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藝嘉賓「素人不素」,最愛上娛樂真人秀

2021-01-18 新華網客戶端

圖集

最近參加《偶像練習生》的陸定昊。

冉高鳴以「毒舌」形象出現在各綜藝中。

吳丹尼也是不少綜藝節目的嘉賓。

只要是擁有市場的地方,「以假亂真」的現象就不會杜絕。演藝圈裡的「假」事也不少,綜藝節目中就常常見到。例如,在益智節目A中表現不俗的素人,下個月就上了演講節目B;在相親節目C中被牽手成功的素人,半年後就在脫口秀節目D中暢談自己在相親節目裡的奇葩遭遇。這些所謂的「素人」,改頭換面,換個人設,就馬上在另一檔綜藝上成為新的「素人」嘉賓。這是綜藝圈目前司空見慣的事,但卻似乎並不符合觀眾對於「素人」的理解。

「偽素人」是否是一種作假?到底什麼才是真正的「素人」?為何在大多數「星素結合」的綜藝中,素人只能成為徒有其名的元素?值此「3·15」之際,新京報記者專訪諸多曾參與綜藝製作的導演、編導,以及博見傳媒總裁吳聞博等業內人士,揭秘「素人不素」背後的虛實操作。

現狀

「偽素人」參加節目57%是真人秀

在娛樂化時代,是不是素人,觀眾一眼就能看得出來。不少綜藝的「素人」都被網友扒出是「綜藝專業戶」。新京報記者盤點2017年-2018年14檔素人不素的綜藝節目,在「偽素人」的類型上,娛樂類真人秀大多數用的是「網紅」、籤約藝人、未出道「綜藝咖」在節目中擔當固定嘉賓;而生活服務類、音樂類綜藝則偏好選用同類型節目的「回鍋肉」擔任參演嘉賓。

原因

為什麼要請網紅當素人?

自2015年「素人」一詞被首次強調,很多節目組便開始絞盡腦汁地往節目裡增加素人元素。其中不乏以素人為主的生活服務類節目,例如《中國式相親》《單身戰爭》等。而純娛樂的「綜N代」也開始拿掉明星加入素人。例如增加素人CP的《我們相愛吧3》,主打星素合唱的音樂節目《我想和你唱》等。

但通常意義上,大眾理解的「素人」是沒有綜藝經驗、毫無知名度的「普通人」,例如樓下老王、鄰居張阿姨。但縱觀「星·素結合」的大部分綜藝,網友總是能扒出其嘉賓擁有豐富的綜藝經驗,或是網紅或是籤約藝人。為何節目總是選擇「偽素人」?究其原因,如何選拔素人,如何讓他們符合節目預期效果,是節目組尚難解決的一大問題。

素人難找

通常情況下,節目組選拔素人主要是通過官方徵集、搜羅各大網站、微博、朋友推薦等多方渠道,然後再到各大城市集中面試。曾操刀某戀愛真人秀的導演C透露,最開始他們的主要標準還是看素人的性格和個人背景是否符合節目,並沒有具體的標準。

但大多數節目組在尋找時都會發現,一百個面試的素人裡都很難找到一個符合綜藝要求的人選。例如某檔遭到腰斬的大學生類真人秀網綜就曾到全國各地的大學裡海選「學霸」。雖然顏值高、有個性的「校草」不少,但要不就是表達能力不佳,會怯場,要不就是已經在網絡上露過臉了,並非純素人。

節目編導G:這也是為什麼現在幾乎沒有純素人綜藝的原因之一。綜藝是快消品,大家都希望快速把這個素人打入到公眾視野,或者讓觀眾了解他。而且現在沒有話題、不好玩的綜藝也沒有人看。但有表達欲的純素人太難找了。沒有表現力,他們在明星面前就會毫無存在感。但所以相對而言,一些網紅、有過綜藝經驗的人,他們會比素人更懂吸睛,挑這些人的難度也比找素人低。

