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話題又上綜藝真人秀了
這回是《極限挑戰》第四季第三期節目
節目拍攝地正是「兩山」理論發源地:
湖州市安吉縣
這期節目以「嚮往的生活」為主題
把環保融入遊戲環節設計和道具運用
傳播「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
安吉
節目中,嘉賓變身「礦工」,在節目組搭建的幾個人工礦區採集「礦產」——蘋果。蘋果多者,才能享受遊戲特權——成為豪華別墅的主人。嘉賓很拼,每開一處新礦,都儘可能多採蘋果。但是,過度開採透支資源,遭到了大自然的報復。有的礦洞坍塌了,有的礦山發生滑坡泥沙俱下,驚得嘉賓匆忙躲避。嘉賓王迅甚至因為過度開採水資源,導致汙水傾盆而下,被澆了個透心涼。
節目後半段,嘉賓們還被關入了透明的「生態屋」,享受著按摩椅、空調、洗衣機帶來的舒適與便利……然而,與此同時他們忽然發現,屋內溫度越來越高。屋頂噴出食醋模擬的酸雨,白茫茫的濃霧象徵霧霾瀰漫其間,屋裡亂作一團。有人呼救,有人想出調低空調溫度來降低室溫的餿主意,也有人開始種植綠樹、反省自己的不環保行為。
節目播出後
就連一向反感娛樂節目說教的觀眾,
也留言點讚:
節目組太用心了,
用寓教於樂的方式讓人對不環保的生活方式產生警醒,
發人深思。
其實
在綜藝真人秀節目中植入環保話題
《極限挑戰》並不是第一個吃螃蟹的
總結起來,大體有1.0、2.0、3.0三種模式
1.0模式是簡單地到自然風景優美的地區取景拍攝。
節目的播出,讓觀眾大飽眼福,甚至親身前往一探究竟,帶動當地旅遊熱。比如,《爸爸去哪兒》就帶火了很多地方的旅遊產業。不過,這種模式有時只是真人秀節目的無心插柳,其重點並不在於傳播環保理念。雖然激發了一部分觀眾對青山綠水的讚美,但歸根結底還是延續個人休閒享受的思路,觀眾和遊客受到的環保啟發還比較有限。
2.0模式則深化一層,啟發觀眾思考個人日常行為對環境的影響,在一定程度上發揮了科普和社會教化作用。
比如2016年播出的《了不起的挑戰》, 把嘉賓關在模擬北極和馬爾地夫的密閉房間內,觀看節目視頻,找出其中的嘉賓不環保行為,如不隨手關燈、浪費糧食等。節目組還請來環保專家,為嘉賓和觀眾說明日常生活中都有哪些行為是不環保的,哪些行為是低碳的。
我們還能為環保做什麼?
環保話題植入綜藝真人秀的3.0模式提供了答案
環保話題植入綜藝真人秀。
從享受自然風景,到踐行低碳生活,再到反思社會發展模式,娛樂真人秀節目製作者對環保話題的認知在深化,公眾看待環保議題的視野也在逐步擴大。
這3種模式主要還是
以人為中心和出發點來審視環保
基本遵循
「保護環境
才能實現人與社會的更好發展」的思路
我們不妨暢想一下它的4.0模式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天地之間,人類不過是渺小的一部分。保護環境,不只是為了服務人類,更是保護地球生態圈,敬畏野生動植物生命,讓整個生態圈裡的每個生命元素都各得其所。
當然,綜藝真人秀節目畢竟有別於教育節目,節目裡道理講得越多,未見得就越好。如何在遊戲設置中平衡娛樂性和教育性,既把道理講得不生硬、不乏味,又讓觀眾笑過、鬧過之後,有所感、有所悟,也考驗著節目製作者的智慧。
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