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說:「東有長安,西有羅馬。長安和羅馬一東一西,代表了東西方文化的最高成就。」
長安作為中華文明的發祥地,曾是「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恢弘和盛況可見一斑;而羅馬長期作為西方文明的中心,「條條大路通羅馬」折射出了羅馬的輝煌與霸氣。
「穿越」2500年,跨越15000公裡,長安和羅馬雖然相隔萬裡,但兩種文化之間總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千年前,同時被對方稱作「秦」的兩個帝國,以一國之都長安為起點,一國之都羅馬為終點,通過一條絲綢之路,串起了之間的聯繫。
公元前139年
漢中郡張騫應召出使西域
前後兩次共花費17年時間
遍歷西域諸國
張騫之行
標誌著千年古道絲綢之路正式開啟
一場奔向羅馬的接力也正式拉開帷幕
現在中國人與羅馬的直線距離還剩
4500公裡
公元97年
頗有野心的班超
向西方派出了第2位探險家——甘英
目標直指當時
被中國人稱作大秦的羅馬帝國
甘英自東向西橫穿了整個安息
到達了帝國的西界
此時中國人與羅馬的直線距離還剩
3300公裡
公元751年
一位名為杜環的軍官
在11年間縱穿
今天的吉爾吉斯斯坦、烏茲別克斯坦、
哈薩克斯坦、土庫曼斯坦、
敘利亞、伊拉克、伊朗
埃及、利比亞、突尼西亞、摩洛哥等
十多個國家
他到達的最遠地點為摩鄰國
在杜環的傳奇探險後
中國人與羅馬只剩下最後的
2000公裡
誰將最後通關?
公元1275年
第4位歐亞大陸的探險家
拉班·掃馬出發了
他不僅橫穿整個歐亞大陸
到達了土耳其伊斯坦堡
還在此坐船渡海抵達義大利
公元1287年
歷時12年之後
拉班·掃馬終於從大都抵達羅馬
至此
中國人與羅馬的距離變為了
0公裡
掃馬完成了絲綢之路大通關
成為從中國抵達羅馬的第一人
或許從漢武帝時,一代雄主決心一雪匈奴之辱,想在西域找到一個盟國起;或許從公元前47年的一天,羅馬共和國的終身獨裁官凱撒披著一身華麗麗的絲質長袍出現在一座新修的戲院的那一刻起,兩國之間的緣分便就此斬不斷了……
之後,無數的探險家和商人前赴後繼地去往羅馬、來到中國,他們越過雪山、穿過沙漠、跨過草原、漂過大海,一切困難與艱險都無法阻攔他們的腳步,於是一條溝通中國與羅馬的道路被「踩」了出來,被後世稱為絲綢之路。
那麼,古代錢幣不同的兩國之間是如何進行交易的呢?
古代長安和羅馬的「快遞小哥」是什麼樣的?
沒有先進的物流,長安的貨物如何運到羅馬的呢?
每周三晚,東南衛視《從長安到羅馬》帶你聆聽這段跨越時空的「對話」。
編輯:翁翔
審核:蔡天佑 衛貝妮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公眾號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文章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