素人難教

除此之外,綜藝並非一味強調真實的紀錄片,它需要嘉賓自帶鏡頭感,能夠創造有趣的話題。但實際上,很多沒上過電視的素人連克服攝像機的存在都需要很長的時間,這不僅會耽誤拍攝進度,也難以保證節目效果。因此很多導演都曾為調教素人付出過極為痛苦和漫長的時間。

導演C:有些素人平時私下很活潑,但一開機竟然連話都不會說了。很多人也比較內斂,一看到攝像機就面目僵硬,毫無表情,所以基本很難出彩。

編導G:鏡頭感並不在於素人是否本身會表現,而在於大部分人都需要適應,舞臺上的燈光、攝影老師,所有工作人員都盯著你一個人去錄這些東西的時候,任何人心裡都會多少發毛。網紅、藝人會自己找點,找鏡頭,相對來說確實可以幫節目組減輕錄製負擔。

製作

節目、平臺不同,卻是老面孔

1 節目組有「偽素人」資源

據悉很多「偽素人」在一開始確實是「素人」,但一旦上過綜藝,並有過不錯的表現後,就會被編導們發掘為自己的資源。

除了有綜藝經驗的年輕人,表演學院的在校生、尚未出道的藝人、或經紀公司的練習生等也是節目組的「偽素人」資源。編導Y:「這些人大眾還不認識,但面對過鏡頭、懂得自己找點,而且是有露臉需求的人,所以有時候我們也會根據節目類型,從中挑選一部分。」

例如最近參加了《偶像練習生》的陸定昊,在出道前就曾經作為素人參加《流行之王》《十三億分貝》等節目;傳媒大學畢業生冉高鳴曾登上過《大學生來了》《我是演說家》《奇葩大會》等真人秀,這些都是編導資源圈裡的優秀「素人」備選。

曾製作某檔女性真人秀的編導Y:「幾乎每個編導、藝統的微信裡都認識幾個有綜藝經驗的素人,這個圈子就這麼小,我們之間也會來回推薦。如果下次有需要這種娛樂素人的節目,我們肯定優先考慮他們。因為彼此合作已經很熟悉了。」

編導Y:「雖然他們的身份和演藝圈有關,但你說他們是藝人嗎?也不是,他們並沒有出道。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他們也能算是素人吧。有時候他們的酬勞,要比純素人的多一點,但他們確實能夠保證節目效果。」

2 需要重新寫人設

曾製作「星素結合」綜藝的編導T:更願意選擇只參加過1、2檔綜藝的「素人」,因為相較「熟臉」們,他們更加「素麵朝天」,總會有視覺疲勞。誰都想看看新東西,就算是藝人,他出現在各大綜藝節目中久了,也就沒有那麼珍貴了。

同一個素人,究竟是如何在各類綜藝中如魚得水的呢?這都要歸功於編導、綜藝編劇等工作人員的前期努力。

對於多次上綜藝的素人,節目組會根據不同的節目類型,結合每個人的自身情況、對外形象,為他們重新打造人設。例如某小鮮肉在脫口秀節目上是「毒舌男」,在另一檔觀點分享類真人秀上就變為「勵志毒舌男」。

編導G透露,像冉高鳴等「綜藝咖」已經在網上有一定知名度,所以在重新設計他們的時候,只需要在原有的個人特色上面去放大。「比如冉高鳴一直是『毒舌』,但我們發現他其實也很心軟,所以在我們的節目裡,他可能對一個人說話特別狠,但有時候我們也希望他展示出柔情的一面。這就相當於我們重新挖掘的部分。」

但也並非綜藝經驗越豐富的「素人」就會被更多綜藝爭搶。

內幕

「偽素人」難絕,需更合適形式

「偽素人」現象在去年似乎正在好轉。例如《極限挑戰3》中讓孫紅雷為她送奶的路人大姐,《我們來了2》中與關之琳等明星一起旅行的優秀素人代表,甚至部分相親類節目中真實「逼婚」的爸爸媽媽,不僅這些素人更加「素麵朝天」,節目組似乎也正在嘗試通過群像的方式將「素人」更好地融合到節目中。

