞了,我要賣廟了。」
  • 淺談「心靈環保」——悟竟法師
    因為學佛的最高理想目標雖然是為了離苦得樂、斷惑證真、轉迷成悟、超凡入聖等,但是要達到這一最高理想目標,最重要的問題就是如何將心改善,實施「心靈環保」,使之達到最清淨的狀態。1、人心最大的汙染源一一貪嗔痴三毒煩惱人類的一切活動,一切善惡,都是由心主宰,被心牽引,受心支配。「佛子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嗔痴。」
  • 聖嚴說禪 一切具足
    聖嚴法師  大珠慧海向馬祖道一求佛法,馬祖告以:「一切具足,更無欠少,使用自在,何假向外求覓。」  這是指出每一個人的內心,都具備開悟的條件乃至於成佛的條件,不用向心外的他人追求什麼佛法。點擊↓閱讀原文,閱讀 聖嚴說禪|龍潭吹燭
  • 貴州梵淨山生態文明佛教論壇開幕 以佛學引領心靈環保
    以"心靈環保·世界和諧"為主題的2015中國梵淨山生態文明與佛教文化論壇在梵淨山開幕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演覺法師在論壇上作演講論壇現場佛教在線貴州訊 2015年6月29日,以「心靈環保·世界和諧」為主題的2015
  • 「生態放生」對當代佛教「生態環保」與「心靈環保」的啟示
    我們希望將「放生」和「環保」合而為一,將「人工」與「生態」和諧地結合;這樣的話,自然與生命才能產生有機地聯繫,這才是21世界最需要的環保意識;不過,佛教的環保,不只是「生態環保」或「自然環保」,而更注重的是「心靈環保」。2.唯有心靈的淨化.才能拯救我們的地球作為萬物之靈的人類,一方面以高科技主宰世界,一方面也因惡性攫取而破壞世界。
  • 心靈環保
    靜心讓我學會了真正的慢下來,慢下來才不會被習氣帶著跑,偶爾記不住,就會把下面這張圖片翻出來看一看,很受用哦~當你急的時候也可以拿出來看一看囖^-^靜心踐行了一百來天,對於我來說才剛入門,會繼續踐行下去,因為這是一個花錢也買不到的心靈環保,你靜了,這個世界就靜了。
  • 證嚴法師:做大地的園丁──環保地球
    證嚴法師(圖片來源:資料圖)  在過去的五、六年裡,慈濟歷經千辛萬苦,在各方愛心的護持下,終於如願以償取得土地,在嘉義大林建醫院,服務鄉親。  心理環保  剛才手語隊表演「一個呼吸的地球」和「大地的園丁」兩首歌曲,是關於大地環保及心靈環保。  人心一旦被汙染,就容易產生貪、嗔、疑、慢、疑:這「五毒」在人與人之間造成許多問題。  人的貪念愈多,欲望就愈大。
  • 聖嚴法師:每個人的一生都會經歷這八種苦難
    知是空華 · 即無輪轉歡迎關注祖道影來源:聖嚴法師著《每天懂一點淨化身心的禪心佛語
  • 延參法師坐鎮《老友記》優酷末日七問叩問心靈
    延參法師坐鎮《老友記》優酷末日七問叩問心靈   不管你信是不信,2012年12月21日,傳說中瑪雅人預言的「世界末日」,終於要來了!   圍繞著「末日論」,各路專家、學者紛紛站出來解讀闢謠。
  • 【「戲"說環保】直擊心靈的十大環保電影,你看了幾部?
    環境問題是生存危機是病毒蔓延也是人們內心的頑症在許多無知與清醒之間 許多環保電影擔起了最初的職能
  • 精舍的環保日常
    環保,是唯一答案!今年是慈濟環保 30 年,靜思精舍德劭師父在志工早會上,溫故知新環保志業緣起。「1990 年8 月23 日,證嚴法師應吳尊賢基金會邀請,在臺中舉行『幸福人生講座』,鼓勵大家用鼓掌的雙手做環保。當時,住在臺中豐原的楊順苓小姐,聽了證嚴法師的話,開始在鄰裡間推動資源回收,並將一個月回收來的錢,捐出做為愛心基金,慈濟人自此紛紛響應環保善舉。
  • 【回顧】2017年海外環保幹事精進研習會
    來自海南島的陳惟文與鄭蝦美夫妻檔,環保精進研習後,娓娓道出他們的感動與收穫。一連三天在臺中分會進行的「2017年海外環保幹事精進研習會」, 6月15日舉行 圓緣。來自全球十個國家三百六十三位學員及工作人員,共六百四十六人,透過視訊連線花蓮靜思精舍,與證嚴法師相會在雲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