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朝鮮變成大韓帝國後:今後清國百姓再越境必械杖對付

2020-12-27 李連利坐古談今

1895年,中國在甲午戰爭失敗後失去了作為中國千年的臣屬國——朝鮮。1897年10月12日,朝鮮第26代國王李熙稱帝,改國號為「大韓帝國」。

作為千年的宗主國——中國,對於朝鮮的行為自然不會認可。為此,中韓兩國之間進行了長期的外交談判。然而,作為日本的傀儡國,所謂的「大韓帝國」已經鐵了心要離開中國,向日本靠攏。

世界16大國光緒排第7,李熙13,明治16

大韓帝國受日方指使越來越放肆

1900年12月29日,「大韓帝國」外務部大臣樸其純,氣急敗壞地向我國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發布外交照會,其主要內容如下:

光緒三年(1899年),鹹鏡南道觀察使報告說:三水、甲山兩郡對岸的清國土匪經常出沒,殺害我國官吏、劫掠村民,長期危害我國百姓。土匪劉佩珍、孫良翰、蘆貴等經常越境滋事。所以,我國決定為了保護本國百姓和尊嚴,我們決定使用械杖。如果,清國的人有不測的話,沒有賠償的道理,今日把本國的決定告知你國。

韓國將自己的決定告知清國之後,因為清朝不滿朝鮮稱帝。所以,兩國並沒有遞結外交關係,韓方便通過英國公使在中韓兩國之間作為中介。

同時,我們不禁發出感慨:李氏朝鮮時期,其對中國俯首帖耳;大韓帝國時期,開始頤指氣使。這不得不說,我們自己不夠努力、不夠自強,一味妥協導致。妥協的目的不是自尊自愛自強自立,而是繼續維系統治、享樂,官員們不斷地貪腐。諸如「以夷制夷」在清政府那裡只不過是幌子,更好地臥「金」嘗膽才是目的。

我國晚清官員很糊塗

當時清朝政府的意見是:劉佩珍、孫良翰(漢)、蘆貴等人都是馬賊、悍匪,他們都是不遵紀守法的人,中國政府的戒諭,你們鹹鏡道的官兵隨便使用械杖,隨你們的便!

可以想見,清政府對於外交實在是垃圾。當年,日本「漂流事件」發生後跑到總理衙門問中國臺灣省的百姓殺害了我國琉球人民。

主管外交的人員竟然回答:中國臺灣的土著百姓,分為已經歸化的和未歸化的人,未歸化的人不歸清朝管。結果,就憑這麼一句話,日本抓住了藉口,一方面琉球(衝繩)歸日本根本沒有反駁;一方面竟然把部分臺灣領土在語言上給放棄了!實屬弱智。

此次,韓國無事生非、倒打一耙、惡人先告狀,清政府地回饋更是愚蠢。

其一:三人真的是土匪嗎?

其二:中韓兩國陸地邊境,在上千年的歷史上都沒有非常詳細地、權威認證。所以,可以說「越境」一說根本是未明確的領土,都是未定位的領土,誰越境還不一定呢。

朝鮮民眾早在康熙年間就經常越境開墾荒地,其時間長達二百多年,清政府對此非常理性,甚至將其劃為中國公民。

到1860年代之後,朝鮮越境開墾的荒地面積廣闊,數萬朝鮮之後是韓國百姓在中方領土內生活。

但1900年剛成立三年的「大韓帝國」,竟然視其為他的領土,清廷官員的回覆顯示:這些外交官員根本就不知道歷史脈絡。

反觀李氏朝鮮、大韓帝國,不但竊取了中國領土,對於因為由於邊境劃分不明晰導致的「越境」問題處理越來越態度生硬。這說明什麼?作為日本的傀儡國,很顯然受到日本指使。在此情況下,我方外交人員的神經非常不敏感。由此,造成清廷外交部門的疏忽,導致我方當地百姓受到了「大韓帝國」野蠻執法。

對此,兩國邊界地區的百姓心生怨恨,不斷地與「越境」的「大韓帝國」百姓甚至官方發生衝突。當衝突過後,失敗的一方自然會「越界」對方尋仇。

當時是一百多年前,中朝(韓)都是待宰割對象。但是,中方雖然屢次妥協,換來的卻是越來越瘋狂地得寸進尺,反而,借著晚清政府的昏聵,越發無禮。

在韓國遞交外交照會之前的12月18日,署奉天通化縣知縣陳璋已經致函總理衙門告知了如下信息:

其一:孫良翰是團練,在通化縣和吉林之間的千餘裡土地上活動。

其二:孫良翰私下購買火藥,為了躲避政府便取到韓國,與當地百姓生出了事端。

孫良翰為什麼要購買火藥?是為了保境安民還是用這些火藥與長期「越境」的朝鮮(韓國)百姓交火?

