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舍的環保日常

2021-02-14 慈濟大愛DaAi

全球氣候異常,各地災害頻傳,主要是人類汙染大自然,造成溫室效應。我們能為大地做些什麼?環保,是唯一答案!

今年是慈濟環保 30 年,靜思精舍德劭師父在志工早會上,溫故知新環保志業緣起。

「1990 年8 月23 日,證嚴法師應吳尊賢基金會邀請,在臺中舉行『幸福人生講座』,鼓勵大家用鼓掌的雙手做環保。當時,住在臺中豐原的楊順苓小姐,聽了證嚴法師的話,開始在鄰裡間推動資源回收,並將一個月回收來的錢,捐出做為愛心基金,慈濟人自此紛紛響應環保善舉。現在,全球慈濟人已經讓垃圾變黃金、黃金變愛心、愛心化清流、清流繞全球。」

德劭師父也用照片,帶大家了解精舍的環保日常生活……

「精舍早期的環保站是簡易屋,垃圾分類的袋子是谷粉的生料袋,厚內袋會製成圍兜,薄內袋就做成垃圾袋,米袋回收可以裝菜乾、裝雜草。新的環保站啟用後,設有雨水回收塔,位置就在落羽松步道旁邊。」

常住師父們日常生活,處處落實環保,每天掃出來的落葉,挑菜挑出有蟲的菜葉,全送到大坑堆肥,自然分解。

證嚴法師的法,常住師父拳拳服膺。從精舍菜園摘回來的青菜,先在第一桶水清洗,接下來再到第二個桶子,一關一關洗,最後一個桶子裝最乾淨的水;水裡面如果有雜質,就會用網子撈起。

德劭師父說,「這樣做不但可以把菜洗乾淨,也是省水的好方法;混濁的水拿來澆灌菜園,比較清澈的水,還可以清洗再使用。」

德劭師父進一步說, 早期精舍大寮用燒柴的大灶煮三餐、茶水,每餐要煮 5、600 人份的餐食。「用木材生火要控制火候,這是一門大學問,火太大,飯菜會燒焦,就像我們的心如果非常焦急,是沒有辦法成就修行;而火候不夠,飯菜會煮不熟,就像學佛如果懈怠散漫,是無法成就道業的。」


(圖說:時代進步,大寮現在使用蒸氣鍋、瓦斯爐,煮的量多,也比較安全。)

早期大寮燒的木柴,都是回收的,有建築廢料 -- 板模,工廠廢料 -- 棧板,還有颱風過後的樹枝漂流木,回收的木柴鋸好後,就放進柴坊存放。

(圖說:常住師父學習鋸木柴,要注意力道和安全,培養禪定功夫。)

(圖說:回收的木柴不浪費,常住師父排放木材。)

2009 年 9 月 19 日觀音殿拆除,舊木板留下繼續延續物命。德劭師父表示,現在精舍主堂正下方 B1 的多功能教室、結集教室,使用的就是觀音殿留下的木地板。

靜思精舍力行環保減碳工作,自製環保酵素用來清潔精舍環境,取之大地,用之大地,讓生活回歸簡樸與自然。

(圖說:果皮可以製作成酵素,可當洗碗精。)

(圖說:精捨生產製造的淨皂,充滿有機農耕的純淨能量。)

(圖說:精舍常住師父落實節能減碳,出坡時騎乘三輪車。)

證嚴法師殷殷叮嚀:「愛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是責任也是使命-- 身行環保,保護生態,作大地的農夫;不受慾念束縛,知福、惜福、及時造福,作心地的農夫。人人用心照護大地與心地,才能平安與地球共生息。」

(德劭法師 志工早會開示)