然而縱觀娛樂類真人秀、脫口秀等需要素人更具象的節目中,「偽素人」卻依舊屢見不鮮。

除此之外,國內的純素人節目目前也很難找到吸引觀眾的模式點。歐美的真人秀大多以素人為主,但內容多是以現金大獎的刺激、趣味遊戲來體現人性的善惡,但國內的素人真人秀大多還是以感動、崇高為內容看點,與明星類真人秀相比,視覺刺激不強,「所以如果我們解決不了素人參與節目的出口,和如何去表現素人的問題,即便是「偽素人」,我也並不認為以後可以做好以素人為主體的節目。」

吳聞博:「偽素人身份目前仍難徹底更替,首先是由於中國觀眾的收視習慣,部分加入素人的真人秀常常被觀眾吐槽,因為國內觀眾更愛看明星。即便是選擇純素人的綜藝,你也會發現素人的存在效果還是為了凸顯明星,目前沒有綜藝表現力的節目還是很難獲得觀眾的喜歡。」

3 捏造身份的素人才是作假

吳聞博:「為了節目效果而放大一個人的表演,這個是電視表達的需求。但如果重新塑造出素人身份,這才叫做欺騙,需要節目組嚴格把控。」

導演J:「節目的功能性決定了『素人』的選擇。有的節目是遊戲類綜藝類的,有一些想紅的網紅來上也可以,不就是玩嘛。但如果是生活服務類或標籤很重的,就還是要找真正的素人吧,這樣才能不違背節目本身的宗旨。」

目前越來越多的老「偽素人」已經成為了網紅、藝人,新的一撥「偽素人」即將全面上場。這種顛覆觀眾認知的「虛假操作」仍在持續。這究竟算不算一種作假?在部分業內人士看來,目前尚無明文規定什麼程度的「素」才叫「素人」,「素人」的模糊界定,在一定程度上就允許了打「擦邊球」。

導演J表示,現在星素節目中『素』的部分,大多數其實都是還未出道的藝人或者網紅,他們並非有知名度的明星,有些人甚至也有其他的社會身份,例如創業者、學生,所以目前來講他們也可以算是「素人」,「他們只是比純素人表現力好一點、有綜藝經驗而已。如果你說他是藝人反倒牽強。」

但其中並不包括偽造身份的素人。在某檔相親節目中,就曾有一些女嘉賓被扒出身份造假,生活中是車模,但節目中卻自稱小學老師。這類完全隱藏自己真實的身份,捏造出另外一個身份、職業的素人,在業內人士看來才是真的「偽素人」。

除此之外,節目的性質也決定了對「偽素人」的容忍度。若是以娛樂化為主、強調綜藝氣氛的節目,像《大學生來了》《男子甜點俱樂部》《奇葩大會》等節目,圈內習慣性地認為,他們的素人可以是網紅或具備綜藝經驗的「老油條」。因為這類節目的最基本要求就是嘉賓必須熟悉鏡頭,言談舉止間可以帶動氣氛、自帶話題,但大部分純素人根本做不到,「做不到,就意味著強行加入素人是一件非常尷尬的事。但不得不加的話,那就不如不選純素人。」導演C表示。

而對於相親類、生活服務類節目中「想紅」的「熟臉」,業內人士表示還是需要「零容忍」,因為相親類節目的根本就是「真情實感」的展現。曾經製作過相親類節目的導演J在選擇嘉賓時,必須嚴格篩查素人的真實身份,翻閱她近三年的微博,不僅不能上過同類節目,而且目前必須單身。除此之外,節目組也會在接觸時細心留意嘉賓的「意圖」。例如一些女嘉賓極具表現欲和話題,但種種細節體現她們並無真誠的交友需求,只是在表現,那節目就會淘汰這類人。

