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安倍請辭下臺 中日關係會暫停

2020-12-28 騰訊網

國策院舉行「安倍閃辭對日本國內外局勢之衝擊」座談會,何思慎發表看法。(中評社 黃筱筠攝)

中評社臺北9月1日電(記者 黃筱筠)輔仁大學日文系教授何思慎今天表示,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請辭後,現在就要觀察新「內閣」是否可以抵抗美方壓力,在中美對抗中缺席。何思慎也說,雖然安倍友臺,首相任內政策並沒有符合臺灣期待,但安倍卸任後,可邀請他訪臺。他也研判,安倍請辭下臺後,中日關係會暫時停住。

「國策院」今天舉行「安倍閃辭對日本國內外局勢之衝擊」座談會,出席者包括,「國策研究院」董事長兼院長田弘茂、執行長郭育仁、開南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教授、「中華民國」當代日本研究學會第一副會長陳文甲、淡江大學日本政經研究所教授徐浤馨、中興大學法政學院院長蔡東傑、淡江大學日本政經研究所榮譽教授任耀庭、臺灣師範大學東亞學系教授林賢參、輔仁大學日文系教授何思慎、中華亞太菁英交流協會秘書長王智盛等人。

何思慎說,隨著美國總統大選選情加溫,美中之間的對立漸漸升高,選情吃緊的美國總統川普打出「反中」牌,試圖扭轉頹勢。但此選舉操作恐造成中美關係質變,為國際政治帶來結構性的影響,川普更想團結其他國家「對中包圍網」,將全球推向「新冷戰」。

他表示,從地緣來看,美國若要圍堵中國,日本是無可或缺的環節,安倍為確保美國大選後,日本對美、中的外交戰略迴旋空間,不願助陣川普拉抬選情。新「內閣」在內外交困下,中日關係將面臨諸多挑戰。

何思慎表示,自民黨幹事長二階俊博之前都還在說安倍要不要續任,尋求第四任,暴露了日本政壇過去常講,自民黨除了安倍沒有其他人。日本除了自民黨之外,也看不到其他有力政黨,看起來就是剩下安倍。但安倍任期會這麼長主要是因緣際會,加上安倍政治性格,讓他可以長期執政。

何思慎強調,安倍晉三百分之一萬是現實主義右派,安倍跟安倍首相是兩個人,能這樣區隔只有安倍可以做得到,可以區隔安倍跟安倍首相。且安倍跟官僚之間關係不錯,就是非常忍耐。安倍因為民調不好下臺,但一下臺後,民調又上來了。

他也說,安倍真的可能也沒有解決什麼問題,但是給予安定感,讓民眾相信問題往好的方向改善,這是安倍成功的地方。雖然安倍對臺關係一點都沒有符合臺灣期待,但是卸任後可以邀請安倍來訪臺。

何思慎說,安倍希望菅義偉接任「閣揆」,也希望「安規菅隨」,現在日本有新冠肺炎,加上美國大選,最好就是平穩度過。他也說,菅義偉是工具人,出身清寒、工人出身,做夢沒想到可以當上首相,希望菅義偉以「工具人」角色完成過渡期。

他強調,若是菅義偉上臺,大家關心臺日關係的變化,但臺日關係是結構決定的,安倍跟臺灣這麼好,臺日關係也沒有大步向前。而中日關係會不會滑坡,目前也不知道,安倍是唯一搞得定中國的首相,如果中日關係後續發展日本沒有能力,或是菅義偉不願意扮演這個角色,中日關係可能往後退。安倍請辭下臺後,中日關係會就暫時停住。

