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氣候異常,各地災害頻傳,主要是人類汙染大自然,造成溫室效應。我們能為大地做些什麼?環保,是唯一答案!
今年是慈濟環保 30 年,靜思精舍德劭師父在志工早會上,溫故知新環保志業緣起。
「1990 年8 月23 日,證嚴法師應吳尊賢基金會邀請,在臺中舉行『幸福人生講座』,鼓勵大家用鼓掌的雙手做環保。當時,住在臺中豐原的楊順苓小姐,聽了證嚴法師的話,開始在鄰裡間推動資源回收,並將一個月回收來的錢,捐出做為愛心基金,慈濟人自此紛紛響應環保善舉。現在,全球慈濟人已經讓垃圾變黃金、黃金變愛心、愛心化清流、清流繞全球。」
德劭師父也用照片,帶大家了解精舍的環保日常生活……
「精舍早期的環保站是簡易屋,垃圾分類的袋子是谷粉的生料袋,厚內袋會製成圍兜,薄內袋就做成垃圾袋,米袋回收可以裝菜乾、裝雜草。新的環保站啟用後,設有雨水回收塔,位置就在落羽松步道旁邊。」
常住師父們日常生活,處處落實環保,每天掃出來的落葉,挑菜挑出有蟲的菜葉,全送到大坑堆肥,自然分解。
證嚴法師的法,常住師父拳拳服膺。從精舍菜園摘回來的青菜,先在第一桶水清洗,接下來再到第二個桶子,一關一關洗,最後一個桶子裝最乾淨的水;水裡面如果有雜質,就會用網子撈起。
德劭師父說,「這樣做不但可以把菜洗乾淨,也是省水的好方法;混濁的水拿來澆灌菜園,比較清澈的水,還可以清洗再使用。」
德劭師父進一步說, 早期精舍大寮用燒柴的大灶煮三餐、茶水,每餐要煮 5、600 人份的餐食。「用木材生火要控制火候,這是一門大學問,火太大,飯菜會燒焦,就像我們的心如果非常焦急,是沒有辦法成就修行;而火候不夠,飯菜會煮不熟,就像學佛如果懈怠散漫,是無法成就道業的。」
(圖說:時代進步,大寮現在使用蒸氣鍋、瓦斯爐,煮的量多,也比較安全。)
早期大寮燒的木柴,都是回收的,有建築廢料 -- 板模,工廠廢料 -- 棧板,還有颱風過後的樹枝漂流木,回收的木柴鋸好後,就放進柴坊存放。
(圖說:常住師父學習鋸木柴,要注意力道和安全,培養禪定功夫。)
(圖說:回收的木柴不浪費,常住師父排放木材。)
2009 年 9 月 19 日觀音殿拆除,舊木板留下繼續延續物命。德劭師父表示,現在精舍主堂正下方 B1 的多功能教室、結集教室,使用的就是觀音殿留下的木地板。
靜思精舍力行環保減碳工作,自製環保酵素用來清潔精舍環境,取之大地,用之大地,讓生活回歸簡樸與自然。
(圖說:果皮可以製作成酵素,可當洗碗精。)
(圖說:精捨生產製造的淨皂,充滿有機農耕的純淨能量。)
(圖說:精舍常住師父落實節能減碳,出坡時騎乘三輪車。)
證嚴法師殷殷叮嚀:「愛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是責任也是使命-- 身行環保,保護生態,作大地的農夫;不受慾念束縛,知福、惜福、及時造福,作心地的農夫。人人用心照護大地與心地,才能平安與地球共生息。」
(德劭法師 志工早會開示)
20200821
記錄 整理:慈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