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5年,中國在甲午戰爭失敗後失去了作為中國千年的臣屬國——朝鮮。1897年10月12日,朝鮮第26代國王李熙稱帝,改國號為「大韓帝國」。
作為千年的宗主國——中國,對於朝鮮的行為自然不會認可。為此,中韓兩國之間進行了長期的外交談判。然而,作為日本的傀儡國,所謂的「大韓帝國」已經鐵了心要離開中國,向日本靠攏。
大韓帝國受日方指使越來越放肆
1900年12月29日,「大韓帝國」外務部大臣樸其純,氣急敗壞地向我國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發布外交照會,其主要內容如下:
光緒三年(1899年),鹹鏡南道觀察使報告說:三水、甲山兩郡對岸的清國土匪經常出沒,殺害我國官吏、劫掠村民,長期危害我國百姓。土匪劉佩珍、孫良翰、蘆貴等經常越境滋事。所以,我國決定為了保護本國百姓和尊嚴,我們決定使用械杖。如果,清國的人有不測的話,沒有賠償的道理,今日把本國的決定告知你國。
韓國將自己的決定告知清國之後,因為清朝不滿朝鮮稱帝。所以,兩國並沒有遞結外交關係,韓方便通過英國公使在中韓兩國之間作為中介。
同時,我們不禁發出感慨:李氏朝鮮時期,其對中國俯首帖耳;大韓帝國時期,開始頤指氣使。這不得不說,我們自己不夠努力、不夠自強,一味妥協導致。妥協的目的不是自尊自愛自強自立,而是繼續維系統治、享樂,官員們不斷地貪腐。諸如「以夷制夷」在清政府那裡只不過是幌子,更好地臥「金」嘗膽才是目的。
我國晚清官員很糊塗
當時清朝政府的意見是:劉佩珍、孫良翰(漢)、蘆貴等人都是馬賊、悍匪,他們都是不遵紀守法的人,中國政府的戒諭,你們鹹鏡道的官兵隨便使用械杖,隨你們的便!
可以想見,清政府對於外交實在是垃圾。當年,日本「漂流事件」發生後跑到總理衙門問中國臺灣省的百姓殺害了我國琉球人民。
主管外交的人員竟然回答:中國臺灣的土著百姓,分為已經歸化的和未歸化的人,未歸化的人不歸清朝管。結果,就憑這麼一句話,日本抓住了藉口,一方面琉球(衝繩)歸日本根本沒有反駁;一方面竟然把部分臺灣領土在語言上給放棄了!實屬弱智。
此次,韓國無事生非、倒打一耙、惡人先告狀,清政府地回饋更是愚蠢。
其一:三人真的是土匪嗎?
其二:中韓兩國陸地邊境,在上千年的歷史上都沒有非常詳細地、權威認證。所以,可以說「越境」一說根本是未明確的領土,都是未定位的領土,誰越境還不一定呢。
朝鮮民眾早在康熙年間就經常越境開墾荒地,其時間長達二百多年,清政府對此非常理性,甚至將其劃為中國公民。
到1860年代之後,朝鮮越境開墾的荒地面積廣闊,數萬朝鮮之後是韓國百姓在中方領土內生活。
但1900年剛成立三年的「大韓帝國」,竟然視其為他的領土,清廷官員的回覆顯示:這些外交官員根本就不知道歷史脈絡。
反觀李氏朝鮮、大韓帝國,不但竊取了中國領土,對於因為由於邊境劃分不明晰導致的「越境」問題處理越來越態度生硬。這說明什麼?作為日本的傀儡國,很顯然受到日本指使。在此情況下,我方外交人員的神經非常不敏感。由此,造成清廷外交部門的疏忽,導致我方當地百姓受到了「大韓帝國」野蠻執法。
對此,兩國邊界地區的百姓心生怨恨,不斷地與「越境」的「大韓帝國」百姓甚至官方發生衝突。當衝突過後,失敗的一方自然會「越界」對方尋仇。
當時是一百多年前,中朝(韓)都是待宰割對象。但是,中方雖然屢次妥協,換來的卻是越來越瘋狂地得寸進尺,反而,借著晚清政府的昏聵,越發無禮。
在韓國遞交外交照會之前的12月18日,署奉天通化縣知縣陳璋已經致函總理衙門告知了如下信息:
其一:孫良翰是團練,在通化縣和吉林之間的千餘裡土地上活動。
其二:孫良翰私下購買火藥,為了躲避政府便取到韓國,與當地百姓生出了事端。
孫良翰為什麼要購買火藥?是為了保境安民還是用這些火藥與長期「越境」的朝鮮(韓國)百姓交火?
其三:通化縣各地都是團練,為的是保家衛國。現在兵亂已經平息了,這些團練似乎沒有留存必要了。
為何這麼多團練?也就是民兵組織?主要是因為當時正在鬧義和團和八國聯軍,前文我們更說了沙俄用了三個多月的時間佔領了東三省的大城市和交通要道,當時,我就反對一種觀點——沙俄完全佔領了東北,但事實確實大部分地區其實並沒有,例如通化縣遍地都是民兵。
其四:請緊急約見韓方。現在正處於江河冰封階段,韓方很可能跑到我方境內尋仇。因此,請他們切勿如此,要理性做事兒。
清政府連忙告知還沒有外交關係的大韓帝國:我們兩國之間已經和好多年了,有了邊境糾紛常常通過和談解決,所以,各守疆界是最該做的事情。同時,我們也已經通知了通化縣縣令,要他們嚴厲鎮壓土匪孫良翰等人。
叢林中要麼獵人要麼獵物:感恩日本或沙俄都很愚蠢
從努爾哈赤到乾隆,對愛新覺羅天下最危險的是他們
美國吞併夏威夷:從1778到1898再1969年,以麻風病為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