來源:中評網

相關焦點

  • 從山川異域、風月同天到站隊美國,中日關係到底有沒有改善?
    但是2017年,安倍公開表態,中日兩國在一帶一路的問題是可以合作的。之後兩國高層開始頻繁互動,先是李克強總理訪問日本,之後是安倍訪問中國,彼此談得都很好。之後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安倍還專門以視頻形式發了一段賀詞。所以,在疫情之前中日關係就已經有了很大的改善。那為什麼會改善呢?
  • 日本進入「後安倍時代」新首相會帶來什麼?
    那對我們中國人來說,安倍辭職就不僅僅是一個閒聊話題了,而是一個會對我們產生直接影響的事情。很多人關注的是,安倍這樣一個政治強人退出以後,「後安倍時代」的日本到底會怎麼樣?會對中日關係產生什麼樣的影響?但報告講,對日本來說更難受的挑戰還是第三個,那就是外部關係,尤其是日美關係。安倍當首相的時候特別重視日美關係,但並不是說日美關係沒問題。這篇報告舉的例子就是2020年6月日本暫停採購美國的兩套宙斯盾系統。這個宙斯盾系統是用來攔截彈道飛彈的,有艦載也有岸基。日本已買了7艘裝有宙斯盾系統的驅逐艦,這次拒絕的是岸基系統(部署在陸地上的)。我們會感覺,這個事情不大呀。
  • 【評論】等待揭開中日關係的謎底
    一場普通的舞劇演出能否讓中日關係重新邁上正軌?如果是一年前,這或許會被認為是痴人說夢。但對目前敏感和微妙的中日關係來說,這並非傳說。
  • 學者劉江永稱中日關係亟需扶正壓邪
    學者劉江永稱中日關係亟需扶正壓邪 2012年06月15日 05:43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40周年,但上半年過去,中日關係非但沒有改善,反而顯得有些不正常。
  • 笪志剛:菅義偉就任 中日關係的變與不變
    曾任安倍第一任期的總務大臣,在第二任期輔佐安倍首相近八年以及八個議員任期的閱歷,讓菅義偉在處理內政事務上會相對得心應手,但是其處理外交事務的能力令不少人存疑。尤其是,在中美關係博弈日趨激烈的背景下,菅義偉如何在深化日美關係的同時穩定中日關係,並非易事。對其能否處理好與最大貿易夥伴中國的關係,持肯定,或懷疑乃至否定的都大有人在。
  • 「菅義偉下臺」又上日本熱搜 這次是因為在牛排店聚餐
    該消息在日本網上引發熱議,繼今年10月11日之後,「菅義偉下臺」的話題再次登上日本推特熱搜榜。日本首相菅義偉在首相官邸內接受採訪(每日新聞)報導稱,菅義偉14日在日本政府的新冠肺炎感染對策會議上宣布暫停「Go To Travel」,同時要求在新年前後採取最大限度的防疫措施,儘量減少年終聚餐和跨區域移動
  • 中日關係:解鈴還須繫鈴人
    去年9月,日本民主黨政權炮製「購島事件」,導致中日關係陷於邦交正常化以來最嚴重的危機。一年過去了,雖然中日間各領域的交流出現了一些積極變化,但兩國關係複雜嚴峻的局面仍未改觀,推動中日關係回歸正軌任重道遠。
  • 安倍會下臺嗎?
    隨著日本媒體揭黑的深入,越來越多日本政壇右翼人士的姓名被牽扯其中,安倍政府的支持率也因此大跌。如果事態繼續發酵,安倍內閣恐將面臨嚴重危機。 那麼,這起醜聞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一家私立教育機構怎麼能有這麼大能量呢?
  • 日本政界上演宮鬥劇,菅義偉下臺成熱門話題,安倍發力拿疫情操刀
    自安倍辭職到菅義偉上臺已經過去了三個月的時間,菅義偉剛當選日本首相時在國內支持率極高,達到了70%。也證明了他被日本民眾頗為看好,可現在菅義偉也陷入了不小的麻煩之中,在日本社交平臺上,菅義偉下臺都成為了熱門話題。
  • 從《八佰》上映、安倍謝幕,回首改革開放的中日往事
    然而西方諸國僅要求中日停止敵對行動,並未支持中國政府關於制裁日本的正義要求。孤軍堅守四晝夜後(1937年10月26日-11月1日),奉命撤入英租界。在中國提起來安倍,恐怕大多數第一印象是其參拜靖國神社的事,今天我們看一下安倍的另一面。 他世出名門,其祖父、外公、父親都曾任日本首相。他是日本二戰後出生的首位首相、二戰後最年輕的首相。
  • 朱鋒:中日關係離全面改善還有多遠