採寫/新京報記者 張赫 製圖/新京報 許驍

+1

相關焦點

  • Dream High式《流行之王》素人真人秀怎麼玩?
    近期,一檔Dream High式的偶像養成節目《流行之王》在愛奇藝上線,正式把這種嚴苛的「偶像養成機制」搬上了綜藝舞臺。區別於一大波傻傻分不清楚的 「明星真人秀」,《流行之王》標榜偶像養成和素人真人秀。節目中來自全國的20位90後小鮮肉,從藝人們熟悉的攝影棚移師到真人秀必備外拍地長隆旅遊度假區。在三位明星導師的帶領下,展開了激烈的對抗,為著最終勝出、正式出道正經歷著「花式被虐」。
  • 《跑男3》爆笑背後內涵升級:文化和娛樂深度融合,素人與明星全情互動
    從配角到主角,素人元素不再是人肉背景牆 摒棄明星效應,對真人秀節目對象的重新設定,節目的主要對象由明星陣容轉型為素人+明星,素人不再是人肉背景牆,巧妙的回應了廣電總局頒發的《關於加強真人秀節目管理的通知》中關於「提高普通群眾參與真人秀節目的人數比例,要摒棄『靠明星博收視』的錯誤認識,糾正單純依賴明星的傾向」的要求縱觀第四季度的各大綜藝節目
  • 我看的是素人戀愛綜藝,還是八點檔狗血都市劇?
    張紹剛、沙溢、娜扎、李文瀚、王菊、孫藝洲則作為明星觀察團,對素人嘉賓的戀愛線進行觀察和推理。果然,吃瓜才是人類的本質,這種明星通告恐怕是最輕鬆的了。但是節目中名場面大多都圍繞著這位被罵上熱搜的「海王」 施迤展開的。下面請大家結合不太彳亍獨家製作的人物關係圖和文字以看懂這樁錯綜複雜的綜藝素人戀愛懸案。
  • 我看的是素人戀愛綜藝,還是八點檔狗血都市劇?
    純純的素人戀愛成了「鑑渣現場」在這檔綜藝中,5位素人女嘉賓和4位素人男嘉賓共同入住「喜歡你小屋」,大家相互了解, 一起生活,尋找心動對象,並可以在每天晚上給心動嘉賓匿名寫信。張紹剛、沙溢、娜扎、李文瀚、王菊、孫藝洲則作為明星觀察團,對素人嘉賓的戀愛線進行觀察和推理。果然,吃瓜才是人類的本質,這種明星通告恐怕是最輕鬆的了。
  • 極限挑戰4智囊團讓人看著尷尬,為什麼綜藝節目一定要請素人?
    明星和素人的結合,本來是應該產生不一樣的火花,但從前面幾期的節目來看,似乎觀眾們都對智囊團並不待見,感覺素人和明星在一起特別尷尬,而且也覺得沒有素人純在的必要。那麼,節目組為什麼前三季都沒有安排素人,而在第四季開始請素人上鏡呢?
  • 只知道《Heart Signal》一檔素人戀愛綜藝?太OUT了吧!
    ,狠了狠心都看了一圈之後於是有了今天這篇大長文——或許是本年度我的第一篇也是最後一篇綜推文,康薩密達~標題黨一下,本文的核心「看點」——或許是全網最全的素人戀愛真人秀推薦文。[TERRACE HOUSE]沒有規則,只有記錄本身,地地道道原汁原味的真人秀本真。節目組不加以任何幹涉,隨你們發情、撕逼、打KISS、睡覺、分手、Whatever,毫無濾鏡的記錄了陌生男女之間從素不相識到或許戀愛的過程。
  • 國內不止娛樂真人秀,還有體育真人秀,今天我帶你來了解一下