其三:通化縣各地都是團練,為的是保家衛國。現在兵亂已經平息了,這些團練似乎沒有留存必要了。

為何這麼多團練?也就是民兵組織?主要是因為當時正在鬧義和團和八國聯軍,前文我們更說了沙俄用了三個多月的時間佔領了東三省的大城市和交通要道,當時,我就反對一種觀點——沙俄完全佔領了東北,但事實確實大部分地區其實並沒有,例如通化縣遍地都是民兵。

其四:請緊急約見韓方。現在正處於江河冰封階段,韓方很可能跑到我方境內尋仇。因此,請他們切勿如此,要理性做事兒。

清政府連忙告知還沒有外交關係的大韓帝國:我們兩國之間已經和好多年了,有了邊境糾紛常常通過和談解決,所以,各守疆界是最該做的事情。同時,我們也已經通知了通化縣縣令,要他們嚴厲鎮壓土匪孫良翰等人。

叢林中要麼獵人要麼獵物:感恩日本或沙俄都很愚蠢

從努爾哈赤到乾隆,對愛新覺羅天下最危險的是他們

美國吞併夏威夷:從1778到1898再1969年,以麻風病為武器

相關焦點

  • 大韓帝國仍出現了
    13日凌晨,發布告書正式昭告天下,按照大白話的意思就是:我們朝鮮當了一千多年的藩屬國,我都當夠了!我也想享受一下當皇帝的癮。現在我宣布我們的國號叫大韓。祭告天下的當日就有日本、美國、俄國、法國、英國、德國駐朝領事進賀。14日,對外宣布停止使用「朝鮮」,改稱「大韓帝國」。
  • 好好的朝鮮王國,為何改名叫大韓帝國?
    1897年,朝鮮國王李熙改元稱帝,曾經臣服中國千年的「朝鮮王國」瞬間升級為「大韓帝國」。
  • 大韓帝國被加入日本
    因此,從1897年後,朝鮮王國就變成了大韓帝國  。明清時期,朝鮮是中國最為重要的藩屬國。在中華的朝貢體系中,朝鮮的地位一直在中國之下,朝鮮的統治者只能稱王而不能稱帝。但朝鮮脫離中華封貢體系,成為名義上獨立的大韓帝國後沒幾年,就被日本合併。
  • 帝國興亡——大韓帝國
    ,也是朝鮮半島歷史上第一個帝國。大韓帝國的疆域與朝鮮王朝相同,相當於當代朝鮮和韓國面積的總和,北面隔鴨綠江與圖們江與中國和沙俄接壤,南面隔大韓海峽(即朝鮮海峽)與日本相望。其地方行政單位較朝鮮王朝時期有所改變,為道、府、郡三級制,沒有了縣的建制,只保留一個州即濟州。行政區劃也與朝鮮王朝略有不同,平安、鹹鏡、忠清、全羅、慶尚等五道分別被拆分為南北兩道,因而由朝鮮王朝時期的八道變為十三道。首都仍為漢城(今韓國首爾)。
  • 大韓帝國!
    韓國(Korea),全稱大韓民國(대한민국/大韓民國Daehan Minguk),簡稱韓國(한국/韓國 Hanguk),又稱南韓、南朝鮮。成立於1948年8月15日,是位於東亞朝鮮半島南部的共和國,國名來源於古代朝鮮半島南部的三韓部落(辰韓、馬韓、弁韓),英文名Korea源於古名「高麗」。韓國的行政首都是世宗,總統府和國會目前仍在首爾,韓國成為擁有兩個首都的國家。
  • 揭秘朝鮮「清國租界」的前世今生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的是,積貧積弱的晚清政府竟曾在朝鮮半島擁有多處租界,並在其中享有各種特權,儼然列強之一。而其中的仁川租界甚至維持到了民國成立後的1913年。那麼,這些奇蹟般的「清國租界」是如何誕生的呢?一、清國加強在朝存在之契機——壬午兵變19世紀中期以後,朝鮮同宗主國大清一樣處於內憂外患之中。