    但是,因2012年釣魚島領土爭議加劇而一度惡化的中日關係可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目前中日關係雖已走出低谷,但要全面改善,還需假以時日。歷史正在召喚「新型中日關係」當前世界政治經濟形勢正在出現「百年未有之大變局」。
  • 【最新講座】中日關係關鍵詞:一衣帶水・同文同種・經貿互利——馮瑋
    很榮幸能有這個機會向各位兄弟姐妹匯報一下我對中日關係有關情況的了解和認識,所以,首先要感謝群主鄭劍豪兄給我這個機會。我們知道,目前中日關係正趨向緩和,標誌就是雙方達成了「四項原則共識」。中日關係趨向緩和的正式的起點,是去年7月27日習近平主席秘密會見福田康夫和谷內正太郎。當時,福田向習近平主席遞交了安倍的親筆信,並對習近平說:「安倍首相告訴我,他不會再去參拜靖國神社。」
  • 下臺後醜聞不斷,安倍又攤上大事了!日媒:可能是菅義偉從中作梗
    安倍「醜聞」持續發酵自從卸任日本首相這一職務之後,安倍晉三不僅沒從民眾的視線中消失,反而頻頻出現在公共場合,有日媒猜測他是在為下次競選首相鋪路。然而,最近多家日媒接連曝光安倍的「醜聞」,一時間,「安倍下臺」的呼聲甚囂塵上。
  • 中美之間日本如何選擇越來越困難,中日關係存在突破可能性
    事實上安倍第二個任期初期也是這麼做的。然而,這個問題在於中日交惡日本也需要付出代價,同時美國也不見得會真的放鬆對日本控制的動力。某種程度上,充當美國的馬前卒換來美國控制的放鬆其實也缺乏足夠的現實支撐。在川普上臺之後,安倍很顯然並沒有真的貫徹川普的政治意圖,也因此日本與中國的關係保持了大體上穩定和略有好轉的態勢。縱然中國沒有那麼多可以影響日本的工具,但如果日本方面的思維務實,則中日關係將大體上趨於穩定。其實相對於日本左翼,日本右翼與中國更容易合作。
  • 日本學政危機的背後:民主黨捲土重來,安倍集團要親美制華
    但真實情況卻是,未被批准的六位學者都是常年反對自安倍時代以來,政府推行的具有右傾主義和擴張主義政策的日本學術界左翼領軍人物——小澤隆一:東京慈惠會醫科大學憲法學教授,他堅決反對通過強行立法的形式,讓日本重新獲得具有參加對外戰爭及發動對外戰爭的權利。
  • 伊藤真:安倍政權無視憲法,何談修憲?
    ——訪日本安保法制違憲訴訟會共同代表伊藤真包括安保法實施、修憲在內的安倍政權相關舉動,遭到日本國民強烈反對,目前已有數百民眾就此起訴日本政府。日本安保法制違憲訴訟會共同代表伊藤真律師近日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說,安倍政權修憲目標意在帶領日本重返軍國主義時代,由一個無視憲法的政權推動修憲,是絕對不可容忍的。
  • 中美關係日益複雜,安倍說這話啥意思?
    前不久日本首相安倍在社交媒體上公開表示:疫情確實是從中國,擴散出去的。此言論一出,國際上的反華黨開始了激烈的推崇。而我國外交部發言人,也對此事做出了回復,聲稱絕對不會支持任何國家將疫情汙名化!因為疫情的原因,中日韓三國的之間的聯繫比以往更加密切了一些,而安倍如今說出這種話究竟啥意思?
  • 請辭這天,吳敦義落淚.
    國民黨主席吳敦義15日下午在中常會請辭,同一天國民黨敗選檢討報告出爐,列出七大因素包括兩岸政策論述等,在島內引發諸多解讀。《聯合晚報》稱,吳敦義下臺,但國民黨的真正考驗才剛開始,不管是兩岸政策論述還是最基本的柴米油鹽問題,「在後吳時代,誰接主席都是接到了燙手山芋」。
  • 除了「山川異域,風月同天」,安倍晉三還為中日關係留下了什麼?
    而且,小泉發現安倍和自己在很多問題上都高度一致,比如參拜靖國神社、增強日美關係、對華保持強硬等。在多重因素的作用下,安倍晉三進一步崛起,被任命為自民黨的幹事長,之後又出任了內閣官房長官一職。安倍內閣的建立,標誌著日本二戰後出生的新一代徹底掌握了國家權力,全世界都期待他能有新的施政舉措。果然,安倍表現得也非常標新立異,希望自己的內閣可以區別於小泉內閣。因為靖國神社等歷史問題的影響,小泉內閣後期的中日關係已經全面惡化,高層交往幾乎停滯。安倍就任首相後,沒有依照慣例首訪美國,而是將中國作為自己的首訪之地。
  • 一支穿雲箭,冤家安倍來相見!
    當中美貿易戰開展地如火如荼的時候,歷時4年多談判後,日本於7月17日與歐盟籤訂了「經濟夥伴關係協定」(EPA)和「戰略夥伴關係協定」(SPA),日歐之間將有超過9成的商品品種取消關稅,達到媲美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