    體育真人秀的定義是基於對真人秀意義的理解,真人秀是一種綜合性的節目表現形式,融合綜藝節目、訪談節目、紀錄片等其他節目元素,其邊界隨著時間的發展而不斷變化。節目邀請易烊千璽為經理人,雷佳音為領隊,帶領 16 位年齡小於十歲且來自全國各地的素人冰球小將,通過 60 天的相處、訓練、比賽,最終成功對戰俄羅斯冰球隊的故事。體育真人秀《大冰小將》將綜藝的娛樂性和冰球運動的專業性完美結合,在 CSMM5城市網收視情況中可以看出,體育真人秀《大冰小將》節目平均每期排名為第三名,最佳收視率排名第二,最低收視率排名第六名。
  • 當眾播放女嘉賓被性侵視頻:這一屆真人秀到底怎麼了?
    與此同時,他們的身後還有類似「健美冠軍」一樣身體強壯的素人在後面追逐。說實話,真人秀是娛樂綜藝節目,但它「秀」的方式卻令人無法接受。今天斯人已逝,留給我們的也只剩下無限的遺憾。從「娛樂至死」到「娛樂致死」,我們的真人秀到底怎麼了?
  • 《心動的信號3》讓素人戀愛真人秀變了味,素人真實身份成謎
    作為一種以素人為主要內容的戀愛真人秀節目,《心動的信號》前兩季口碑還不錯,尤其是還出了迄今為止這類綜藝節目唯一開花結果的CP趙琦君和楊凱雯。他們的「奇聞CP」超話至今依然非常活躍,眾多網友每日天天籤到留言。
  • 《黃金單身漢》 可能是今年最「辣眼睛」的真人秀
    節目引進自美國ABC的現象級真人秀《The Bachelor》,芒果TV引進版權後進行了本土化改造,將電視節目搬上網絡平臺,並採用明星與素人搭配的策略,將明星婚戀節目與素人相親節目進行了雜糅。似乎女嘉賓們每天如履薄冰地為了獲得男神的青睞,可以無限度地將自己的尊嚴放得更低,並且將「瑪麗蘇」進行到底,幻想「霸道總裁愛上我」的戲碼。
  • 《心動的信號》把偶像劇濃縮進綜藝,素人嘉賓也可以這麼好看
    作為戀愛社交推理真人秀,《心動的信號》從當下年輕人的情感生活方向為切入點,以素人單身男女日常相處的生活細節和情感走向為主體,由「心動偵探」進行解讀,輸出多元戀愛觀點和深度社會話題。 在真人秀節目裡,素人話題一向不太討觀眾喜歡。
  • 《戀夢空間》又開第二季,為什麼素人戀愛類綜藝這麼火?
    因為大S不僅眼毒,能通過穿著打扮就對節目中的女嘉賓有基本的判斷,而且點評還一針見血,絲毫不客氣,而不是像很多其他明星那樣扭扭捏捏的說半句藏半句,她是真的完全體現了觀察團的作用。甚至有網友直言願意只看觀察團的點評環節。其實從《非誠勿擾》、《我們相愛吧》到今天的《戀夢空間》,不難發現戀愛綜藝的發展軌跡:從普通的相親節目,到明星戀愛,再到現在的素人戀愛。
  • 綜藝「限薪令」劍指真人秀 明星出場費至少縮5倍
    有消息爆出綜藝節目的限薪規定為「單期節目單人片酬不超過80萬元,常駐嘉賓一季節目總片酬不超過1000萬元」,一位參與過多檔綜藝節目製作的業內人士向南都記者確認了這一消息,她表示業內收到關於「限薪」的風聲已有半個多月,只是沒有公開文件所以導致外界不知情。
  • 《心動的信號3》:素人嘉賓顏值平均值勉強,但想瞧他們之間互動
    現在是「速食」時代,在戀愛領域,很多人追求「速食」方式,所以這點引起了很多人的興趣,因此,開設了戀愛綜藝節目,《非常完美》《非誠勿擾》等傳統相親方式,而《心動的信號》《喜歡你我也是》《戀夢空間》《我們戀愛吧》,這些素人戀愛真人秀節目深受大眾的關注和喜愛。