  • 韓國英文叫南朝鮮,朝鮮叫北朝鮮,中文為什麼卻叫韓國、朝鮮?
    英語中,韓國的英文名叫做south Korea(南朝鮮),朝鮮的英文名叫做north Korea(北朝鮮)。但是,非常奇怪的是,為啥中文翻譯過來就是韓國和朝鮮呢?公元4世紀,中國東晉十六國時期,中央政府對朝鮮失去了有效的控制,高句麗率先在鴨綠江江畔崛起。隨後高句麗向北方發展,控制了現吉林省南部地區。後在洛東江畔崛起了新羅,在朝鮮半島崛起了百濟,與之前的高句麗並存,稱為朝鮮的「三國」。公元7世紀左右,新羅在唐朝的幫助下完成了朝鮮半島的統一。公元10世紀,新羅大將王建發動政變,建立了「高麗王朝「,並統治至公元14世紀末。
  • 中國給大韓帝國送熊貓?李敏鎬新劇太能扯
    設定套用了平行世界理論,劇裡有兩個世界,一個是現實中的韓國,一個是平行世界的大韓帝國。現實中的韓國,無需多講,問題出在大韓帝國。歷史上的大韓帝國,始於1897年,亡於1910年,僅僅存在了13年。在劇中平行世界裡,大韓帝國一直延續至今,沒有滅亡。編劇大開腦洞,開始YY亂扯。
  • 從大韓帝國到大韓民國,韓國人為什麼喜歡「韓」字?韓國號的來歷
    實際上1897年至1948年,整個朝鮮半島的國號是「韓」。(1897年朝鮮高宗正式稱帝,改國號為大韓帝國,當時的清政府採取的是默認態度,既不承認,也不否認。)1897年至1919年是大韓帝國時期,1910年根據《日韓合併條約》,日本正式吞併韓國,朝鮮半島進入日治時期,1919年一部分韓國國內的有識之士不甘心當亡國奴,流亡到中國,在中國上海建立了大韓民國臨時政府。二戰勝利以後,大韓民國臨時政府的成員並沒有在南北朝鮮建立政權,後來的韓國李承晚政權與大韓民國臨時政府沒有多大的關係。
  • 圍觀 | 朝鮮末代國王是如何駕崩的?
    這位難以蓋棺定論的君主權威的頂峰,是在他一年後離開俄使館後。1897年,高宗接受了大臣們的再三勸進,改國號為「大韓帝國」,依明朝禮制在漢城登基,從此與大清的皇帝「你是個皇帝,朕也是個皇帝」。(高宗著帝國軍裝像 圖片來自wikipedia)▼但大韓皇帝主持的平衡,只能是在朝鮮土地上的平衡。在朝鮮半島之外,日俄爭端無日無之,最終以日俄戰爭收場。對於日本來說,這確實是一場「皇國興廢在此一舉」的戰爭,擊敗了俄國的他們對遠東事務有了最高的話語權。大清國和俄國先後退出朝鮮事務,大韓帝國被日本吞併只是時間問題。
  • 朝鮮末代國王是如何駕崩的?
    這位難以蓋棺定論的君主權威的頂峰,是在他一年後離開俄使館後。1897年,高宗接受了大臣們的再三勸進,改國號為「大韓帝國」,依明朝禮制在漢城登基,從此與大清的皇帝「你是個皇帝,朕也是個皇帝」。當然稱帝只是虛名,最實在的是,他獲得了外交上的極大自由,不僅能向各國派出獨立的使節,而且主導了日俄在朝利益的談判,三方達成了微妙的平衡。
  • TheKing永遠的君主帶來讓人戰慄的新鮮概念:大韓帝國vs大韓民國
    這次的《The King:永遠的君主》帶來了更新鮮的概念——大韓帝國!開篇大韓帝國。1994年的冬天,皇帝(李袞父親)同父異母的哥哥李霖拿著四寅劍來搶國寶「萬波息笛」,一劍捅死了自己的弟弟。當時的李袞只有八歲,目睹了父親的死亡,他突然起身拖起了那把沉重的四寅劍,用盡全身力氣揮向「萬波息笛」,自此,笛子變成成了兩半!
  • 奇 妙 三 杖