20200821

記錄 整理:慈泠

相關焦點

  • 精舍師父細說 靜思家風
    (攝影者:陳春來,地點:臺南分會,日期:2014/03/16)「靜思人文,是慈濟的後盾,不僅提供生活的道糧,也提供心靈的道糧。」透過銀幕播放的影片,德倍師父引領大家神遊花蓮靜思精舍、苗慄三義茶園,跟著精舍師父的腳步,一起體會下田耕作、烘豆磨粉、做手工皂、捏陶做壺、烘香積飯……的過程,見證克勤克儉、自力更生的靜思家風。
  • 走近陽明精舍| 範必萱
    1998年與儒家書院陽明精舍結緣,提前辦理退休手續協助蔣慶先生管理陽明精舍。曾任蔣慶先生學術助理,為蔣先生記錄整理有關學術文論數十萬字。《月窟居筆記》之一:     走近陽明精舍那是1999年初春的一天,我隨蔣先生一行來到陽明精舍。我們坐汽車從貴陽到修文縣城,在城關鎮(後恢復古名叫龍場鎮)吃午飯。縣裡一位領導聽說蔣先生路過此地,特意趕來看望。
  • 【大千世界】藝術大師的摩耶精舍
    位於臺北市外雙溪的「張大千紀念館-摩耶精舍」是張大千生前在臺灣的居所,裡面庭園布置雅致,奇石、盆景,還養著張大千生前最喜愛的灰鶴及長臂猿,中庭由張大千親自摹刻的巨石「梅丘」,正是張大千長眠之所。張大千生於1899年,卒於1983年,享年85歲,位於臺北市外雙溪的「摩耶精舍」建於1976年,佔地578坪,是由張大千親自設計興造的。
  • 什麼是精舍?真實含義竟令無數僧徒慚愧
    以目前的情形而言,凡以精舍為名的道場,總是規模較小的,似乎精舍之義,含有精簡或者是具體而微的意思了。其實不然,精舍的本義,以佛教的解釋乃是精練勤修的行者所居之處,稱為精舍,精舍中的住眾,沒有一個是粗暴惡劣的,粗暴惡劣者的住所,也就不得稱為精舍。所以精舍並無大小之分。
  • 買一贈一 | 秋薑黃純粉——來自靜思精舍的防疫之愛!
    慈悲是一種心,看不見、摸不到、卻可以用心感知,借事物體現,無處不在……精舍師父表示:「因為新冠肺炎, 醫學證明吃薑黃可提升免疫系統,我們這群修行人也想盡一點心力,精舍栽種的薑黃粉現在買一罐送一罐。」靜思精舍師父們,有機栽種兩年一收的秋薑黃更屬極品中的極品。在精舍曾參與過農耕的人都知道,堅持自然農法栽種的辛苦和收成的不易。但為了照顧大家的健康,師父不考慮盈虧,堅持買一贈一,期待能為守護大家健康出一份力量。
  • 展訊|餘德耀美術館——摩耶精舍:張大千的園林
    展覽 |摩耶精舍:張大千的園林 展期:2020年11月11日至2021年4月11日 地址:上海市徐匯區豐谷路35號 2020年11月11日至2021年4月11日,餘德耀美術館將舉辦展覽「摩耶精舍:張大千的園林(The Abode of Illusions: The Garden of Zhang Daqian)」,展出一組由胡崇賢攝影、張大千題識,兩位藝術家共同創作的作品。
  • 【回顧】2017年海外環保幹事精進研習會
    來自海南島的陳惟文與鄭蝦美夫妻檔,環保精進研習後,娓娓道出他們的感動與收穫。一連三天在臺中分會進行的「2017年海外環保幹事精進研習會」, 6月15日舉行 圓緣。來自全球十個國家三百六十三位學員及工作人員,共六百四十六人,透過視訊連線花蓮靜思精舍,與證嚴法師相會在雲端。
  • 佛典故事:首座僧伽藍——竹園精舍
    即刻前往禮拜祈請:「佛陀慈愍一切眾生,如父母慈愛己子,捨棄轉輪王位乃至世間榮華富貴,出家修行普度群生,至今仍無精舍淨住接眾。弟子有一竹園在離城不遠處,願供養世尊作為精舍。」佛陀慈悲納受並為長者祝願,日後便帶領著諸大弟子於此處安住,依長者之名稱為「迦陵竹園」。
  • 書畫大家與攝影名家的碰撞,快來一睹張大千摩耶精舍的園林風貌!
    他為它取名「摩耶精舍」。摩耶精舍富園林造景之勝,由張大千精心營造,其中一花一草一木的構想、擺設,均凝結張大千對自然的熱愛和對美的追求。摩耶精舍影娥池 胡崇賢 張大千 1982年 攝影 墨 餘德耀基金會收藏張大千一生酷愛荷花與梅花,在摩耶精舍遍植奇珍異品。自摩耶精舍落成之始至1983年間,他常常邀請攝影師好友胡崇賢入園拍攝。
  • 珠海北山精舍禪意美學客棧「七夕茶會」品茶插花.不一樣的七夕!
    珠海北山精舍禪意美學客棧個一百九十多年歷史的古老院落,被改造成了一家禪意精品客棧——北山·精舍!禪意精品客棧-北山·精舍「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北山精舍禪意美學客棧就是坐落在珠海市的北山村一棟明清老宅的精品民宿!