  • 「我參加了素人戀愛綜藝,沒有劇本,相處都是真心的」
    自去年起,國內綜藝市場興起一股素人戀愛真人秀風潮。短短一年,已有包括《心動的信號(第一季、第二季)》《戀夢空間(第一季、第二季)》《喜歡你,我也是》《遇見你真好》在內近十輪節目連番播出。較嚴重的一個現象是,相比其它真人秀,素人戀綜的嘉賓似乎更容易遭受更多更猛烈的關於其性格、人品方面的抨擊。為何素人戀綜讓人又愛又恨又上頭?如此節目的真實程度又如何?本期娛理工作室,我們邀請到了《喜歡你,我也是》中的「男四」嘉賓周海濤親述拍攝感受,另有深度參與過某大熱戀綜幕後工作的小雨以及心理學家史宇,帶您一起走進戀綜世界。
  • 《各位遊客請注意》的素人主體真人秀方法論
    跟所有真人秀節目一樣,你設定一個規則,把他們放到一個天生的矛盾衝突環境,自然有故事發生。」作為一檔從零開始的新節目,《各位遊客請注意》得到全網注意是從張雨綺所在的旅行團玩「你最討厭的一個人」遊戲開始的,但風暴的中心並不是張雨綺,而是旅行團中的幾位素人。誠然,素人天然缺乏迅速吸引眼球的能力。不過一旦在素人身上挖掘到大眾情緒,背後的聲量是巨大的。
  • 素人戀愛綜藝《heart signal》為什麼讓人慾罷不能? | 知識飯局
    最近備受好評的一類素人綜藝似乎給出了意外的答案。 經過明星戀愛真人秀節目的洗禮,相信不少觀眾體會到了從「他們竟然拿著公費談戀愛」到「原來走心的從來都只有我」的巨大心理落差,然後捂著受傷的小心臟立下「再也不看戀愛節目了」的flag。不過,韓國一檔素人戀愛綜藝節目的豆瓣評分卻是非常誠實地打臉了。
  • 《非誠勿擾》後難出爆款,國內素人婚戀綜藝到底缺了什麼?
    儘管在播放量動輒上億的超級網綜面前,《心動的信號》一期節目4500萬(截至發稿前)的播放量不算搶眼,借著韓國版的餘熱,這仍是近年來素人婚戀綜藝節目裡,成績表現最突出的一個。從競技綜藝到慢綜藝,再到近期井噴的「煙火氣息」濃厚的觀察類綜藝,國內明星真人秀節目已趨近飽和,不管是政策導向還是市場需求,素人綜藝在未來都將可能成為綜藝市場裡的中堅力量。
  • 戀愛綜藝《心動的信號3》正式上線,6位素人嘉賓你最喜歡誰?
    9月8日,由騰訊視頻推出的素人戀愛綜藝《心動的信號》第三季正式推出,作為國內第一檔素人戀愛綜藝,前兩季取得了極高的關注度,更是從節目中走出了不少對素人情侶,儘管其中有一些最終還是分手了,但也有至今還處於熱戀中的情侶,如「奇聞CP」趙琦君跟楊凱雯,兩人至今仍時不時在微博上發一些vlog,與粉絲分享他們的甜蜜戀愛
  • 《各位遊客請注意》素人當主角的旅遊真人秀,觀後感:真的太素了
    《各位遊客請注意》是一檔新上映的旅遊綜藝,咋一看嘉賓陣容,好像還挺強大,歐陽娜娜、黃宗澤、朱正廷、鍾楚曦、陳學冬、張雨綺。但是當你真正看了這檔節目之後可能真的會有點失望,因為這些明星其實只是領隊,真正的內容其實是以素人為主的,但是素人們的拍攝重點卻是以「互撕」為主,實在有點L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