    他手中的杖又成了牧羊杖,二十年牧羊生涯,餐風宿露、苦苦煎熬、兢兢業業,他不曾想換回的卻是舅父拉班十次降低他的工資待遇(參創31:40/41)。耶和華神如此苦心經營,雕琢、對付雅各,通過親自造就雅各的生命,從而使他成為一個有豐盛生命的神僕。雅各的蒙恩顯而易見,離開拉班家的時候,上帝給雅各的是妻兒成隊、牛羊成群。更為美好的是,步入暮年後的雅各扶著杖頭敬拜神。
  • 【朝鮮古代君王譜】朝鮮王朝(二十二):朝鮮高宗3
    次日頒詔書,改國號為「大韓帝國」,沿襲中國明朝的典章制度。高宗遂成為朝鮮半島歷史第一個正式稱帝的君主。隨著大韓帝國的建立,韓國的各種政治力量重新改組。高宗廢除了甲午更張時期引入的責任內閣制,恢復了議政府制度,著手恢復君主專制體制。高宗皇帝雖然重用沈舜澤、金炳始、尹容善、趙秉世這些元老大臣,但卻對他們敬而遠之,只奉尊位,不予實權。
  • 朝鮮李朝很腐朽,能延續五百多年,有哪些原因?
    朝鮮軍隊戰力強盛 作為一個整體的朝鮮,在世宗時代達到國力頂峰(當時的朝鮮甚至還曾經遠徵過日本對馬島),後如同所有的古代王朝一樣,迅速盛極而衰;另一方面,「斬殺李滿住及其子古納哈」的東北六鎮部隊本身就很特殊,是朝鮮王國最善戰的邊軍中的精華,東北六鎮甚至還曾有女真騎兵,由於和女真的軍事衝突長期存在,這支部隊一直保持著一定的戰鬥力。
  • 韓戰籤訂停戰協議,為何南朝鮮沒有籤字呢?
    甲午戰爭後,當李承晚欲捲土重來時,朝鮮卻停止了科舉考試,直接斷絕了李承晚入仕之路。無奈之下,李承晚到美國人開辦的培才學堂讀書,不但開始接觸西方文化,並藉此搭上了美國人脈。1904年日俄戰爭爆發,大韓帝國高宗李熙深怕日本侵入朝鮮,遂有意派人赴美國遊說,說動美國插手保護朝鮮。由此既精通英文,又與美國人素有交情的李承晚被選中做高宗密使。
  • 朝鮮盜賊偷清朝人參,康熙的處理方式絕妙無比
    由於這些偷渡人員都是多人協同作案,做的也都是見不得光彩之事,因此當他們不小心被百姓撞到後往往都會採取滅口的方式,百姓們怨聲載道,除此之外還會經常與當地守兵發生衝突。自順治帝時期,清朝就已經與朝鮮方溝通過多次,但是始終沒辦法有效控制。康熙24年,有一個數十人的盜參團夥被清朝駐軍發現,雙方進行了衝突,結果清軍大獲全勝,這個團夥有一人當場死亡,數人受傷,其餘人等逃竄。這種事件歷年來都時有發生,算不得什麼大事。然而康熙皇帝得知後卻覺得要利用此事做些文章,永絕朝鮮越境偷參之事,讓他們知道清朝的威嚴不容挑釁。
  • 朝鮮國王交代給使臣的一項什麼任務,朝鮮王朝對戰況的關注
    為什麼作為清朝藩屬國的朝鮮,在其宗主國發生叛亂後,其態度與宗主國截然相反呢?顯然,這一時期的清鮮宗藩關係並不穩固,朝鮮人對清朝只是局限於軍事上的臣服,對於打著「反清復明」旗號的「三藩之亂」缺乏足夠的認識,或者說是出於對明朝的認同及對清朝的仇視,致使他們對吳三桂這一舊明大臣有著一定的認同。「三藩之亂」爆發後,朝鮮王朝密切關注這一關係著整個東北亞格局的戰事。
  • 曾經被韓國人痛罵,死後卻幾十萬人來送葬,朝鮮末代太子李垠
    如果按照這個標準,那麼朝鮮時代的落幕就是在1970年5月1日,這一天,原朝鮮王朝(大韓帝國)皇太子李垠去世。韓國政府破例給他進行國葬,這一天的漢城街頭,數十萬漢城市民前來迎送,大家痛苦地呼喊:「英親王殿下離去了!朝鮮時代終結了!」。