  • 一場屬於2019的新年盛宴 || 普照精舍2019《新年茶會》圓滿 · 記
    比如熱愛普照精舍,是因為那裡每一個舒適的空間,因為每一個舒適空間裡的每一本書,因為書裡的每一個美妙時光。——王師兄感言普照精舍文化創意空間2019《新年茶會》以文創集市、新年茶會、音樂雅集,多形式文化類型交相呼應,賞析中華花藝作品,品鑑茶會,眾相交流,實為新年最歡喜時刻。
  • 「四覺草堂」「散原精舍」「陳寅恪」義音三札
    紀念義寧陳門五傑暨陳寅恪誕辰130周年學術研討會,近日在江西修水召開,茲以《「四覺草堂」「散原精舍」「陳寅恪」義音三札》,參與會議討論。 一、「四覺草堂」,以山名堂 同治元年(1862)秋天,陳寶箴在江西義寧竹塅老家建了一座讀書樓,取名為「四覺草堂」。而且,陳寶箴晚年也以「四覺老人」自號。 何謂「四覺」?
  • 【公告】普慧精舍6月16日開啟網絡視頻直播
    《普慧精舍》將在明晚開通網絡直播室開視頻直播。
  • ​壠一精舍-王子維國展創作工作室
    2018年作品《江南好·華年未央》入圍「寫意·蘇州」(山水篇)中國畫雙年展-—中國美協主辦城一精舍自2019年4月30日開班以來,指導國展作品在中國美協主辦的各種展覽上已有69件作品入圍,52件作品入選,11件作品獲獎。
  • @茶友 即日起至30日 大覺精舍茶樓可免費品茶
    5月28日上午10點,由雲巖區人民政府主辦,雲巖區文體廣電旅遊局承辦的第12屆貴州茶產業博覽會—貴陽市雲巖區產銷對接活動啟動儀式在雲巖區電臺街大覺精舍茶樓舉行。  區政府副區長石洋宣布活動啟動。根據活動安排,5月28日—30日每日9時至17時,市民和遊客可到雲巖區電臺街大覺精舍茶樓免費品茶。
  • 第1406 留在天龍精舍
    「而且,在這次的來新秀挑戰賽上,你們的表現太突出,除了深紅之母外,我也擔心對我們的種群會對你們下手,所以,你們還是留在精舍這邊比聖。我已經跟首座說過了,接下來,你們就留在這裡修煉,正好你們這次也獲得了不少天養晶石,可以用起來。記住,一定不要過度使用天養晶石,生命能量太強也不一定是好事,你們未必能夠掌控。修煉上有什麼疑難,你們可以來問我。
  • 環保袋售賣機從改變你的習慣開始,讓你越來越環保
    相信看到通知的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有些疑問:平常我們使用的應該都是一次性不可降解塑膠袋,如果禁止使用了,那以後的日常應該用什麼來代替塑膠袋裝東西呢?現如今,許多國家為保護環境,都開始推行了「禁塑令」。讓我們來看一下泰國政府推出「禁塑令」之後,民眾是如何操作的。一些腦洞總比辦法多的泰國民眾決定:身邊有什麼,咱就用什麼!
  • 典藏展覽丨敏求精舍珍藏曝光:香港歷史博物館——從敏求精舍藏品看明代
    身為香港最資深、頂級的民間收藏團體「敏求精舍」,2013年亦透過執委會商議,決定將會員所珍藏的明代精品,趁勢於2015年底起至2016年初在香港歷史博物館舉辦「日升月騰——從敏求精舍藏品看明代」展覽,不僅把私愛藏品公諸同好,更藉以慶祝該會成立55周年。
  • 當環保話題遇上綜藝真人秀...
    這期節目以「嚮往的生活」為主題把環保融入遊戲環節設計和道具運用傳播「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安吉節目中,嘉賓變身「礦工」,在節目組搭建的幾個人工礦區採集「礦產」——蘋果。有人呼救,有人想出調低空調溫度來降低室溫的餿主意,也有人開始種植綠樹、反省自己的不環保行為。
  • 美巢——環保輔料選材 認準六大環保認證 免交智商稅
    也正因為如此,環保概念在家裝市場越來越火,五花八門的環保材料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出來,然而是否真正環保,還需我們消費者自己擦亮眼。當下,國內外對家裝環保材料中有害物質的檢測已經有嚴苛的環保標準,滿足各項指標的,才會通過嚴苛的環保認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